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积极恋爱心理学
49263900000013

第13章 开始一场积极的恋爱(2)

小练习:

1.你的父母在原生家庭中分别承担什么角色?

2.你期待未来伴侣在家务分担、孩子教养等方面可以胜任的内容有哪些?

放弃无效标准

儿时的语文课本上有个故事,叫《刻舟求剑》。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比喻一些人墨守成规,不懂变通。实际上,在谈恋爱这件事情上很多人就在刻舟求剑。

在一次千人相亲大会上,我曾经见到一个身高一米七左右的女孩儿说自己的择偶条件:“我只有两个小要求,做我的男朋友,一要个子高,因为我个子高;二要会唱卡拉OK,因为我很喜欢唱卡拉OK,我希望我们有共同语言。”

她的第一个择偶要求,很容易理解,很多人择偶都会有身高的要求;而第二个理由,跟刻舟求剑就很像了,楚国人通过船上的印痕找不到剑,她也很难通过唱卡拉OK这个择偶条件,找到有共同语言的男友。如果能找到,也纯属运气。因为有共同语言跟会唱卡拉OK之间,关系真的不太大。

决定两人有没有共同语言的,不只是唱卡拉OK这样的个别爱好,还包括两人的价值观、受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人生目标、沟通能力、性格特质等很多因素。对方是不是一个跟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爱人,了解了他再多背景资料也不能下结论,更别说只是知道对方爱唱卡拉OK了。

她这样的择偶要求,有可能会使她错过很多跟她有共同语言,但不会唱卡拉OK的男人;也可能吸引来一个很会唱卡拉OK,但跟她没有共同语言的男人。

这就属于无效的择偶标准。用这样的标准,不但难以挑到自己想要的人,反而大大缩小了自己的择偶范围,使自己错过真正合适的人。就像提炼金子,如果用的方法不对,可能会让金子流失,把杂质留下。

遗憾的是,很多人在择偶时都用这样的无效标准缩小自己择偶的范围,比如:

想找爷们一些的男人,于是要求对方一定是北方人;

想找工作稳定一些的爱人,于是要求对方一定是公务员或在事业单位就职;

想找身体健康的,于是要求对方必须烟酒不沾;

……

北方男人不一定都爷们。一个男人的性格里边有没有力量感,跟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关爱和支持有关,特别是跟他的父亲有关。用这样的无效标准只会使自己错过可能很爷们的南方男人。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相对稳定,但不绝对。一个人职业稳定不稳定,不是完全由职业本身决定的,还取决于个人的能力,有能力的人即便有时会跳槽,整体上事业也是稳定的。反之,比如以前的各种铁饭碗现在都砸了,成了下岗、分流人员。用这个标准可能就会错过大批的能力优秀、工作稳定的人。

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个人习惯、运动量、职业、身体素质、遗传因素,等等。吸烟量、喝酒量太大或成瘾,的确对身体健康危害较大。但很多人只是偶尔吸烟或喝点小酒,甚至一些人经沟通是可以完全戒掉的。用这样的标准,会使自己错过偶尔吸烟喝酒但身体素质很好的爱人。

很多人不只有一条无效标准,而是好多类似的标准,把这些要求累加起来,大多数人就被排除在外了。比如把上面三条加起来,就变成了“不吸烟不喝酒、当公务员或在事业单位的北方男人”,自己的择偶范围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极其小众的群体了。

人们之所以有这些“无效标准”,是缘于大脑的偷懒机制。世界太复杂,人们就依靠分类来快捷地认知世界,但这样的简单分类的弊端是会形成很多“刻板印象”。

人们在孩子时期,基本都是这样认知世界的,人分为两种人:好人和坏人。为了迎合孩子的这个特点,动画片里的角色也往往是两种: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比如喜羊羊和灰太狼。

人在成年之后,认知世界的方法发生变化,能够看到世界上不只有好人和坏人,还有很多无法用好人或坏人来描述的人。成年后看的电影、电视剧里也不再是简单的正面角色、反面角色了,而是更多人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况或复杂的心理状态。

但某些心理原因会使一些人心理退化到孩子的状态,呈现出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简单地分类。如内心安全感过于低,为了使自己感受到相对的安全,把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安全感的因素统统排除在外,认知上也容易扩大不安全因素的范围。

