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体验过助你成功的酣畅感
“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看得见的远方也是远方,专于当下才是王道。
酣畅感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心理学家迈克·基森海伊在观察和研究具有很高天赋和创造力的画家工作时,被“酣畅感”带来的体验深深吸引。
他在观察这些画家作画时,发现这些画家忘记了饥饿、疲惫和身体的不适,完全投入当前的画作中。然而当一件作品完成之后,他们就对它不再感兴趣,投入另一个新作品的创作中。
基森海伊想,是什么东西可以吸引他们如此专注,而且能够迅速投入下一个作品。他被创作背后的画家们的内在动力吸引。
后来才发现,这些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和创作完之后,都没有去想外界的东西。这样的状态就是一种酣畅感,人们在这种状态中,体验到的是舒畅,因此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和身体的感觉,充分地投入创作中。
芝加哥公牛队的队员本·高登就这样描述过自己在打篮球时的状态。
在打球的时候,你根本体验不到时间的流逝,也听不到观众的声音,更不知道自己得了多少分,只知道自己在打球。因此,在球场的所有行动都是无意识的,没有考虑太多。这样的状态让我感觉到很好,所以很害怕这样的感觉消失。我经常对自己说:“加油,我可以打得更好。”于是又投入到球赛中。
所以酣畅感不是感官上的体验,而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是一种内心的感觉。它的存在可以使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在这种专注的状态下,给你一种高峰体验。
酣畅感给我们带来的专注状态,是一种卓越的品质,是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美好的未来来自完美的今天
帕特·奥布瑞恩走上演员生涯的经历,算是一个传奇。
他一开始从事话剧演出。在他们表演的那个时候,话剧在社会上的反响并不是很理想,于是剧团为了节省开支,移到了一家小剧院演出。与此同时,演员的薪水也削减了,他们的前途也显得比较暗淡。然而,帕特还是尽心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在每一场的演出中都将整个身心融化在角色中,从场上下来时总是满身大汗。
在1903年的一场名叫《向上,向下》话剧演出中,帕特在桌边与人争吵的一幕给《扉页》的导演刘易斯·米尔斯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推荐帕特在《扉页》的一场戏中扮演一个角色。
就这样,帕特开始了他的银幕生涯。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什么是准备呢?那就是认真、用心地做好现在的事情。像帕特一样,演好每一出话剧。
命运的转变就在一瞬间,它没有那么玄妙。因为你在今天做的事情就是在为明天准备。
脚踏实地走好脚下路
现在人们最喜欢提的一个词就是“职业规划”。因为这涉及你的未来发展。就像走路一样,需要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但是每一条路都不会像一开始想象的那样顺利,会遭遇一些意外。那么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先来看下面这一个小故事。
在法国的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有一个很灵验的清泉,这个泉会出现一些神迹,所以这个泉水可以医治很多疾病。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从这个镇子的街上穿过,遇见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人啊,难道你要去请求上帝再赐给你一条腿吗?”这位士兵回答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上帝告诉我,在我只有一条腿的时候,应该怎么生活下去。”
有些事情发生了就注定回不到过去,所以我们要学会的是怎么继续走下去。在职业规划的这条路上,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那么问题出现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做才是最关键的。
不同的境遇代表不同意义的成功
追求成功是我们的成就需要。每个人都向往成功,都在尽力追求人生。因为对成功的追求可以让我们更加幸福。
在《意外人生》的剧情中,一位律师在他正值春风得意时,因为在一次购物中被歹徒刺伤,失去记忆。在恢复的过程中,他慢慢发现自己曾经为了辩护成功而有意隐瞒证据,以及对女儿和妻子的忽视等事情,并且对自己所谓的成功人士的生活感到厌倦。于是卖掉自己的豪宅,住到了温馨经济的住所,与此同时,他辞去了律师职务,并与妻子重修于好,将女儿从竞争激烈的学校接回家,并将自己掌握的一部分证据还给败诉的人。
故事的主人公,从一种成功(即事业的成功)转变到另一种成功。关于这样的转变,源于他对真实生活的发现,以及对不同生活的追求。但是只要做到了都可以称做成功。
那么处于各个阶段的我们,也需要去努力追求各个阶段的成功,不要固执于要怎样的成功,当你想去实现一个梦想的时候去做就可以了。只有做了,才能去体验成功的感觉,也才能更快乐。
现在就是机遇,把未来交给未来
