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集事实资料
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是反映科研课题研究过程真实性的各类文字、图片和音像等资料。主要包括阶段研究计划、小结,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案,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学生、教师的活动资料(如记录本、照片)等。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师培训、学习资料、会议记录、研究者的实验随笔、学习体会、问卷调查试题、统计分析资料、个案研究材料、实验对象的反馈材料和有关的图片音像制品等也在这个范围。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可以生动形象地记录反映课题研究在各个阶段所经历的过程和开展的各项活动,既是课题研究的起点,又自始至终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科研工作涉及学校、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收集资料也要做到全面细致,不可挂点漏面,有所偏废。要达到通过材料就可以真实全面了解实验全貌的目的,体现研究过程资料的全面性原则。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学校领导、课题主持人、实验教师和参加实验的学生等渠道来完成。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制定资料收集和数据采集的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二是力求收集基础材料,采集原始数据;三是注意保证资料和数据的客观性。
(二)整理事实资料
整理事实资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采集到的数据资料及时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一般要经过核对、分类、选定等步骤,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随时取用和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地讲,核对就是对获取的事实资料,从资料的来源、时间、地点等方面鉴别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检查资料是否完整、数据是否准确,以确保资料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看它们之间有无矛盾和出入,抽样选取的资料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从而决定对资料的取舍。
分类是根据研究需要把获得的事实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
选定是确定事实资料对研究的有用程度,在分类的基础上,挑选富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资料,淘汰错误的、用途不大的资料。
(三)分析处理事实资料
事实资料整理以后,就要对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占有的资料中获取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占有的事实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和技术加工,完成课题设计中提出的研究任务。
要注意的是,必须根据资料性质的不同,如是文献资料还是数据资料,来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
对于文献资料,主要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包括比较、归类、类比、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想象和假设等方式。采用哪种或哪几种逻辑方法,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文献资料的特点灵活选择。
对于数据资料的处理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经过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把分析的结果用数据、图表或统计量数简明地表现出来。处理数据资料涉及一些统计学的知识,常用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经过对所获数据的数学处理,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得出研究结论
主要任务是把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和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本着客观、科学、严谨的态度,用概括性较强的语言简练地表述出来。所得的结论,可以是基本判断,可以是原则,也可以是原理。这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研究任务完成的具体表现。
研究结论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概括性,结论必须是通过对事实资料深入研究后提炼出来的;二是证明性,研究结论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和推断,不是机械地把某些结果相加在一起,更不是臆断。
二、实施研究的要求
(一)在坚持按计划行动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调整研究计划
按照计划实施研究是研究过程的一个方面,但它并不意味着研究过程中都必须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而不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事实上,根据研究的实际进展而及时调整研究计划,也是保证研究成功完成的重要策略。研究计划毕竟只是计划,它与实际的情况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尤其是一些刚刚参与教育研究的中小学教师,很可能在研究设计的时候考虑并不一定很周全。
这种调整可能涉及研究内容的缩小或者扩大、研究样本的再选择、研究规模的改变以及研究步骤的调整和研究时间的变化等,尤其是一些定性研究,必须根据研究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研究的计划。
