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还可以按照动机的强度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因为通常来讲,我们的学习动机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主导性学习动机和一些辅助性的学习动机组合起来的一个体系。主导性学习动机的动力最强,占据了主导地位,对我们的学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辅助性的学习动机相对来说比较弱,对我们的学习起着次要的、从属的、辅助的作用。我们现在的主导性学习动机一般来讲都是想考出优异的成绩然后升入高一级的学校。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辅助性的学习动机,比如争取考一个好的成绩来得到老师的赞赏,争当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以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等。
好了,以上让大家简单了解了一下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有哪些类型,也让大家了解了学习活动是离不开动机这一重要因素的。那么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学校里,有那么多的同学都不喜欢认真学习,一看见书本就头疼,成绩总是不理想?我们应该怎样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并且让自己保持对考试、上课、看书这些学习活动的热情呢?好的,下面我就来告诉你怎么做。
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个同龄人的故事。
小刚初一的时候是个很不爱学习的孩子,提到学习就会没精神,上课打瞌睡,放学后便和同学去游戏厅或者在外面玩,就是不愿意回家做功课。老师说他不用功.家长骂他不争气,但都不起什么作用,他依旧“逍遥自在”。直到有一次,小刚期末考试所有的课程都挂了“红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说:“你可真行,这次寒假过年,你的家里就不用开灯了,你把这些‘红灯’带回去就行了。”同学们都笑了,小刚一下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看着“万里江山一片红”的成绩单,他猛然间觉得自己太不像话了,在同学面前丢了脸,回家肯定还要挨一顿批。
可没想到爸爸并没有骂他、打他,而是帮他分析原因,寻找根源,并且鼓励他从此以后要努力改变这种糟糕的状况。小刚得到了启发,于是就从寒假开始,重新温习了考试的科目。他惊奇地发现,原来学习对他来说也不是那么困难,有时候还是很有乐趣的。尤其是在求解一道道难题的时候,虽然几经思考费尽脑细胞,但是解出答案来之后的那种快乐是振奋人心的。他快乐地告诉爸爸妈妈,他发现自己的学习有劲头了,解除难题就是一种动力,而且很多题是班上一些优秀的同学都做不出来的,而他竟然能够迎刃而解。自从有了这种动力,小刚的学习变得刻苦又勤奋起来,即使有时还会很想念那些疯玩的日子,但是小刚却是从内心里喜欢上了学习、求知的课堂生活了。因为他明白了,有许许多多的难题在等着他去解答,如果不解决那些问题,他会不快乐的。
小刚是找着学习的动力了,他学习的动机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要解算出一道又一道的难题,这样他学习起来就会有劲头,有乐趣。你们在学习中有没有想过要去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呢?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只有那些学习有困难,讨厌学习的人才需要去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好的学生就不用这样做了,顺其自然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然要努力学会克服障碍,发掘自己的学习动机,从而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学习好的同学同样要努力保持自己对学习的热度,并且要尽可能地提高学习动机的强度,让它永葆活力,使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有激情,有坚持不懈的强大动力。所以说,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劲头,是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学会的事情。
给学习喷洒“催化剂”——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没有了学习兴趣,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就没有了劲头。因而,在这一部分里我们要着重讲述一下学习兴趣的培养。同学们应该都很熟悉兴趣的含义。概括地讲,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例如,一个人不仅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而且特别关心音乐方面的消息,探索音乐方面的知识,我们说这个人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如果一个中学生特别喜欢上历史课,看历史书籍,收集有关历史方面的资料,我们说这个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兴趣和动机一样,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例如,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少年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他们缺乏知识,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困难,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就产生了学习知识的迫切需要,从而促使他们去努力学习,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但是,人的需要和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需要和兴趣也会随之发展和变化。
兴趣对人们的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我们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如果我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痛苦,当然也有助于我们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我们的学习和智力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去思考。相反,若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就容易产生枯燥心理甚至厌倦心理。因此,有意识地去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激发了兴趣就等于找到了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了我们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抱怨:上课时,老师只是照本宣科,语言干瘪,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味道,就好像“催眠曲”一样让人感到乏味,怎么让我们提起精神来听课啊,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没有了。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但是,真正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从外部得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是自己内心里的一种倾向,是把学校、社会的客观要求转变成自己的一种主观意愿。要培养学习兴趣,就要学会克服外部障碍,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请看看我们给你的建议是不是有帮助。