比如有人在网络上遇到过不靠谱的人,为了使自己不再遇到这样的人,也为了获得内心的安全感,认知上会得出结论:网络交友不靠谱。然而其实你需要的只是规避不靠谱的人,而不是整个网络上的人。

把人和事物简单分类,的确可以让人感受到安全,但限制了人们看到更多的可能。著名职业规划师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描述了大量限制人们思维的心智模式,多数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形成的。

择偶的无效标准就是人们对异性的简单分类,跟把人分成好人、坏人是一样的。这种非此即彼的分类方式往往是由极其狭隘的个人经验主导的。比如一个女孩前男朋友的妈妈很凶,男朋友老家是东北的,她就定了一条择偶标准:不找东北男人。

这样把人分类很简单,但误杀一片,通过排除别人,把自己择偶的范围限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

从择偶范围来看,如果在社会总人口中,自己想要找的人的范围是“我选范围”的话,愿意找自己的就是“选我范围”,两者相交的部分才是自己实际可以找的群体,一个个无效标准,又在一点点缩小这个范围。通过设定一个个的无效标准淘汰别人,一些人也就把自己牢牢困在了更小的范围里。

比如:

哪里的人是不能找的;

哪个属相或星座的人是不能找的;

什么样的家庭成长出来的人是不能找的;

……

有个女孩说,要找个年龄比她大5岁的男性。理由是,她喜欢成熟的男人。这很可以理解,大多数女人都喜欢成熟的男人,但成熟能简单地通过年龄来判断吗?

这个女孩33岁了,38岁的男人就一定比33岁的男人更成熟吗?一个人成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通过这个标准达到的结果很可能是把大批又年轻又成熟的人筛掉了,选到一个又老又幼稚的老小孩儿也说不定。

练习:找自己的无效标准

对照前面写的十条择偶标准,写出每条标准背后的需求,分析这条标准能够帮自己满足某项需求吗?

你能接受对方的缺点是什么

你有缺点吗?如果让你写出自己的三个缺点,会是什么呢?你可以写写试试:

1._____;

2._____;

3._____。

无论你写的是什么,你应该都能写出一些来吧!你不太可能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吧!那么,在找对象这件事情上,你有想过自己能接受的对方的缺点是什么吗?我知道很多人没想过这个问题。

北京的知名婚恋咨询师周小鹏写过一本书,名字叫《找个有缺点的人结婚》。我很认同她的观点,找对象其实就是要找一个有缺点的人。

很多人在找对象时的模式是,设置一些要求,对方符合了可以见见,过程中一旦发现对方的缺点就马上停止前进。看阵势好像铁了心要找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一样。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儿在咖啡馆里相亲,见面过程中对男方还挺满意的。结束时男方走在前面,她跟在后面。走到门口时,男方开门出去后没有为女方拉着门,玻璃门自动关上了,弹到了女孩儿的身上。女孩儿当即决定淘汰此人,结论为不会照顾人。

在这个故事里,首先是有几种可能的。一种是男人像女孩儿想的那样,不会照顾人;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个男人会照顾人,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忘了拉门,比如紧张。

假设这个男人是第一种人,谁又能没有缺点呢?何况有些人是有自我调整能力的,一旦意识到对方对此很介意,下次可能会调整的。

也不要以为,那些相亲以及恋爱时把女人照顾得很好的男人,就会照顾女人一辈子。对于一些男人而言,刻意地表现出会照顾女人,只是一种择偶时的策略。等到关系稳定了,或者婚后,他在家可能会跷着二郎腿装大爷,等着女人来照顾他。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为了适应所生存的环境,是需要发展出一些特点的。比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父母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替孩子做很多事情,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就不太会照顾人,甚至也不太会照顾自己。

这样的特点,在每个人自己成长的环境里不是问题,遇到一个跟自己原生家庭类似的新环境时也不是问题。比如遇到一个很愿意照顾人的爱人,就不一定是问题了。但如果遇到一个也渴望得到更多照顾的爱人,就成了问题,也就成了缺点。

