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呢,觉得第一天还蛮好玩的,感觉谁惹自己不开心了,就在袋子里放上一个石头,放学时,袋子里已经有了几块石头了,接下来的几日里,也是每天都有几块石头在持续的放入袋子里,渐渐的,袋子沉了起来,虽然石头很小,但聚少成多,加起来的重量也是很压人的,于是,在上学的路上,很可以看见一些学生奋力的背着个大袋子在走路。同学们对于这项试验越来越感到苦不堪言。
终于一周结束了,放学时,老师说:“你们知道自己不肯原谅别人的结果了吗?会有重量压在肩膀上,你不肯原谅的人愈多,这个担子就愈重,对这个重担要怎么办呢?”
老师停了几分钟,然后他回答道:“很简单,放下来就行了。”
自负让我们的交际圈不和谐
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里的“小太阳”,过惯了被亲人围绕的生活,所以我们经常错误地以为我们就是世界的中心,身边所有的人和事都得顺从我们。因此,我们一个个都很自我,很霸道,处处都是“我”优先,在家里是这样,在学校也是这样。在生活上,我们对同学颐指气使.总让他们为我们做这做那的,好像他们天生就应当服从一样;在学习上,如果我们学习好,就会看不起那些学习一般的同学,不愿和他们探讨问题,认为他们的见解都不值得一提,但如果我们学习不好,就会认为学习好的同学都是老师的“应声虫”,对其嗤之以鼻;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更加过分,别的同学都在劳动,而我们却在那里指手画脚,俨然整个活动的指挥者。这种种表现都成为我们和同学交往中不容忽视的败笔,让我们的交际圈变得不和谐。
乔乔所在的初一(3)班是全校出了名的乱班,可谓“臭名昭著”,学校领导公开批评过很多次了,但都无济于事;班主任不遗余力,但收效甚微。至于“臭名”,的原因,在于他们班打架事件整天不断,不光是男生之间常常拳脚相见,女生之间一言不合也经常会动口又动手。他们班“强人”太多,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互相看不惯对方,谁都想当“老大”,“高人一等”,如果自己的无理要求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往往就会发生一场“大战”;女生之间“冷战”是常事,吵架也不少见,打架也不是新鲜事儿。整个班乱糟糟的,没有谁和谁是好朋友的,见面都像敌人一样,同学们之间的关系都很僵,严重影响了班集体的进步——他们班是全校同年级里成绩最差的一个,其他各类评比也基本上都是倒数一名。班级的整体形象和口碑都极差,致使班里的同学都有点儿破罐子破摔的倾向,他们在没有了一点儿学习的心思之后,似乎其生活的全部就是为了确立自己的“小霸王”地位。
你自负吗?心平气和地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在自己身上有不少自负的因素,在我们班也有像乔乔班那样因为太自负而发生的冲突事件,只是冲突没那么大,影响没那么恶劣而已。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太自负太自以为是,自以为很了不起,所以才会引起大家的讨厌。如果能够想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该知道接下来怎么做了:
(1)主动与人交往、主动帮助他人。我们的自负主要表现为不愿主动答理别人,喜欢命令别人为我们做事。如此一来,别人对我们肯定没什么好感,会觉得我们很没礼貌不懂事,因而不愿意和我们交往。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地和人交往,主动地关心他人,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肯定会博得他人的认可,我们也会因此收获一份友谊。
(2)把别人放在第一位。我们的自我中心意识会让我们凡事都只想到自己,很少考虑别人及其感受,这是非常自私的。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自私的人交往,我们自然也就没有朋友。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别人放到第一位,凡事都先替别人考虑,这种无私和大度是很受欢迎的,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最大的坏人就是“老好人”
