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讨论)
(当时现场学生的情绪非常激动,认为能燃烧和认为不能燃烧的学生人数大致相等,他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认为不能燃烧的学生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够灭火,因而不能支持燃烧,认为可以燃烧的学生的理由是既然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当然也有可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看着学生一脸的迷茫和好奇,教师就能非常容易地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情景之中)
师:能还是不能?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生:实验。
师:好!设计你的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然后就让事实来说话吧。(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后,教师提供二氧化碳,镁条等,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实验的学生将点燃的镁条放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生成了白色和黑色两种固体,现场的气氛此时达到了高潮,探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评析 当学生带着问题,怀着好奇心去实验时,其知识的获得效果就不是一般验证实验所能达到的。探究素材无处不在,但要组织得好并非易事。执教者在此设计此举是想通过复习拓展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化学素养]
师:同学们已经从实验中找到了答案,接下来请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继续思考:由这个反应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学生很容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但是从联想上看,还有更大的空间有待发掘)
[评析 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等待学生主动发言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但是超过学生认知水平时,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这种恰到好处的师生互动一般情况并不多见,会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生(教师点拨后):镁条在二氧化碳中能够燃烧的现象说明了以下两点:
(1)特殊的燃烧也可以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布置作业)
课后探讨:(1)具有可燃性的物质与燃料之间的关系。(2)在本节课中你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评析 课后布置紧扣主题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回忆课堂教学情景是强化学习策略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教后感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本节课达到了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目的,同时也使教师看到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总评 本节复习课执教者以“序”、“局域网”和“完成课堂自编探究”三块内容作为载体而展开,充分体现了初中生化学探究学习策略,使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较好地体验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问题的步步引深,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新课程三维目标得到了较好的整合]
4.课题研究式案例
课题研究式案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课题展开自主研究的典型实例。
这种案例基本上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活动开发的。其主要特点有:
①学生的学习以研究为主。通过课题研究,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获得最新信息,取得直接经验,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②学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把个人的自主探究与小组的合作研究结合起来。③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这种课堂大、教师多的教学组织形式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可让学生逐步改变以往偏重知识机械记忆、技能被动训练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这种研究性学习弘扬了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类课例的开发,对于探索研究性学习的规律,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例文7
研究性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
学校教育不应只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现成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实际,获取应用性知识,着眼于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课题研究式”教学。“课题研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独立自主的开展研究,最后以小论文或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
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问题不但是评价方法的改革,而且也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广泛和现实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中学科学类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评价要和指导密切结合。
我们认为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生的体验。因此,在评价中我们十分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评价。我们把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体会和自我评价等材料都装入学生研究性学习档案袋,下述材料就是学生在第一次课题研究中的体会和自我评价。
第一次亲密接触
进入初中,在很多方面都和以往有所不同,不仅是学科增多了,学校还风风火火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大家都踊跃地投入这次活动中。我也和几个同学组成了课题研究小组,怀着兴奋的心情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可是没想到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如何选择课题,不知道研究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值得我们去研究。其他几个研究小组似乎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看来做课题研究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还需要老师指导才行。
在听了胡老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讲课后,让我们明白研究性学习要贴近生活,这便使我想到家家户户都使用的洗洁精。我常听妈妈说,当她用完洗洁精后,手上的皮肤非常干燥,甚至会裂开。我对此一直产生疑惑,现在我不就可以去解决了吗?我高兴极了,不仅是因为找到了课题,更重要的是,我也许还能帮周围使用洗洁精的人们摆脱皮肤干燥的苦恼。于是在小组同学的讨论下决定了课题题目——《洗洁精的危害》,然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们的研究。组员们认为,做这个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鱼便是我们实验的主要对象,说来也奇怪,从小吃着鱼长大的舟山孩子竟然还没这样真真实实地看过鱼在水中游动的样子,所以把我们乐得也像一条水中的鱼。可是没多久,一条活蹦乱跳的鱼便死亡了,我们详细地记录了鱼的状态变化,得出结论。虽然可怜的小鱼死了,但欣慰的是,我们的论文也完成了。
