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告诉我们:﹁梦想引领我们飞升。﹂一个人所取得成就的大小,取决于志向的大小。但是,有了目标还是不够的,如果不采取行动为之奋斗的话,我们也只能成为一个理想者。我们要想在这个社会中出人头地,就应该每天都要做出一点进步,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时不我待,摆脱拖延的恶习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理想的生活和事业状态,也对成功充满了急切的渴望。有了梦想自然是好事,因为它可以激发人的斗志。不过需要明白一点,理想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要想让梦想成为现实,就应该付出行动。如果一个人不愿意付出行动,只是让自己沉浸在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之中,那么,即便这个理想有多么完美,都将毫无价值可言。
只有付出行动,理想才能够变得有价值。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只可惜,有一些人的表现却令人感到非常失望。有不少人认为,理想是遥远的,是应该慢慢去追求的。这种观点固然不错,但是很多人却以此为借口,放纵自己,麻痹自己。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他们就认为,没有必要太过急躁,有一些事情不妨暂时放一放,缓一缓。结果,在这种心态的诱导下,他们就沾染上了拖延的恶习。
拖延是一个致命的坏习惯,它不仅会降低做事的效率,还会让人遗忘掉一些重要的事情,甚至浪费掉大量的光阴。在生活中,许多人认为,自己还年轻,有着充足的时间,荒废几天时间丝毫不会影响大局。诚然,几天的时间对于整个人生来说,非常短暂,甚至可以说是无关紧要。但是,生命是由无数个几天形成的,你浪费掉第一个“几天”,也会对以后的“几天”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因此,你也就没有了紧迫感和紧张感。逝者如斯,有朝一日,当你两鬓斑白的时候,就会后悔今日幼稚的行为和荒谬的选择。
对于很多人来说,当务之急不是获取资源,也不是打造交际圈子,而是改掉拖沓的生活习惯。我们应该时刻告诫自己,决定了的事情就要马上采取行动,绝不能推诿等待。只有你改变了拖延的恶习,成功才会早一日到来。
汤姆·霍普金斯是全世界单年内销售最多房屋的地产业务员,他平均每天都能卖出一套房子,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的这一记录。
有很多人对他的工作业绩感到由衷的敬佩,纷纷向他学习销售的经验。慕名来到他门下学习经验的人达到了500万名之多。这些人都想取得像他这样的工作业绩,渴望从他那里得到成功的秘诀。
有一次,一个人直言不讳地问道:“请问您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汤姆·霍普金斯回答说:“马上行动!”
“那么当您遇到困难的时候,您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他说:“马上行动!”
“当您遇到挫折的时候,您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他说:“马上行动!”
“在未来当您遇到瓶颈的时候,您将如何去克服它?”
他说:“马上行动!”
“假如您要分享您的成功秘诀给全世界每一个人,那您要告诉他们什么?”
