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海外育儿
49110500000016

第16章 育儿路上,我看透东西方风景

我家的宝贝

文/卢丹丹

豆豆,大名江来,是爸爸早就给儿子想好的名字,意为“将来”。英文名Leo,是妈妈取的,妈妈觉得这个名字简单又帅气。豆豆这个小名,是在妈妈肚里的时候,爸爸妈妈互相敲定的,一颗小小的魔豆,有着神奇、快乐的力量。豆豆2008年1月21日出生于瑞典,一岁后又跟随爸爸妈妈来到美国。去过很多地方,骨子里却不是外向的孩子,有一点羞涩,有一点慢热,有一点固执。但是很爱笑,很爱说话,很爱表达,很喜欢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喜欢看书,喜欢玩车、玩积木,喜欢游泳、爬山、看月亮。

妈妈常和他说的一句话是:豆豆我爱你。而他常和妈妈说的一句话是:妈妈,我想你了!无论是刚从睡梦中醒来,还是几分钟没见到妈妈。宝贝贴心的话语与温暖的拥抱,让爸爸妈妈觉得如此幸福!

家人朋友的祝福:

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祝福:祝福豆豆小朋友健康快乐成长!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很爱你!

爸爸妈妈的祝福:豆豆,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讨论以后的你会是什么样子,希望你能为我们完成未完成的梦想。但是当你在妈妈肚里慢慢长大时,爸爸妈妈的所有期望都成了一个:希望你能健康顺利地出生。现在,看着你慢慢地长大,有时真有点舍不得,因为你长大了就要离开,所以,爸爸妈妈现在很珍惜你在身边的日子,希望每一天都能给你快乐,幸福!我们会尽自己努力让你健康快乐成长,希望到时有广袤的天空让你自由飞翔,而爸爸妈妈这里永远是你最温暖的家!

QQ阿姨的祝福:亲爱的豆豆,人见人爱的“小魔豆”,你用你的“魔力”成就了父母的幸福,让所有见过你的人都为你“着魔”!喜欢你的活泼可爱,惊叹你的聪明伶俐,迷上你灿烂的笑容!豆豆宝贝,愿你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成长的路上也许有风有雨,但一定会有灿烂的阳光迎接,别忘了,也一定有爱你的我们陪伴!我们期待也相信神奇的“小魔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奇迹和惊喜!

小雄阿姨的祝福:豆豆真的是个魔豆,可爱至极,聪明至极,愿健康与快乐永远围绕在你身边。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豆豆已经一岁半了。这一年半的时间,他跟随我们从瑞典到中国,从中国到美国,倒时差,适应环境,真的很辛苦。但是他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我们初为父母的喜悦与感动都来源于他,我们不停地参阅、询问、学习,为的是更好地养育他,而在国外生活的经历,也深深地丰富和影响了他。

我家的故事

没生豆豆之前,并不觉得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因为这些早就有所耳闻,也有所心理准备。但是,豆豆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在我们生活里就时有发生。

不一样的月子,豆豆一出生就不停体验西方育儿观

2008年1月21日,在斯德歌尔摩的dangruhujhus医院,豆豆出生了。当医生把脐带尚未剪断的豆豆丢在我身上,再递给我一杯冰凉的果汁时,我就知道,我从此将接触到与我曾经听闻所完全不同的育儿方式。

果然如此,医生一边给我缝伤口,一边继续让豆豆趴我肚皮上与我肌肤相亲,并让他闻我的奶头熟悉我的味道,让他以后容易找到位置。半小时后,既意犹未尽又筋疲力尽的我,被要求去洗澡。我赖着不动,问:可以不去吗?医生护士同时回答:不行!伤口要清洗干净,不然会感染。说着两个人把我架到洗手间,虽然只几步的距离,我感觉天旋地转。我一边很费力地坐在为我准备的沐浴的椅子上,一边想,不是说月子里都不准洗澡的吗?