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们和所有人都能打成一片,可是我们并没有收获真正的友谊,也就体会不到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帮助。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肯定是我们犯了人际交往中亦步亦趋的大忌了——我们在别人面前总爱充当老好人。我们从来不说别人的不是,见谁都是未曾开口先赔笑脸,开口说的话也都是赞语,从来都不会和别人持不同意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人云亦云让我们在交友时显得很没有原则和主见。我们这种老好人式的交友方式可能刚开始还有些效果,但时间长了,大家就会厌烦,会觉得我们不够真诚,所以我们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也自然会下降,渐渐地就很少有人将我们当成是真正的朋友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成语霖是一个说话非常风趣的人,在班里他总能将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他从来不会跟同学闹矛盾,见到谁都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无论谁说什么,他都会随声附和,既能和学习好的同学打成一片,也能和学习差的同学相处得融洽。刚开始,大家都挺喜欢他的,他身边一度有很多朋友,可没过多久,大家对他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便开始渐渐地疏远他了,虽然还经常一起玩耍。却不会再与他交心。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曾经的好朋友杨军一语道破原委:“你这个人哪儿都好,就是太没有原则了,不管是好的坏的你都说好.让我们觉得你很不真诚,很虚伪,我们不喜欢‘老好人’。”
杨军的话说明了问题,也惊醒了成语霖,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失误之处,也让我们知道了“老好人”并不好——它不仅不是交际制胜的法宝,反而是交际中的障碍,它让我们在交际中没有自己的立场,也失去了自我,让我们成了别人不信任的对象。所以,我们应该改掉自己身上那些随声附和亦步亦趋的毛病。我们大可不必因为怕得罪人而不敢明确地表示自己的立场,或者对别人提出批评——只要我们的看法合理,建议中肯,真心诚意,肯定会被大家接纳的。
学着原谅别人
两个朋友在吵架,吵到最后只想不见对方,原本很好的朋友,却因一次次的争执,而成陌路。
甲是重视隐私的人,乙是喜爱分享的人,常常甲向乙说些秘密时,乙又说了出去。甲一次次地忍耐,乙一次次地再犯,最后,天真的乙说:“把过去的一切都忘掉,我们重新来,我愿意改!”
你想,有可能吗?发生的一切都已发生了,乙只想要甲“忘掉”,那些信任已被乙一次次地破坏了。现在,乙要求一切重来,如果你是甲,你愿意吗?
甲不愿意,乙也很生气:“她就是不肯原谅我。”
乙忘了,原谅这个东西是不能要求和勉强的,越是如此,越是得不到。也许,乙该做的只是道歉。她如果愿意道歉,一切都会有所不同,但她自觉没有错,甲的态度也令乙不满了,所以,乙也不愿原谅甲。
二人间的关系就如此僵持着,因为不肯原谅。
有一位台湾作家曾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例故事:
有一个妇人,平时温文有礼,也很懂得持家,常常一大早就在家门口洗衣服,但她有一个不定时发作的毛病:发疯。
她可以黄昏时拿把菜刀或棍子在家门口破口大骂;也可以一大早就如此。刚开始人们以为那是谁家的广播剧,后来才知道,是这位妇人在发泄情绪。
她最常骂的是:“我不甘心。”“你这疯人,总有一天有报应。”“你去给车撞死。”“你怎可以骗我!”
妇人曾被信任的朋友骗过,向她借钱,借了之后人家就跑了,初期是不能接受,但也算平静,十多年后就成了如今模样,十多年来她都不能原谅朋友,将怨气积在心中,将自己积出病来。
有人给宽恕作了一个十分美的比喻,他说:“一只脚采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我们常在自己的脑子里预设了一些规定,以为别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对方违反规定就会引起我们的怨恨。其实,因为别人对“我们”的规定置之不理,就感到怨恨,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大多数人都一直以为,只要我们不原谅对方,就可以让对方得到一些教训,也就是说:“要我不原谅你,你就没有好日子过。”而实际上,不原谅别人,表面上是那人不好,其实真正倒霉的人却是我们自己,一肚子窝囊气不说,甚至连睡都睡不好。没多久就积出病来。
下次觉得怨恨一个人时,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你的感觉,感受一下你的身体,你会发现:让别人自觉有罪,你也不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