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出来的价值不是价值,满意的才是
无法抉择是个圈,犹豫不决你就出不来,鼓足勇气,做个抉择吧。
在衡量一个物品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多种选择。
就像小A去逛街一样。她要去服装店买一条裙子,这是她一直以来的穿衣习惯。这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这次去买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她现在有很多选择,有沙滩裙、短裙、工装裙、裙裤、连衣裙等款式,而且也有很多颜色。为了在那么多的款式中,挑中一件自己满意的,而且穿着也很好看的裙子,还真是不好做出选择。在经过挑选后,她放弃了自己一开始看中的那条裙子而买了另外一条。但是穿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就后悔了。
当我们面对很多选择的时候,相应地用来做决定的时间会增多,这期间出现的一个小小的变化都可能会让我们改变决定。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假设”增多的时候,这些“假设”的选择并没有什么价值。
在选择东西的时候,有些人会努力地让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有些人会做让自己满意的选择。借用诺贝尔奖得主荷伯特·西蒙的两个名词来说就是,前一种决策是想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后者是做出令人满意的抉择。
那么这两种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哪一个会更让人满意呢?研究发现最大化者在抉择的时候花的时间更长,并且会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那些选择让自己满意的决策者会对自己的选择更满意。
所以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尽量做让自己满意的选择,而不是过多地去考虑经济效益。
体验到的目标才具价值,方可为你导航
没有体验到的东西就不会深刻,那么当你体验不到树立的目标给你带来的成功体验的时候,你不会采取成功的做事方法。所以只有当我们体验到价值的时候,行为才会和价值保持一致。
什么是价值呢?
对于一个个体(独立的人)来说,价值指行动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有人认为价值是一种理想的标准,所以通常情况下都不能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味着行为将会逐渐偏离。行为的偏离最终会导致价值不能实现。所以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为什么要让价值和行为保持一致呢?
因为价值和行为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前进的动力,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而价值又具有表现力,它向世界宣告,我们是谁,什么对我们是最重要的。
所以价值需要去体验,只有体验到的价值才是真的价值,也才会为自己的行为导航,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路不通,就走另外的路
当你面对着太阳的时候,前面就看不见影子了。为什么要让自己的生命徒增那么多黑白?有的时候,你只需要转动一下你的身体就可以看见不一样的世界。换一种思维,就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你看见的不仅仅是不一样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不一样的态度,而是事情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有这样一个故事。
人老了就会喜欢安静,如果太吵太闹,就会觉得心烦。有这样的一位老人,他喜欢在自家院子里休息,安静、鸟语花香。但是好景不长。最近就有些小孩子捣乱,扰了清净。这位老人一开始就驱赶他们,可孩子们还是来。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对那些孩子说:“你们谁吵的声音越大,谁弄出的声音越大,我就给谁一块钱。”于是这些孩子吵啊吵,吵累了拿着钱就走了。第二天又来了,老人说:“今天你们谁吵得声音越大,谁就得5角钱。”这些孩子接着吵,累了拿着钱就回去了。第三天,老人将奖励的钱降到1毛钱。这些孩子觉得没意思,他们觉得一毛钱太少了。于是就走了。此后,这些孩子再也没有来过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但是很有智慧的故事。首先,有时候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强硬的手段比不上温婉的方式。其次,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注意转换方式,换一个方式就有了另一种收获。
条条大道通罗马,这条路走不下去的时候可以尝试换一条路。
为什么撞破头你都不回头呢
我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有很多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失败。我们一定要有不惧怕失败的勇气。但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失败来为我们的成功奠定基础吗?
