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业要养成先复习后写作业的好习惯。有位同学在总结自己写作业的体会时说:“有时没有先复习,把当天所学课程消化吸收就盲目地写作业,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又去看书,这样反而耽误了时间。”可以将作业前的复习作如下形象的比喻:大家都喜欢游泳这个运动项目吧,在下水之前要先做准备活动,使肌肉、骨骼、关节先活动起来,以便游得顺利。同样道理,做作业是需要动脑的,大脑在运转之前也是需要做准备活动的,复习就好比游泳前的热身环节。有的同学此时会发问:这不是太浪费时间了吗?这里向你们介绍一个简单的复习程序,如果你上课做到了认真听讲,这一环节会进行得很顺利。
动笔前先不要打开书本,在头脑中开始认真回想本课听讲内容,理清思路。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对哪些内容记得清楚,哪些内容回想不起来了。这一步叫“过电”。放过电影之后,再打开书本,这时可着力于记忆不清、理解不透的地方,通过看书复习弄懂吃透。记忆不清、理解不透的地方可能正是上课听讲时的疏忽,通过补充整理笔记,使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印象,理解作业意图。
若经历了这三步后仍有疑惑,你也可以求教参考书这位“无声老师”。
第二,经历了复习环节,且休要匆忙提笔。
面对作业题目,先要仔细认真地读题,弄懂题意,将已知和未知条件看清楚。搞清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到解题思路,然后再动笔书写。有的同学总是觉得自己“经验丰富”,题目扫上一眼就行,用不着细读,其结果是常常被这种“个人经验”所害,出现“套题”现象,到头来只是徒劳,还需挤出时间去改错题。因此,认真审题,逐字阅读,是避免在写作业过程中走弯路的必要措施。审题准确思路清楚了,下一步就要把好计算与书写关,若计算出错或书写错误就太可惜了。因此,做作业时,不要轻易拿笔,一旦动笔就要争取一遍做对,这样有助于提高做作业的效率,养成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同时,作业准确无误,学习的成功体验,还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
第三,先认真检查,再结束作业。
如果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学生,请你在写完作业后负责地检查一遍。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数学作业需要检查,且在作业过程中已用代入法、逐步检查法、重做法等方法检查过了,不需要提醒。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科作业也需要检查,至少是要诵读一两遍,检查一下语句是否通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无论哪科作业,一旦从手中交出去就要敢于说:“我是负责任的!因为我认真检查过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关于考试的几个问题
在一次小范围团体辅导活动上,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取消考试?”我说咱们还是先论证取消考试对我们的好处及弊端吧!于是,同学们开始争先恐后地讨论开来。渐渐地,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要坚决取消考试,没有考试,同学们就会学得轻松,大大减轻了学习负担,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来全面发展;另一个是取消考试后,我们学得怎么样,哪一科、哪一部分学得扎实,在哪一部分上存在着问题,恐怕连我们自己也不清楚了,等到了期末考试后悔晚矣!因此,不能取消考试。在这两种不同的观点相互撞击中,一个全面、客观的综合观点出现了!从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的角度看,中学生要想成才,就要首先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考试是对知识与能力的检验,武断地把它取消,对于广大的同学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情;但过于频繁的考试,也会使有些同学漫不经心,感到厌倦,甚至增加不必要的紧张与焦虑。因此,做学生就要面对考试。但建议学校有节奏地安排考试,适时适度地考就可以了。在一片赞同声中团体辅导活动结束。
当我静下心来,准备整理团体辅导记录的时候,我发现实际上同学们的讨论回答了一个为什么要考试的问题。考试首先具有检验功能,通过考试,比较信服地使每个同学发现自己学习目的、态度、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这就为每个同学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提供了重要依据。考试还有另一个功能,那就是收获学习成果。在当今做学生要背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期望,心理负担和学习任务都很重,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但我们期望什么呢?正像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期盼秋收一样,学生也同样期盼收获知识、方法、能力、觉悟等成果,只不过这个成果是以学习成绩这种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罢了。从考试的第二个功能出发,换个角度重新思考为什么要考试,你是否也同样拥有期待收获的兴奋心情呢?
要想取得好成绩,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是要讲究方法与策略的。
(1)考试前做好考前准备,争取考出好成绩。
①全面回顾,制订复习计划。期中期末考试前复习任务重时间紧,初高中毕业前时间就更加紧张。因此,从自身的实际水平出发,纵观全局,按照知识量、时间量、知识与能力的欠缺量及课堂教学的复习进度,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不搞平均主义,避免因考前突击而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心理紧张,以便争取理想的成绩。
②积极备战,做好知识复习。考试前的复习,一方面要与老师的课堂复习保持同步,坚持做好课后复习,其操作方法在前面已谈过,这里就不赘述了;另一方面,还要对知识进行梳理,做好考试前的系统复习。进行系统复习时,首先,要尊重课本,认真阅读,查漏补缺。任何一项考试,哪怕是高考都要有一定比例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考查,而这些都是源自于教科书的,所以,在复习时千万不要忽略了教科书,如果像有些同学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钻研难题,而挤占了看书整理知识要点的时间,到头来就会造成付出与收获失衡的现象。其次,要做到善于总结,将知识融会贯通,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知识像是在盖大楼,概念、定理、词汇等就像那一砖一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像是大楼的框架,只有将一砖一瓦准备齐全,将框架坚实地建立起来,才能在更高更大的空间发展,而省去平面的空间。关于建立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善于总结的方法在前面课后复习一节已和同学们谈过,在这里我只想再次强调:只有经过自己整理的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也只有经过自己整理的知识才最适合于自己大脑的存放空间。最后,精选例题,考查自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自己将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转化成能力。应避免跳入题海,不管三七二十一狂做一通。最后做了哪些题,属于哪几类,以后解题时应注意什么连自己也不清楚,那岂不是白白浪费?
