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
49202300000002

第2章 李红旗:看待这个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好多大米》是你的长片处女作,在这之前,你拍过什么短片吗?

拍着玩拍过。

那就是自己因为好奇,闹着玩的拍了一些,没有作为正式的作品来看待。《好多大米》就是你的第一个正式、正规的作品了。

我拍《好多大米》的态度很认真,不像别人说的是玩票,自己玩自己我玩不起。

影片是用什么机器拍摄的?摄影和灯光、录音等怎么解决?

SONYPD150,是向影片的摄影于小韦借的。没有灯光,录音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个学生。我这样一个低成本的影片无法像专业剧组一样。除了录音是专业的之外,其他从演员到摄影都是第一次做。灯光就是一个日光灯和一个台灯,后来日光灯没法用,就用一个台灯,用纸糊了一个灯罩,使得光源柔和一些。

作为一个处女作,完成之后,你对一部影片导演的驾驭、制作能力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吗?

拍摄之前很紧张。拍电影不像写小说那样,拿起笔就可以开始写,要靠演员来配合。演员就像一行一行的文字,来组建一个作品。之前想了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际拍摄的时候出现的问题比想像的还要多。《好多大米》犯了太多的错误——技术上的,人员协调上的等等,对我来说都是很宝贵的经验。拍《黄金周》的时候我就很小心地尽量避免重复在《好多大米》里犯过的种种错误,但是犯了很多新的错误(笑)。犯错误很好,但是尽可能不要让自己犯相同的错误。

《好多大米》花了多少资金拍摄完成?这些资金是怎么来的?

不到10万元,主要是跟一个好朋友借的,也就是影片的摄影于小韦。

《好多大米》在制作上有点粗糙,比如录音和灯光以及摄影等,这些可以说是电影工业里一些很专业的环节。毛老师坐车从聊城去肥城的一段,声音突然没有了,是技术事故吗?

市面上出售的那个DVD版本,我没有完整地看完过,你说的这个问题可能是做DVD的时候出现的技术故障。

影片已经发行过正版DVD,卖了多少张?你认为大概有多少人看过你的电影?

我没有具体去问。不会很多吧。

你说《好多大米》“只是一个玩笑,一个悲伤的玩笑。”为什么会是一个“悲伤的玩笑”?

《好多大米》的准备不是很充分,也没想太多,还是靠写作的那种惯性思维去做。我没去想要拍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做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是做减法,就是把我反对的、讨厌的电影里的那些因素我就统统去掉,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悲伤的玩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像超现实主义,布努埃尔的影片一样,故事本身没有什么完整的意义,也很莫名其妙。生活本身就像一个玩笑一样。

也可以的。我是觉得,人所做的所有的事情,越严肃的事情越像对自身的一个嘲讽。不管是宗教还是政治,我想他们的出发点都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到了最后更像是对出发点的一个嘲讽。我一点也不觉得人是这个世界上多么高贵的动物,恰恰相反,人最不懂得如何正当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如果可能,你希望自己的电影在电影院里公映吗?

当然了。既然是表达,我就希望更多的人能听到。但也不会为了这个目的而刻意地去迎合什么。

影片有一些布努埃尔超现实主义的痕迹,其中毛老师的梦境是全片的精彩片段,你是怎么看待超现实主义的梦境、幻想和反叙事?布努埃尔对你的创作有影响吗?

布努埃尔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导演,他没有烂片,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他的智慧和对事物的理解力是我了解的导演里最出色的一个。我想超现实主义,不管是诗歌、绘画和电影,都展示了看待这个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你的第二部电影《黄金周》是用胶片制作的,影片投资有多少?是怎样找到投资的?

大约200万左右。在一次电影节上认识了现在《黄金周》的出品人——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宁才和监制张律,后来我们三个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也就没有目前这部影片。

《黄金周》从片名来看好象是一部讽刺现实的影片,你能描述一下这部影片的大致内容吗?

首先声明一点,我没有讽刺现实。大致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黄金周假期,一个单身小伙子不爱旅游,不爱出门,整天在家看电视。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碰见一个熟人,这个人在家也很无聊,小伙子就去了他家。后来又来了一个人,几个人很偶然地聚在一起,发生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故事,和《很多大米》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那会和《很多大米》一样荒诞、怪异吗?

没有。这个电影我努力避免上一部作品里表现出来的刻意的超现实成分,尽量自然而然地呈现。人物表现更像木偶,作为一个道具来“表演”。把《好多大米》里的一些令人发笑的噱头减少到最低,保持一种克制,努力讲一个正常的故事。

《黄金周》是用胶片制作的,公映的机会大吗?

不知道。中国每年有三百多部影片制作完成,真正能进院线的可能就几十部。

《黄金周》里面有一些什么样的演员?

基本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有表演经验。但是我了解他们,写剧本的时期就可以根据剧情在脑子里揣测他们的举止和表情。

那你为什么需要演员那种像道具、木偶一样生硬的感觉?

演员太逼真的(生活化的)表演我感觉会非常可笑,我觉得不严肃。别人会认为我影片里的表演不严肃,但是事实是我很严肃,可能我过于严肃了。

你认为DV和胶片的制作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的地方?