不过洗完澡,确实舒服多了。等我回到我休息的房间,豆豆比我先到,他就穿一个尿不湿躺在一个玻璃的小推车里,我问护士,晚上他睡哪呢?护士说,当然是和你一起睡了,而且你们最好都脱了衣服,肌肤相亲对孩子和母亲都很有好处。豆豆奶奶当时也在,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等护士一走,马上给穿上衣服。可是,护士一进来,就一边扒衣服一边说,宝宝穿的衣服要少于等于大人的,而且爸爸抱他的时候,最好也把衣服脱了。

等我的兴奋劲稍微缓和下来,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我突然发现豆豆从出生起,还滴水未进。准备给他喂水喝,被医生马上给制止了:让他喝奶就可以了。可是我还没开始产奶呢!医生说:那就让他不停地吸,他饿了自然会去使劲吸,如果给他喂了东西,他可能就没那么大动力了——早有听闻西方教育有时对孩子很狠心,难道对新生儿也如此残忍吗?可怜的豆豆,笨拙的妈妈,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找到地方,豆豆已经累得睡过去了。等他醒来,再折腾一番,还是吃不到什么,豆豆又睡着了。时间过去了10多个小时,豆豆还是什么都没吃到。豆豆奶奶不停地说,我们在国内刚出生就给喂水了,要是这么久还没出奶,早就给喝牛奶了。我听了后更是急得要命,进来一个医生我就问,可以给他喂点水吗?回答都是一样:不停地让他吸,吸得越多,吸得越早,奶就出来得越快。

期间,不停地有不同的医生到我床前来给我讲述育儿方法。其中,讲得最多的就是要坚持母乳喂养,她们说,每个妈妈都有能力抚养自己的孩子,哪怕是双胞胎孩子的妈妈,也会根据孩子的需求来产足够的奶。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担心自己的奶会不够,情绪好很重要。我问,那我需要吃什么特别的东西吗?在中国会吃一些专门的发奶的食物,还要求喝很多汤。医生回答:没必要吃特别的食物,只要多喝水或果汁就行,要比平常多起码一倍的水,最好是能一想到就喝。

我的心稍微安稳下来,他一醒来就让他吸奶,一天下来起码试了有10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到正好24个小时的时候,他突然一次吸了半个多小时,我的奶终于出来了!看着躺在我怀里安静地吃奶的豆豆,幸福溢满了我全身!马上将这个消息告诉所有到来的医生护士们,她们都向我祝贺!

等豆豆喝完奶,婆婆马上拿水过来喂,她说,奶水下面渴死人,喝奶最容易口渴了。可是又被医生制止了,医生说,母乳里已经富含婴儿所需要的所有矿物质和水,所以没必要再给婴儿添加水,而且喝水多了,会影响喝奶的量。于是,豆豆就这样开始了6个月的完全纯母乳喂养过程。而我,每天都在不停地喝水,豆爸开玩笑说:你不是在喝水,就是在去喝水的路上。当然,公公婆婆不会让我月子里就喝水,每天我还得灌下去他们为我熬的各种汤。

我家的经验

坚持,勇敢,克服内心的恐惧——教出一岁半的游泳健将从豆豆3个月开始学游泳,到一岁半的时候,他已经能连续潜水几十次且乐此不疲,能自我控制、平稳地漂浮在水上近10秒钟,能在爸爸妈妈之间自由地游来游去,爸爸妈妈稍微扶着一点,自己就能轻松自由换气。最重要的是,他有强烈的自救意识,如果不小心掉入水中,会赶紧抓住东西划出水面。

回忆起教他游泳10多个月的历程,其实并不觉得困难,相反,我们和孩子都很享受这个过程。唯一需要战胜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担心、恐惧与矛盾。

刚开始教他潜水的时候,因为我一开始并不能准确地把握他憋气的时间,而他自己有时也没完全做好准备,总是呛水,有时我看到他呛得很难受,甚至还接着大哭,我的内心几乎是在煎熬,心疼他担心他,更不停地问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可是我后来反复看了书,也问了几个有教婴儿游泳经验的游泳教练,他们都说这是正常的。尤其是经常和我们一起的一对瑞典夫妻,他们对待孩子呛水的态度就和我们完全不同,他们很镇定很轻松,全然没有像我们这样显示出担心与焦虑。我问他们,你们怎么就不担心孩子呢?他们很自然地回答:不呛水,怎么能学会游泳啊,过一段时间熟悉了就好了。我于是放宽了心,每次呛水后我都会紧紧地抱着他、安慰他、告诉他,下次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到后来潜水多了,慢慢地就成为驾轻就熟的事情了。从开始游泳到学会潜水,其实大概就几天的事情,关键是妈妈能跨过内心的那道坎,不要因为宝宝呛一两次水而吓倒。

