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自己的,人一定要掌握好自己的主导权。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掌握住主导权,只有自己掌控住事情的进展,我们才不会被他人所左右,失去自己的根本。说服其实就是双方思维的交战,在双方思维的碰撞中,谁能掌握住主动,谁就能掌握住事态的发展。在谈话中,一定要做谈话的引路人,让对方顺着我们的思维逻辑来。
以退为进,使对方不自觉地靠近你
在日常生活中,你与对方交往,也许会发现双方之间会有一定的隔阂。那么,如何才能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呢?改进彼此关系的方法有很多,而以退为进的方法可以潜移默化地拉近彼此的距离。
社会心理学中,以退为进法被运用到谈判的领域,说服者通过提出一个高的要求要对方拒绝,然后己方主动退让,再提出一个合理的要求,这样可以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你的交际策略中,用语言、行为上的退让来消除对方对你的警戒。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想在美国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很多公司都不聘用他,因为大部分的公司认为他学历太高,都不想付出高昂的薪酬代价,他思考一段时间之后,决定不用任何证书,以普通求职者的身份找工作。
没多久,他就在一家计算机公司找到一份程序输入员的工作,这份工作相对他而言,有点大材小用,但他并没有愤愤不平,工作认认真真。随后,老板发现他对计算机程序很是精通,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而他也不失时机地拿出自己的学士证,老板就给他换了个更加专业的工作。
一段时间之后,老板发现他在工作中总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显然超过了大学生的见识。于是,当老板问他的时候,他就把硕士证拿来给老板看。随后,老板升了他的职。
此后的工作中,他频频表现出优于他人的工作能力,当老板再次询问他的时候,他才拿出自己的博士证书。老板在对他的能力水平有了更加全面认识之后,就毫不迟疑地重用了他。
这位博士在求职不顺之后,收起自己的高学历,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因此,他在随后的工作中展现出自己非凡能力的时候,为自己的晋升赢得了机会。退让只是策略,是一种表面上的行为方式,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达到对方的需要或满足,使对方从心理上放松提防,从而拉近双方的关系。
据传,康熙当政期间,当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老家的邻居吴家占了张家三尺宅基地,两家人在此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张家人不愿让步,写信给京城的张英,让他利用关系制止吴家的行为。然而张英给老家人回信中写了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见信,就主动退让了三尺,而邻居吴家也被张家的行为深深感动,也退后三尺,建筑宅院,六尺之巷也因此而来。这段佳话也广为流传,为后人树立了好的榜样。
以退为进,是一种高明的策略,任何人运用得好,都会取得很好的成效。只是有些人不喜欢了解情况,不知道欲擒故纵,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就习惯性地对别人的言行进行批判指责。暂时的退让并不是向对方认输,而是向对方展示自己愿意和对方友好相处的态度。
退让并不是一味地忍让,要想运用好这种方法,就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第一,明确自己的底线,为自己的退让留足空间。
推销员的职责是在不亏本的情况下把产品卖给对方,人与人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你要有自己的底线,你不能让对方直接切入你的底线内,这样你的退让才有回旋的余地。人有时候也是在推销自己,你和别人交往就是为了让对方接受你,取得对方的信任。在日常生活中,你周围的人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伤害,这主要是你对对方太忍让了,当他们再侵犯你的时候,你应该对他们的过分行为进行制止,否则,你会不断降低自己的底线,他们会得寸进尺,永远记住推销员不会把自己的产品亏本卖给客户的。
第二,退让不要太快。
