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我的管理哲学
49318900000008

第8章

李嘉诚在接受《全球商业》和《商业周刊》采访时,道出了他做生意成功的“秘诀”:“你一定要先想到失败。从前我们中国人有句做生意的话:‘未买先想卖。’你还没有买进来,就先想怎么卖出去,你应该先想失败会怎么样。因为成功的效果是100%或50%之差别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小漏洞不及早修补,可能带给企业极大损害,所以当一个项目发生亏蚀问题时,即使所涉金额不大,我也会和有关部门商量解决问题,所付出的时间和以倍数计的精神都是远远超出比例的。我常常讲,一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一个齿轮有一点毛病,你这个表就会停顿的。一家公司也是,一个机构只要有一个弱点,就可能失败。了解细节,经常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

老话说:“防患于未然。”多思虑并不是多此一举的事情,很多时候,考虑周全一点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必须小心谨慎,不然一个不小心,就会损失巨大。

一位记者在采访李嘉诚时问他:“在建北京东方广场的时候,您甚至对建东方广场的每一块大理石都亲自过问。对于您管理长江这么大的企业,到今天在全球52个国家里有超过20万员工在工作,您是如何处理经营中的微观与宏观、细节与大局这样一个关系的?”

李嘉诚笑着回答:“在世界各地,单以金钱来计,东方广场不算最大,还有很多比它更大的地产项目。这些项目从来都是我的同事负责去看地盘,有很多比东方广场更大的地产项目,我还从来没有去看过,甚至有的项目从开始到完工我都没有去过。但是,我每个礼拜都要跟他们开会。东方广场为什么值得我留意?第一个原因是东方广场的规模在亚洲来讲是最大的,它有70万平方米,停车场等等加起来应该是80多万平方米。这在全世界来讲,也算是一个较大的建筑。另外,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东方广场也是自己最瞩目的建筑,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和其他的合作伙伴把东方广场做到最好。

“东方广场是一件感情多于商业的作品。至于宏观和微观层面,按照我的个人经验,当你每决定一件大事的时候,你一定要去看看你的业务在今天或者在未来的前景怎么样,你的竞争对手会怎么样,这是宏观层面。然后到了决定实施的时候,每天你要做的事就一定要非常微观,就是非常仔细地看看你做的事有什么问题、有哪些漏洞,世界又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如果竞争对手接近了你一点点,又向前迈进了一点点,那你就要微调一下,这就是微观层面。‘价廉物美、物超所值’,就是说你无论做什么事、出什么样的产品,你的东西都要做到最好、最超值,同时你的成本也要非常低,这样的话你才会成功。”

正是由于李嘉诚在经营过程中事事都想到了极致,他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但很多人一心想要经商挣大钱,却不具备缜密的思虑,在面临机会时,常常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从而令经营失败。

李四和张三是好朋友,他俩头脑灵活,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李四四处借钱,注册了一家公司,红红火火地开始创业了。眼看李四的生意越做越大,张三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李四几次邀请张三去他公司工作,张三也婉言拒绝了。

李四的公司越开越大,经营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一次吃饭的时候,李四对张三夸耀自己现在的成就如何了得,张三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让他不要急着扩大经营规模,要慢慢来才好。

但李四并没有听张三的,他认为张三是在嫉妒自己。几年之后,张三瞅准了一个商机,也办起了自己的企业,虽然起步有些晚,但经营得也算是有声有色。一天,张三在路边遇到了好久不见的李四,李四一脸愁容,张三问明原因,才得知李四丢了几个大单,资金链一下跟不上,欠银行的贷款还不了,公司快破产了。

李四后悔当初没有听张三的话,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却没能看到长远发展的隐患,导致了这样的下场。

在创业初期,很多经营者都会遇到像李四这样的情况,无法正确判断形势,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李嘉诚却并没有犯这样的错误,他靠塑胶花起家,之后慢慢发展,周旋于好几个不同的领域做生意,但每进入一个领域,他都提前做好准备,掌握最准确、最新的资料,不会为了利益而盲目跟风去做。

从商几十年的李嘉诚,在令人眼花缭乱、险象环生的商业大战中屡屡获胜,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时也能够全身而退,就是因为他总是能对失败做出预测。任何一个商家,想要生存、发展、取胜,首先要对形势做出精准的判断,将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一个出色的生意人,总是能够在顺境中窥见不良因素,及时将这些因素消除掉。

“知止”才能不败的大智慧

儒家精神最简单地来讲就是“过犹不及”,这是孔子讲的。还有老子讲的“知止不败”,这两个哲学是非常有用的。“过犹不及”,你过度地扩张,容易出毛病;你过度地保守,就不容易跟人家竞争。任何企业,任何一个行业,过度扩张都是不好的,所以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扩张,这都是很重要的。怎样从小型企业到中型企业,怎样从中型企业到大型企业,步步为营,这是一门学问。

—李嘉诚

经营企业赚钱是一种高智商的游戏,稍有不慎便容易落入陷阱,不但赚不了钱,还会让自己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合适的发展速度,是适度地投资,是对行业情况和企业自身情况熟知的前提下的决策,要规模,更要发展。所以,企业的决策层一定要意识到,追求发展,但不要过分追求规模。一定要在自己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扩大规模,让企业花的每一分钱都带来相应的利润,不然,随意扩大规模,急功近利,就会丧失了判断市场的能力。对于企业来说,能否把企业做大,并不是判断领导者能力的标准,而能在外部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带着企业在稳中前进,才是一种大智慧。

