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科学类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49294500000012

第12章 科学教育论文写作概述(5)

(3)分析法,就是把复杂事物的整体分为若干简单的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的论证方法。通过对所论事物的分析、透视,发掘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和规律来,从而很好地证明论点。分析法要注意对事物作全面的分析,要看到事物的多个方面:正面与反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否则就会出现片面性的错误。

如《课堂活动中边缘化学生现象探因及教学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第11期,作者吴亮奎)

1.体验方式与边缘角色的形成

课堂活动中学生“体验缺失”的主要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中不能发现自我价值,丧失体验的主体意识;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不能有效捕捉教师提供的有效教学信息,失去体验的情意特征。学生积极体验的缺失意味着学习主体意识的削弱,自我生命的萎缩,自我情感的荒芜。他们不能在自己的课堂活动中进行积极的定位,从而使自己的角色边缘化。总之,消极体验的积累和积极体验的缺失是形成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群体边缘化的重要内部因素。

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执果索因”的思维模式。它常表现为从待定的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如此逐步往前追溯,一直追溯到已知条件为止。

(4)推理论证,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议论文与逻辑推理是分不开的,论文中运用推理的例子随处可见。如“如果说知识是人类认识的结果,那么知识观是对人类认识成果的再认识,是知识的本质、起源、种类、范围、获得等问题的观点的总和。”

2.驳论

驳论是通过驳斥反方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常用的驳论方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等。

(1)直接反驳,就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反方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例如:《淡议形成性教学评价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应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第6期,作者汤小平)

2.现行的教学评价已不适应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

当前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主要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尤以升学考试的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由于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孤立于整个教学过程,导致师生间不能内控和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失去了主动调控的机制。因而,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时调节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效果得到有力巩固和提高。

(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

例如,我们要驳斥“科学课程中渗透科学探究的理念必须通过做实验”的论点,我们可以列出一些其他的方法,如通过科学史的教育,也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精神等,从而反过来证明,做实验并非是唯一的方法。

(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如《论小班化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启示》(《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第1期,庞红卫)

掌握学习被证明是有效的,特别是对于学得慢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能够得到所需要的额外时间来帮助的途径。但对于学得快的学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等待学得慢的学生,等待他们通过一次次的反复矫正,而不能按自己的进度继续推进。并且,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并不主张打破传统的班级教学制,坚持以班级集体教学方式为前提来改革教学,力图在班级教学中能达到个别教学的效果。这种想法虽然美好,但真正要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之中,面对如此多的学生,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来达到改变教学的效果,是令人怀疑的。更为重要的是,掌握学习可能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分析:作者在此应用了归谬法,说明“掌握学习”的理论并不适用传统的大班化教学。

论证的方法有很多种,还有如数学论证法(用数学统计来证明论点)、比较法(历史与现在对比,国内外对比,班级对比,纵横对比)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了。

(二)论文的构段

论文要求有统一、完整的规范段,要充分运用段中主句显示段旨,段落的容量要适当。

1.统一、完整的规范段

规范段是指统一、完整的单义段,即一个段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规范段是指兼义段和不完整段,即一段表达两个以上意思,或者一段没有把一个意思表达完整,而在实际表达中是应该不再分段,把它集中在一个段里写完的段。论文的逻辑性,一般要求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即把表达一个意思的论点、论据、论证组织到一起,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规范段。有些学术论文,往往在严格的规范段前加上序码,以表示其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

2.充分运用段中主句显示段旨

段旨是段的中心意思,就是段的主题或论点,这个中心意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叫段中主句。段中主句的确定,可以避免段的不统一和段中的观点发生变化,起到统领全段的作用。段中句在段中的位置:第一,通常在段的开头第一句。它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既便于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下文,又有利于读者在一段的开头处就能了解全段的中心,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全段的内容。

第二,在段的最后。虽然不如段首醒目,但在全段中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能引起读者的注意。特别是先列举一些材料,而后概括、归纳或引出结论,把段中主句安排在一段的末尾是顺理成章的写法。第三,也有时在段中。这比较少见,有时是由于叙述条理的必要,万不得已时才安排在这里。段中主句的写法要求概括性,要以短短的句子,十分鲜明地把段旨揭示出来。此外,在构段时,要注意长短适中。一般来说,论文的分段应该长一些,这是由它的内容的充实性所决定的。

(三)写作方法

按拟好的写作提纲及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开始拟写初稿。

1.写作顺序

初稿的写作可有两种顺序,一种是按提纲的顺序分段进行,这是一般论文的常规写法。这种写法的特点是可以使论文的格调、风格保持前后一致,衔接紧凑、自然。须注意的是一次最好能完成一个完整的部分,以便下次接着往下写时,只要大体过滤一遍已写的内容,就可以顺势写下去了。另一种是按内容的熟悉情况分段写。这种写法不是按从头到尾的自然顺序,而是根据自己的构思,对论文内容的把握程度,将整体分解开来分别写作,最后组装成篇。这种写法有利于加大积极思考势能,把最先思考成熟的部分写出来,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