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音乐喻为花朵,这是一个形象而恰当的比喻。音乐作品的确像花朵那样鲜艳美丽、绚烂多姿。这正是音乐具有无穷魅力的原因。更加确切地说,音乐是在广衰的历史大地上绽放的花采,历史是她扎根的富饶的大地。音乐的历史,无疑干——条音乐的长河,一个音乐的大花园。
本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将20世纪百年问的音乐历史分为六个时段,这就像是“20世纪中国的音乐花园”的六个不同的“展区”。
第一个展区叫做“中国新型音乐创作的开端”,时问是在20世纪初期。这里只展出了《黄河》和《春游》两首小歌,因为当时中国的新型音乐创作刚刚起步,作品数量上还银有限。
沈心工、李叔同这两位音乐的先驱,率先学习西方的作曲技法,谱写出了第一批优秀的歌苗作品。这一历史开创性的功劳,无疑应该记在他们的头上。两朵小花,虽然稚嫩,却十分的清纯可爱。
第二个展区叫做“‘五四运动’时期音乐创作的发展”,包括刘天华的二胡曲《病中吟》、黎锦晖的歌曲《可怜的秋香》等七首作品。时间是从1915年到20年代,由于当时的“新又化运动”的巨大影响和“五四运动”的精神冲击.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第一代专业作曲家,即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青主、黎锦晖和陈啸空等人。他们大胆地学习和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又扎根干民族民间音乐的土壤,谱写出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艺术歌曲《大江东去》《问》《湘累》等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流露出某些模仿西方音乐风格的痕迹,但是它们在“开创”着一种中西交融的音乐风格。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爱国、科学和民主的“五四”精神,则使得中国的音乐创作从思想上迅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第三个展区叫做“战争年代的音乐狂飚”,时间是从30年代到40年代,前后二十年.经历了救亡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几个阶段。民族、国家的危难,促成了民族精神的高扬,也促使音乐创作的迅速成熟。中国的歌曲创作和小型器乐创作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优秀作品大量涌现。这一阶段所列入的作品,从黄自的抗日戢曲《抗敢歌》,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张寒晖的《松花江上》,郑律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直到邓禹平、张彻的《阿里山的姑娘》,总计有三十三首。我们的《国歌》(即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郑律成作曲),还有冼星海的旷世巨作《黄河大合唱》,都产生于这一时期。这是中国音乐史上极其辉煌的一章。从来的中国音乐都没有这么雄壮,这么嘹亮,这么昂扬,这么威武只要提到《抗敌歌》《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大刀进行曲》《新四军军歌》……这一系列的歌曲名字,大家就会由衷地感受到,在20世纪的30年代,中国的音乐花园里,绽开了这么多的雄伟壮丽、英勇豪迈的音乐花朵,中国音乐获得了一次大的飞跃。
20世纪中国音乐花园的第四个晨区叫做“和平建设年代的欢乐歌声”,时段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通常称作“建国初期”或者“十七年”时期。这是中国音乐史上又一个兴旺发达的黄金时代。本书收入的声乐、器乐作品总计有二十六首,从马思聪的歌曲《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刘炽的《新疆好》《我的祖国》,到李劫夫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展现的是一种清新、辽阔、乐观、自豪的音乐风格,一种昂首阔步、刚劲有力的音乐气势。而在那些优美抒情的作品中,如田歌的《草原之夜》,张敬安等人的《洪湖水,浪打浪》,吕远的《克拉玛依之歌》,白诚仁的《洞庭鱼米乡》,生茂的《马儿啊,你慢些走》等歌曲,则真挚细腻,委婉动人,质朴情深,韵味清醇。这两组风格不同的歌曲,构成了建国初期“刚柔相济”的总体音乐特征。连同这一时期产生的中、小型器乐作品,如李焕之的管弦乐《春节序曲》,朱践耳的民族管弦乐《翻身的日子》,丁善德的钢琴曲《节日舞》,刘铁山等人的管弦乐《瑶族舞曲》,刘明源的民族乐队轻音乐《喜洋洋》,黄海怀的二胡曲《赛马》,乌斯满江的热瓦甫独妻曲《天山的春天》,无不体现出这一时代特有的刚柔相济的音乐风格特点。这种风格,充分展现了新中国带给人们乐观向上的深刻的文化心态。