还在过着今天的生活,我们就迫切地想要知道明天发生的事情;现在在做一件工作,我们就想要知道这份工作会为我们的未来带来什么。
作为刚毕业的学生能够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真的是很不容易的。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活自己,先安定下来。但是小安却拥有着一份不安定的心,心里总是会想些其他的事情,她总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的职业规划,所以开始寻找其他机会,在这样的寻找中过去了半年,她的工作和她自己在这半年里都没有什么变化。
和她一起毕业的小张在这半年里发生的变化就很大。尽管她做的工作也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但是她能够安下心,在现有的工作中学习,而且还抽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所以在半年之后,她不仅已经熟悉了职场的规则,而且还积累了很多专业知识,为后来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安惊讶于小张的表现,问:“你做的什么工作?你的变化很大啊。”小张说:“其实这个工作也并不符合我的规划,但是我觉得条条大道相通,能够专心做好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后来我也明白,其实没有所谓的规划,一切都需要尝试。”
作为人类,追求确定性和控制周围的小世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需要。然而外界是多变的,如果像小安一样将眼光放在外界,一切都归因于外界,必定会阻碍自己的发展。如果立足内在,像小张一样,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就是在为未来做最好的积淀。
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当面对不可控的世界时,做好现在才是最好的,未来的事情就交给未来处理。
执着,就是除了梦想,目空一切
尼克松总统曾经说:“胜利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像山间小路一样,有的时候要折回来,然后伸向远方,所以走这条路需要耐心和毅力,累了就歇在路边的人是不会得到胜利的。”
尼克松总统说的是专注于梦想,而且还要专注于梦想路上的每一步。这样才能胜利,这就是专注重要的原因。
一位农场主在谷仓工作的时候,不小心将一只名贵的手表遗失在里面。他找了一遍没有找到,于是就开出50美元的赏金,找人来帮忙寻找。来了很多人,于是大家一起寻找,但是怎么找都找不到。这时太阳已经下山了。于是很多人放弃了寻找。但是一个小男孩留下来了,当所有的人都走完了,周围静悄悄的时候,他听见了“滴答滴答”的声音,他也安静下来,最后沿着声音的方向找到了手表。
当所有的人都在的时候,就好比你的心很乱或者在做很多事情,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并没有什么收获。而当所有的人走了,也就是你抛开杂念,不受外界影响的时候,你就能像小男孩一样找到要找的东西。这就是专注可以给你带来的好处。
比尔·盖茨在谈到他的成功经历时也说:“我不比别人聪明,我能够走在别人前面,只不过是因为,我认准了一件事,就只做这一件事情,而且会把这件事情做好。”
专注就在于你能否调动所有的心理能量将眼下的事情做到极致,这也是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当你能专注于眼下的事情,并坚持到底的时候,离成功就不远了。
没有什么比现在做的事情更重要
任何一种结果都不是偶然出现的,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因果定律”。这个定律由苏格拉底提出,他认为每一个结果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原因。也就是说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理由,商业或者生活中的成败不是偶然的。所以千万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行动。
在意大利著名的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80岁的时候,他的儿子问他:“您觉得您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他回答说:“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事。不管是在指挥一个交响乐团,还是在剥一个橘子。”
现在做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你永远无法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踏实地走好现在,才是为未来做了最好的准备。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容易做着这件事情就想着下一件事,忽视手中的事情。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直在追逐我们认为的下一件卓越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做出卓越的事情呢?
