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科学类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49294500000011

第11章 科学教育论文写作概述(4)

(三)关键词

关键词应列在摘要下方,是为了便于数据库程序的检索,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论文采用的关键词合不合理,关系到文章在检索中会不会跳出来。教师平时教学工作繁忙,写一篇论文很不容易,如果因为关键词没有选好,与文章内容缺乏联系,别人就检索不到,就达不到与同行交流的目的,这对自己的劳动是一种浪费。另外,关键词不能列得太多,一般3到5个就可以了。

(四)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概述研究该课题的动机、目的、意义和主要方法,指出相关领域前人的研究情况,说明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引言要开门见山,迅速入题;要引人入胜,抓住读者;要简洁、有力。特别要注意的是,摘要和引言虽然所定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很大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摘要一般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引言则可稍微具体些;摘要的某些内容,如结论意见,可以笼统地表述,而引言中所有的内容都必须明确表述;摘要可不写选题的缘由,引言则应明确反映。

例如,《感悟教学法的理论思考》(选自《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第1期,张雪飞、娄玉鹏):

感悟是人的智慧与人的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任何学生的发展都要不同程度地建立表现为外部信息和自身内部信息结合的新思想,这种新的思想要靠感悟来实现,因此,感悟教学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但是由于感悟的潜隐性和长期性,感悟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常常被忽略,在传统教学思考中几乎没有一席之地。纳入教学过程管理视野的,通常是一些有形的活动,如各种训练、作业等等。过分的依靠训练、忽视感悟或不假思索的滥用感悟都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的弊病之一,也是人的创造精神被压抑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感悟教学法的基础理论、基本框架及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作一探讨。

分析:作者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什么是“感悟教学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即研究的动机),目前“感悟教学法”的应用状况以及深入研究的意义。使人看到引言,就知道本文的基本价值。

(五)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占据论文的绝大篇幅,是作者表达研究成果的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证明作者所提出的论题。其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缘由,本课题已有的研究情况概述;本文所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概述成果及意义。正文是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正文部分。这部分首先要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令人信服,其次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连贯,并且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结构严谨。

下面重点介绍几部分的内容要点:

1.理论分析部分应写明所作的假定及其合理性,所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哪些是别人用过的,哪些是自己改进的,哪些是自己创造的。

这部分篇幅不宜过多,应以简练、明了的文字概略表述。

2.课程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分别以下面几种方法说明。

用实验方法研究课题,应具体说明实验用的装置、仪器、原材料的性能。

对实验的过程或操作方法力求叙述得简明扼要,对人所共知的或细节性的内容不必过分详述。

用理论推导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这方面内容一定要精心组织,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推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习惯与程序。换言之,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以论点为中枢,组成完整而严谨的内容整体。

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调查目标、对象、范围、时间、地点、调查的过程和方法等,这些内容与研究的最终结果有关系,但不是结果本身,所以一定要简述。但对调查所提的样本、数据、新的发现等则应详细说明,这是结论产生的依据,若写得抽象、简单、结论就立之不牢,分析就难以置信,在写作时应特别予以重视。

论文的类型不同,其正文包含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列举如下:

实验研究型论文的正文主要包括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

综述型论文的正文主要包括专题调研问题的提出,前人对本专题范围研究工作进展和成果的系统综述,对本专题领域研究发展的总结评述和讨论。

描述型论文的正文主要包括现象描述,实验方法和条件的简述,取得的测试资料。

理论探索型论文的正文主要包括解决问题来源、难度,解决问题的基本定义、定理,主要解决方法,推理结论。

分析比较型论文的正文主要包括分析对象的描述,分析比较的结果,基于结果提出的实现方案。

(六)结论

论文的结论部分是整个研究的结晶,是论证得到的结果,即对本论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概括而得出的结论。通过结论,可以看出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不能得出明确结论时,要说明有待进一步探讨。无论是正规的结论,还是一般的结束语,都要求措辞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准确、精练,不得使用“大概”、“可能”之类含混不清的字眼。要注意下列事项:

1.结论要简单、明确,措辞上应严密,容易领会;2.结论应反映个人的研究工作,对于他人已有过的结论要尽量少提;3.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切忌言过其实,在无充分把握时,应留有余地。

例1《丽水市城区居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与评价研究》一文的结论摘要:(选自《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第3期,吕耀平、求渊)

(一)结论

1.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群众的积极配合是做好环境保护的重要条件。

2.丽水城区居民的环境意识存在群体差异。

3.丽水城区居民的理念和行动存在距离。

(二)建议

对于丽水市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不协调,表现为意识先行,行为滞后的现象,环境宣传是一个方面,结合丽水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对深入进行环境宣传教育的建议如下:

1.对于不同年龄结构的人群进行不同内容的宣传教育。

2.对于不同类型工作岗位的人群进行不同内容的宣传教育。

3.对环境意识水平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内容的宣传教育。

分析:这是一篇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论文,结论和建议部分,体现了此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例2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品质》一文的结束语法(选自《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第6期,余前利)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或方案,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勇气,尤其是对合理而又有新意的想法或方案,要及时予以反馈表扬,对于其中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教师可引导其自己质疑,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促进问题的解决。

