书城经济区域产业集群演进中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与模式研究
49319100000030

第30章 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综合匹配机制模型统计检验(6)

具体案例:通过跟随战略实现网络化成长。我们在海宁调查发现,为了缓解竞争压力,一些集群企业开始把设计环节纳入企业内部以实现功能升级。面临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当企业吸收能力比较弱时,这些企业一方面通过与意大利的一些时装设计师保持紧密的合作来间接地获得市场发展信息;另一方面,则通过企业少数的大客户来间接地了解市场的需求信息。这种跟随战略大大降低了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从而为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模式Ⅳ:动荡环境中,当吸收能力较强时,集群企业依托以较大网络范围为特征的网络模式基于先行战略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企业成长。

在动荡环境中,当具备较高的吸收能力时,集群企业构建的大范围网络为集群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从而有利于企业直接掌握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有效地调整企业内部经营,从而实现企业成长。这种网络化成长模式与模式3的差异在于:模型Ⅲ 下,集群企业是被动地以间接方式获得外部的市场与技术信息,所以其网络特征是关系强度较高、网络范围较小。

而吸收能力的提升使得集群企业从被动的信息获取变成直接的信息获得,所以其网络特征变为较大的网络范围。这反映了集群企业通过吸收能力的提升实现基于先行战略的自主式成长的特点。

具体案例:通过先行战略实现企业网络化成长。同样以从事时装设计的海宁皮革企业为例,随着企业人才储备的增加与相关知识的积累,企业的吸收能力开始提高,于是企业开始建立各种渠道来获得信息,来保持自身对时装设计的“敏感性”。多元化的信息有利于企业把握未来的流行趋势,有利于企业推出符合潮流的设计来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与企业价值。在嵊州领带产业中,巴贝集团通过企业内部专业团队建设与相关硬件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吸收能力,同时,巴贝还与多个国家的专业花型设计公司以及国内的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较高的吸收能力使得企业可以利用大范围网络所提供的多元化的新知识,从而奠定了国内领先企业的地位,促进了企业的成长。

总之,这四种网络化成长模式普遍存在于浙江省的各个产业集群之中,其中模式Ⅰ与模式Ⅲ是传统的两种典型模式,而模式Ⅱ与模式Ⅳ是集群企业升级的两种重要模式。

5.5本章小结

基于浙江省五个产业集群共196家集群企业的有效调查问卷,本书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分两步对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综合匹配机制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

(1)企业网络是集群企业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根本假设是企业网络对企业成长具有显着的影响。模型0b、模型1b、模型2b、模型3b和模型4b 表明,在控制了产业特征、企业特征与内部能力对企业成长影响的基础上,网络特征变量对企业成长方差的解释具有边际增加的显着贡献。这就表明,企业网络是集群企业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2)产业环境不确定性是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权变因素

本章首先统计检验了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权变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显着影响了“网络特征-企业成长”的关系。在低不确定性样本组中,由于内部制造能力相对不足以及企业网络的社会嵌入性,使得集群企业网络的关系强度、网络范围与地理开放性均对企业成长表现出显着正的影响。而在高不确定性样本组中,同样由于内部吸收能力相对不足以及企业网络的社会嵌入性,使得集群企业网络的关系强度对企业成长表现出显着正的主效应,网络范围对企业成长表现出显着负的影响。

(3)内部能力状态是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驱动因素

基于权变机制模型分析,本章采用方差分析与基于交互项的回归分析检验了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驱动机制模型。研究表明,企业内部能力与网络特征对企业成长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即内部能力状态作为驱动因素对企业网络特征与企业成长的关系起到显着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在低不确定性样本组中,集群企业的制造能力与关系强度、与网络范围对企业成长均具有显着负的交互作用;在高不确定性样本组中,集群企业的吸收能力与网络范围对企业成长具有显着正的交互作用。

(4)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权变作用取决于内部能力状态

基于以上两步实证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权变作用取决于企业的内部能力状态。具体来说,在低不确定性环境中,随着制造能力的提升,集群企业网络的关系强度与网络范围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由正变为负。在高不确定性环境中,随着吸收能力的提升,集群企业网络的网络范围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由负变为正(如图4-6所示的模式Ⅳ)。

(5)内部能力状态对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驱动作用取决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特征

集群企业内部能力对企业网络化成长的驱动作用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特征。在低不确定性环境中,制造能力是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驱动因素,因为制造能力与企业网络特征的交互项显着影响了企业成长。

在高不确定性环境中,吸收能力是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驱动因素,因为吸收能力与企业网络特征的交互项显着影响了企业成长。

(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浙江集群企业存在四种典型的网络化成长模式基于“产业环境-网络模式-能力状态”综合匹配机制统计检验结果,我们进一步识别出了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四种典型模式。其中模式Ⅰ 表明,在低不确定性环境中,当内部制造能力不足时,集群企业拥有的以较高关系强度、较大网络范围与较高地理开放性为特征的网络模式促进了企业成长,这一模式反映了集群企业依托低成本优势进行量的扩张的特点;模式Ⅱ 则表明,在低不确定性环境中,当具备较高的制造能力时,集群企业拥有的以较低关系强度与较小网络范围为特征的网络模式促进了企业成长,这一模式反映了集群企业开始以互惠的方式融入更高档次的网络之中以实现质的提升的特点。模式Ⅲ 表明,在高不确定性环境中,当内部吸收能力不足时,集群企业拥有的以较高关系强度与较小网络范围为特征的网络模式促进了企业成长,这一模式反映了集群企业基于跟随战略通过模仿来应对环境变动的特点;模式Ⅳ则表明,在高不确定性环境中,当具备较高的吸收能力时,集群企业拥有的以较大网络范围为特征的网络模式促进了企业成长,这一模式反映了集群企业基于先行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来应对环境变动的特点。

(7)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综合匹配机制模型的统计分析结果体现了浙江省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显着特征

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综合匹配机制体现了浙江省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两个典型特征。第一,从总体来看,浙江省集群企业内部能力还有待提高。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模式Ⅰ和模式Ⅲ 是内部能力较弱时,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模式。这两种模式表明由于内部能力较弱,集群企业才更倾向于通过基于社会嵌入性的商业关系(强关系)来获得外部资源。这两种模式目前还是浙江省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主要模式。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模式Ⅱ和模式Ⅳ是内部能力较强时,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模式。这两种模式是浙江集群企业升级的两种重要模式,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这仅仅代表较小部分的企业。因此,从总体来看,浙江省集群企业的内部能力还有待提高。第二,强关系与弱关系所具有的独特内涵。与上一点相关,由于内部能力不强,集群企业通常只能通过强关系来获得资源实现企业成长;在低不确定性环境中,随着企业制造能力的增强,企业会更多地依赖弱关系获得资源实现成长。基于我们对浙江省集群企业成长的调查经验,我们认为集群企业的强关系背后体现了更多的社会嵌入性,弱关系背后则体现了更多的市场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