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高考志愿成败的50个细节
49160000000028

第28章 与留学生亲密接触的院校

细节实例

怀着对‘小联合国’的向往,我来到了北京语言大学。走进校园,四处可看到各种不同肤色的人活跃在北语的各个角落,他们或哼着京腔小调,或放声大念绕口令,或兴致高昂地摆弄着双截棍,或在沉默中领悟中国功夫的神韵——时常会看到老外屏息凝视美丽的梧桐树,许久才缓缓出掌,但之后又半天纹丝不动,仿佛在修炼内功,总之千姿百态,其乐融融。

迈入北语的校门,就意味着你不需支付高额的留学费用便拥有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外语专业的学生还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大家共同的默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身边的语言资源,突破语言障碍来实现文化融合,这是不同背景的北语人最大的梦想。晨、暮、冬、夏、晴、雨,校园里总能听到外国人在说中国话,中国人在说外国话,于是,Chiglish(中国式英语)、Japaglish(日式英语),以及Englinese(西式汉语)或Koreanese(韩式汉语)等各种形式的英语、汉语变体成了最重要的校园流通语,但有多少人就是从这样的低起点出发,修炼成语言达人的境界!北语的学生中,不乏双语者或多语者,在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下,经过一番痛并快乐着的训练后,无论是什么专业出身,从四六级到专八,从托福、雅思到GRE,只要愿意交报名费,我们北语人便能驰骋考场,统统杀个片甲不留。而外语专业的学生会三门、四门外语更是家常便饭。我的室友是英语专业的,但她韩语的听、说能力似乎比英语还强,看原版韩剧时不需要字幕和翻译,而她的法语、日语也能拿出来忽悠忽悠人民群众,让法国人请吃饭,让日本人请唱卡拉OK,都是‘小事一桩(a piece of cake)’,马到成功。

实例分析

高校接收外国留学生,是学校开放性的体现,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标志,是扩大学校影响的举措,是学校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招收留学生的大门渐渐敞开,至2008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超过22万人,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4万名,其余都是自费生,占总数的94%。

我国高校招收留学生工作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一些国家相比,差距依然明显。我国长短期留学生总数尚不足在校生总数的1%,而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国际学生数量占在校生比例已经接近或超过10%。

目前,来华留学生的工作由教育部统筹管理,全国共有近600所高校具有招收留学生的资格。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专业从汉语、中医为主,发展到汉语、经济、医学、法律、管理等多学科领域。

为加强中外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教育部正在制订“留学中国计划”,初步计划到2020年,争取在华留学人员总数达到50万,实现来华留学人员生源国别和层次类别均衡、多元,将我国建设成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品牌。

吕老师提醒

1.中国政府奖学金

中国政府奖学金是中国政府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教育、科技、文化、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而设立的,用于资助世界各国学生、学者到中国高等学校学习、进修及从事研究活动。中国政府奖学金类别有:本科生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和进修生奖学金等。

中国政府奖学金统一归教育部管理。教育部根据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协议及我国与外国交流的需要,制订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的招生计划,并委托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招生工作及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

国内一般本科高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学习,只要经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外事和公安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即可。

如果外国留学生想要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则必须申请教育部指定的高校。这些高校堪称接受外国留学生院校的“国家队”。

2.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

教育部的网站上,这样介绍有资格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这些院校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雄厚的科研力量,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专业设置涵盖了文、理、工、农、医、历史、哲学、经济、管理、法律、教育等各学科,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平。”

在“211工程”院校已经泛滥和各省市制定的第一批本科院校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教育部对这些高校的评价或许对考生们填报志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这些高校的名单: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农业大学,外交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北电力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华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佳木斯大学。

上海:东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

江苏: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

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

四川: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陕西: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云南: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