瑞典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冬天带豆豆去游泳池的时候也是一种挑战,室内虽然有暖气,但是从水里出来到穿衣服的几分钟都还是忍不住打寒战。每次一上水我都是手忙脚乱,生怕冻着他,和我一起的瑞典朋友就和我说,你要放轻松一点,你看,瑞典人都特意让孩子冻一冻,对孩子身体好。看周围,确实如此,妈妈们就把孩子光溜溜地放在毯子上,包都不包一下。我也学着让自己尽量放松,告诉自己就那么几分钟,孩子不会冻着的。于是也越来越变得从容。原来,很多中国的妈妈带一个孩子都老说累,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看西方人,一个人带几个孩子却似乎比我们还轻松,因为他们很多时候都懂得如何放手。

我是这样教豆豆游泳的:

1.去游泳前,先在水龙头下训练宝宝的憋气能力。

大家都知道,胎儿生活在水环境中,因此婴儿越早游泳越好。一是他的自动闭气的功能还没有消失,二是他越小,就越容易爱上水。

妈妈抱着宝宝在浴缸里,让宝宝尽情地享受水的乐趣,让宝宝知道他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有水的抚摸,更有妈妈的保护。看宝宝情绪好的时候,打开水笼头(莲蓬头),温柔地对宝宝说:宝宝,妈妈喊三下,我们就要到水下面去了。然后数1,2,3,等数到3的时候把宝宝移到莲蓬头下。第一次宝宝可能会有点受惊吓,但是他不会被呛着,因为他还有遇水闭气这个本能(所以说,宝宝越小,就越容易训练,到6个月大时,他的这项本能慢慢消失了)。等到训练几天后,豆豆一听到我数“3”就会闭上眼睛了,而且每次从水下移出来后都很兴奋。

2.等在家里训练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带他下水了。

还是同样的步骤,只是换了一个环境,但是对宝宝来说是一样的,他听到相同的指令后,一到妈妈数“3”马上会闭上眼睛,屏住呼吸。姿势:大人以弓步的姿势站立,双手放于宝宝的胳肢窝下,以举的方式抱着宝宝,向前伸出双手,让宝宝与自己之间有一定距离,让宝宝的胸部以下位于水下。等数到3的时候,将宝宝举高到大概屁股浮出水面,进而迅速将宝宝拉入水中,让宝宝全身都位于水下,身子与水面平行,紧接着,将宝宝拉入胸前,将宝宝举出水面。

3.学会潜水后,开始训练他在水中的平衡能力。

这对孩子来说,主要是克服内心恐惧的问题。给他两根漂浮面条,让他能自由浮在水上面,或者给一块浮水的垫子,让他趴在上面。父母永远站在可以保护孩子的范围,当他落水赶紧救起来。当他慢慢地能借助这些工具的力量自己浮起来,会感觉非常开心,就像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项潜能,喜欢不停地尝试。

4.教他仰泳,培养他的安全感。

当孩子愿意仰泳了,说明他在水中已经有了安全感。这和很多婴儿都喜欢趴着睡觉的道理一样,因为趴着的时候,感觉最安全。最开始我一把豆豆仰着,他马上迅速地翻过身来,他不喜欢那样。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很管用。先把他脸朝外抱着,然后我顺势抓着游泳池四周的杆子漂浮起来,这样他也跟着仰着躺在里了。他觉得很舒服,也很安全。

经过这样的训练后,慢慢的我直接把他仰着放水里,双手拖着他的头,开始他有点放不开,手紧紧地抓着我,腿盘着举起来。但后来慢慢的腿就开始用力打水了,然后手也松开了。

然后,我开始彻底放开他,让他自己抓东西浮起来。每次接触一个新的动作,他开始都会有点害怕,但是慢慢的都会放松开来,很享受地漂浮在水上面。

5.训练孩子的自救能力。

经过前面的训练,豆豆已经非常喜欢水了,对水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恐惧。我觉得是时候让他学如何自救了。就是说,我仍然站在所能保护到他的范围内,但是,他落水后,我不马上去救他,而是让他自己去学会抓东西浮起来。

让他抓着游泳池旁边的杆子,或者让他趴在漂浮板上,或者抓着两根漂浮面条。一段时间后,他会累了,或者被旁边的小玩具吸引了,就会松手去抓。松手的一刹那,掉下去了。我让他在水中扑腾几秒,才伸出手去让他自己抓住浮上来。后来,他就知道了如果松手就会掉下去,所以每次我拿玩具去诱惑他,他就会急得大叫,就是不敢松手。慢慢的,他如果不小心掉下去了,会赶紧去抓东西,然后自己浮起来。

