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人生观培养: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49309100000021

第21章 目标感培育(2)

以这些问题为中心的对话,会触发孩子内心深处的思考,让他产生一些有目标感的想法和行动。这个对话也会为父母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看到孩子私密的愿望和梦想,在如何给予孩子合适的支持这个问题上,给父母提供了丰富的洞见。

在这些洞见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对孩子当下处在寻求目标的哪个阶段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回想一下在第3章我对年轻人群体的分类描述:疏离者、空想家、浅尝辄止者和有目标感的人。仔细倾听孩子对上述这些问题的答复,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孩子当前的趋向。

这个孩子是否是无目标感的?除了一些没有计划性的、一阵一阵的冲动行为,是缺乏持续性的目标或长期计划的?还是这个孩子已经在尝试一些有潜在目标感的活动,但还没能抓到这些活动背后的意义,也还没有找到好的理由投入进去?抑或孩子只是在憧憬着一些宏伟的目标,但还没有实际的行动去达成?又或者孩子已经有了目标感,并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可以体现孩子所认为的值得为之奋斗的终极关切的?

搞清楚孩子当前所处的阶段,还有多远的路要走,是我们知道自己该如何提供帮助的第一步。利用跟孩子对话的机会是很重要的,这样的对话要能帮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兴趣,以及让他体会和认识到该如何追寻这个兴趣。通常,这样的对话机会是在让人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让人感到惊讶。这就是为什么专心倾听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有效的亲子对话是什么样子呢?父母如何能够让孩子打开心扉?这里举一个例子(诸多可能的场景中的一种),是关于一个家长(以下斜体字的部分)如何跟在学校度过了平淡的一天,显得极不情愿的女儿沟通“目标”这件事的。这个例子是我从他们真实对话的录音当中摘出来的。

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我不知道,就那样吧。

就没有什么有趣的事儿吗?

-真没有。

听起来好像你会觉得在学校里待着是浪费时间?

-也还好,我觉得还是学了点儿东西。

你学的哪些东西在你看来是比较重要的?

-生物很重要。

为什么生物很重要?

-我们上周看了一个电影,讲的是关于动物和环境污染。

动物和环境污染?

-对,很多动物都因为环境污染濒临死亡,还有一些人因此而得病,一些工厂还在往水里排污。

哦,我了解了。那你对此有过一些思考吗?

-嗯,算是有吧。

为什么你把这事儿看得这么要紧?

-你知道我从小就很喜欢动物,当我们养了查理(一只宠物)之后,我就开始很关心小动物了呀。

当然,我知道的。那有没有什么是你觉得可能有兴趣学得更多的?

-你是说动物吗?

嗯,比如它们是如何受污染影响的,也许能在这方面做点儿什么。

-我也想在这上面做点什么。

想做点什么呢?有没有什么想法?

-听说在阿拉斯加有一个环境洁净项目,救了那里所有的狼群呢,听上去还挺好的。

如果你一直对这件事情有兴趣的话,有很多方式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甚至将来可以找一个这方面的工作。

-我估计这里面要学习很多科学知识。

很可能是需要的。你的数学和科学一直都学得不错呢。

-还可以吧。我知道现在很多工作都需要用到数学和科学。

有一个专业领域叫环境科学,等你上了大学可以学这个。

-是的,我已经开始对做一些跟环境相关的事情感兴趣了,或许动物医学方面的也可以。

这些职业方向都不错,他们现在也需要很多优秀的人才加入他们。

-这也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想要去仔细看一下的,看看这些领域都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听起来你将来都会跟动物做朋友的,无论以哪种方式。

-嗯,我想将来或者是照顾那些已经生病的动物,或者是在一开始的源头处预防它们生病。

有道理。如果你愿意的话,就时刻记得你说过的这些话,或许你可以申请一份暑期工作,看看做这类事情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好的,我会问一下亨利先生(她的科学老师)。

