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怀的二胡曲《赛马》赏析
陈婉宁
黄海怀(1935—1967)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兼音乐教育家。二十岁时,他考入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武汉音乐学院的前身),师从周华林学习二胡演奏,1958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67年因患癌症不幸去世,享年三十二岁。他不仅在二胡演奏上有着深厚的功底,还通晓京胡、中胡等多种弦乐器的演奏。这位造诣深厚、极富艺术创造力的音乐家虽然只匆匆走完其短暂一生,但也为我们留下来两首由他改编、创作并演奏的二胡名曲。一首是《江河水》,另一首便是我们今天将要赏析的《赛马》。
这首问世于1961年的二胡曲以蒙古族民歌《红旗歌》为核心旋律素材,黄海怀从中汲取了创作的元素,将这首只有四个乐句的民歌经过加花和扩充,升华成为今天的传世之作。
乐曲通过欢快热烈的节奏和奔放豪爽的旋律,描写了蒙古族人民在节日里赛马的沸腾景象和喜悦心情。
乐曲采用羽调式音乐思维,其结构为常见的带再现的单三段体曲式。乐曲第一乐段的前半部分首先奏出了主题音调,以坚定的强音与短促的十六分音符这样松紧相间的音型,来勾画赛马场上那种群马奔腾的壮观景象。
例92
后半部分,作曲家将主题音调移低五度再次展开,沉雄的弓力、豪放的旋律、热烈的音乐性格,无一不让听者为之热血沸腾。
例93
第二乐段直接引用了蒙古族民歌,昂扬舒展的旋律好似内蒙古那辽阔的草原一般令人身心舒展,鲜明的音乐形象将人们在节日中欢乐的心情抒发得酣畅淋漓。四个乐句构成了抑扬顿挫、情景交融的工整句式。最后的几个乐句由伴奏声部来加花变奏主题音调,二胡则创造性地运用大段拨弦技巧来模仿急促的马蹄声,与伴奏相互呼应,可谓独具匠心、起弓传神。在一连串向上模进的铺垫之后,乐曲以渐慢的速度进人了华彩乐段。小三度的颤音和充满激情的旋律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景象,颇有些内蒙“长调”的表演风格与豪迈气质。而二胡模仿马头琴的演奏手法,也极富新意,将二胡的演奏技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在当时的二胡曲创作中是不多见的。最后,乐曲再现了第一段主题,兴高采烈的蒙古族人民和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再次浮现在听者的眼前。
对于既没有去过内蒙占草原也没有参加过赛马的黄海怀来说,当时刘明源的中胡独奏曲《草原上》引发了他对蒙古民族豪放性格和辽阔草原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二胡曲《赛马》的音乐创作。在其创作扎记上还曾记录过:为了充分显示二胡的技巧,黄海怀还曾想创作一些难度较大、技巧表现较深的大型乐曲,后来考虑到二胡的长处与局限性以及大众接受的程度,便又继续进行《赛马》的音乐创作。《赛马》在1962年举办的首届“羊城花会”上首演,引起轰动。1963年,黄海怀携此曲参加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首届二胡独奏比赛并获奖。1964年,《赛马》曲谱由上海出版社出版发行,从此便很快响彻祖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