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甘情愿地给予一回
你以为这个世界吝于给你的,其实是你吝于给以这个世界的,你吝于付出是因为你的内心深信自己渺小,而且没有东西可以付出……试着将你以为别人吝于给你的东西——赞美、感激、协助、关爱,等等,给予人们。
——艾克哈特·托尔《新世界》
有时,人一旦习惯了索取,就容易忘记感恩。
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她,向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压力为何物,她从不知晓。后来,她遇到了一个宽容的男人,成了家,从相识到婚后,他几乎没有跟她翻过脸。然而,对于他的这份“好”,她似乎并不是那么珍惜。
也许,是骨子里的那份高傲在作怪;也许,是他宠她太厉害。
她模样漂亮、身材姣好、追求者众多;他样貌平平、家境平平、站在人堆里毫不起眼。当年,就因为他对她百依百顺,她才选了他。她可以在他面前肆意地发脾气、耍性子,他总是淡淡一笑、听之任之;她可以下班后坐在客厅里看电视,他在厨房忙活,变着花样做她爱吃的菜,还要容忍她的挑挑停止索取吧!
拣拣。
唯一一次争吵,是因为春节回哪儿过年。结婚三年,每年春节都是在她父母家里过的,毕竟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且住得比较近。若是回他家,春运人多不说,冬天的农村始终不如城里的楼房暖和,他也担心她的身体。可今年,他很想回去看看,她却怎么都不依。情急之下,他和她吵嚷了几句,一赌气,她夺门而去。
北方的冬夜很冷,她不知道该去哪儿,开着车在街上游荡了一会儿,打电话给自己昔日的女友。恰好,女友一个人在家,她便直接去了女友那里。
见她哭红的眼睛,听她诉说了半天,女友笑着摇摇头,给她递来纸巾,而后到厨房给她煮了一碗热腾腾的葱花面。
她看着那碗面,眼泪簌簌地往下落,说了一句:“谢谢。”
女友说:“谢什么呀?他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你,你都没放心上。习惯了索取,就忘了感恩。想想,人家也是父母辛苦养大的,离家那么远,回去看看也是应该的……况且,也不是每年都去啊!你也得体谅体谅他,一样都是人,都有心,他也会难过,也会失望。”
她默不作声。吃过了那碗面,她给他发了一条消息:我在婷家。
第二天是周六。临近中午,女友家的门铃响了,是他。尽管两个人之间还有许多问题未说开,可碍于面子,她还是跟着他一起走了。他提议,午饭就在他们经常去的那家餐馆解决,她没有异议。
到了餐馆,她叫来服务员,照例点了一份水煮鱼,一份香辣虾。这两样菜,都是她平日最喜欢吃的,每次光顾这里,也是必点的菜肴。
服务员刚要下单,他突然对她说:“能不能给我点一份我爱吃的?”
她有些诧异,问:“你不爱吃这个吗?”
“你忘了,我是江苏人,我其实不太爱吃辣。这么多年,我一直吃的都是自己不太喜欢吃的东西。”他笑着说。
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一种愧疚和自责顿时涌上来。回想恋爱两年,结婚三年,整整五年的时间里,她竟然从未主动问过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一切都只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根本没考虑过他的感受,更忽略了他的付出。
他说:“春节,你还在这里过吧!我一个人回去。我父母年岁大了,身边没人照顾,每次到你父母家与他们团聚的时候,其实我都很想念我父母。
因为你的家在这里,我才留在了这里。我很少说我自己的感受,只是希望你过得开心,也愿意为你忍受这些事,不想我们之间为了一些小事争吵,更不想让你烦心。”
她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他一如既往地给她擦眼泪,笑她傻。她说:
“今天回去我就订票,春节和你一起回家。”
饭后,他们手牵着手走出餐厅。回家路上,她感慨万千:曾经,以为幸福就是无限地得到,从父母那里得到关爱,从他那里得到宠爱,以为这一切都是自己本该拥有的,对他们无悔地付出,从未有过丝毫感激之情。此刻,她才明白,生活和幸福不仅仅是索取,还有心甘情愿地给予。人活一辈子,总要为他人做点什么,生命才有意义,才会变得厚重和丰富。更何况,是对自己身边最亲最近的人。
印度有一句古谚:“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给予别人需要的,接受者会为之感动,自己的心灵也能得到洗礼。就像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着名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中的那对年轻夫妇,一个剪掉了头发,换来了一个表链;一个卖掉了金表,买了一套发梳。他们互赠的礼物都变成了最无用的东西,但他们却得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这就足够了。因为给予,他们快乐着。
女人应当学会给予,懂得给予:给予成功者清醒,给予失败者冷静;给予冷漠者热情;给予爱人信任,给予朋友真诚;给予强者尊重,给予弱者帮助……如果说幸福是天空中的一颗璀璨之星,那么给予就是通天之梯,只有沿着这架梯才能摘下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会给予,幸福才会张开它看似吝啬的双臂,主动向你走来。