他说:“马上行动!”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马上行动,不找任何拖延的借口。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想着获得成功,但是在去追求成功的时候却显得犹豫不决,用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的懒惰和懦弱开脱:我的准备还不充分,我的机遇还没有到来,我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或者干脆说:“我的资料还没有整理好,我今天的睡眠时间不足,做起事来没有精神……”
拖延是一个十分可怕的生活习惯,它不仅会耽误正常的工作进度,还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很多额外的负担——当一些事情堆积到一起,最终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的时候,往往就会让人感到毫无头绪,忙得四脚朝天、焦头烂额也不能圆满解决,从而给自己带来一大堆原本可以避免的麻烦。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年轻人一直念念不忘自己是个做大事的人,从而对眼前的事情不热心、缺乏激情,当别人告诉他应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他却是一副不屑的面孔,一口自以为是的语气:“我是做大事的,这点小事没有必要让自己费心。”然而,他们的心里对所谓的大事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正确的概念,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其实,这也是一种拖延的表现,将“做大事”的口头禅作为懒惰的遮羞布。如果不加以改正,那么他的人生将会毫无成就可言,他也只能停留在对“大事”的幻想之中。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陈蕃的少年,他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因此就以此为借口,终日蓬头垢面,不屑于一些在他眼里的“小事”。有一天,他的朋友薛勤来拜访,看到陈蕃凌乱的院落、肮脏的居室,就皱着眉头问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很多人从这个故事里看出了成就大事需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的道理。但是,这个故事还有另一层寓意。陈蕃“扫天下”的言论固然不错,但未必就是他内心的抱负,他那句“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的言论,只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即使他有着扫天下的雄心壮志,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的话,恐怕那些豪言壮语就会毫无分量可言,别人听了,对他的话就会嗤之以鼻。
职场中的朋友,绝大部分人已经具有了知识、能力、技巧和良好的意愿、正确的方法,但这并不代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如果在做事上行动不够迅速,犯了拖延的毛病,一样也会导致失败。因此,年轻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改掉拖延的恶习,认准一件事情之后,马上去做,不为自己寻找任何借口。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攀登胜利的巅峰。
决定做一件事,就立即行动
通用电气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经给年轻人提出了一个忠告:“如果你有一个梦想,或者决定做一件事,那么,就立刻行动起来。如果你只想不做,是不会有所收获的。要知道,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一种人天天沉浸在幻想之中,根本就看不到一点行动的痕迹,第二种人不仅敢想,而且还敢做,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两种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人生。
现实中,有美好打算的人太多,而采取行动的人却又太少。我们的身边,不乏幻想大师。他们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心动不已,却不愿意想一下如何才能将这些东西由理想变为现实。他们对未来有着非常美好的规划,但是,却总找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来逃避。这些人,是典型的空想主义者,被人们称做“心动大师”,而不是行动专家。
不采取行动,有懒惰的因素,也有缺乏主见、犹豫不决的原因。很多人做事的时候,习惯畏首畏尾,习惯听从别人的意见,不愿意用正面的信息来引导自己,用积极的心态来号召自己。这是不对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具有果敢坚毅的优秀品质,做出决定之后,要立即付诸行动。唯有如此,才能改变不如意的现状,早日实现理想生活。
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在毕业之后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过着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他们的心里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是却没有勇气去放弃不喜欢的东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而是在愁眉苦脸、满腹牢骚中度过着每一个艰难的日子。
