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我的管理哲学
49318900000021

第21章

马云的这个做法让很多人觉得他太不理智了,和eBay易趣这样的“行业老大”抢生意已经是够冒风险了,居然还要推出免费的政策,这样做,岂不是加快自己破产的步伐?虽然质疑声很多,但马云仍然坚持“三年内免费”,马云就是要挑战刚刚在收费上尝到甜头的eBay易趣。虽然eBay易趣已经做得很成熟了,但马云知道,免费是一个很有杀伤力的招数,用户会因为这一招而纷纷转到淘宝网上来。毕竟淘宝网三年免费,对于在互联网上做买卖的生意人来说实在是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一开始认为马云喊出“淘宝网三年免费”是在自找死路的人,逐渐发现,淘宝网犹如一匹黑马,在电子商务领域异军突起,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凭着“三年内免费”的口号,淘宝网吸引了大量用户。2006年12月,淘宝网与eBay易趣这场旷日持久的竞争终于尘埃落定,eBay撤出中国,TOM收购易趣,继败退日本之后,惠特曼在中国市场的攻坚也再次以失败告终。在这场蚂蚁与大象的较量中,淘宝完胜eBay易趣,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的奇迹。

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也深谙“薄利多销”这一道理。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1962年创立第一家连锁店时,靠的就是薄利多销来抢占市场。当年,山姆·沃尔顿对其商店的定位是中下阶层,主要经营服装、饮食以及各种日常用品,最重要的是以低于别家商店的价格出售,因而吸引了众多顾客。尽管后来沃尔玛的连锁店越开越多,但“天天低价”的承诺始终没有变。而在沃尔玛的发展过程中,它依靠“薄利多销”这一最有力的武器独霸美国、横扫世界,由此可见,“薄利多销”所带来的人气和效益是非常惊人的。

诚然,要打市场、拓销路,单靠低价闯关是不行的,产品质量、企业信誉、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因素同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样的产品,谁卖得便宜,谁就卖得多。价格战是一种很重要的竞争手段,采用薄利多销策略提高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能够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以和求发展,是双方均受益的好事

大家合力就能办更大的事,为彼此带来更大的利益。许多人为争一时之气,与人失和乃至势不两立,处处为难对方,这样做从长远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你在不给对方机会的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机会。以和求发展,双方均受益才是更高境界。

—李嘉诚

罗素说:“合作是解救人类的唯一途径。”做生意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可是,合作是一门大学问,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在商界,李嘉诚的合作理念颇为人称道。

李业广既是“胡关李罗”律师行的股东之一,又持有英联邦的会计师执照,有两把刷子,在业界的名气很盛。有人却说李业广是李嘉诚的专用律师。李嘉诚解释说:“哪有,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让李业广为我自己所用。”

李嘉诚也不是自谦,李业广确实在香港颇有名气,他身兼20多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相当于兼任着香港1/4上市公司的董事。此外,他还是香港许多有钱人的高级参谋。有着这样身份的李业广,虽然不是见钱眼开之人,但是一般的大亨还真难请到他。不过,他却在长江上市时就做了首届董事会董事,长江做大后,他做了长江旗下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就凭这一点,足见李嘉诚会用人,并懂合作之道。

李嘉诚比较务实,他不会玩虚张声势。虽然自己的名气比李业广大,但也不会拉拢名人给自己公司做董事,他看重的是李业广的才华。两李合作之后,为长江实业制订了很多扩张计划。

李业广向来为人低调,一般都在幕后为李嘉诚卖力。直到1991年,李业广做了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主席,他才声名大噪。在李业广之前,做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董事局主席的都是香港的知名人士,如金银会创始人胡汉辉、股坛的大人物李福照、慎生银行的主席利国伟等。

李业广做联所董事的消息一传出,各大报纸关于李业广的消息铺天盖地,在介绍他时是这样说的:“胡关李罗”律师行合伙人,长江实业集团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由此可以看出,公众对李业广对长江的贡献极为认可。

证券专家杜辉廉,是一位出身于伦敦证券经纪行的英国人。上世纪70年代,杜辉廉作为惟高达证券公司的代表来到香港后,与李嘉诚相识相交。1994年,惟高达被万国宝通银行收购,杜辉廉便留在了万国宝通银行的证券部。