嗯,我们也会帮你问问周围的人。

在这个对话当中,这位家长有点儿像是苏格拉底式的教练,把孩子隐藏的兴趣引出来,并帮助孩子在他想象当中已经闪现出来的各种问题之间做连接。当家长用这样的方式鼓励孩子思考她在学校里面发现的感觉有趣的东西时,也就是帮助孩子获得对潜在“火花”的觉察,这个“火花”可以变为一个持久的关注点。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孩子把这个“关注点”转化为更加正式的承诺,甚至可能是职业发展路径(如果孩子也是这么选择的话)。这个对话当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家长在基于孩子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引导她对各种可能性的探索时,所采取的“柔和”的对话方式。这个孩子无论是在对话开始所说的“生物很重要”,还是在后面说到“嗯,我想将来或者是照顾那些已经生病的动物,或者是在一开始的源头处预防它们生病”,都是把自己的想法做了有意义的说明,也展现出她脑海当中对这个主题的高品质的思考。家长并没有“告诉”孩子要思考什么,而是在“引导”孩子方面起到了帮助作用,引导孩子去思考追寻她所表达出来的“根本兴趣”可能的一些做法。

当然,年轻人表达他们兴趣的方式并不总是容易被父母理解的。一开始表达目标时所发出来的声音通常是试探性的、微弱的,年轻人可能还没有完全领悟到她有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兴趣,这个兴趣可能会逐步进化为目标之源。因为不确定父母会有怎样的反应,年轻人通常还会非常谨慎地表达他们的兴趣。要接收到这些早期的信号,会是一个挑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挫折感以及做错了的感觉。

每一位父母在一开始应该有的认知是:“目标”发出的第一个芽,有点像我们在院子里播种的草的种子,只有其中一些会开花结果,但我们完全不知道是哪些。幸运的是,只需要很小一部分的种子慢慢长大,就能长成一片繁茂的草坪。应用到对年轻人目标的培养上:对于所有年轻人带回家里的新想法,父母都应该带着兴致倾听,并和子女一起想象和探索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去发展这些想法。

当孩子在考虑一些新想法的时候,父母并不总是习惯于做一个好的听众,我们习惯对任何一个主题发表观点(无论孩子是否在征求我们的建议),而且往往我们准备给出的建议,是建立在自己的经验之上的。认真倾听孩子,投入到真诚的双向(或者三方,如果父母亲都参与的话)对话中,是比说教更难的,但从好的方面来说,我并不认为很多家长真的很喜欢一直不停地说教。

利用平常的机会展开对话

在重要的事情和问题上,我们有多少次问过年轻人他们的意见?例如,当我们和他们一起看电视的时候,我们有多少次问过他们对新闻报道的看法,或是对一部电影、对让人感觉不安的剧情的看法?征求他们的意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倾听的习惯。在孩子刚开始发现目标的时候,倾听习惯的养成能够帮助家长做好准备,倾听到这些可能的“目标”早期所发出来的微弱信号。

家长最好能够看仔细,不漏掉任何一个孩子自然发出的“闪烁着的微光”,但是并不需要家长就端坐在那里,等待孩子把一个闪闪发光的新想法带回家的那一刻。他们可以利用日常家庭生活的时机,触发跟孩子之间就“目标”进行对话的机会。无论是生日、假日,还是过渡期(如新学年的伊始,或父母换工作时),都可以为探讨日常生活背后更深层的意义提供丰富的素材。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父母应该确保这些对话是双向或三方(甚至是多方)的对话,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由父母主导的冗长的“独白”。在这些对话当中,父母必须学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且还要是一个好的访谈者,通过追问让孩子详细说明自己的观点,频繁地问“为什么”,并且鼓励孩子对于他们认为值得关注的和有兴趣做的事情去做更深层的思考。当我们唤起了孩子对于他们所发现的有意义的事情的一些萌芽的想法时,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听到他们关于目标的一些低声细语。通过这种方式,就为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可培育的条件。我们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地盘上,在他们兴趣产生的地方(比如学校或其他地方)展开这样的对话,也可以在我们成年人的地盘上(比如在家庭晚餐、短途旅游以及假期聚会的时候)展开这样的对话。

在美国传统的节日里,感恩节是特别有潜在的可能性来做这件事情的。但遗憾的是,这里面潜在的可能性被极大地浪费了,我们经常借这个假日大吃大喝,然后在大餐之后微醺的状态下看着电视体育节目。感恩节对于亲朋好友来说是聚在一起、表达感激的相对固定的机会。在诸多有价值的心理学功能当中,“感恩”打开了一扇看到目标的窗户,因为它帮助我们识别出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事情。4当我们在表达感恩的时候,也增进了自己对于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的觉察,然后跟身边的其他人沟通了这个觉察。借由感恩,不仅触发了我们对自己享有的福气以更多的感激,而且触发了一种想要把这份福气带给更多人的愿望——这就是目标的核心与灵魂。因为感恩节是国家性的一个“世俗”(非宗教)的节日,除了一些紧急待命的工作者(内在有着崇高的目标)之外,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地跟家人和朋友相聚,认真思索感恩、意义和目标的本质。很难想象有比感恩节更理想的“教育时机”,借此机会,能够让年轻人的个性品质得到发展。