大家都去商场买过东西,经常会讨价还价,当你很艰难地买到一件东西的时候,你心理上就会感到满足。如果对方轻易地从你那里获得了让步,那么,他就不会有心理上的满足,反而会让对方对你的诚意有所怀疑,甚至会使对方触及你的底线。只有让对方付出努力来获得你的让步,他们才会觉得你给他们的退让是有价值的。因此,在满足对方的要求时,你一定要给对方制造一些阻力,或者是慢慢地退让,不能让他轻易地得到其想要的退让。
第三,先听对方的观点或要求,推测对方的意图。
在与别人交谈中,你要想方设法知道对方的意图,这样就能把握好对方的分寸,你才能知道给予什么样的退让,反过来,你也能够衡量自己应该做出怎样的退让。当然,你不可能知道对方真正的需要,只有和对方深入接触之后才能了解对方的满足感是什么。因此,在你和对方交谈的时候,你想方设法要让对方先说出自己的要求,这样你可以大致知道对方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满足,为自己做出的退让设定一定的界限。
第四,以退让换取退让。
你去买东西最大的愿望是以便宜的价格买回想要的物品,如果商家不降低自己的价格,你一直提高自己要付的价格,你是不乐意的,因为你一直在做无谓的让步,这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你很可能就不买他的东西。聪明的商家在你讨价的时候都会做出一些让步,这样,你买东西的可能性就更大。你在与对方交谈中一定要强调自己的困难,这样,你在做出退让的时候,可能会争取到对方的同情和退却。
总之,要让别人靠近你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只要你掌握好以退为进的方法,你会发现在你周围有很多很好的朋友,他们一直在等着和你靠近。但是,一定要记住,你是你交际圈内的主角,你没有必要一味地退让,而没有自己的底线,如果这样,你有可能交到不善的朋友。
欲抑先扬,让对方认可你的观点
欲抑之,必先扬之。顾名思义,就是说想要去否定或指责对方,必须先对对方的观点、思想、行为进行肯定与赞扬,这样就会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留下好的印象,从而为后面你提出的观点做好铺垫,使对方容易接受认同你的观点。相反,直接否定或指责对方,会引来对方的反感,你在随后提出的观点也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说,欲抑先扬的方法更能够让对方认可你的观点。
心理学上的“欲抑先扬”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欲抑先扬定律是讲当别人想要争取你的同意或者你想要别人认同你的观点,要先肯定或赞扬对方,然后再否定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会给人突兀与尴尬的感觉,从而减弱说服对方的阻力,这种方法也被称作“迂回策略”。
明朝时期,有一个人叫鲁麟,本是甘肃的镇守副将,他想当大将向朝廷要求未被批准。于是,他就倚仗自己部落的势力,不履行职责,擅自回到自己的部落。
朝廷有的大臣认为应把他召到京城,给他封地,封他为大将。但是,尚书刘大夏反对说:“鲁麟比较残暴,不懂得管理部下,封他为大将不会有大的作为,如果封他为大将对朝廷作用不大,要是召他回京,他不来,会损害朝廷的威严。因此,现在朝廷不能起用他,但必须先表彰他,使他不能对朝廷有怨言。”于是,朝廷对鲁麟先辈的忠贞与功绩进行表彰和嘉奖,对他的要求置之不理。
最后,鲁麟因为心情抑郁而死。
明朝朝廷对鲁麟采取的就是欲抑先扬的方法,先表彰其先辈们对朝廷的贡献,使其内心感到惭愧,使得他不致对朝廷不加封他的事情有怨恨,他只好接受朝廷对他的安排,从而避免了民族内的争端。
第25任美国总统麦肯利就非常善于运用“欲抑先扬”这一定律。在1896年期间,他当时正要参加总统竞选,有一位很有名的共和党员给他写了一篇竞选的演讲词,随后就非常高兴地跑来念给麦肯利听。他写的演讲词很有自己的特点,但有点不符合麦肯利的要求。他觉得这篇演讲词的部分观点会给自己招来一定的非议。可麦肯利又不想使这位共和党员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又想赢得他对自己的支持。但是,他又不能够用这篇演讲稿进行演讲。他应该怎样做呢?麦肯利想了一下就对这位共和党员说:“你写的演讲词很精彩,很有特点。不会有人写得比你更好的啦,在很多场合,采用你的演讲稿一定是一场动人的演讲。只是,它的一些地方不太适合如今的状况。也许从你的角度来说,稳定平和的内容固然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是我必须从党的立场出发。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一些要点,然后,你再围绕着这些要点重新写一篇。”
看到麦肯利是如何运用欲抑先扬的方法处理问题了吗。他告诉共和党员演讲的要点,然后让他重写演讲词。最后,他成了竞选期间最受欢迎的演讲者。
