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49207900000021

第21章 枪口对外,一致抗战

——冼星海的歌曲《救国军歌》赏析

宋 歌

20世纪30年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艰苦,最危险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斗争最辉煌的时期。一方面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另一方面民族救亡的呼声日益高涨。为了实现民族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也都纷纷走出城市,走向前线,以自己的创作宜传抗战。于是,这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抗日救亡歌曲,《救国军歌》就是其中的一首。

1935年底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的高潮,自此以后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愈加高涨。刚回国不久的冼星海面对全国上下的形势,也积极加入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中。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一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五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救国军歌》作于1936年,这首五声音阶的进行曲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刚开始创作救亡歌曲时最成功的作品。歌曲的音调高昂明亮,节奏坚定有力,由带三部因素的多句体乐段构成,是ABA 的结构形式.A部以附点节奏为主,配合着嘹亮口号般的旋律,仿佛是人们迈着的整齐步伐喊着口号在齐步前进。

例21

B部以切分节奏为主,旋律较A部舒展一些,抒发了那种要以钢铁意志誓做自由人的坚定决心。A’部是A部的旋律的变化再现,它使全曲首尾呼应。结尾处的最高音和延长的旋律将歌曲发展到了高潮,表达了全国人民一致对外,齐心抗战那种英勇无畏的宝贵精神。

由于歌曲在内战声浪未停、全国人民都酝酿着抗战的时候,唱出了“枪口对外”一致抗日的响亮声音,因此立即在全周流传开来,成为救亡歌咏集会上必唱的歌曲。这首歌曲原是齐唱,冼星海曾将它编配为四部合唱,使抗日队伍步伐整齐、勇敢前进的形象更为突出,体现了人民群众团结抗战的钢铁意志。

冼星海(1905—1945),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两百多首群众歌曲(如《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四部大合唱(如《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以及多部歌剧和交响音乐,其中许多作品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他的创作继承并发展了以聂耳为代表的革命音乐传统,通过广泛的题材、体裁,创造出既有鲜明民族特色,义富于强烈时代精神的作品,讴歌了人民大众的反帝反侵略爱国斗争,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不愧是“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说过:“我第一要写出祖国的危难,把我的歌曲传播给全中国和全人类,提醒他们去反封建、反侵略、反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我相信这些工作不会是没有意义的。”的确,这首《救国军歌》作为很具代表性的一首抗日救亡歌曲,为当时人民抵抗侵略的斗争,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直到今天我们唱起这首歌,内心激昂豪迈的感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