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海外育儿
49110500000002

第2章 Keira一家在美国

我家的宝贝

李巧静

中文姓名:李陶西,小名:小陶儿

英文全名:Keira Lee Olson

出生日期:2007年10月27日

出生地点:北京市海军总医院

出生体重:7斤7两

出生身高:53厘米

目前爱好:和爸妈一起爬山、听妈妈讲故事、绘画

最喜欢说:Dora!Boots!(动画片“朵拉爱探险”里面的)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keiraleeolson

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2005年在吉林大学与来自美国蒙大拿州的他相识,1年半后我们在北京结为夫妻,2007年10月底诞下宝贝女儿Keira。经过漫长的美国移民签证的等待,我们终于在2009年年初全家定居美国。

我家的故事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小美女

从我怀孕开始,肚子里的宝宝就备受身边人关注。大家时常讨论:这个混血儿会长成什么样儿呢?黑头发还是黄头发?眼睛会是什么颜色?皮肤会偏白还是偏黄?大家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和老公关心的问题。

2007年10月27日下午3时10分,在北京市海军总医院诞生了这位“受人关注的”中美混血儿,老公给宝宝起名Keira Lee Olson(我姓李),我给她起了中文名字李陶西,蕴涵着中西合璧的意思。她的诞生解决了这个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黑色头发,深棕色眼睛,高高的鼻梁,深深的眼窝,肤色介于我俩之间。

每位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宝宝是天底下最漂亮、最可爱的,不过我也承认Keira在混血儿中长得不算漂亮。在国人眼中对于女孩的美永远都是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Keira的皮肤不白,眼睛也不算大。来美国之前,听说过老外眼中的美和我们眼中的美大不相同,他们喜欢深色皮肤,喜欢单眼皮,喜欢脸上长雀斑,当时只是半信半疑。今年年初我们一家三口来到美国,我和Keira第一次接触美国文化,第一次体验美国生活,第一次一天24小时和老美打交道。

老公二姐全家开车来看我们,他们的两个小女儿一进门,看见Keira后就高喊:“她好可爱!”两个宝贝长得像天使一般,听到她们夸Keira可爱,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其中一个叫Kjarisa的对Keira更是爱不释手,不是摸摸她胳膊,就是摸摸她的腿,Keira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就连吃饭时也是形影不离。

美国婆婆带我们去看老公继父孙子的足球比赛,比赛现场凉风嗖嗖,冻煞无数观众。我坐在椅子上,盖着毛毯,Keira躲在我怀里。一位10岁左右的小帅哥向我们走过来,不断地用手里的足球向Keira打招呼,我心想这么大的孩子不可能要和才1岁半的Keira玩耍吧,年龄差距也太大些了。Keira挣扎着从我怀里下来,不顾外面的寒风,向小哥哥跑去,没想到他俩还真能玩到一起去。

在国内,很多人都叫Keira小老外;在美国,大家都觉得她长得像百分百的中国娃娃。我时常带Keira去参加一些play group(孩子们一起玩耍),每次都能遇到不同的家长,不同的孩子,而每次都会有家长跟我说:“你女儿长得真是漂亮,太可爱了,像个布娃娃似的,中国的孩子就是漂亮。”我总回答道:“其实我们中国人都觉得你们美国的孩子超级可爱,金色的头发,白白的皮肤,大大的蓝色的眼睛,就是我们心中的洋娃娃。”然后这些妈妈们都吃惊地说:“真的吗?太不可思议了!”

最后,我们总结出来一点:不常见的就是美的。

老公和我每天不是带着Keira去爬山,就是去做其他户外运动,原本肤色不白的小Keira被晒得更黑了。当我担心Keira不漂亮时,老公就会说“没事的,我们美国人喜欢深色皮肤,晒出雀斑也没关系,那是个性的表现,大不了她以后嫁我们美国人了。”晕,美国人什么审美啊?为了全面证实美国人对于“深色皮肤、单眼皮和雀斑”的喜爱,我接着问:“你们真的喜欢中国人的单眼皮?”老公回答:“单眼皮很有特点,我们的眼窝都是深深的,不可能会出现单眼皮。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单眼皮我们都觉得美,眼睛大小不要紧,重要的是有神,有魅力。”明白了……

在这些“老美的审美观念”影响下,突然发现我家的“黑娃娃”变得越来越惹人爱了。看来还真应了一些人的一句话:如果觉得自己长的不美,就嫁给老外吧。

当中国媳妇遇到美国婆婆

2009年4月10日,一家三口乘上从北京飞往美国西雅图的飞机,历时10多个小时,快1岁半的Keira第一次见到了奶奶,深情拥抱后就是长达4个月之久的共同相处时间……

在国内看了太多《双面胶》这样的关于婆媳“大战”的电视剧,更何况我婆婆还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少之又少。一想到这次要在婆家住4个月,我就开始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我婆婆有6个孩子,老公排行最小,老公的每位哥哥姐姐家都有5、6个小孩,加起来婆婆共有27个孙男娣女,Keira排行第25。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Keira肯定享受不到在国内时的“公主”级别待遇,更何况外国人也不娇惯孩子。