其实如果你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人的生活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不断地重复痛苦和失败,于是“失败具有意义”就成了一句具有安慰意义的话。
比如,每到一个环境都能遇上“死对头”,以至于无法安心工作;在一段恋爱关系中,交往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了对方身上的毛病,最后分手。还有,你在工作或者学习中因为拖延导致任务无法按期完成,遭到上级批评,并下定决心改正,却在下一次仍然犯同样的错误,等等。
为什么我们会在一个地方栽跟头呢?这是由于外界的因素还是其他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潜意识里需要栽跟头带来的痛苦。
这些痛苦是在帮助你实现心理上的补偿,完成未了的心愿。和父母的关系决定着这一切。与父母的关系带给你的是愉悦的感觉,你就会去寻找愉悦。如果是痛苦的感觉,那么你就会去寻找痛苦。
所以为了避免自己继续犯这样的错误,就要保持警觉,意识到失败和痛苦体验对自己的意义,并在生活中多多寻找愉快体验,将愉悦体验保持在自己的生活中,那么痛苦的体验就会远离你自己了。命运之手也会随之远去。
不要担心,每一次你都有两次机会
有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找工作还是参军的问题。为了得到可靠的答案,他向一位长辈请教。长辈看见这个年轻人后就明白了他的心思。对这位大学生说:“孩子,不管你选择哪一个,你都会有两个机会。如果你选择工作,你既可以自己到社会上闯,也可以参加国家的招考。如果你参军,因为你是大学生,所以你也可以有两种选择,一个是留在部队,一个是找工作。”
大学生想了想,反正最后都是找工作,似乎参军经历要更多一点。于是大学生报名参军,而且选拔通过,但是却被分配到边疆地区,而且那边很危险。
面对这样的情况,看着自己瘦弱的身板,大学生显得有些后悔。先前请教的长辈看见了他的这副模样,就开导他:“年轻人,这没有什么的。你到了部队,也还有选择机会,一个是做内勤工作,一个是做外勤工作。如果你分到了内勤,就不用害怕了。”
年轻人问:“那我要是被分配到外勤部门呢?”长辈说:“那同样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在城里,一个是在边境地区。如果你被分配到城里,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年轻人又问:“如果我被分配到边境地区呢?”长辈说:“那也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被分配到和平的边境,一个是被分配到动荡的边境。如果被分配到和平地区,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年轻人问:“如果我被分配到动荡地区了呢?”长辈回答:“那同样有两次机会:一个是安全归来,一个是不幸负伤。如果安全归来,这些担心就是多余的。”
年轻人又问:“如果我负伤了呢?”长辈回答:“那你也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保住生命,一个是救治无效。如果能保住性命,那还怕什么呢。”
年轻人又问:“如果完全救治无效呢?”长辈回答:“还是有两次机会:一个是冲锋陷阵成为国家英雄,一个是不敢上前不幸牺牲的人。如果是前者,你还怕什么呢。”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所以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必然会有冲突。两个都想要却只能选一个的时候,就是双趋冲突,就像年轻人刚开始的问题一样。但是在做出选择之后,又会面临其他问题,就是单方面好与坏的问题。
但是这个故事读下来,就会发现这是人生的常态,即使到最坏的结果也会有好的行为方式。做英雄或者做一个不幸者。那么在生活中,也要做自己的英雄。积极乐观地去选择,然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以最好的状态结束每一个选择。因为无论什么情况,都会有两个机会。
心轻上天堂,舍弃已损失的东西
假设你花了300元钱买了一张今晚的歌剧票,正准备去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如果要去的话,不仅要来回打车,而且还有淋雨、感冒发烧的危险。可是不去,就会损失300元钱,而且错过一次精彩的歌剧表演。
在生活中,这样的两难选择还有很多,但是深入地剖析一下,就不难做出抉择。一方面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是为了挽回损失而做的更大的投入。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当一项投入无法挽回时,这种投入叫做“沉没成本”,深陷入无法挽回的投入中,这种投入叫做“沉没成本谬误”。因此,无可挽回的损失,就不值得再去投入。
有一个年轻人特别喜欢收集漂亮的琉璃,一旦碰到自己喜欢的琉璃,不管花多少钱都要买下来。
有一天,他花重金买了一个琉璃古董。他很高兴地将这个具有收藏意义的琉璃放进包里。谁知由于小偷将包划破了,琉璃“咣当”一声就从包里滚下来,摔得粉碎。但是他头也没回地就走了。路人看见这样的情况,就告诉他:“小伙子,你的东西掉了。”但是他头也没回,说:“摔下去,肯定是碎了,就没有必要再停下来浪费时间。”
我想大多数人在面对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即使知道摔碎了,也会停下来,然后痛苦地惋惜一阵再离去。但是这样做只会让自己投入更多的心力,何不洒脱点,省下心力做下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心轻者上天堂,放下心中的束缚,去追求更值得付出的东西。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有一位彩票大奖得主在获得了税后的400万元奖金之后,打算为自己和家人买一套房子。
由于生活在一线城市,因此房价比较高,对他来说,能够接受的最高价位是300万元。根据自己的条件,他相中了两套房子。
第一套房子位于市中心,是一套面积为80平方米的两居室。这套住房各个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而且具有很高的升值空间。离他和妻子的工作单位都很近,步行也只需要30分钟;而且超市和商场就在附近,所以生活也很方便。而且这还是一个学区房,住进小区的孩子可以进本市重点中学和重点小学。
第二套房子,位于郊区,是一套有私家花园的小别墅,环境优美,在这里居住可以充分地享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孩子玩耍也比较方便。但是这套房子离夫妇工作的地方比较远,而且附近学校的教学质量比较低。
到底选择哪一个呢?