中文专业的张伟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最后依靠父亲的关系,在家乡的县城里做了一个小科员。张伟对机关工作感到十分不满,讨厌那种白开水般的日子,因此就经常在单位里发牢骚,稍有不如意就愤愤地说:“小庙养不起大神仙,爷到大城市里发财去,不在这个破地方受这帮人的窝囊气!”但是到了第二天,他还是按时上班了,他觉得还是忍耐一下要好一些。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张伟由于在工作中表现不积极,在评职称的时候失败了。他又感到十分生气,在办公室里逢人就说,机关里的管理体制不好,不如大城市完全靠个人的本事吃饭,自己决定去大城市里闯出一片天地来,不在这里受这份窝囊气。当他诉说完之后,又大模大样地给外地的同学打电话,告诉同学“过几天我就去投奔你”。办公室的同事们看到之后,觉得张伟下决心真要走了。
但是几个星期之后,张伟依然出现在办公室里。有些好事的同事就问他为什么还不去大城市里发财去,他回答说:“家里面不同意,再说父母现在需要照顾,我还是缓一缓再说吧。”
几年后,张伟大学的同学都买了房子,有了车子,有的人还开了公司。他看到之后,心里有些不平衡,觉得以自己的本事完全可以和他们取得同样的成就,只是因为自己在小县城里找不到用武之地罢了。思前想后,他又想去大城市发财了。但是这热度也只持续了三五天的时间,最终他还是没有走出机关办公室一步。别人问他的时候,他又摆出了诸如孩子还小、岳父需要照顾之类的理由。他那一句“到大城市发财去”的梦想,只能作为一句空话而存在,也成为了同事们嘲笑他的把柄。
有许多被动的人平庸一辈子,是因为他们犯了犹豫不决的毛病,做起事来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做出决定,更不敢前进一步。那些理由在他们看来或许是详细周到的考虑,而实际上,那些所有的理由不过是一种掩饰和借口,它欺骗不了别人,最终只能坑害自己。
采取行动需要有勇敢的心态,需要有对风险的预测,这是成功的前提。可惜,很多人总是自卑,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不行,心有余,力不足。其实,这只是一种借口,一种逃避。有很多事情,你没有试过,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呢?事实上,只要你采取了行动,再加上正确的方法和强大的心态,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的。
有一个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厨师,喜欢上了写作。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目标:用三年的时间写一部长篇小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就利用闲暇时间不停地写东西。可惜,三年之后,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但是,他并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坚持创作。
后来,他退伍了。退伍之后,他仍然写个不停。由于挣的稿费太少,他的生活非常窘迫,有时候穷得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一个好心的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但却遭到了他的拒绝。他说:“我要做一个作家,我必须不停地写作。”又过了几年,他的书终于写出来了。这本书整整耗费了他12年的时间。写完之后,他的手指已经变形,视力也下降了许多。
这本书出版之后,引起了轰动。该书仅仅在美国的发行量就突破了500万册。后来,这本小说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观众超过了一亿三千万。——这本书叫做《根》,这个作家的名字叫哈里。当他谈起这一段经历时,感慨地说道:“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刻行动’,努力工作,并且对自己的目标深信不疑。世上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可以将你一举推上成功之巅——你必须有理想和信心——遇到艰难险阻必须设法克服它。”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马克·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我们可以言之凿凿地说,那些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勤于行动,敢于行动的人。他们从来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我们都知道心想事成这个成语。但是,想和成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要让想变为成,就应该在有了想法之后立即采取行动。如果你不采取行动,就只能成为一个空想家,只能被别人嘲笑为不切实际者。
做事情要专注,绝不节外生枝
这个世界上有着永远做不完的事,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精力却总是有限的。因此,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专注于该做的,忽略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更是为了圆满地实现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理想主义者总是幻想着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无限的事情。结果在工作的时候分心太多,最终非但没有多做事,反而还让事情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从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无法实现目标。
在为目标付出行动的时候,我们需要争分夺秒,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目标。但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如果你做事情不专心,做着手中的事,脑子里却想着一些不相干的东西,最终就很可能会南辕北辙,如果你忽视了主要矛盾,把心思都放在次要矛盾上,就难免有点舍本逐末。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绝不能三心二意,用心不专,而是要专心致志地做完手中的事,不能节外生枝。