李嘉诚在进行长江股份的收购时,多次请教杜辉廉,杜辉廉也经手了长江实业和李嘉诚家族的股票买卖,被称为“李嘉诚的股市经纪”。

杜辉廉是长江实业智囊团里唯一不支干薪者,李嘉诚也曾多次邀请杜辉廉做董事,但都被杜辉廉拒绝了,他拒绝参与长江实业的股权结构、股市集资、股票投资,但不支干薪不是杜辉廉拒绝李嘉诚的原因。为此,有情有义的李嘉诚总感觉亏欠杜辉廉。

1988年底,杜辉廉和好友梁伯韬开办了百富勤融资公司,而杜梁二人只占了35%的股份,剩下的股份给了由李嘉诚带头的18位商界巨头。

杜辉廉是百富勤的主席,在18位富商的帮助下,百富勤发展态势极好,很快就收购了广生银行和泰盛银行,不久,百富勤又分出百富勤证券公司。4年后,百富勤每年就盈利6.68亿元。

百富勤在香港成为小巨人之后,为了让杜梁二人的股份额处于安全位置,李嘉诚主动将自己的股份分给了杜梁二人一部分,自己仅留了5.1%。李嘉诚对百富勤的投资简直是公益性质的,完全是出于报杜辉廉曾经效力长江实业的恩。不过,百富勤发展得很好,成了大家争相购买的热门股,李嘉诚手里的百富勤的股份也还是赚了不少钱。

身兼两家上市公司主席的杜辉廉后来一直在给长江实业做顾问。1990年底,李嘉诚与中资公司的每一次合作,都向杜辉廉进行了专业咨询。当《明报》的记者问到李嘉诚的智囊团有多少人时,李嘉诚说了实话:“数也数不清,比如你们集团的广告公司就是。”

一个人不明白天堂和地狱的区别是什么,上帝就带他到一个房间:“看看吧,这就是地狱。”

在那个房间里的正中央放着一口大锅,锅里煮着香喷喷的肉汤,但围着锅的一群人却个个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可以伸到锅里的汤勺,但是汤勺的勺柄太长,他们自己没办法把汤送到嘴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肉汤,挨着饿。

上帝又领他去到另一个房间:“这一次,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

在这个房间的中间同样放着一锅肉汤,但这个房间里的人却个个气色都很好,每个人都呈现出很欢乐的表情。虽然他们的手中也有一个勺柄很长的汤勺,但他们每个人都能喝到肉汤,原因就是他们会用自己的汤勺喂别人。

同样的条件,一些人能够身处天堂,一些人只能身处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独自霸占资源,还是以互惠来共享利益。如果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发扬合作精神。合作能够使企业取得持续性的成功。因为缺乏合作精神而破产的企业,比因为其他原因而失败的公司的总和还要多。拿破仑·希尔说在他经商的多年间,就亲眼见证了各式各样的因为不懂合作而宣告失败的企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能力都是有限的,都需要与他人合作来加强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和能力,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能够互相包容、互相接受的人,而不是独行侠。

李嘉诚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一直与人为善,在人际交往中有着良好的口碑。他认为不论是经商还是做人,独来独往,得不到别人支持和帮助的人,能走的路不会太长,也不会太宽,只有互惠互利,才能共同将路走宽。

“我一直奉行互惠精神。当然,大家在一方天空下发展,竞争兼并,不可避免。即使这样,也不抛掉以和为贵的态度。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抓住机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就能带来双赢的良好局面。”李嘉诚正是坚持这样做,才在商海中打开了一片广阔天地。

有钱一起赚,利润大家一起分享

有钱一起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会有人愿意合作,财源就会滚滚而来。人生路上总会有一些事情是单凭自己的力量不能顺利完成的,这时就需要与他人一起合作,同闯难关。这时应切记,不能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只顾自身,而是应该多为合作伙伴乃至对手想一想,有钱一起赚,大家都受益的同时,也为再次合作与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创造出和谐的外部环境与氛围,成为日后发展的助力。

—李嘉诚

很多商人认为,在商场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他们将这条准则奉为真理。当利益需要时,对手可以变成合作伙伴;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合作伙伴就会变成势不两立的对手。所以,很多管理者的眼中没有朋友,只有利益,他们为了利益可以和对手交朋友,也可以为了利益和朋友翻脸,彼此变成对手。

李嘉诚在香港商界的口碑是非常好的,他不会把朋友变成对手,只会把对手变成朋友。在李嘉诚看来,生意是做不完的,但交到真心的朋友是很难的。所以李嘉诚不会为了钱和利益而失去朋友,他会和对手一起分享利益,有钱一起赚,做生意上的好伙伴。他和合和实业有限公司主席胡应湘就是这样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