6.放手,让他自由潜泳。

等他掌握了上面的技能,就可以放手了。

放手的过程可以循序渐进。最初松开手后,爸爸妈妈不要远离,可以贴着孩子的皮肤缓缓往后退,孩子便会主动地跟紧你。这样形成习惯后,一入水孩子便会主动地往前游。

潜水的时候,把孩子放入水中,将手松开,让他自己游过来。等孩子会自己游了,爸爸妈妈站在两端,大约1米的距离,最好让孩子扑腾两下就可以抓到对面的手。慢慢的距离可以越来越远,根据他的憋气长短而定。我和豆爸一般相隔2米,有时豆豆游得快,到了跟前他还不想上来,他就会再漂浮一会。

7.教他换气。

孩子3岁以前,因为头和身体重量的比例差不多,所以他不能自行将头浮出水面,只能漂浮在水面下,所以让他自己换气往前游是不可能的。

根据上面所说的潜水步骤,缩短每次的间隔时间,几乎就是一伸出水面,等他吐一口气,就赶紧给放下去,然后再迅速让他上来。慢慢的,他就懂得如何控制呼吸的节奏了。

此后就不需要刻意提醒他换气了。孩子在水里待了一会儿后,会主动把气吐出来,然后抬头吸气,爸爸妈妈感觉到他有抬头的动作时适当地加一点点助力就好。

这样,孩子基本上便学会游泳了。这个过程并不长,大部分时间只是在水中玩耍。妈妈没有对他魔鬼训练,只是在他玩水的同时,教会了他一项技能。我从没给他用过脖圈、救生圈、浮水手环,这样他永远也不会游泳。我一直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也一点一点地克服自己内心恐惧的心理,走过后才发现,其实并不难也并不恐怖。孩子也没有出现什么中耳炎等问题,相反,现在他长得黝黑壮实且肌肉健美,智力发育也堪称不俗,我想游泳功不可没。

海外育儿经验

添加辅食路漫漫,瑞典医生教我做狠心妈妈

给豆豆添加辅食的道路曲折而漫长,从他半岁到13个月断奶前,半年多时间,他几乎就没好好吃过饭。不过,“久病成医”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一年下来,我觉得自己成了半个专家。豆豆到快半岁才开始添加辅食,之前一直是纯母乳喂养,半岁前,每次体检他的体重都在平均线以上,是个大胖小子。没想到,添加辅食的道路却曲折而漫长,豆豆性格倔强,不爱吃的东西你就算撬开他嘴巴,他也会给你吐出来;如果碰到爱吃的,喂都喂不过来。不过他爱吃的,基本上都集中在水果、蔬菜上。肉食、鸡蛋、牛奶,他看都不看一眼,我基本上怀疑他就是个素食主义者。所以我不能按照他的喜好来,各种东西还是想尽量都给他尝一点。于是想着法子给他做吃的,有时,他给你面子,突然像是开窍了一样,吃得很好;有时却是你花了半天的心血、时间,当然还有金钱(给他买的都是最好的,牛肉是牛犊肉,在瑞典要200多一公斤,蔬菜是有机的),可是他就是尝都不肯尝一口。自己别提有多郁闷了,有时一顿饭喂下来,感觉整个世界都特别沉闷,希望自己能在哪里发泄一下就好,可是看着儿子,他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冲着你笑,只得又打起精神来,再思考下一顿到底给他吃什么好。

对于这个情况,给豆豆体检的医生也是很着急,甚至要我们带豆豆去医院。后来医生就给了我们很多其他方面的意见,我们也在失败中不停地总结经验。

一、给他任何他想吃的健康的东西,培养他吃东西的兴趣。豆豆喜欢吃麦当劳的牛肉汉堡,我们有段时间就经常买给他吃,把里面的酱弄掉,这样就不咸了。在瑞典,医生建议一岁以前的小孩最好不吃盐。

二、让他在一个他很喜欢的环境里吃东西。尽量将他吃饭的空间布置得干净温馨,也可以带他去环境好的饭店吃饭,如果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吃东西,或许他也会跟着吃。