做事的时候需要有一种专注的精神。只有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情,才能有所收获,突破人生的困境。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因为一下子想着太多的事而手忙脚乱、没有头绪,最终导致一件事也处理不好,最后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当我们从事一项工作的时候,就不要想着其他不相关的东西。如果在工作中过于分心,就会降低一个人的效率。因此,当我们着手解决眼前的问题时,就要把其他的事情放一放,这样就会让自己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
有个人在客厅里挂了一幅画,请邻居来帮忙。两个人摆正了那幅画的位置之后就准备砸钉子,这时候他说:“先等一下,这个木块有点大,最好还是锯掉一点。”说完之后就四处寻找锯子。刚锯两下,这个人觉得锯子太钝,需要磨一下。
他翻箱倒柜找来了锉刀之后又发现锉刀没有刀柄。为了给这把锉刀安上一个柄,他就去了校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林里寻找小树。当他准备砍树的时候却发现那把生满老锈的斧头又不能用。他又找来了一块磨刀石,但是要想固定住磨刀石还需要制作几根木条。他就去找了一位木匠,因为木匠家里一定有现成的。谁知道,他这一走,很长时间都没有回来,邻居等得不耐烦了,就去找他,走到大街上却发现他正在帮木匠从五交化商店里往外搬一台笨重的电锯。
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不可当真。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人却和他一样,一去就回不来。他们总是在一些不相关的事情上忙前忙后、四处奔波,却忘记了最初的目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人问他忙什么,恐怕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就是说,做事需要专注的精神。好比一个人手里提着一桶水去浇树,他就要先从一棵树开始。如果他想提高一下所谓的效率,非要用一桶水去浇十棵树的话,恐怕每一棵树都无法避免渴死的悲剧。
任何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都具备专心致志的精神。他们把精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心无旁骛,矢志不移,不节外生枝,不左顾右盼,最终才取得了成功。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不少的人才被埋没掉,其中有社会原因,更多的还是由个人原因所决定。这些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做起事情来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最终导致碌碌无为、平庸一生。
一个小男孩喜欢和爸爸比赛跑,结果每次都是自己输。大雪过后的一个晴天,父子俩来到野外,孩子又向父亲提出想要比试。爸爸提出建议,说这次我们不跑了,我们比谁走得直。就走到前面的那棵树,谁走得直谁就赢。孩子很高兴地答应了,心想,比快我赢不了你,可是要比走得直,我一定能赢你。爸爸很快就走到树下,孩子则是很用心地走,当他终于走到树前时,他很兴奋,心想我终于赢了。可是当他转过身的时候,看见爸爸的脚印是一条直线,而自己的脚印却是歪歪斜斜。孩子很不解。爸爸告诉他说,孩子,在走路的时候你不能一直想着怎么样才能超过爸爸,那样的话只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只有看着那棵树,专心致志地向它走去才能走得更直。
小男孩听了之后,点了点头。飞快地跑回原处,按照父亲的说法重新走了一遍,等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发现他的脚印也成了一条笔直的线。
其实人生的道路和小男孩赛跑是同一个道理。如果想走一条通向成功的直线,就不要考虑别人的脚步,担心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把精力投入眼前的事务中去,解决好眼下的问题,从而为自己解决下一个问题带来信心和勇气。
年轻的朋友们,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如果对别的事分心太多就会导致一事无成的悲剧。在激烈的竞争中,专心致志的精神才能为一个人提供成功的机会。
树立崇高理想,绝不得过且过
元朝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在讲一只鸟,实际上却影射了生活中一些胸无大志、苟且度日,过完一天算一天的人。
一个得过且过的人只满足于目前所取得的一些成就,陶醉于眼下所拥有的一些东西,从来没想过奋发图强这些事。他们认为,只有享受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没有理由为了虚幻的明天而浪费大好的光阴。抱有这种生活态度的人,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了任何意义,他们的存在,也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
作为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我们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踏踏实实地奋斗,绝不能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纵观历史,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论他们当初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中,都能够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对将来有一个很高的定位,他们从来不会因为暂时的拥有而感到满足,从而放弃努力,更不会在得过且过之中度过一生。