每个人都有证明自己的欲望,而对于商人来说,证明自己的方式往往是把生意做大。生意做大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给企业带来了利润,但这会让人欲望膨胀。对于这一点,李嘉诚始终保持着一种高度的警惕。他曾说:“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我从12岁就开始投身社会,到22岁创业时就已经过了10年非常艰苦的日子,到今天我已工作了60多年。在香港我看过有些人成功得容易,但是掉下去也非常快,是什么原因呢?‘知止’是非常重要的。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

做人要知足,做生意也要知足。俗话说,事不过三,如果你连续三次都获得了利润,那么第四次就不要贪心想着要赚更多,而是应该提高警惕,确保第四次不赔,这就是科学的做法。如若不然,反而加大投入,以期更大的收入,这样往往会埋下危机。

在生意场上,李嘉诚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认为,做事必须有欲望才会成功,但是,欲望应该成为一种适度的动力,而不能膨胀过度。从塑胶花到地产,再到多元化经营,李嘉诚的公司一步步扩大,每一步扩大,李嘉诚在欢喜的同时更多的是警惕。他警告自己不可贪心,要在稳中求胜,而不可在冒进中翻船。

李嘉诚经常提醒手下:我们已经连续3年赚钱了,如果今年还能赚钱,那是我们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可是,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今年不赚钱,大家也要坦然处之,想一想,就算是赚了2年的钱,这样心里就踏实了,切不可贪心过大。

李嘉诚的话语虽然朴实,但寓意却很深刻,包含了深刻的经济学规律。按照经济学规律,无论哪一个行业的经济曲线都是会出现波动的。所以,李嘉诚这样安慰员工是有道理的。

有心的人会发现,在各大企业排行榜上,每年都有10%左右的公司被淘汰,而涌现出一批新的企业。商场如战场,在形势巨变的情况下,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总结规律发现,那些被淘汰的企业,很多是由于盲目扩张造成的。在企业发展正兴旺的时候,领导人的欲望也膨胀起来,自信心和实力都被夸大,于是失去理智,见到利益就想要,见到钱就想赚,甚至不惜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向规模要效益,最后往往资金链出现问题,铸成大错。

对于这一点,李嘉诚指出:“做生意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投资时要审慎,一定要学会自制。”他还举出贪心不自制的具体危害:贪心首先会导致诚信丧失,失去合作伙伴。一个商人过于贪心时,往往希望一口吃成胖子,在现实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会不惜采用欺诈手段以牟取暴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都是目光短浅所致,短暂的赢利,却失去了原本可以长期合作的伙伴,真是得不偿失。

从前,有一对贫苦的夫妇,为了生活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还是难以果腹。突然有一天,丈夫发现家里养的母鸡竟然下了一颗金蛋,于是他兴奋地拿着金蛋来到市场变卖,买了一些食物回到家中和妻子大吃了一顿。

从那以后,这只母鸡每隔几天就会下一颗金蛋,凭着这些金蛋,夫妇两人的生活越过越好,他们再也不用辛勤忙碌了。

一天夜里,妻子突然对丈夫说:“既然母鸡每隔几天就下一次金蛋,为什么我们不杀了它,把金蛋一次性全取出来呢?”

听了妻子的话,丈夫表示非常赞同,于是他们找来一把刀,把那只母鸡杀了,但是剖开母鸡的肚皮之后,他们发现肚子里除了内脏之外,根本没有什么金蛋,等到钱都花完之后,这对夫妇又回到了从前食不果腹的状态。

商人一定要克服贪婪的心理,不要奢求一夜暴富,否则就会像那对夫妇一样,最终得不偿失。那么怎么克服贪婪的心理呢?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克制冒险的头脑,不可想着在冒险中取得更大的利润。投资专家沃伦?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这样企业才能在别人畏首畏尾的时候抓住机遇,在同行“头脑发热”的时候规避风险。当然,克制贪婪并不是固守原地不发展,保持合适的发展速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必要的,也是企业做大的重要路子。

《荀子·宥坐》中有这样的记述: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一只倾斜的器皿,便问庙里的人这个器皿是做什么用的,那个人告诉孔子,这是君王放在座位右边提醒自己的器皿。孔子告诉弟子们,这个器皿空着的时候就会倾斜,倒入一半水便会端正,而灌满了水就会倾覆。

弟子们不相信,孔子就让他们往那个器皿里倒水,果然如孔子所言,在水灌满的时候,器皿就翻倒了。弟子不明白这是何道理,孔子告诉他们:“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意思就是说高深的智慧,要用愚钝的方法来保持;功劳遍及天下,就以谦让来保持;勇武盖世,就用胆怯来保持;富裕满天下,就用节俭来保持。这是抑制并防止自满的方法。这个器皿是为了提醒君王凡事要讲究分寸,处事要有度。商人的心里也应该装有这样一个容器,在利益快要装满容器的时候,容器就会倾覆,这样就提醒了商人不要贪小利而吃大亏。

其实,人心不足蛇吞象,当贪心得不到满足时,人会丧失理性。对于商人来说,丧失理性就等于将企业推上倾覆之路。非理性的投资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扭转的危机,稍不留神,企业就有破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