停止无休止地索取吧!心甘情愿地给予一次、付出一次,就像冰心老人说的那样:“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迷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别催促上帝的安排,给彼此一点时间
从一个不知所谓的女孩变成某人人生里的天降神兵。把一个青涩害羞的男孩变成可以真正令你仰赖的大神。其实我们缺乏的不是够好够对够靠谱的那个人,而是最后的最后,大家彼此都需要的那一个人。如果你给他多一点时间,他也多给你一点时间,多好。来,让我们来谈一场不赶时间的恋爱。
——十二
青春飞扬的日子里,三个女孩宛若三色堇,亮丽而鲜活。时隔多年,她们的人生历经变迁截然不同。十年岁月,改变的不只是容颜,还有人心与思想。
女孩A,长得不怎么漂亮,身材也不那么出众,学习更是一般。成长的回忆里,她永远都是别人身边陪衬的绿叶,鲜少有人注意她,内心那颗叫作自卑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她的青春,仿似苍白的纸张,没有过诗情画意、没有过脸红心动,至多有一场不为人知的暗恋。她总觉得,爱情是一件遥远的事。
到了适婚年纪,在家人的催促下,她相亲、结婚。究竟是不是因为爱而步入婚姻的殿堂,她说不清楚,也许只是为了完成一项生命中重要的任务吧!偶尔想起自己的人生,她不免觉得有些遗憾,就像一朵原本可以盛放的花,身处艳丽的花丛中,悄悄地隐藏了自己,含苞待放,却终究未曾开放。
女孩B,有一头金黄的头发,皮肤白皙,从中学时代开始,身边的追求者就络绎不绝。这是许多美丽女孩令人羡慕的地方,总有那么多出乎意料的关怀与呵护,总有那么多温暖目光的追随。或许,她本无心过早品尝那酸涩的情感,可在懵懂的年纪里,自制力终究敌不过那诱人的青苹果。
高中时,她开始了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荒废了学业,高考落榜。母亲苦口婆心劝她,与男孩断绝来往,再复读一年,但她说什么也不肯听,最后丢给母亲一句话:“你别管了,让我自生自灭吧!”她害怕错过这个喜欢她、疼爱她的男孩,飞蛾扑火也认了。
到了20岁,她迫不及待地嫁了。原以为,幸福会这么延续下去,没想到,真正的生活才刚开始,爱情就经不住考验了。从来没考虑过的柴米油盐,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所有浪漫的回忆都成了定格,日子变得平淡如水,原本有说有笑、甜甜蜜蜜的小情侣,也开始不停地拌嘴……这一切,她始料未及。
原来,果树上结出的第一颗果子,虽珍贵,却未必是最好的、最甜的。
太害怕错过,太害怕失去,奋不顾身地去坚持,也未必是真的懂得珍惜。长久的爱,需要经历岁月的打磨,才能知道是否可以经得起风霜雨雪,可以过得惯粗茶淡饭。
走得太急了,爱得太急了,往往会失魂落魄。急什么呢?天没老,地也没荒。
女孩C,爱过、痛过、单身过,生命中来来回回地经历了不少人,眼见着朋友都开始结婚生子,她亦不慌。她告诉自己:不必羡慕别人的爱情,我也可以轰轰烈烈,只是岁月让我多等待,以磨炼心性。越是迟来的幸福,越能体会到等待与珍惜的不易。
有人张罗给她介绍对象时,她也会见面,但绝不会轻易委曲求全。她相信,岁月会把最好的留给后面,最好的安排是时间给予的。这个世界上最勇敢的事,不是奋不顾身地往前冲,而是走一段路看一段风景、和自己的心对话、不急不躁地等待。太渴望拥有的时候,往往遇不到对的人,即便贪图温存在一起,最后也只能两败俱伤。
流言蜚语是生活中永远不会消失的事物,谈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时,她说:“这世间不被接受的人和事太多,我管不了别人对我的看法,我能做的就是活得潇洒坦荡。生活是自己的,管它是掌声还是嘲笑声,自己的笑声比什么都重要。生活的剧本,爱情的结局,我要自己来撰写。不求惊天动地,轰轰烈烈,但求让生活丰盛有趣,爱情细水长流。”
终于,30岁那年,她遇见了那个对的人。他穿着她最爱的格子衬衫,摘下一朵栀子花,笑着递给她。不奢侈、不高贵,却深深打动了她的心。直觉告诉她,那就是她一直在等的人;他也笑着说:“以后的日子里,我会陪你走过春夏秋冬,陪你细水长流。”
那一刻,她真觉得,所有的力气与青春的等待都没有白费,所有孤独不安的时光,都是为了此时此地此刻的破茧成蝶。生命中总有些美好,是辛苦等待换来的。这种等待,不是挑剔、不是眼高手低,只是安于己心、淡然生活。短暂的寂寞,暂时一个人生活,都只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人,为了不将就着生活。
牡丹富贵,玫瑰浪漫,芍药妩媚,那是与生俱来的本性,不是盛放的缘由。纵然是一簇白菊,在百花凋零的秋季,依然可以傲然盛开,不与百花争艳,却有着另一种高洁。花如是,人亦如是。爱情与幸福,并非美丽女子独享的专利,它属于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但前提是你不放弃最初的坚持,你坚信自己能够等到并拥有一份难得的情感。
每个女人都有机会遇见那个陪自己走过一生的、最对的人,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所以,不必因为寂寞而凑合着恋爱,不必催促上帝的安排,要相信,岁月有的是时间,让你遇见更好的人,你永远都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