战国末期,楚国有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叫李斯。有一天,他来到仓库外的一个厕所里解手,看到一群老鼠尖叫着四处逃窜。这些寄身于厕所之中的老鼠,个个都是瘦弱不堪,毛色灰暗,探头缩爪,身上还发出臭不可闻的气息。
看到这些可怜的生灵,李斯突然想起了粮仓之中的那些老鼠。粮仓里的老鼠和厕所里的老鼠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那些家伙个个吃得脑满肠肥,皮毛油亮,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
同样是老鼠,为什么差别竟然这么大呢?李斯陷入了沉思:人生不就是和这些老鼠一样吗?那些在厕所的老鼠只顾着那些发馊的东西,却忽视了旁边有一个藏满粮食的粮仓。如果它们能够转一下身,恐怕就不会是这样的情形了。——自己现在不正像那些厕所里的老鼠吗?在仓库里做一个让人看不起的小吏,尽管衣食无忧,但是却默默无闻。如果不能给自己一个好的定位,恐怕就要老死在这里了。
于是,李斯就下定决心,绝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地活下去,而是应该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改变这种死气沉沉的生活。第二天,他就决然地离开了上蔡这个小城,前去投奔当时的儒学大师荀况,学习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本领,从而为自己的飞黄腾达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李斯最后成为了秦始皇的第一大臣,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大一统王朝的丞相。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人生态度。如果抱有“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态度,那么,他虽然能够在安乐祥和中度过一生,最终也不过是井底之蛙,无法看到外面的风景,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拿破仑在十六岁的时候就拥有了少尉的军衔。那时候,他接受上级的差遣,长途跋涉来到凡朗斯的队伍里。到了队伍里,他发现他的战友们把大量的光阴都虚掷在了狂嫖滥赌中,每个人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拿破仑对这些堕落的恶习是深恶痛绝的,他不愿意和战友们一样成为毫无追求的人,过那种浑浑噩噩的生活。当战友们把闲余的时间都用在吃喝玩乐上的时候,他却把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
这时候他正好从事军队的图书管理工作,这样就方便了他去阅读大量的军事、政治、哲学等书籍。因为拿破仑早就有了崇高的理想,因此无论在如何艰苦卓绝的情况下都能埋首学习。虽然有时候他会因为过度用功而弄得面无血色,因为战友们的嘲笑而孤寂烦闷,但是他的意志却丝毫没有动摇过。几年下来,他积攒下来的笔记,竟然有四大箱子之多。
虽然此时的拿破仑仅仅是一个少尉,但他却时刻用三军司令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后来,他绘制了科西嘉岛的地图,并且把设防计划一一罗列在地图之上。这些防御计划都是根据书上的写作原理,经过缜密的计算得出来的。他的努力被长官们看到了眼里,于是就委派他担任了重要的工作。从此之后,拿破仑就一步一步地成为了法国历史乃至整个欧洲大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
后来,当拿破仑成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的时候,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战友们依然留在下等士兵的位子上,不敢对他再有丝毫的嘲笑和捉弄,而是十分虔诚地听从着他的指挥。
每个人的智力和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伟人和常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够永远牢记梦想,从来不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别人尽情享受的时候,他们却把时间用在了努力追求上。
爱迪生曾经说过:“坐在舒适的软垫子上的人容易睡去。”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无论才智和能力多么优秀,最终都无法避免生活的平庸和贫困。只有那些胸怀大志、不甘于现状的人才能够成为人生和事业的弄潮儿。如果我们有崇高的理想,对自己有一个较高的定位,就绝不能做一个无所事事的空想主义者,而是应该勇敢地放弃眼下的安逸,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奋斗中去。
无论是8小时还是8分钟,都不容浪费
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有很多,比如鲁迅先生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马克思所言“一切的节约都是时间的节约”等。伟人们的话尽管不同,但道理却是相同的:要珍惜时间,绝不能浪费时间。对于职场中的朋友们来说,一定要懂得时间的珍贵,绝不能因为自己还年轻就挥霍和浪费时间,也绝不能因为“今天没精神”而荒废时日。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时间更加宝贵的东西了,如果你浪费了时间,就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因此,无论是8小时也好,还是8分钟也罢,我们都应该去重视,去珍惜,绝不能浪费。
合理利用时间,有效支配时间,珍惜眼下所拥有的时间,是做大事者必须拥有的心态。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因为荒废时间而取得成功的先例,不仅历史上没有,以后也不可能有。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时刻告诫自己,珍惜自己的时间。同时,还应该合理地利用和支配时间。