在我们决定把论文交给胡老师之前,我们还犹豫不决:真的没问题吗,篇幅只有一面的论文交上去,不会出洋相吗?最后,我们决定还是试一试,不然我们之前的辛苦就要白费了。没想到胡老师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很有好评,也向我们提了不少问题,她问我们:“你们做实验的这条鱼一定是因为喝了有洗洁精的水后才死的吗?会不会是刚买来的时候就快要死了呢?”这个问题真的难倒了我们,我们一时回答不出来。于是老师建议我们在做实验时要学会控制变量,作对比实验。老师又提出只用鱼这一种动物做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是有很大的说服力,大家是否会信服这样的问题。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另外选择了两类动物:两栖纲的青蛙和哺乳纲的老鼠。为了有利对比,我们各准备了两只。
做这两个实验,我们的困难可大了。由于我们组的组员都是女生,所以在做实验时都不敢碰青蛙和老鼠。尤其是用老鼠做实验时,虽然小白鼠长得还挺可爱,但还是把我们都吓得哇哇叫。没办法,我这个做组长的不挺身而出是不行了。我们克服了种种心理障碍,最后“含辛茹苦”地完成了实验,当时成功的喜悦不亚于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夺冠的心情。
胡老师为了使我们的论文更完整,组织了班级论文答辩会,这可以说是对我们的另一次考验。在此,就有同学这样问我们:“洗洁精对动物体有害,也许是那些动物排解能力差,不能将体内的洗洁精排解掉。但是人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这些动物强,所以不能说明洗洁精就会残留在人体而危害人体。”这个问题说到了我们论文的实质,说实话就连研究人员都不能肯定洗洁精会不会残留在人体。这下可惨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论文就“前功尽弃”了,我们愁了。这时,一旁的胡老师似乎知道了我们的想法,她说:“是不是可以翻阅课外资料呢,像网络资料,这是很好的途径。它或许能帮上你们的忙。”
我们听了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论文并不是一定要靠我们的手做出来的,也可以通过查阅课外资料来补充和进一步论证。在这次考验中我们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终于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这篇论文获得了全班师生的好评,最后和另几个研究小组一起代表班级参加校论文答辩会。那时的心情甭提有多高兴了,觉得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美好,就连我们曾害怕抓过的小老鼠都觉得它是多么可爱。
在校论文答辩会上,几个专家好像对我们的课题特别感兴趣,一连提了好几个问题,真的快让我们接应不过来了。瞧,一位省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就在向我们提问:“首先我认为你们的课题选得很好,非常贴近生活。我看了论文中的实验后,就想提个问题:你们往青蛙和老鼠口中灌入的洗洁精稀释液的量具体为多少,是否可以作一下阐明?”这时,我们像傻了一样,完全想不出一个合理的说法。于是,我便如实地回答了:“我们灌到它们的嘴闭了为止呗!”我这一回答,引得全体在座师生哄堂大笑。我们这才发现论文还是有不少漏洞,没有很好地记录实验数据。这次论文答辩会,我们虽然没有很成功地回答出所有的提问,但是从专家们提出的问题中,让我们懂得如何写出一篇严谨、完整的论文。的确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真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啊!
当听说我们的论文获校论文答辩会一等奖时,我们很高兴。更高兴的是,我们同学之间更团结、友爱了,我们的动手能也提高了,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增强了。至于做课题研究,我们的经验也丰富多了。
原来,科学研究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可以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我们做起。
(二(12)班胡娇娇赵璐)
从学生的体会中不难发现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的精心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学生走科学研究中的弯路和盲目性,教师的指导也是学生非常需要的。然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说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尽管刚开始学生的研究还很幼稚,但老师却能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该课题小组选题的实际意义首先予以好评,从而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同时又重视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对于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及时组织班级答辩活动)、寻求校内外(学校答辩会,邀请校内的其他教师以及海洋研究所的专家)等方式排除障碍。还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突出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
从上述材料中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教师和专家的激励性评价以外,还有档案袋评价、口头演说、展示与交流、答辩会、文章或作品等等。在答辩会上,首先由课题小组的同学向全班、全校通过口头演说,反映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独特性和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展示与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获得喜悦和成功感。汇报交流中,不单纯汇报研究过程,而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与评价中;答辩中通过质疑和追问,让学生充分展现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特点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灵活变通能力,并引发学生进一步的反思、探索。通过反映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文章或作品,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最终成果,这个成果也是学生的态度、能力、合作与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档案材料的积累也为学生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和满足感,同时为研究性学习进行调整和反思提供论据。
从学生的体会中不难看出这样的形成性评价很受学生的欢迎,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能享受到学习和研究的乐趣,从而对科学学习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和认识,真正从内心里感到受益良多。
四、案例的撰写
(一)案例的结构
案例的表达形式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并不存在标准或统一的格式。
但一般有以下基本结构。
(1)主题
案例应有一个主题,常常用一个醒目的标题来衬托。主题对于一个案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一个教学案例必须交代清楚是关于什么的案例。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
(2)背景
教学案例应该把背景交代清楚,即说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以便案例的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从而既能设身处地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也能摆脱情境的束缚,去探讨更深层的问题。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3)情境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