三、针对他不爱吃的东西,换不同的方法给他吃。不仅可以换烹调方式,还可以是有相同营养食物的替换。比如他不爱吃肉,不爱喝牛奶,但是他爱吃蔬菜,那就给他吃含钙高的蔬菜,比如西兰花。给他吃奶酪,一片奶酪就相当于一杯牛奶了。想补铁,给他吃猪肝酱。豆豆很爱吃三明治,切成一小块,让他自己拿着吃。面包上擦点黄油,一片奶酪,一片猪肝酱,营养很好。还有,改变食物的形状,小孩长大一些,尤其是长牙齿的时候,他们不再喜欢吃糊糊的东西,而希望能趁机磨磨牙,所以东西不要弄得太碎。

四、尽量延长他两餐的时间,让他有空腹感。其实这是考验我的心理素质的问题,看他本来正餐就没吃好,就想办法在饭后给他多吃点,结果成了恶性循环。后来我也有意识地学会做狠心妈妈,哪怕豆豆哭着喊着要,中间餐我也不让他吃太多。

五、也是我觉得最有效的一点,让孩子自己吃饭。

豆豆4个月的时候,我妈妈来瑞典待了8个月,那时每次我喂饭的时候,我妈妈都在一旁不停地给豆豆擦嘴巴,一点点掉到嘴巴外面,马上就得擦掉。他手来抓东西时绝对不同意的,勺子都不让人家碰一下。所以,每次喂饭都是我和妈妈的拉锯战。我喂的时候都随便让他小手在碗里拨来拨去,甚至给他一个额外的勺子让他自己喂。可是被妈妈看到了,都在一旁不停地念:嘴巴擦一下,手走开。看不下去了,她就把我赶开自己喂。相比之下,豆豆的瑞典小女友Ronja,每次吃饭,她妈妈干脆就是让她赤膊上阵,饭后,吃得一身花,甚至头发上都有。可是她每次吃饭都很开心,每喂完一口,都会张开嘴巴等下一口来。

后来豆豆添加辅食越来越困难,到BVC(儿童护理中心)咨询了一下,其中的一个建议就是让孩子自己吃饭,这样他才能感觉到吃饭的乐趣。就是把东西切成小片或小块,放在盘子里让他自己拿着吃,不要怕满桌满地狼藉,一次不要放多了,我一般是他吃掉一块,再丢给他一块,空隙时还给塞上一口。有时,我们拿勺子喂他他不吃,放在他面前让他自己吃,他吃得很好,每吃一口还要拍手,很高兴的样子。等大一点,就可以拿勺子让他自己喂自己,我给豆豆喂饭的时候,都是他一个勺子,我一个勺子,豆豆现在很喜欢拿勺子喂我,我很高兴地假装吃一口,然后回他一口,他也会高兴地张嘴。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慢慢地爱吃东西了,虽然比起胃口大的孩子,他吃得还不如人家的三分之一,但是体重一直在上升,这样就不用太担心。确实如此,当我们彻底放手,让他自己吃饭后,他吃饭的兴趣大了很多。

六、对于胃口不大的孩子,争取每一口食物进去,都是有营养的。

在国外生活了几年,我发现在国外长大的中国小孩一般都长得比较高,一方面,西方教育鼓励多运动,孩子在学校里体育越出众,就越受欢迎;另一方面,也与进食西餐有关(非垃圾食品)。西餐往往少而精,而一顿中餐下来,填饱了肚子,并不一定吸入了足够的营养。

豆豆一岁后到了美国,他吃饭吃得非常好,但是我担心由于东方饮食结构习惯的问题,一天没有摄入足够均衡的营养,于是体检的时候就特意咨询了医生,美国医生建议我们,一到两岁的孩子一天必须摄入:

每天4次牛奶或奶制品,一次分量:半杯牛奶(120ml);半杯酸奶;3/4oz(约22克)的奶酪。

每天3次蛋白食品,一次分量:1oz的猪牛羊肉、禽肉或鱼;一个鸡蛋;半杯豆类食品;2勺(30ml)花生酱。

每天4次主食,包括面包、麦片、谷类。一次分量:半片切片面包;1/4杯米饭或意粉;1/4杯全麦米糊(泡好后的分量);1/3杯干麦片(小点心)。

每天一次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一次分量:1/4杯果汁或一个小水果,或2勺煮好的蔬菜。