李嘉诚最初在一家茶楼里做跑堂伙计。由于广东人习惯喝早晚茶,所以店伙计就必须在早上5点钟的时候为客人们准备好茶水和早点。
李嘉诚在上班的头一天就买了一只闹钟,以便于掌握好起床时间。他把闹钟调快十分钟,总是第一个赶到茶楼。后来,比别人早十分钟就成为了李嘉诚的生活习惯,他将这一习惯保留了大半个世纪。
茶楼虽小,却聚集了社会上三教九流的人。在茶客之中,有贫穷者,
也有富有者,有性格豪放的,也有成熟稳健的。李嘉诚认为,在茶楼工作不仅仅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同时还是一个向别人学习的机会。于是,他就在为客人端茶送水的时候,认真地观察每一个人的举止,倾听每一个人的谈话,一段时间下来,他从里面学会了不少的东西。
成功后的李嘉诚并没有让自己松懈下来,而是一直坚持合理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严格的规定:无论晚上几点睡觉,都要在早晨5点59起床。起床之后,先听一段新闻广播,之后再打一个半小时的高尔夫球。李嘉诚并不把打高尔夫球当成休闲娱乐方式,而是把这一段时间当成了放松自己、保持冷静的机会。
李嘉诚每天来到办公室之后,都要坐在办公桌前看一下当天的全球新闻报纸。有一些看不懂的外国报纸,则有专门人员帮忙翻译。他总是一边看报纸一边思考全球经济和行业变迁的整体趋势,以便做出下一步的计划和决定。
大部分时间,李嘉诚都是六点下班。回到家之后,他不顾满身疲惫,在稍事休息之后,就拨打越洋电话,以便于了解旗下公司的现状。除此之外,他每天晚上还要在灯下苦读几个小时。他读书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每一天都给自己设定一个主题,如果当天完不成这些任务的话,他是绝对不会休息的。
李嘉诚的生活是朴实而又简单的,他没有因为有着亿万家产而高枕无忧,更不会浪费时间。因为他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他在慈善事业上非常大方,不过在时间上却非常吝啬,不愿意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而浪费自己一点儿的时间。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噢,还有几分钟就要吃饭了,什么事也干不了。”“就这几分钟时间了,还能干什么呢?还是待着吧。”说这话的人,都是有着懒惰思想的人。他们这样说,是在给自己找借口。诚然,几分钟时间非常短,但是,如果你能够抓住这几分钟,合理利用这几分钟,天长日久,照样能够做出成绩来。在人类历史上,不乏利用零碎时间取得成功的故事。
朗费罗对巨著《地狱》的翻译是在每天等咖啡煮熟的十分钟里完成的,他对历史学巨著《英国史》的阅读也是在每天等待开饭的短暂时间里进行的。
德·格里斯夫人是法兰西王后的亲密朋友,也是法国公主的家庭教师。她充分利用给公主上课之前的那一段时间,用到文学创作上来,随着时间的积累,她竟然写出了多部充满吸引力的文学作品。
休·密勒只是一个石匠,这种工作按理说是没有任何前途的。但是他却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一些零零碎碎的时间阅读科学书籍,最后,他根据自己和石头打交道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本充满哲理和智慧的大部头著作。
伽利略是一个外科医生,他在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之余,挤出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受到后世人的敬仰。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如果你也能把喝咖啡的时间节省出来,你也能够成为一个天才,取得让别人羡慕的成就。
如果我们对人生有极高的追求,希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学会珍惜青春,合理地管理当下的时间。争取让每一分钟的时间都用在有意义的地方,让每一天的时间都不被无端地浪费。
这个世界或许存在着一些不公平,但是在时间上却是十分公平的,无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你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公司的员工,每人每天只能拥有24个小时,如果你不能正确地利用这些时间,把大好的光阴都浪费在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上,那么你的生命就会丢失太多的东西,你的生活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唐朝诗人杜秋娘在《金缕衣》一诗中说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人的一生当中,时间是最公平也是最无情的,每个人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眼下所拥有的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它、支配它,只有合理地利用了自己的时间,才能避免将来的痛苦与后悔。
每天三省吾身,鞭策自己上进
从春秋时代的曾子算起,中国人就有了三省吾身的习惯。“与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省吾身就是自省,通过不断的自省,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同时,在自省的过程中,既能够让自己了解每一天的收获,又能够不断地督促自己取得进步。
自省是一个成功者所必须拥有的特质。自省能够让自己更加接近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懂得感恩与包容。给自己留一段自我审查、自我督促的时间,能够让心情平静下来,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好准备。