这个选择让人为难的地方就在于,第一套房子可以满足这位先生的现实需要;第二套房子可以满足先生的精神需要。所以舍弃哪一个都会觉得可惜。
在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这样难以选择的问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必须对目标进行权衡,要将现实和理想结合,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才能做出不后悔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精神需要,在某种程度上精神需要还要高于物质需要,但是就案例中的先生的状况而言,选择市中心的房子是最好的。因为物质是任何事情的基础,精神需要可以通过多方面进行满足。
与其害怕自己渴望的成功,不如接受
《圣经》里面有这样一则故事。
约拿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所以一直非常渴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
终于有一天,神给他下派了一个任务,让他去赦免尼尼微城的人们。可是,约拿无法面对这个任务,于是他在任务下达的时候逃跑了。
神到处寻找他,企图唤醒他,为了惩戒他还下令让一条鱼吞了他。最后,约拿经过反复考虑,接下了任务,赦免了尼尼微城的人民。
后来神才知道他逃跑是因为尼尼微城的人民毁灭了他的家族,他心中充满仇恨,所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长,但是会因为某些阻碍而害怕成长,这些阻碍在心理学上叫做“情结”,要想成长就要跨越这些障碍,而跨越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原谅和改变,在潜意识的角度,这样的原谅和改变是一种威胁,所以最后就会像“约拿”一样逃走。因此,人们后来就用“约拿情结”来形容那些渴望成长却又害怕成长的人。
“约拿情结”普遍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并没有被我们察觉。
事实上,“拖延、迟到”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成功的一种逃避。有一位女士,拥有着自己的工厂,她本可以将事业做得很大,但是每次约见客户她都会迟到,甚至有时候还会贻误班机。经过了解才发现,原来她是对成功有着恐惧,成功对她来说,意味着失去和别人的亲密关系。还有一位白领女士,她的能力非常强,但是对成功有着很深的恐惧,于是当自己获得提拔机会时,就开始选择下家跳槽。在她的意识中,一个女人不能太强,太强意味着自己不会被别人喜欢。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将它接住。
任何一次抉择都不会那么容易,要克服恐惧、突破自己本来的局限。有的时候需要你做一个“刽子手”,斩断自己逃跑的路,可能会令人心痛,但是只有这样你才能迎来真正的曙光。
没有错误的选择,所以尊重自己的选择
面对350亿美元的资产和身体健康,你怎么选择?有的人会说,350亿?一辈子都挣不了那么多钱,当然是要钱咯。但是韦恩放弃了。
韦恩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1976年,苹果公司成立。1977年韦恩就宣布退出,卖掉了自己的股份。尽管后来乔布斯多次请韦恩回到公司,但是都被韦恩婉言拒绝了。
到今天苹果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500亿美元,如果韦恩不退出公司,没有卖掉股份,那么他现在的身价就是350亿美元,是一位超级富豪。可是他却因为当初的选择错失了富豪的身份。
有记者很好奇,韦恩因为这个选择损失那么多,会是怎样的心态,就去采访他,记者直接说出自己的疑问,说道:“如果当初你不退出苹果,现在的身价就是350亿美元。你现在不觉得后悔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韦恩丝毫没有觉得遗憾,他说:“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我当初不选择退出,我的生命早就没有了。尽管我失去了财富,但是我得到了无价的健康和生命。”
韦恩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看见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类似的选择,这在心理学上叫“双趋冲突”,两个都想要,但是只能选择一个。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去正确看待周围的一切,衡量清楚自己的价值,并相信自己的价值,做出最好的选择。在韦恩心中,生命和健康是无价的。你在做出选择之后,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无价的,就不会后悔,也会过得很好。