接下来的展区进入了“沙漠”地带。“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中国音乐遭受空前的大摧残的十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有音乐精品,包括近现代革命进程中产生的优秀音乐作品,全部都被林彪、江青等文化专制主义者批判成“反动的毒草”,音乐园地几被夷为平地,只能见到荒烟衰草,只能听到乱鸦狂叫。但是,即使在那样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仍有作曲家在做着艰苦的创作努力,留下了为数不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如施光南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事自立的小提琴曲《丰收渔歌》,傅庚辰的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等。这些作品犹如绽开在沙漠中的小花,在中国音乐的荒漠中弥漫出极宝贵的音乐芬芳。
经历风雨见彩虹。“文革”结束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的花园复又姹紫嫣红,美不胜收。20世纪中国音乐花园的最后一个景区是汹涌澎湃的“多元化的音乐之河”,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王酩的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施光南的《祝酒歌》。阿拉滕奥勒的《美丽的草原我的隶》,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谷建芬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陆在易的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王立平的《枉凝眉》,徐沛东的《爱我中华》,等等,不仅音乐风格各异,音乐趣材上也大大拓展,音乐审美的思维不断解放,艺术音乐和大众音乐同盛共荣,适应了广大听众的审美需求。这一良好的音乐状态正在进一步地发展。
在这一时段里,还介绍、分析了一些台湾、香港的音乐作品,如叶佳修的歌曲《乡间的小路》,罗大佑的歌曲《爱的箴言》,马水龙的《梆笛协奏曲》,黄霑、王福龄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因为在七八十年代,台湾、香港音乐也随着速两地的经济的起飞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港台歌曲”在这一时期甚至对大陆音乐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中国音乐的大花园里,无疑应该包括这些地区的音乐成就。此前的几个“展区”里,也分别有过台湾音乐作品,如曾赏析过李泰祥的歌曲《橄揽树》,邓禹平、张彻的《阿里山的姑娘》,吕泉生的《杯底不可饲金鱼》,以及江文也的管弦乐《台湾舞曲》。这些都是台湾音乐的奇花异卉,为中国的音乐花园增添了多姿的色彩。
我们大家都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中国音乐这一美丽的大花园中,应该庆幸我们能移欣赏到这么美丽、纯洁的中国音乐之花。人说:一花一世界。当我们行吟花倒、感悟人生的时候,这些圣洁的音乐之花,能移丰富我们的生活,滋润我们的心灵,在欣赏和审美中,我们的灵魂亦能得到升华。李白诗云:“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闭。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诗人所说的“桃花流水”恰似我们的音乐花园,这里真是一个非人间曲别有天地的“瑶池仙境”。
只可惜我们的书容量太小,九十余朵音乐小花,实在无法将“20世纪中国音乐花园”的美好风光充分、全部地展现出来,更别说那些音乐的“参天大树”了——那些富于哲理的交响乐曲,那些内涵丰富的歌剧、舞剧,和那些广博精深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这里有太多的遗珠之憾。
如果这本小书能够吸引您、引领您进入20世纪中国音乐花园,你就一定有机会欣赏到它的真美,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体验那人间的瑶池仙境了。
我们的这本小书——《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所要展现给大家的,只是万紫千红的中国音乐花园的一角,一个景点,即20世纪中国的音乐园区,给大家介绍的只是这一百年中所产生的特别美丽的九十余朵音乐小花。
记得有人说过:音乐评论应该是音乐爱好者的导游。本书的这些乐评小文,或许对于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可以当作游览我们美丽的“20世纪中国的音乐花园”的一本导游手册。花园里的这些名花,美在哪里?有何特色?如何欣赏、领略它们?培育它们的“园丁”又是怎样的人?相信大家会从这些小文中多少能够获得一些知识、一些体会。
粱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