所谓缺点,很多时候是相对环境而言的,本质就是特点,放到有些环境里是优点,换个环境可能就是缺点了。

比如某些人强势的特点,在工作中可能就是优点,在情感中可能就是缺点。

比如唐后主李煜,他情感细腻的特点,作为一个词人是优点,他能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佳句,但作为一个君王,就成了缺点,以至于后人说他“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多少都会有差异,爱人之间,两个人都不会刚好完全适应对方。不适应的部分,人们一般就定义为对方的缺点。情感关系里必经的磨合期,就是彼此调整自己适应对方的过程,也是彼此接纳对方缺点的过程。

没有人是完美的,缺点也是相对的。在一个大方的人眼里小气也许是缺点,而在一个小气的人眼里,大方也许是缺点。只要找对象,找到的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

能够事先就意识到这一点,对于人们找对象很有帮助,可以让人们在遇到一个有缺点的人时,仔细考虑要不要接受对方的这一特点,而不是一旦发现缺点,就立即淘汰,忽视对方优点的存在。

所以,我经常问单身的学员,你能接受的对方的缺点是什么?

一位33岁的女人,之前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基本是遇到觉得有点“问题”的男人就淘汰,因此自己一直单身。

听到这个问题时,她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接受一些别人的“缺点”。她选了可以接受“对方离异”这一条。当然了,离异根本不能算缺点,只是一种婚姻状态而已。

不久,她就找到了一位满意的男友,对方正是处于离异状态的。

想好自己可以接受对方什么“缺点”,不是一定要找这样的人,而是可以接受这样的人。这样不仅仅是可以拓宽自己择偶的范围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择偶的基本认识:要允许对方有“缺点”。

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不会在看到对方的“缺点”时,快速淘汰,而是会去思考,这是我可以接受的吗?我愿意终身呵护对方的这个弱点吗?

经过思考之后,也许有人会做出接受对方某个特点的决定,这也就为走向幸福打开了一扇门。因为想要在爱情里幸福,是一定要接纳对方缺点的。这一点,不在恋爱时发生,就在结婚后发生。

来吧,你可以列出愿意接受的对方的“缺点”,最好是以前你可能会因为这些特点淘汰对方的,现在给自己点挑战,积极面对别人的缺点,接受一个有“缺点”的人。

写出我可以接受的对方的三个“缺点”:

1._____;

2._____;

3._____。

【第八章】

你喜欢他很重要

“他偶尔会给我发发信息、打打电话,我发信息他也回得很及时,可他就是很少约我,老师你说他到底喜不喜欢我?”

像让我帮助判断对方是不是喜欢自己的问题,几乎每天都会有人通过邮件、微博、微信问我,在我主持的情感沙龙里,也经常有人问类似的问题。

他们很困惑,因为按照他们的模式,分析不出对方是否喜欢自己,也就不知道下一步自己该怎么办了。

仿佛他们的模式是这样的:“我必须确定你是喜欢我的,我才会积极主动地与你互动。”

这在很多人看来好像也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如果对方和自己的模式一样呢?对方也是“我必须确定你是喜欢我的,我才会积极主动”呢?

这样两个人就都不会主动了。像不像两条平行线?

虽然离得很近,但永不相交。

也许原本相互喜欢又合适的两个人,由于都在猜对方是不是喜欢自己,都一直不肯主动迈出一步,除了会耽误大好青春外,这样也会把自己搞得很累。

常会有女人问主动不是男人的事情吗?其实,很多男人也一样,在不确定对方是否喜欢自己之前,也是不太敢主动的。我在大学里讲课时,经常有男生在下课后私下里给我讲他们喜欢的女生如何如何,然后让我分析女生到底喜欢不喜欢他。

“我必须确定你是喜欢我的,我才会积极主动!”有这样模式的人,是把自己的爱情交给了别人。这一生会与谁相爱,与谁生活,要由对方来决定,而不是自己。

不只是在爱情中,很多人做人也是如此。我在《爱的能力》课堂上经常问,有谁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同时又是“你不仁,我不义”的人?很多人举手,因为这是很多人引以为豪的做人准则。

很快,举手的人会意识到,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一个人同时坚持这两个原则,这个人会做对人好或对人坏的事情,取决于谁呢?

是的,取决于别人。这个人会是一个善良的人,还是一个恶的人,也是由别人来决定的,那自己呢?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这样的人没有自己,他们像牵线木偶一样,会向前走还是向后走,由别人决定。会伤害人还是利于人,也由别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