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想要把这个感恩节的家庭日转变为这种能发人深省时机,难度不是一般得大。我之前写过这方面的东西,当我出去做演讲的时候,经常会抱怨这种现象,所以在这里就不再详述这个问题了。5但我还是要说,根据过往的记录,我看到过很多家长用心良苦、精心准备,企图让他们孩子清楚地表达感谢,却因孩子饿得不耐烦以及家长想要通过满足他们的食欲让他们快速安静下来而搁浅了(相信我,这些还是被家里养得很好的小孩儿,即便为表达感恩,需要他们推迟很长时间才吃上晚餐,也丝毫不会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

幸好,还是有方法可以挽救这种情况,逆着过分纵容的文化潮流而上的。这就是父母需要发挥创意的时候了。在几年前,我参加过一个感恩节的晚餐聚会,这个母亲因之前想要跟孩子探讨感恩的话题未能成功而感觉很挫败,接着,她要她的孩子们和客人们写有关感恩的“俳句”(日本古典短诗)。这个要求很有趣,也很有难度,写俳句只能由17个字音组成。事实证明这位母亲的灵光乍现果然效果很棒。很多家长可能会担心他们的孩子不会理会这种穷追不舍的追问(没错,通常他们是不予理会的),但是可以逐步借着一些机会来开启对话,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越来越多有价值的洞见就会被搜集起来,而且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也会传递给孩子。

开放并支持地看待孩子兴趣的火花

当孩子追寻的目标在家长看来有些难理解的时候,要“拥抱孩子的兴趣”,可能还是会让家长有一点儿不爽的感觉。在一个案例当中,我曾经看到过父母两个人都是非常有名的科学家,而他们的女儿却决定要成为时装设计师。应该说,除非是消极的、反社会的目的,否则父母支持孩子自己的选择才是最明智的,并且还需要对孩子表达出来对于孩子想要尝试做的事情的信心。这不仅能够提升孩子在这个特定的努力上面成功的机会,而且从长远来看,还能够传递出一种乐观的、愿意尝试并且期望成功的态度。

一个我认识了多年的家庭,花了一个月待在农场,跟牲畜相处。他们家里有个11岁的女孩儿,名叫海瑟,照顾着农场里的这些动物。有一天,海瑟表达了让大人惊讶的关联性思考:无论她是吃汉堡,还是羊排,这些肉都是从和她照顾的这些动物类似的动物身上来的。于是海瑟对素食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是学习了一些理论,然后就开始素食主义的实践。她阅读了所有手边能找到的关于“如何以及为什么不要食用肉食和海鲜”的资料,然后就严格地坚持在家里和学校吃素食。

起初,海瑟的父母(坚定的肉食主义者)并不认为专门给海瑟准备特别的食物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但是他们被她的决心打动了,对于她自学了那么多营养学的知识感到惊讶不已。于是他们鼓励海瑟到图书馆去研读一下素食主义者的饮食习惯,并且详细地提问她发现了什么。这么多年来,他们忍耐了海瑟的饮食选择,只是坚持她的饮食计划里面必须要能够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元素,以供得上她成长的需要。海瑟把她的兴趣延伸到学业上,她学习了生物学中营养是如何被吸收的过程,并就此课题展开了科学研究项目,还在社会研究的课程里面写了关于文化饮食习惯的论文。这个对海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兴趣,也为她在大学里面选择生物学为专业铺平了道路。后来她拿到了公共健康的硕士学位,在环境医学领域走上了前景看好的职业道路。在整个过程当中的某个时点上,海瑟放下了对素食主义的执着(她现在只是拒绝吃红肉),但对于健康的饮食习惯、环境可持续的食物生产,以及对动物善良的关怀的满腔热情,还贯穿在她每天日常的努力中,并给她所选择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意义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