自古以来,许多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和大作家都非常重视对自己品德、言行的深刻省察。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在他的著作当中,有许多文章都是在自省之后写出来的。在和亲友的书信当中,他从来不避讳对自己缺点的揭露。比如,他在给李秉中的信中这样说道:“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虽然竭力遮蔽着,总还恐怕传染给别人,我之所以对于和我往来较多的人有时不免觉到悲哀者于此。”正是因为鲁迅不断地对自己的言行和道德进行省察,后来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深受人们爱戴的作家。我们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也应该像鲁迅那样,反省自己,审查自己,督促自己。鲁迅怕的就是自己灵魂中的“毒气”和“鬼气”会传染给别人。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省,要像鲁迅那样勇于剖析自己灵魂里的“毒气”和“鬼气”,即内心深处的不良思想和性格中的弱点。
职场中的朋友,需要有自我反省的习惯。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们也许不能像曾子那样去省察自己,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的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从自己需要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拥有,观察自己的不足,最终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我拥有什么
通常情况下,我们既会因为自己没有东西而烦恼,也可能会因为小富即安而失去斗志。为了避免出现这两种极端的情况,我们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拥有。审视了这方面的内容之后,就会为自己拥有的东西而感到庆幸,同时也会为一些自己需要但是却还不曾拥有的东西而奋斗。
2.我该如何做才能充满活力
朝九晚五的生活显得有些枯燥,因此,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就没有精神,做事不在状态,总是显得有些麻木和机械。为了改变这种不满意的现状,我们应该在该现状出现的时候问一下自己,怎样做才能够充满活力。当你对自己提出疑问的时候,就能够做一些积极的事情或者调节低落的情绪了。
3.今天的工作完成了吗
下班之后,我们没有必要急匆匆地跑回家,一头栽在床上睡大觉,而是应该问一下自己,是否完成了今天的工作。如果完成了,就应该看看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是否有一些遗漏,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如果没有完成,就要抓紧时间完成它。久而久之,你也就能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了。
4.今天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我该如何去克服
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工作本身或者是和同事的交往而产生一些不快。当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之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是应该及时地调整自己。问一下自己,看看有没有必要产生这些不愉快的情绪,有没有必要让这些不愉快的情绪干扰自己的生活。当你反省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事情都是庸人自扰,你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克服那些不良情绪,从而给自己的心灵洗个澡,保持身心的愉悦。
5.在做事的时候,有没有胆怯的心理、逃避的行为
在工作的过程当中,面对一些不曾遇到的问题,自己是否胆怯了,逃避了。如果有的话,就该仔细想想,为什么要选择逃避。然后再告诉自己,退缩和逃避的危害究竟是什么,怎样做才能不让这些事情再次发生?一旦你对这一心理和行为进行多次的反省之后,就能让自己的心理越来越成熟,也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睿智。
6.该怎样对待别人的建议
无论是生活也好,还是工作也罢,总会有一些人提醒自己,给自己提出一些建议。对于别人的建议,我们既不能盲目地服从,也不能置若罔闻,一意孤行,而是要分析一下别人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的话该怎样拒绝,如果合理了又该怎样去接纳。这样一来,你就不会再有痛苦和迷惑,在人际交往上也就不会再出现不愉快的事情了。
7.自己是否有了好的创意
很多时候,灵感就像一个幽灵一样随时出现。因此,当灵感出现的时候,你就不妨将手头的工作停下来,分析一下这些突然而至的创意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有的话,又该如何来操作。当你逐渐形成了这样的习惯之后,你的生活和工作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凡事靠自己,不要依赖别人的帮助
陈寅恪说,一个人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们要想在现代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就应该学会独立,保持独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挺起胸膛,勇于担当。只有拥有了独立的精神,才有资格谈立足社会、开创人生大格局等话题。如果你是一个缺乏自制能力、喜欢依赖别人的人,那么你就只能成为墙头上的草,而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