刚住进婆婆家正是准备给Keira断奶的时候,半夜孩子哭闹着要“妈妈”,我这个当妈的心疼,跑到Keira床上给她喂奶。婆婆第二天对我和老公说:“我的6个孩子从几个月起晚上半夜都不会醒,一直睡到第二天天亮。”我心想,这是什么意思?嫌Keira半夜吵她睡觉了,还是在向我炫耀她把孩子教育得好?老公貌似站在我这边,说:“Keira不一样,她从出生到现在(1岁半)从来没有一觉睡到过天亮。”婆婆接着说,“孩子哭大人不能心疼,否则永远也断不了奶。”我知道她说得有道理,但是心里还是有些不爽,当奶奶的怎么一点也不心疼孙女?老公提了个建议,说:“妈,在中国,断奶时孩子会去奶奶或姥姥家住几天,晚上和她们睡,要不今天晚上让Keira跟你睡吧?”婆婆明显觉得不是一个好办法,不过还是同意了。

那天晚上进行得非常不顺利,Keira半夜12点多醒了,大哭大闹,婆婆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后还是把我叫了过去,给Keira喂奶哄她睡觉。可是,Keira睡着了,婆婆再也不能入睡。第二天,婆婆说:“这个办法行不通,今天晚上我不能再跟Keira一起睡了,你们得想别的办法。”最后,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睡觉前开车带她出去,她坐在车后排的婴儿坐椅上很快就会睡着,然后再把她抱到床上去。我们也把Keira从儿童床换到了大床上,她半夜醒后自己下床哭,我们不理她,她很快意识到哭不起作用,自己就会爬到不高的大床上接着睡,儿童床她可以出来但是自己进不去。

断奶后,Keira饭量大增,餐后2小时候都要吃些零食或者水果。Keira偏爱西柚,我每次去超市都成袋地买西柚,回来后就一点点地挖给她吃,小家伙也是能吃,每次半个西柚不到几分钟就吃完了。我正准备给她再吃另一半,婆婆发话了:“小孩子每次不能大量吃一种东西,否则会肚子痛的。”我心想,我经常是爱吃什么就多吃,从来也没有肚子痛过啊,何况才半个西柚也不算多。所以,对她说的话持怀疑态度,不过我还是听从了她,没有接着给Keira吃西柚,换成了草莓。午饭时,Keira没吃多少就说吃饱了,婆婆又说了:“她肯定不饿,又吃西柚,又吃草莓的,你还给她吃了一些面包。”她没有责备我的意思,但我还是觉得很尴尬,没有说话,心里倒觉得她说得很对,孩子在两顿饭前可以吃一些东西,但也不能吃太多了。老公的四姐是护士,我经常带Keira去和她家的小朋友们玩,慢慢发现,她关于给孩子snack的做法竟和婆婆说的一样,每次只给孩子吃几粒葡萄,不许多吃,餐前也不会让孩子进食。

婆婆买了很多小孩子的衣服放在我们卧室的衣柜里,很可爱,很多还是Keira的尺寸,我看得好眼馋,可就一直等不到婆婆张口说送给Keira,所以我也不好直接拿来给Keira穿。最后我实在忍不住,问婆婆:“你为什么买那么多小孩子的衣服啊?”她说:“留着以后送人用的,因为打折就多买了些。”我泱泱地说:“哦,这样啊。”她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回答道:“我看Keira衣服挺多的,所以就没给她,小孩子长得快,也不需要太多衣服。”得,真会做人,而且和我老公的说法一样:小孩子不需要太多衣服。

婆婆做事很认真,甚至有些较真,但是她拥有并一直遵守着自己的做事原则,培养出6个儿女,并个个成长成材,所以说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婆婆也是一位善良的女人,她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曾经两次远行非洲帮助那些贫苦的儿童。

婆婆很坚强很乐观,两次痛失丈夫,但她完全没有被打倒,更没有对生活绝望。在她眼里,这都是上帝的安排,她坚信失去的亲人都已去了天堂。

我深信:好人自有好报!

双语宝贝的两国教育

在国内的时候,常有人问:“你们先教孩子汉语还是英语?”我们回答:“两种同时教,但是汉语说得多一些。”到了美国,不时也有人问:“你们跟孩子说英语还是汉语?”我们回答:“两种语言都说,但是英语说得多一些。”

都说双语的孩子说话晚,其实我倒没觉得Keira说话有多晚,她一岁半时就可以说很多英语单词,有时也能说几个短语或句子。虽然汉语没有英语好,但是也可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用中文说上来很多常见小动物的名字。

在北京,很多宝贝几个月就开始上亲子班,两周岁开始上幼儿园,这种情况在美国很少见,除了一些妈妈不得不上班没时间照顾的,会送去day care(日托)。在美国,home school(家长在家教孩子,不去学校)的很多,美国的幼儿园只收4周岁及以上的孩子,当然也有很多孩子不去幼儿园在家学习,直接上小学的。