值得做的才值得付出
要去做一件你认为值得付出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将工作做好,在职场才会有不俗的表现。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叫做“不值得定律”。
意思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不值得去做的,那他就不会全力以赴地去做这件事情。在这样的心态下,成功的概率就很小。
一个人想要好的发展,要么选择自己值得付出的工作,要么就做好现在已经选择的工作,并相信它值得做好。这样才会发现工作中的乐趣,也才会在职场有不俗的表现。否则,你只能年复一年地做一个工作,并且没有丝毫进展。
一位女士将自己的一双鞋拿去鞋铺修理,鞋匠很快就修好了。正在这位女士惊叹鞋匠的速度时,顾客发现鞋匠在每一只鞋里放了用蜡纸包起来的巧克力夹心饼干,并且还有一张纸条:“任何值得做好的事情都是值得做好的事情。”顾客为这位鞋匠的态度感动,她想这位鞋匠不仅仅是在修鞋。因为他在这里面投注了百分百的精力。
值得做的事情,就要将它做好。事实上,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在于你的心境。你在风景外看风景,看到的大多是你自己的猜想,只有当你身临其境、努力去做的时候,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那么对于生活和工作也是一样,如果你实在没有兴趣就不要勉强,不要因为钱而选择一份工作或生活,如果这样不仅仅会让你痛苦,更重要的是你会将才华埋没在无尽的抱怨中。所以去做值得做的事,并全情投入。
拿着两块手表,怎能把握准确时间
我们不仅仅会因为摇摆不定,无法下定决心做事情,而且还会因为摇摆不定错失很多机会。所以我们需要判断正误的标准,所以一个组织只能有一个决策者,也只适应一种管理办法。
有一个“猴子与手表”的寓言故事是这样讲的。
森林里住着一群猴子,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就出去寻找食物,太阳落山的时候,就回家休息。
有一次,一位游客在路过这片森林的时候掉了一块手表,这块手表刚好被一只叫猛可的猴子捡到了。猛可很聪明,它很快就知道了手表的用途,于是,他成了这个森林猴群中的明星。所有的猴子都会向它询问时间,慢慢地大家就习惯了从猛可这里得到时间的信息,甚至连作息时间都由猛可决定了。最后他当上了猴王。
由于手表让它尝到了甜头,于是他就继续在森林中寻找手表,并找到了好几块手表。手表变多了,但是时间并不一样,因此,猛可自己都搞不清楚时间了。当有猴子问他时间的时候,他自己也不能回答,慢慢地他的威信也降了下来,没有猴子愿意相信他了。
心理学上的“手表定律”,就是源于这则故事。当一个人只有一只手表的时候,可以知道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块表时,他就无法确定时间了。也就是说,两块表并不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迷惑看表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多种选择,这个时候就需要果断地剔除无关因素,有所舍弃,不摇摆不定,才会不影响你的决定。
冒最大的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
我们不可能在一个时间做很多事情,所以就需要我们做出选择。但是“趋利避害”是我们的本性,所以我们做出的决定就想获得最大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最大的收益意味着最大的风险。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赌石是宝石交易中很常见的一种交易方式。
因为很多珍贵的宝石、宝玉在开采出来时,都有一层“毛料”包裹着,无法看见里面的东西,只有切开了才知道里面的东西的价值。所以很多珠宝商,都是凭借经验或者根据自己的智慧估计璞玉的价值。买回家之后再切开,如果里面显露出水灵剔透的玉石,就买到了好料,有的人也因此一夜暴富;如果是外绿内灰的灰石头,就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有一位赌者,曾经以50万元的价格买进一块石料,回家切开看才发现品质很差,这次的买卖就彻底亏损。后来,他又遇到一次羊脂玉的买卖,这块石头对方要价100万元,一分钱都不少。犹豫了很久后,他决定买下。拿回来之后,请来专门的切割师傅。切开后发现这是一块上等的羊脂玉,价值300万元。
这就是冒最大的风险获得了最大的收益的例子。“冒最大的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是一种乐观决策。有的时候,就需要这么一搏,所以当你有能力的时候,面对机遇,不妨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