胶片要比DV复杂得多。制作《好多大米》的过程中我已经把DV的技术基本弄清楚了。拍胶片又要从头再来。一开始也打算用高清拍,但我算了一下,磁转胶的费用和直接用胶片拍的费用差不多。

如果说《好多大米》是一个手工业作品,那《黄金周》应该算一部工业制作了,在摄影、灯光、录音等问题上是怎么解决的?

这次技术上用的都是专业人员。这样能有一个最基本的技术保证。

你已经有两部作品了,有什么新的感受?

差不多吧,我又做了一个事情。

你对电影的热情似乎很大,想过成为一个像法国左岸派的作家导演一样,一边写作,一边拍摄电影吗?

我对电影的热情不是很高,但人要努力去做事情。世界上有两种导演,一种是觉得这个世界不对劲,他需要表达出来,电影只是他的表达工具;另一种是热爱电影,立志要成为一个导演。我不属于后一种。

你写诗歌、小说,创作音乐、绘画,导演电影,是不是你需要更多的表达方式来叙述?

我没有更喜欢哪种形式。我从20岁起就开始不再只是凭兴趣去做事情,现在,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我想做什么,而是应该做什么。

作家电影是作家以摄影机代笔,结构、叙述、再现一个与文学(小说)作品完全不同的精神境地。作家电影是生活阅历丰富、对社会具有深邃洞察力和卓越表现力的作家所拍摄的电影。影片常常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生活热点、社会话题等。也有深入表达人物内心精神世界,敏锐呈现细微情感这样的电影。你对作家电影怎样看待?像王朔、朱文、尹丽川、崔子恩、马原等作家都拍过电影,你怎么看待他们的作品?

我敬重所有严肃、努力的人。

有没有考虑过更多的电影计划,或者拍摄一些商业投资的电影?

走一步说一步吧。总之不管怎样都应该努力工作、自强不息。

王笠人

王笠人,1970年出生,福建人。2006年初次编剧、导演的电影剧情片《草芥》入选2007年第36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并获哈尔伯特基金;2008年拍摄纪录片《戏班》;编剧、导演电影《刺青》于2009年在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上进行世界首映,获2009年第六届中国独立影像展特别推介奖,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博物馆收藏。目前在筹备电影《草台班子》、《黄金城》、《南海姑娘》、《流浪艺人》、《国民玩偶》。

作品年表

2006:《草芥》

2007年第4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最佳处女作奖

2008年中国新电影论坛最具电影语言探索奖

2008:《戏班》(纪录片)

2009:《刺青》

入围2009年第38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草芥》(2006年)

影片档案

片名:草芥

英文片名:Weed

制片人:王笠人

编剧、导演:王笠人

主演:麦子、李婉箐、李理、王晓华、徐皓峰

摄影:李肖夫

剪辑:王笠人、徐一诩、刘晨

音乐:麦子

声音:田凯

类型:剧情

语言:普通话

片长:120分钟

制作机构:十月电影创造社

电影介绍

《草芥》讲述了一群城市边缘人的“另一种生活”:一个搬家工人蚂蚁爱上了老板的邻居——蝴蝶,这个漂亮的女孩,却不得不在男朋友的挟迫下卖淫。后来,蚂蚁的哥们兔子向他借了二百元,瞒着蚂蚁以嫖客的身份把蝴蝶给睡了,再后来,就是蝴蝶与其男朋友的被捕,最终,在极深的绝望下,蚂蚁坠河而死。整部影片全部采用灰黄色镜头,苦涩的味道分外浓重,令人反思如何去认识一个人的生命,如何去看待、去关注身边那些微不足道的“草芥”们的生活。王笠人认为,“《草芥》初步确立了自己未来电影的风格,就是移动长镜头、纵深调度”。

《刺青》(2009年)

影片档案

片名:刺青

英文片名:Tattoo

编剧、导演:王笠人

主演:秦昊、付亨、周楚楚、王楷文、胡淑丽、应媛

摄影:李肖夫

剪辑:王笠人

格式:HDCAM

片长:108分钟

电影介绍

青年雷子是小镇上的民兵,经常应付枯燥的民兵军事训练。他与阿花同居,整天无所事事,跟黑弟等几个兄弟一起混日子。青毛从监狱出来投靠雷子,并喜欢上活泼单纯的阿花。

这一群男人依靠阿花卖淫、设局敲诈嫖客的钱财、偷盗来维生,同时也为小镇的权势人物连老板组织推销产品。

小镇教堂的刘神甫企图教化雷子信奉基督教,被雷子一伙嬉笑和捉弄。雷子结识了刘神甫善良贤惠的女儿教师小萍,对她产生了一种依恋之情。

“严打”的运动开始了,连老板为了独吞钱财,勾结镇上的联防队员,设局捣毁了雷子的推销团队;雷子识破,带领弟兄们设局抢劫、绑架了连老板。青毛趁机挑唆、骗走阿花,借连老板之手杀死黑弟。青毛、阿花两人携带从连老板处抢来的钱出逃。雷子异常愤怒,用从山谷捡来的手枪,杀死母亲的情人,驾驶三轮摩托车追赶青毛和阿花……

王笠人是一个诗人导演,他对中国国民文化颇有自己的认识和见地,这在他的两部影片《草芥》和《刺青》当中可以看出。王笠人一直在艰难地拍摄他自己的影片,从他个人的拍摄经历上可以折射出中国独立电影的种种艰难和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