③努力调整,创造最佳应考状态。考试是每一个学生经常要面对的事情,重大考试不仅是考知识,更是对你多方面能力的考查。记得奥林匹克十项全能冠军詹纳曾说过:“奥林匹克水平比赛,百分之二十是身体方面的竞技,百分之八十是心理上的挑战。”奥林匹克发展到今天,在各个国家的代表队中,除了运动员、教练员、领队、随队医生以外,还增加了心理医生或心理专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心理专家所占的比重还要大些。可见,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心态的调整及临场的发挥尤为重要。积极应考要做到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藐视,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紧张感,同时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轻装上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过于紧张或是漫不经心的状态下,其活动效率都不会太高;而一颗平常心即有一定的紧张感,又不过于紧张时则可以获得活动的高效率。因此,在应考时既不要懒散掉以轻心,又不要顾虑重重,担心失败,从而造成焦虑心理,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考试复习期间,大脑的负担很重,因此,一定要注意考前的休息与调整,有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大脑的生物活动是有规律的,在疲劳的时候,大脑会自我保护,用脑过度会出现自动抑制现象,有些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会暂时遗忘,一时间从大脑中提取不出来,而出了考场,大脑放松,那些想不起来的内容又会重新回到记忆中。因此,考试前要注意避免开夜车造成大脑疲劳。
④物质准备,带齐考试用品。考试期间比较紧张,常常发生忘记带齐各种考试用品之事,造成不必要的紧张气氛。因此,可将考试安排及必备的考试物品列出一张“菜单”贴在醒目的地方,考试前一天的晚上,复习好以后即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以免遗忘,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2)考试中
学会考试,答好每一份试卷。
考试是有技巧的,一些水平相当的同学,考试成绩有时却出乎意料,究其原因,与应考的技巧有关。
拿到试卷,先要写好姓名、学校、考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有些同学因急于答卷而忽略这一熟知的环节。考试时应按照监考老师提醒的试卷页数检查核对是否有误。通读试题,分配答题时间。有心理学工作者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他们通过观察考生在考场上拿到试卷后的行为并根据他们的行为反应预测其考试成绩。结果发现,答题前浏览一遍试卷的人更能有把握取得理想成绩。因为,他们做到了心中有数,可以更有效地安排考试时间。
先易后难解答试题。试题的编排一般是先易后难的顺序,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现象。因此,拿到试卷后,可以按照试题的前后顺序去做。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先不要过多地停留,争取时间把后面的题目努力答完,然后再各个击破。如果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在大考时,也可以选择放弃,争取出来的时间检查已经答完的题目,以确保万无一失。如若在难题上花费时间过多而失去了检查的时间造成过失性失分,或者做出了难题,而又没有时间做容易的题,那也会得不偿失。
仔细审题,认真作答。审题是关键,如果因为审题大意而造成失误,那答题的工夫就白费了。通常的情况下,有的同学常会在没看清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就主观臆断地开始答题;也有时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将考题错看成平时练习时的某一道题而造成审题错误。避免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就应该认真审题,审题时做到稳、慢、准。审题过后,书写时要做到快、齐、准,争取一遍做对。最后,不要忘记有时间一定要认真检查。在大考中还有一点特别的提醒,那就是考完一门后,千万不要急于对答案,以免影响情绪,应集中精力准备下一门的考试。
网络时代的难题——青少年容易遭遇到的三大“网络陷阱”
网上环境极为复杂。网络是开放的,网上交往又是平等、自由和虚拟的。于是,一些不法分子或别有用心的人乘机而人,利用虚拟掩护,从事违法乱纪行为。另外,又因为网络是开放的自由的,使得网上的非正当行为得不到有效管理。所以,有没有危险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力。青少年交往经验不足,进入缺少成年人保护的网络环境后容易遭受侵害,正如美国一名罪犯在法庭上承认的:“对没有成年人监护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
青少年网上交往中所遭遇的侵害行为主要有人身侵犯,隐私权与情感侵犯,网络垃圾及网上人身攻击等,而且青少年过度沉溺于网上交往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所以,广大青少年上网时一定慎防以下陷阱。
网络后的假面——小心网络带来的人身侵犯
网上交往给青少年带来的人身侵犯是利用网络获悉青少年个人资料后,在现实中对其实施人身侵害的行为。
有不少青少年上网聊天,是因为他们觉得在网上说话很自由,不像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说话那么紧张,而且能够和陌生人交流,也很有趣。所以,他们很喜欢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纯真的孩子们可能并不知道,在网上的闲聊,也许会使自己受到伤害。据新加坡有关报道,有名女中学生在网络中认识了一位男士,并被其吸引,但当女学生按照约定去赴约的时候,等待她的却是无情的强暴。2002年3月,北京两名不足20岁的少年把一名女网友约出,残忍地将其杀害并实行抢劫。国外有报道说,有的网络骗子在聊天中,骗取孩子和其家庭的资料,以便从事欺骗、敲诈、绑架等不法活动。
虽然并不是每个上网的人都会遇上这些事情,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像防火防盗一样,稍有大意,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我们上网时,特别是遇上网友要求见面时,要慎重考虑,多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