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着关于人格有关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大学生这一生动活泼的主体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
考察大学生人格现状,主要是通过考察大学生个体的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结合方式的特征所体现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四个方面的现状,通过这一群体人格现状的揭示为一般人格塑造提供研究基础。
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个体来说,个体人格的知、情、意、信、行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内容是内在的统一的,因此,对大学生人格现状的考察主要是注重其人格结构形式所结合的内容,然后再从结构形式进行理论分析找到塑造健康人格的契机。
笔者对大学生人格现状的调查,采取的方法是观察、个别访谈和发放问卷三种形式。观察的对象主要是浙江大学的学生。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期间,笔者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200余名大学生的人格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了解,并翻阅了其中80余名学生的档案材料,与现实的个人人格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与问卷调查得出的总体结论一致。后来,笔者又改为常住大学生宿舍,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对大学生人格现状作了更为细致、大量、经常性的观察、了解和思考。由观察和个别访谈获得的情况将与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一并穿插描述。通过访谈选择的学校重点是浙江大学和浙江冶金专科学校,其次还有当时的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院校。通过问卷发放的学校主要是浙江大学,其次还有当时的杭州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问卷发放采取分层随机方式,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达80.42%。收回的有效问卷性别分布情况是:男生113人,女生80人;年级分布对象是:大学四年级34人,大学三年级59人,大学二年级52人,大学一年级48人。问卷调查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凡涉及情况复杂的题,不可能一一将选择答案列出,所以每题都设有“其他”一项,以便更真实地反映出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这样在统计处理时提供的答案较多,统计结果只能打破原来的选择项顺序,以反映大学生的人格现状,开放题更是如此。
第一节 大学生的理想现状
经过大量的观察了解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理想因人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认识和设想。
首先,反映出能够在认识上正确对待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关系的人数最多,约占54.42%;不能在认识上正确对待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关系的人数较多约占22.79%;认识态度不明朗的人数也较多,约占22.79%。
这在问卷调查的第(18)题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反映。
其次,在从对理想的认识转化为行为,即在确定理想、追求理想、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能够在态度上正确认识理想并能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理想切实统一的人数较少,约占7.77%;不相信有什么理想,或只追求个人幸福而一点不管社会理想的人较少,约占6.22%;在行动中有个人目标的追求或自己的努力方向,虽然不是处处与社会理想冲突但又容易忘记社会理想的人数较多,占57.5%;对理想的认识不确定,在生活、学习和实践等活动中对理想的认识不清楚的人较多,占28.51%。这在问卷调查的第(27)题中亦可管中窥豹。
可以看出前六项观点在认识上基本正确,选择人数总计10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4.42%,这部分人最多。第(7)、(8)、(11)、(12)、(13)共五项的观点在认识上不符合健康人格对理想的真正要求,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选择人数总计4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2.79%,这部分人数较多。结合问题(19)“你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原则是什么”选择不管集体,只管个人或个人为主或先个人后集体的占被调查人数的17.09%,这说明,价值观的倾斜与错误理想的设计之间具有较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而态度上不明朗的是第(9)、(10)、(14)项选择,选择人数4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2.79%,这部分人数也较多。
第(27)题中从第1项到第14项,反映了能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的实际趋向。这些理想设计接近于健康人格对理想的要求,人数为1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77%,这个数字与第(18)题的在认识上基本正确选择人数为10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4.42%之间显然有着较大的差距,说明从认识正确到转化为确定理想的行为之间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在第(27)题中从第15项到第23项选择人数总计1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22%,这部分人数较少,反映的是不相信有什么理想,或只追求个人幸福而不管社会理想的错误理想设计,再加上第61项在生活学习等实践活动中,理想不太清楚的人数5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8.50%,两项之和为34.72%,这个数字与第(18)题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22.79%,加上态度上不明朗的选择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22.79%之和为45.58%。这个数字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6。这说明,对“理想”这个问题认识越错误、越不清楚,大学生理想的设计与实施越容易迷失正确方向。
第(27)题中从第24项到60项,选择人数总计11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7.5%,这部分人较多。这部分人一般都有个人对理想的设计和追求,他们虽不是处处与社会理想冲突,甚至有不少时候是与社会理想一致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实践中容易忽视社会理想,过多地考虑个人的理想,这就需要对这部分人进行正确的理想教育或引导。
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现状了解还可由第(26)题的调查情况反映出来。
从表3.2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毕业后的职业理想设计,愿意找个对口工作、钻研业务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22.28%。选择第(2)、(3)、(8)、(9)、(10)、(11)项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40.41%,这部分大学生对近期理想设计考虑较多的是舒适和薪金的多少,往往缺乏社会理想,这个数字与第27题中有57.55%的人有个人对理想的设计和追求又易忽视社会理想的需要之间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
选择第(12)项没有考虑好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19.17%,这个数字与第(27)题中选择第(61)项“没有想过”的人占28.50%,两者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对这部分大学生的理想教育是迫在眉睫的。
第(26)题的其他理想设计,有些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引导。
从以上的整个分析来看,符合健康人格的理想要求的大学生人数比较少,提高大学生理想素质的任务还很艰巨。
第二节 大学生的道德现状
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人格塑造不可缺少的内容要素之一。有人认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普遍低下、不可救药;有人认为大学生的素质总的说来,还算不错;有的则给当代大学生以新的评价,认为当代大学生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的视角看到了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标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我们可以先考察大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回答和生活中的表现再来作出评判。
在问卷调查的第(17)题,出了一道特殊情景下的问题,以考察大学生的特殊反映,检验其道德认识的状况。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道德现况,现把男女答案的情况作以对比分析。
从男生的回答看:选择第(1)项的有11人,占被调查男生人数的9.74%,说明这少部分人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因为性别差异,女生没有选择这种行为意向,女生显得更需要别人帮助。选择第(2)和第(3)项的属于大学生的一般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状态,谈不上品德高尚与低下。这部分男生占被调查男生的38.93%,女生占被调查女生的25%。选择(4)“有戒备心理,不予理睬”行为意向的男生占被调查男生的12.93%,女生占被调查女生的23.75%,女生高于男生,反映出女生戒备心理比男生强烈。
选择第(5)项“想和她(他)交谈”意向的男生占被调查男生的11.50%,女生占被调查女生的2.5%,这两个数字反映出男生在这种情况下交往心理要求高于女生;女生则由于戒备心理增强交往意识淡薄得多。这种态度属于正常的心理反映。当然选择第(6)项“评价一下是否漂亮等”的男生也属于一种对异性的爱慕之情。而选择第(9)项“视具体情况而定,随机应变”的男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4.15%,选择这项的女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25%,或许可以看出男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比女生高些,或许“随机应变”中掺杂着一些不良动机。总之,这部分的行为意向的确切情况应视具体情况进一步考察。
选择第(11)项“非常害怕,加强防备,尽快摆脱这种境地”的女生占被调查女生人数的36.25%,再加上选择第四项“有戒备心理,不预理睬”意向的女生占被调查女生人数的23.75%,两项之和为60%。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女生这样担心与惊慌?除了女生个体的心理素质状况和社会不安定等因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被调查男生在这种情境下的行为意向中明白点什么。选择第(17)项“会弄出恐怖声音吓她一下”和选择第(8)项“有冲动,想入非非”的男生共占被调查男生的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