这种调整应该是从更好地开展研究或者深化研究的立场出发,而不是基于回避研究中的困难。的确,研究过程是困难的,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研究者可能会因为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够,而使原先设计的研究方法或者研究工具不能实施,如设计的问卷因缺乏针对性而不能产生所需的数据和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重新设计研究工具或者选择研究方法,重新实施研究,并尽可能不要更改研究计划。
(二)要有合作意识,开展共同研究
目前,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凸现教育研究工作者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联合,即教育研究工作者直接深入中小学教育实践第一线开展研究,中小学教师成为这些研究者的合作者;同时,中小学教师在开展研究的时候,主动接受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指导,这也是当代教育行动研究的显着特点。因此,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与其他同事组成研究的小团队,也可以与专业研究者结成研究的合作伙伴。
与专门科研人员的合作,可以从实践中尽快获得更多的有关研究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性技能,避免研究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技术问题,确保研究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自身研究的质量。研究人员也可以增加了解教育教学实践的机会,获得开展研究的更多信息。
开展共同研究,必须有一定的要求。首先,中小学教师必须提出具体的要求,希望专业研究者为研究提供哪些具体的帮助与指导,在研究中承担什么具体的职责。包括在方案设计中怎么参与,在研究过程中如何指导,在研究报告撰写中是否要执笔,等等。在设计研究方案的过程中,就必须写明上述内容,即研究中各自的任务与职责,这是合作的具体内容。其次,专业研究人员在合作中应该有一种主动参与的表现,不能只是在课题论证的时候去一下、在课题结题的时候再去一下而已。最重要的是,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不能将主要的研究任务都转嫁到专业研究者身上,如研究的选题、方案的设计和报告的撰写等,不能有过分依赖的思想。从合作研究的本质来说,合作双方的“自愿”是最根本的。
对一些涉及面较广的较大课题,在进行研究特别是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取得行政领导的支持,确保经费,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有了这一条,就可能有效地组织研究力量和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研究的顺利实施。
(2)要做好研究人员和实验单位的理论培训工作,通过专家讲座、专题学习辅导、以研促学等方式统一研究的思想和方向,保证研究队伍理念与行为的一致性。
(3)要统筹安排、专题分工、重点突破,通过对研究任务的分解和明确分工,保证责任落实和工作到位。
(4)要点面结合、分层推进,通过定期工作汇报、交流、研讨和校际间走访等活动,上下沟通、横向联动、以点带面,保证研究的分工合作、整体推进。
三、制订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计划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通常按学期或按学年分阶段连续进行,每个阶段各有重点或切入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工作计划是落实课题总体设计和整体规划的重要措施,是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中规定的各阶段研究的研究内容、任务以及研究的实际情况制订的某一时期内的研究打算和具体的工作指标,是对阶段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的合理安排。
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在写法上具有计划的一般特点,也有其特殊性,一般的表达方式有条文式、表格式、条文加表格式。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一般以“条文加表格式计划”为好。其基本结构为:标题、正文和署名注时。
(一)标题
标题要表达准确清楚,可采用四项目结构的表述方式(即研究的课题+阶段+主要内容+文种),并在标题下面注明阶段时限和计划设计者。例如: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验证性研究》第一阶段
地球与宇宙课标的研究计划
(2005年9月-2006年6月)
××中学课题组
(二)正文
正文可采用“条文+表格”的表达形式,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研究的指导思想。即用什么理论和理念指导研究。
2.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要形成的研究成果。
3.根据阶段性研究的内容和重点,明确要学习的理论和相关的文章。
4.进行研究活动安排。可用表格列出研究内容的具体安排和分工等。
学校的课题研究计划进度应按学年、学期进行安排。
(三)制订阶段研究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莫忘署名和时间。要在标题的正下方署课题组或个人姓名,在正文后面的右下方注明计划制订的具体时间,以备研究者联系、沟通或日后查找、核实之需。
2.内容要具体可行。阶段计划是行动性的文本,必须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对研究的任务目标一定要做到胸中有数,确定的研究目的、内容、重点和要形成的成果必须从实际出发,陈述“做什么”和“怎么做”都要力求具体准确,便于操作。
3.充分讨论后定稿。计划草稿写好后,要组织本课题的成员进行讨论、修改,使其完善,最后定稿。
4.按计划行事。计划一经制订,就要按计划行事,尽量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得随意违背。执行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必须作适当调整时,要说明原因,注明修改和调整的时间。
四、做好研究阶段性总结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通常按学期或按学年分阶段连续进行,每个阶段各有重点或切入点,随着重点或切入点的转移而实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形成逐渐递进或螺旋式上升的研究格局。做好研究阶段总结,既能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从而及时总结研究工作的经验,又能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下一个研究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阶段性总结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