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
49130500000030

第30章 灵活变通,自在处世(1)

灵活变通就是我们在处理各种事务时要善于变化和选择,而不是墨守和拘泥,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人处世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只有灵活变通,处世才能圆满。

进退适时

龙虎寺得名于一个神奇的传说:当年无德禅师云游到此,只见这里峰峦叠翠,草木葱郁,谷静涧幽,石奇泉清,是个修禅的好地方。然而,这里山尖坡陡,巨石嶙嶙,没有一块适合建造寺院的平整之地。有一天夜里,电闪雷鸣,山风呼啸,一座小山头上,出现了一只白虎与一条乌龙。一时间,龙腾虎跃,虎啸龙吟,龙飞如电光,虎扑似疾风,一场龙争虎斗之后,大大小小的岩石被扫下深谷,山上出现了一大片平整的土地。于是,无德禅师多年辛劳换来龙虎寺的殿堂齐备,数百禅僧云集其中。

中国古人建房讲究后有靠山、前有照壁。龙虎寺的照壁建好后,弟子们为了纪念那个神奇的传说,在上面画了一幅龙争虎斗图,图上的龙游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峰巅,作势欲引。可以说,他们画得非常好,惟妙惟肖,活灵活现,龙似生龙犹喷雾,虎如活虎腋生风……然而,整幅画面组合起来,却显得生气不足。也就是说,没有画出龙虎大战的灵魂来。

经过多次修改仍不见成效,弟子们只好向无德禅师请教。无德禅师看过之后说道:“你们在这里画龙画虎,对龙与虎的习性知道多少呢?飞龙在天,下击之前身躯必然向后曲缩;猛虎踞地,上扑之时虎头定要尽量压低。龙曲得越弯,向前飞腾得越快;虎伏得愈低,往上跳跃得愈高。这就是龙争虎斗的特性。”

弟子们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我们的龙身画得太直,龙头也太靠前了;而猛虎的头仰得太高了,应该四肢后蹲,下颚贴地,犹如箭在弦上。”

“对呀,”无德禅师说,“为人做事,参禅悟道,也是一样。经过后退几步的准备,才能跳得更远;历经谦卑的反省,才能弹射得更高。所以,你们要切记,向下是升高,退步是向前。”

“向下是升高,退步是向前……”弟子们默默地思索着师父的话。无德禅师悄悄走了。不知何时,绿树掩映的远方,似乎随风飘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吟诵声:

手把青苗插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人生之路,没有一定之规,唯有与时俱变方可取得成就。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这样方是处世之法。

处世如水流一般

智光和尚找到华严禅师问道。华严禅师沉思良久,之后,他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

智光和尚摇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

华严禅师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智光和尚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

华严禅师无语,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智光和尚悟然:“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

华严禅师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溶入沙土,不见了。智光和尚陷入了沉默与思索。

华严禅师低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智光和尚对华严禅师的话沉思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无法改变!”

智光和尚说完,眼睛紧盯着华严禅师的眼睛,他现在急于得到大师的肯定。

“是这样。”华严禅师捻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

说毕,华严禅师出门,智光和尚随后。在屋檐下,华严禅师俯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智光和尚把手指伸向刚才华严禅师的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他迷惑,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华严禅师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你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

智光和尚于是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着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

华严禅师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一个洞!”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为人处世要像水一样,能屈能伸,既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环境,实现自我。我们应该有多一点的韧性,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弯一弯,转一转。太坚硬的东西容易折断,唯有那些不只是坚硬,而更多有一些柔韧的弹性的人才可以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

柔弱居上,刚强处下

有一位老法师已90岁高龄。平时老法师的身体非常健康,很少得病。今年老法师的健康状况远不如从前,他时不时地吃不下饭。这一个星期以来,他高烧不退,思维已经不清晰。弟子们知道他们的老法师不久就要离开他们了,他们每个人都要轮流照顾他。今天老法师将要圆寂了,他的弟子们都守在他的床前,求教道:

“师父的病不轻啊,还有什么要传授给弟子的吗?”

法师点头,随后张开口,让弟子看,并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

弟子回答:“还在,好着呢!”

法师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

弟子老老实实回答。

法师又问:“你们领悟到这个道理了吗?”

弟子们略有所悟地回答:“因为柔软,所以舌头存在着;因为刚强,所以牙齿掉光。是这个道理吗?”

法师说:“对啊,天下的道理都在这里。我已经没什么话要说了。”

柔弱居上,刚强处下。柔弱和刚强是相对的。以弱示人,往往能给自己带来好人缘,获得更多的成事机会,而处世太刚强则容易得罪人,事情往往会失败。

以不变应万变

道树禅师与弟子们辛辛苦苦建了一所寺院,这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看不惯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今天风驰电掣,明天呼风唤雨,确实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几年。到了最后,道士所变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没走。道士无法,只得将道观放弃,离他而去。

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说:“道士法术高强,您怎能胜他呢?”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的,勉强说,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

“‘无’怎能胜他呢?”

禅师说:“他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以不变应万变。我‘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人生的哲理。只有做到随机应变,才能应付突发的情况。

殊途同归

一位禅师派他的三个徒弟去远方求学。他把他们送到路口,便吩咐他们说:“从这儿往北都是通畅的大路,沿着这条大路走,不要走岔路。”

三个徒弟把师父的话牢记在心,然后辞别师父,沿着大路往北走。他们走了大约100公里,发现前面有条河流,沿河往西走半里就有一座桥。其中一位徒弟说:“我们向西走半公里路,从桥上过吧?”

其他二位皱着眉头说:“师父让我们一直往北走,我们怎能走弯路?”说完,他们三个互相扶着涉水而去。

过了河,又走了大约100公里,有一堵墙挡住了去路。其中一位又说:“我们绕过去吧?”

另外两个仍坚持说:“师父教导我们无往不胜。我们怎能违背师父的话?”

于是迎墙前进,“砰”的一声,三人碰倒在墙下。三人爬起来还互相勉励:“与其违背师命苟且偷生,不如遵从师命而死。”然后又互相搀扶,向墙上撞去……

这三个徒弟在遇到问题时,没有灵活应变,只能撞墙,真是愚笨到了极点。其实,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灵活性,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另外一条,只要能达到目的,走哪条路都是可以的,何必墨守成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