一个人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通过别人的帮忙来取得成功,却不能依赖别人。经常有一些人为依赖心理找借口,他们把依赖说成合作与团结的表现,将别人的帮助当成了交际范围广的象征。实际上,合作与依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合作的前提是合作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以双赢为目的,依赖却是在降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向别人乞求帮助和怜悯,以解决个人问题为目的;合作能够让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依赖则会让他处理事情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合作能够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和尊重,依赖却会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厌恶和轻视。
在远古时代,人类就驯服了狗,给狗食物和居住的地方,让它为人类服务。经过几万年的发展,狗一直跟随着人类,成为人们最忠诚的伙伴。人类也对狗充满了感情,常常用美好的词汇来称赞它。对于人类来说,狗就是他们的工具,能够帮助他们完成一些任务。但是对于狗来说,它们成为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却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它们的兄弟狼,能够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成为让人恐惧的物种,草原上的王者,而狗却要仰人鼻息,寄人篱下。从格斗技能、身体素质上来说,狗并不比狼差,但是它们却缺乏最基本的独立生存能力,凡事都要依赖人类。为了博得人类的欢心,它们只能扮演工具的角色。它们用忠心耿耿和楚楚可怜来博得人类一笑,换回一些可怜的食物,来维持生存。它们所作出的贡献和得到的收获是不成正比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它们失去了最宝贵的个性——独立自主的能力。
独立自主是成大事者的最基本素质,一个人越独立,他就越强大,反之,越是习惯依赖于别人,就越容易变得懦弱。须知,凡事都要靠自己,处处依赖别人,绝对不会有什么收获。
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摆脱依赖的心理,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只有独立自主,才能够驾驭自己的命运。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那么你的命运就会任人摆布,你也只能成为生活的弱者。
小仲马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在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创作,经常向一些刊物投稿。但是,他的稿子却常常被编辑退回来。他的父亲大仲马看到之后,深怕儿子承受不了打击,就对他说:“如果你在投稿的时候告诉他们你是我的儿子的话,或许他们就能很快地把你的文章发表出来了。”小仲马却拒绝了父亲的好意,他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是没有滋味的。”
小仲马不愿意把父亲的名字当成自己前进的阶梯。后来,为了防止大仲马向编辑们求情,也为了避免那些编辑们将自己和父亲的名字联系起来,于是他干脆取了十几个与自己家庭姓氏不相干的笔名。
被退回的稿子一张张地摆在了小仲马的书桌前,大仲马看到之后又想劝说儿子借用一下他的名声。不过,小仲马仍然是拒绝了,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沮丧,而是相信自己不需要通过别人的帮助一样能够取得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著名的编辑。那位编辑看到这篇小说投稿人的地址竟然是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家,就怀疑这是大仲马另外取的一个笔名。于是,他就来到了大仲马的家里,去拜访他。
没有想到的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和大仲马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非要找出一点联系的话,那就是,小仲马和大仲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了解了事实真相之后,那位编辑就非常不解地问小仲马:“如果你能在稿子上署上你的真实姓名,恐怕我们早就采纳你的稿子了,为什么你却要用笔名呢?”小仲马回答说:“我只是想拥有自己真实的高度。”
别人给予的东西有着很大的水分,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的东西才是货真价实的。小仲马不愿意把父亲的名声当成敲门砖,而是通过个人的努力,终于登上了文学的殿堂,成为了著名的作家。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是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在现实中,许多人认为“背靠大树好乘凉”“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和改变,而是抱怨没有背景,缺少可以依赖的力量。如果长期这样下去的话,他就会丧失谋生的能力,也会失去自我。尽管这些人的身上或许有着一些闪光点,最终却会因为依赖心理而将那些闪光点抹杀掉,久而久之,他的生命也就变得像随风飞舞的树叶一样轻。
独立是每一个志存高远者笑傲人生的通行证,而依赖心理只会让一个人成为马尾上的苍蝇。如果一直抱有依赖别人的思想,你将永远不能体会到胜利和进步的喜悦,也不可能具备创造的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只能成为社会的弃儿,一辈子只能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生活已经不属于你,而你则成为了生活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