作为领导者,做到受人爱戴是很难的,没有非凡的待人技巧是做不到的。很多的领导人待人都很和蔼,喜欢采用让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方法。他们在拒绝和批评别人的时候也会让人觉得很好受。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什么样的方法要针对什么样的人,有的人喜欢听到别人的意见,但这部分人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扬。当然你不可能知道谁喜欢什么,但是赞扬、赞美是不会有人拒绝的。不好的说话方式只会让人生气、上火,有可能还会招来敌意,多个朋友要比多个敌人好。有时候说话要讲究方法,这样才不会伤害到别人的内心。只有运用欲抑先扬这种最睿智的方法,才不会得罪人,才不致给我们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欲抑先扬的方法很好,但是,也要正确运用。在运用这个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以不得罪对方为准则。
明朝朝廷在处理鲁麟问题上尚且如此,你在处理人际问题时也要遵循这一准则,欲抑先扬的准则就是不得罪对方。得罪对方,对方就不会认真地考虑你的观点,他会始终与你保持敌对的状态,无论你以后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来缓和你们之间的关系,效果都不会明显,因为他在心里已经拒绝了你的任何观点。
其次,态度要真诚。
麦肯利就很懂得这其中的道理,他对那位共和党员写的演讲稿不是很满意,但是并没有对他进行指责,而是说他写的一些内容不太适合场合环境,随后告诉他如何去做,并让他重新来完成这篇演讲稿。可见,如果没真诚的态度,即使欲抑先扬的方法用的再好,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最后,要充分说明原因。
欲抑先扬的目的就是要赢得别人的认同,没有充分的理由,是很难让人认同的。无论我们是否定、拒绝还是提意见建议,都要充分地说明原因,这样才更具说服力。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否定自己,我们讲明自己的理由,才会给他们接受认同我们的借口。如果麦肯利不跟那位共和党员说明自己不能采用他的演讲稿的理由,那对方会是什么样的反应?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无论我们如何不认同对方,又希望对方能够认同我们,我们就应该很好地运用欲抑先扬的方法。如果我们不顾一切地指责对方,那迎来的只有对方的敌意。欲抑先扬,关键在于你要围绕对方的心理感受来实施。只有把握住对方的内心感受,赢得对方的认同就是很容易的事情。
想办法让对方做出肯定回答
在与别人交谈中,我们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认同,那么,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轻松地达到呢?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可让你快速得到对方的认同。这个方法就是让对方一开始就说“是”。
为什么要让对方做出“是”的回答呢?
这主要是因为当你得到对方这样更多肯定的回答时,在后面的交谈中,他很有可能就会认同你的观点。
卡耐基培训班学员詹姆斯·艾伯森在与客户交往中发现,如果一开始就让顾客做出“是”的回答,顾客就会放下他们之间的冲突,并且会接受他提出的建议。在交谈中,获得对方的肯定回答会取得好的效果,那么,在与人交往中,开始就让对方说“不”,会不会有相反的效果呢?奥佛斯屈教授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不’的反应,是最难克服的障碍。人只要一说出‘不’,他的自尊心就会促使他固执己见。当然,也许以后他会觉得‘不’是不恰当的,然而一旦他考虑到宝贵的自尊,他就会坚持到底。所以,一开始就让人对你采取肯定的态度极为重要。
“人的这种心理模式显而易见。当一个人说了‘不’以后,如果他的内心也加以否定,他全身的各个组织都会协调起来,一起进入一种抗拒状态;反过来,如果他说了‘是’,情况就会恰好相反--他的身体就会随之处于前进、接受和开放的状态,这将有利于改变他的看法或意志,使谈话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什么人,如果一开始的时候就使他们说“不”,那么,你很难使他们由否定变为肯定。这种让对方做出肯定回答的方法被运用在推销与人际交往当中,有时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雷蒙是西屋公司的一名推销员,一次他负责向一位比较难缠的老板推销发动机,这位老板十分难以搞定,雷蒙的同事向他推销了十几年,他都没有向西屋公司买一台发动机。不久前,雷蒙费很大的工夫才让这位老板答应买几台他们公司的发动机。雷蒙随后又去拜访他时,他就说以后不会再向你们西屋公司购买发动机,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西屋公司的发动机发动后太热,手放在上面会被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