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二鸟在手,不如一鸟在手”,这是《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
一只夜莺高高地站在一棵橡树上唱歌,正好被出来寻找食物的饥饿老鹰看见了。老鹰迅速俯冲下来将它抓住。夜莺眼看着自己就要被吃掉,于是哀求道:“我那么小,根本填不了你的肚子,如果你吃掉我,就会变成最傻的老鹰。如果你不吃我,我会告诉你在哪里有美味的食物。”
老鹰不耐烦地答道:“就算你很小,但是你在我手中。而那些肥美的目标并不在视野中,如果放掉你,我在此刻什么都不会有。那样做我才是傻子呢!”
这个故事讲的是确定性,意思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会紧紧把握现有的机会。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确定效应”。也就是说,在抉择的时候,如果将确定的低收益方案和不确定的高收益方案相比,我们会选择确定的低收益方案。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就要选择自己确定的一个,不要好高骛远,否则,一个都不会得到。
于细微处成功
西方有这样一首民谣。
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战士;伤了一位战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最后引发了一个帝国的灭亡。这是由于一个小小的失误造成的失败。那么我们可以反其道,做好一个微笑的细节或许就能促成我们未来的成功。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心理效应叫“蝴蝶效应”。它是指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关系的一件细小的事情,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改变。好的细小的事情,或许会在某一天带来巨大的成功或者效益,而坏的细小的事情,发展到最后也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一位汽车销售员在查看自己的销售记录时,查看到一位曾经被他拉进黑名单的客户。当时这位客户想要给妻子买一辆车,但是由于妻子的腿有些残疾,所以在看了一些车型之后,就放弃了在汽车销售店挑选。随后,这位销售员将这位客户拉进了黑名单。
再次看见客户信息的时候,销售员觉得应该帮助这位客户,于是就询问技术人员,最终为顾客挑选了一辆合适的车型。
几个月后,一个客户到汽车专卖店指定要这位年轻人为他推荐。销售员并不认识这位顾客,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是那位为残疾太太买车的朋友。
这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但是生活多数是由小事件组成的。而很多时候,我们就因为这些小小的举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于细微之处改变,为自己的成功做积累。
成功不是侥幸得来的
我相信大家都尝过“侥幸”的甜头,一次你并不经意的付出,却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尽管你警告自己“这是运气好而已,还是要继续努力啊”,但是在心里却窃喜:“原来没有我想的那么难哦,这么简单”。这样的心理一旦滋生,就会伴随着我们,最终会影响到我们行动。
所谓侥幸心理,是指不做努力,主观地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外力和机遇上。孙子说:“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意思是,在战斗的时候不要有侥幸心理,做好应敌准备。
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老总要去美国参加一个贸易会议,并且要在会议上发表演说。所以他需要提前准备演讲稿和一份谈判方案。他将这两项任务分别指派给了甲和乙,甲负责演讲稿,乙负责谈判方案。
临行前,老总问甲:“你的演讲稿准备好了吗?”甲吞吞吐吐地说:“还没准备好,这两天太忙,正准备今天写,写好了给您发到邮箱。等您到了美国,就刚好收到了。”
老总听见之后,脸色就变了:“不是让你尽快准备吗?本来是打算在飞机上,与同行交流的,你这样做事,我岂不是要浪费在飞机上的时间!”
随后,老总转向乙,询问乙的完成情况。乙马上就拿出了方案,于是老总转身不再理睬甲。在飞机上老总就拿着乙起草的方案与别人交流,大家都对这个方案很满意。到了美国之后的谈判也很顺利。老总回国后,就立刻提拔了乙。
在上面的故事中,甲和乙是两种不同的做事状态。甲总是认为还有时间,于是将事情留到最后一刻,这是一种心存侥幸的消极状态,而乙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做好了方案,并且规划好了细节。这种不同的状态也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缺乏计划性、不做事前准备是侥幸心理的惯常状态。成功没有侥幸,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脚踏实地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