老公之前常跟我提起以后想home school Keira的想法,组织年龄相仿的几个家庭的孩子一起学习,家长分别教授自己擅长的学科,我当时很接受不了。来到美国后,发现美国home school的教育制度很健全,有专门为home school的孩子设计的教材,当然家长也可以选择其他教材。home school的孩子也可以和其他在校学生一样参加每学期的考试,到了上大学年龄,只要通过SAT考试就可以申请在美国的大学。认识了一些home school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好像远远超过一些去学校读书的孩子们。老公的大姐是工程师,有6个小孩,她辞了每小时100多美元的工作,在家home shool孩子。大儿子现年10岁,8岁时参加暑期读书活动,一个暑假(3个月)时间自己读了88本书,9岁时同样参加了这样的活动,读了99本,今年他的计划就是读110本书。别以为读这么多书孩子就会成为书呆子,大姐家孩子不仅个个读书能力棒,在其他方面也很优秀。在和home school的一些家长的聊天过程中发现,其实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那么他/她就可以自学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东西,这种能力是很珍贵的。

有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确实如此。供孩子玩耍的公园到处都是,图书馆每周2次学习课(故事+音乐+舞蹈)、2次亲子互动课、1次音乐课,全免费,无歧视,谁都可以参加。

亲子互动活动中,参加宝宝的年龄是0~2周岁,妈妈们抱着宝宝围坐成一个圈。老师领唱儿歌,边唱边做动作,之后是家长之间的交流时间,然后负责人会把玩具拿出来,供孩子们玩耍。玩具数量很多,种类也很齐全,可以满足每个孩子的玩耍需求。亲子活动中孩子们一起玩耍,可以培养宝宝们的分享意识。

除了图书馆的这些活动外,有些教会也经常组织活动,尤其是假期时会更多。我的两个美国侄女是其中一个教堂的义工,我带着Keira去参加过一次这样的活动。首先,教父带领小朋友们唱歌跳舞,然后去绘画室画画,之后到教堂外面吃冰淇淋,玩城堡气模,再回到游戏室做music chair的游戏,游戏完后去制作手工艺品,最后一起演奏乐器。等家长到后集体合唱,最后到外面吃免费午餐。

Keira心想“虽然我不会,但是我也得装模作样的画画,可不能被其他孩子嘲笑。”

我很喜欢图书馆和教会组织的这些活动,不仅仅是给Keira一个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她能多接触西方文化,了解西方人的思想和生活。关于Keira以后的教育问题,老公常说一句话:在中国,她要和中国孩子竞争,像他们那样擅长数学等学科;在美国,她要和美国孩子比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她的将来是辉煌还是一团糟,取决于她是否承受得了。

海外育儿经验

国外育儿方式和国内的相比,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们都在向国外的育儿方式靠拢。我也是一位年轻妈妈,和你们不同的是我有一些在国外生活和育儿的经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愿意与你们一起分享。

1.在美国,各大州都有规定:儿童(各州对年龄的规定不同)不能被父母单独留在家中。

孩子小,没有太强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了保证安全,孩子一定不能被单独反锁在家中。

2.家长不能暴打孩子,如果被邻居举报,政府会将孩子带走,交由其他家长代养。

也不是说一点不能打,孩子不听话了,可以被带到洗手间打几下屁股,但是仅此而已。和国内一些人的“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理论完全不一样。孩子小,建议家长最好用教育的方式,而不是打的方式,否则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影响孩子的成长。

3.国外孩子从出生就单独睡,不和父母同床,甚至同房。

国外孩子从出生就自己睡在婴儿床上,半夜哭醒要吃奶,妈妈会把宝宝抱出来喂奶,吃饱后再将宝宝放回婴儿床上。如果孩子吃饱了还哭,也没有尿湿止尿裤,家长这时候就不会理睬孩子,任由孩子哭闹,通常哭几分钟后会自己睡着。

4.国外孩子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

在国内,宝宝通常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在国外,孩子的吃睡都是有安排的,几点喂奶,隔多长时间喂一次,几点睡觉,睡多长时间,包括早上几点起床都是固定的。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没到下顿吃饭时间,孩子即使饿了,家长也不会给他们吃的,只会告诉他们“你们应该好好吃饭,如果不吃饱,你们就只能挨饿。”

5.家长的言行一定要一致。

孩子要玩什么或者吃什么,如果家长说了不行,就一定不行,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妥协。

6.学会分享,不和小朋友抢玩具,并常用礼貌用语。

如果一个小朋友正在玩玩具或吃东西,不能过去直接抢或者拿过来就吃。如果孩子真的想玩或想吃,他/她需要走过去,问可不可以一起玩或者我可不可以吃一点,必须要用please。如果对方小朋友说好,你才可以和他/她一起玩,或者吃对方的食物。

7.学会向孩子的妈妈询问。

你不能直接把自己的食物给别的孩子吃,必须先问他们的父母孩子可不可以吃这个,如果父母同意才可以。

作为一个快两岁孩子的妈妈,我的育儿经验可能不足,但是我希望我接触的育儿方式可以对一些妈妈们有所帮助,希望每个宝宝都健康、活泼,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幸福、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