鼓励自己成功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叫一些3~5岁的儿童识字。读第一课时,有几个儿童很成功,第二天他们很高兴地再来读这课书。有几个在第一次失败了,第二天他们就不热心了。再经过几回失败,他们甚至厌恶这个活动,不愿再继续下去,或者想做别的活动,或者躲着不愿意来了。即使经过称赞、表扬,他们还是不喜欢这个使他们曾经失败过的活动。后来,其中有些儿童,经过劝诱、鼓励,在识字上取得了成功,他们才逐渐对识字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所以学习的成功是最能够使我们感到满足、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如果我们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那么以后的学习就会更积极,兴趣就越浓厚——成功感是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的强大动机。
但是,成功不是像采摘果实那样轻松就能得来的,成功也不会轻易降临到每个人头上,如何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全在于我们自己。也许对于有的同学来说,考第一名、得一等奖才算是成功。而对于有的同学来说,过去不及格,现在考试及格,受到老师的赞许就算是成功。如果我们试着对自己的要求适当的放低一点,也就是我们试着学会把成功定义得辩证一点,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对自己说,我成功了,从而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情。这样一来,在一次次的自我鼓励下,你会发现,成功在慢慢地积累,学习的兴趣也在一点点地增加。少年朋友们,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苛求自己,雄心壮志当然要有,但也不能不切实际、漫无边际地要求自己。给自己这样的暗示:“有点儿进步就可以算成功”。那么如果你两次考试成绩都一样,仅仅从成绩上看虽然没有什么进步,这样就不算成功了吗?不是,当你仔细分析一下,第二次的考题比第一次的难得多,那么实质上,你还是有进步了,这么“诱导”自己,其实就是在自己鼓励自己,你就会真实地看到自己的成功,这样你就不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了。
佳珍就是这样一个在学习上经常给自己鼓劲的孩子。虽然,她的学习成绩不算优秀,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但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她总是能够保持一种积极上进的状态。有一次数学测验她考了60分,刚及格,妈妈非常不高兴,责问她成绩怎么这么差。她说:“60分怎么了,我自己已经很满意了,我以前还经常不及格呢,妈妈,你要看到我的努力和进步啊,这次60分,不代表我下次还是60分。”果然,在下一次的测验中,她就考到了80分,在班级中排到了中上的名次。妈妈虽然对她要求很高,但是看到她的确是在进步,也就没说什么。佳珍不光是在测验中一次次地鼓励自己,而且在课堂上也是这样。她总是尽力去思考一些问题,然后逼着自己克服害羞的心理,举手请求老师解答,有时候问题显得很稚嫩,但只要老师耐心地给她解答,她就把它看做是攻克了一道难关,这样一来,她就觉得自己是在慢慢地进步。所以她坚信,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进入班级前十名,评上三好学生,获得各种竞赛的奖状等等。有了这些憧憬,佳珍的学习兴趣就从来没有减退过。
在竞争中培养兴趣
“永不言败”是晓明的座右铭,他是一个在学习上喜欢和别人竞争的孩子,当然竞争的范围主要是在自己的班级里。因为他觉得,只有先在班级里把同学们“打败”,才能有资格和全年级的同学比赛。所以,在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基础上,他经常暗暗地和学习成绩与自己相当以及比自己好的同学竞争,不断地超越自己。好多次,有几个原来和他水平差不多的同学的名次超过了晓明,他都不灰心,总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原因,并且主动向他们请教学习方法。然后结合自身的情况,重新制订学习计划,并且贴在墙上。每天都要严格地执行,力求赶超那些同学。
晓明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他能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并且让自己永葆活力,不会觉得学习是件很累的事情,更不会感到厌倦。
是竞争使他培养出了对学习的兴趣,只要竞争不间断,兴趣就不会减退。
班集体是除了家庭以外,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在这个集体中,有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团体活动的乐趣,有互相帮助的温暖,也有互相竞争的动力。所有的这些都是人生的重要课程,学好了,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尤其重要的是,我们这个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谁不会竞争,谁就没有能力去竞争,就很容易被淘汰出局,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在班集体中的时光,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在相互的竞争中找到学习的动力,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学习兴趣。
志向指导我们的学习
中学生小刚活泼好动,学习成绩一般。因为非常顽皮,所以经常会受到老师、家长的说教、指责:谁谁有出息,当了干部、教授;谁谁没有出息,当了工人……使小刚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但他却对烹饪很感兴趣,一见电视里的“每日一菜”节目,眼睛就发亮,还不时到厨房里一试烹饪的身手。于是,小刚就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位星级酒店的大厨师,可以游刃有余地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来。能够听到顾客的赞美之声,他觉得这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同学们,我们来看看,小刚同学是有很美好的愿望,就是将来能够成为著名的大厨师。但是,我们来帮他想想,他现在就对学习没有了兴趣,不愿意读书,那么他就没有办法学到一般性质的科学知识,比如语文、数学、物理等等这样一些科目。不学好语文,那么对语句的意义就无法很好地理解,如果将来看不懂菜谱,就没法钻研出好的烹饪技术来。也就是说,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他的梦想必将会泡汤。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最大的兴趣来自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很多同学都有非常伟大的理想和信念,比如说将来要当科学家、文学家等。或者有的同学对某些职业很向往,比如将来想做个大厨师、记者、外交家等。虽然实现我们的志向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是我们不要认为志向和现在的学习没有关系。相反,这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结合我们的伟大志向,脚踏实地的好好学习,或者可以用伟大的志向来指导我们的学习。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志向,相应的就会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比如,如果我们将来想当个文学家,就会对一些文学作品感兴趣,喜欢读散文、诗歌、戏剧等等;如果我们将来想当体育健将,就会喜欢看一些体育节目,喜欢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等等这样一些体育运动。作为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爱好志向,把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学习结合起来,在学习中逐步加深自己的爱好,并且为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