在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保持较高的状态,这为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分析:学科教育类论文往往没有单独的结论,可用一些简要的评述作为论文的结束语。

第四节 论文写作与修改

论文在写法上是运用逻辑思维,以事实、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阐明、反映事物的本质,表达作者的主张。论文的写作虽然不可能规定一个固定的模式,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论文写作一般可分为确定论文的题目、拟定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初稿和定稿五个步骤。

一、写作提纲的拟定

论文的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写作前有必要拟定文字提纲。拟定提纲不仅是作者思路定型的过程,也是论文格局形态化的过程,它既有利于材料的组织,又能避免出现遗漏。

(一)提纲的类型

提纲可分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这样执笔就能更顺利。

如《化学教学要渗透STS教育》(摘自学员作业)的简单提纲可以这样写:

一、绪论

二、本论

(一)STS教育的现实意义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三、结束语

它的详细提纲可以列成这样:

一、绪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STS教育的现实意义

1.建立科学发展观

2.强化科学意识

3.培养人文精神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1.找准STS教育切入点,活化化学知识

1.1关注热点,着眼于最新发展

1.2积极参与,立足于本地资源

1.3夯实双基,拓宽视野

1.4加强联系,体现综合

2.构筑多元化的STS教育平台,培养科学方法

2.1构筑多元化的实验教学平台

2.2构筑多元化的人文教育平台

2.3创设动态开放的STS课堂,强化科学能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1.概述教学中开展STS教育的其他途径

2.呼应开头的序言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建议尽量将提纲拟定得齐全细致,初步构成论文的轮廓,一般包括题目、中心论点、各分论点、论据材料、论证的方法、结论分析等(如上述实例)。同时还要求提纲既着眼全局,又权衡好各部分关系。

(二)编写提纲的方法

编写提纲可按如下方法进行: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二、撰写初稿

一篇好的论文,要有鲜明的论点、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初稿在文字上可能不很流.,但一定要保证思路严密和清晰,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整篇论文的价值和其被认可的可能性。

(一)论点、论据和论证

初写论文时,往往不知道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和怎样论证。论点是论文阐述的观点、规律和理论,论据是论点的根据和理由。例如,达尔文在1836年10月完成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到1858年11月发表他的论着《物种起源》,经过了22年的整理、加工、论证,得出了明确的论点:即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后来达尔文曾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里的整理事实就是论据,发现规律,作出结论就是论点。论证就是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或证明敌对论点错误性的过程和方法。从论题的性质来看,论证又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

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证明它的正确性,从而确立论点的过程就叫立论,也叫证明。常用的证明方法有:

(1)例证法(摆事实论证法),这是一种用事实作为论据,举例说明的论证方法,是最常用而有效的论证方法。

如《论“理化生各学科知识衔接”的必要性》一文(选自《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第11期,霍京梅)

我曾听过一节初二物理课,课题为《密度》。教师举起两块大小、形状相同的未知金属,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识别它们,说:“黄色的是铜块,黑色的是铁块。”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在初三学生化学课记忆物质颜色时,对铜、铁屡屡出错,原来症结在此。物理教师手中的铜、铁并非是纯金属,纯铜和钝铁的颜色分别是亮红色和银白色的。如此误区,竟在一节课中出现了二三处,这无疑给后续的其他科目的教学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难。而这节课中所讲的密度单位,只提及了“克/厘米”和“千克/米”,没有提及“克/毫升”,想必在物理课中后者用处不大,可在化学课研究气体、液体时此单位相当重要。在现在的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认为这单位在初二物理课中已学过,因此造成了学生每每用此单位解题总是转不过弯,此时,化学教师再去补漏,事倍功半。其实,在物理课上教师顺理成章地只多讲一两句话就解决了因此,理化生各科教师在一起研讨各科衔接点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理化生各学科知识衔接的必要性”。事例典型有说服力,论述时层次和主次关系处理较好。

(2)引证法(事理论证),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理论,或科学上的公理、定律,还有其他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论证方法。

例如:《让评价的天空更多彩——浅议将学生纳入中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选自《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第11期,邱玉仙)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评教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重视。

1.阿里莫利(Aleamoli,L.M.)提出如下观点[1]

(1)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师生关系是否良好,都有较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环境的描述与界定也较客观。

(2)学生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效能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观察比其他突然出现的评价人员更为细致周全。

(3)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师生沟通,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4)学生评教的结果可作为其他学生选课的参考。

基于上述考虑,它强调学生参与评教是值得鼓励的。事实上与老师评价的其他方法相比,学生评教不仅比较方便,而且在统计的意义上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分析:作者采用的引证,忠实于作者原的观点,较为全面,并注明出处。采用引证法不能不断章取义,对引语要作一些阐发说明,不要引完即简单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