每天1次深绿色和黄色的水果和蔬菜,一次分量:1个小水果或2勺煮好的蔬菜。

每天2次其他水果和蔬菜,一次分量:1/4杯果汁或一个小水果或2勺煮好的蔬菜。

这下我心里就通透多了。原来美国孩子一天要吃这么多奶制品啊!而且他们喝牛奶就是日常习惯,吃饭、吃点心的时候都会来一小杯。而中国孩子,似乎每次喝牛奶就当成吃一顿饭,几百毫升下去,其他东西都不用吃了。

带孩子外出,让我学到很多西方妈妈的育儿经

一直都记得在瑞典看到的一幕:下雨天,一个妈妈带2个孩子在街上走。突然大孩子见到一个水坑,很兴奋地跳进去使劲跳使劲踩,水花溅起老高,衣服上马上一身泥水,这时,小的那个也羡慕了,小手指着也要去,可是还不会走路呢,怎么办?妈妈抱着孩子一起跳了进去,三个人跳啊、笑啊。那个母亲的笑容让我看到,似乎她也回到了童年,孩子的笑容更是像开艳了的花,漂亮极了。

这一幕,我到现在也无法忘怀。那个时候我还怀着豆豆,当时我就觉得世界无限美好,一场雨后水坑里的游戏也会让人如此兴奋。想着等他出生了,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妈妈,玩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玩得尽兴与开心,不会因为一套衣服变脏,而失去一个开心的时刻。

可是当豆豆慢慢地长大了,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了太多东方的教育方式,尤其自己就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长大的,真要像西方人那样带孩子还是要经历很长的心理磨砺。

常去的公园有各个国家的家长带小孩在那里玩,经常看见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一对3岁的双胞胎女孩,一个一个多月的婴儿躺在婴儿车里。两个女孩都非常调皮,不停地跑来跑去。可是妈妈很镇定自若地站在一边看着,只有孩子叫她时才过去打点一下。看到很多西方孩子,都是满屁股坐在沙子里面,甚至父母也跟着坐在沙上一起玩。而中国孩子的家长,都是跟在孩子后面,不停地叮嘱,这个不能做,那个危险、脏,显得比孩子还要累。

最开始的时候,虽然我也把孩子放地上,他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可是我还是受不了孩子脏兮兮的,玩了后手还往嘴巴里塞,就在一旁不停地跑过去弄弄。豆豆虽然一丁点大,可脾气还不小,有时见我一过去,还把我手推开。后来,过久了,觉得自己也没精力去管了,而且人家还不喜欢我经常去打扰了,慢慢的心才放开了,要玩就让他玩个痛快吧。

不过,很多国外的妈妈,虽然玩的时候就让孩子们尽情地玩,可是,如果违反了原则,态度却是非常坚决的。一次,豆豆和几个西方的孩子一起玩沙子,其中一个大概3、4岁的小女孩玩着玩着开始恶作剧,把一个小孩子的铲子埋到沙子里。小女孩的妈妈在一旁命令把铲子还回去,小女孩不听。妈妈开始数123,小女孩还是不听。妈妈走过去,一把把小女孩抱出来放在一旁的椅子上,说,your time is up(你的时间到了)。小女孩很听话地坐在那,似乎很习惯这样的事情。一直等到她妈妈说,你可以回去玩沙子了,她才从椅子上下来。

以前我经常和妈妈们在一起讨论,孩子在国外长大,不能打不能骂,真不知该怎么教育好,看西方的孩子怎么就那么听话,不知道是怎么教育出来的。原来,西方的父母要求孩子每件小事都要有原则,该做还是不该做,做错了会处罚,慢慢的孩子就明白事理了。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要有原则,不要相同的事情,这次这样处理下次那样处理。我觉得自己就是狠不心来,看孩子哭闹,尤其是在外面哭闹的时候,为了息事宁人,忍不住就马上答应他要求。后来我慢慢有意识地要让他明白,靠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答应他要求可以,但是一定要等他安静下来,结果几次之后效果还真是很明显,他哭的时间慢慢变短了,有时自己哭着哭着就停下来,或者把要求说出来,或者就放弃做别的事情去了。

回首这一年半的历程,我们这对新手父母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再熬过中间常常不得要领的一段时期,到现在带孩子时的不慌不忙,和我们的小魔豆一起成长了起来。其间,我们的东方文化背景和西方的育儿理念,有不谋而合,有背道而驰,可以说各擅胜场互有补充。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育儿也应该遵循类似原则,广泛学习而又不盲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培育方法有自己的特色,培养出的宝宝也有自己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