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49106600000085

第85章 处事坦荡,摒弃害人之心

【原文】

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庄子·人间世》

【译文】

害人的人,一定会被别人所害。

【解读】

庄子认为做人不应该有害人之心,想着去害人的人,一定会被人所害。

我们来听一个《鹧鸪和捕鸟人》的寓言故事:

一只小鸟在树林间高兴地边玩边唱:“鹧鸪鹧鸪真快乐……”

正在它唱得高兴的时候,一个捕鸟人悄悄地走到它的身后,支起一张捕捉它的网。小鸟没有发现,仍在起劲地唱着:“鹧鸪鹧鸪真快乐……”只听“啪”的一声,张开的网落下来,严严实实地罩住了小鸟。小鸟成了捕鸟人网子里的猎物。

捕鸟人兴冲冲地把小鸟带回家,想把它炖了,好好美食一顿。小鸟在网子里既伤心又害怕,不住地哀求捕鸟人:

“捕鸟先生,求求你饶了我吧,您看我这么幼小这么可爱,您怎么忍心把我吃掉呢?”

捕鸟人看它说得怪可怜的,有点心软。捕鸟人暗想:“这只小鸟真的挺好看,杀了怪可惜的,还是放了吧。可是放了它我就会饿肚子,该怎么办呢?”

正在捕鸟人犹豫不决的时候,小鸟又进一步讨好捕鸟人说:

“先生,您还是放了我吧,这样对您会有更大的好处。因为我可以回去引诱更多的小鸟,您逮住了可以煮来吃,这样我就可以报答您对我的不杀之恩。”

小鸟心想:“用许多许多的小鸟换我这一只鹧鸪鸟的生命,捕鸟人是一定会同意的。”

可是它没有想到,它的这番话反倒激恼了捕鸟人的愤怒:

“告诉你,小鸟,本来我还真有点意思要把你放了,可是现在我改变了主意。因为你是一只心眼不好的坏小鸟,你为了自己的命,竟然不惜陷害自己的同类。这样的败类留着你也是个祸害,还不如吃了呢。”小鸟终于被捕鸟人炖着吃了。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害人终害己!如果坏心眼的小鸟不是想以牺牲众多同类的性命以换取自己的性命,它最终就不会被捕鸟人炖着吃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就是因为“害人终害己”。所以,我们绝不能有害人之心,我们想的应该是怎么样才能帮别人多一点,而不是去靠陷害别人来解救自己。

比如说,有个人在路上挖了一个洞,想捉弄同伴。结果自己却不小心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有个人在路上看到一窝马蜂,想引马蜂去咬同学,结果自己被马蜂蛰得变成了臃肿的大胖子!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却不可无。

“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这个俗语是说社会生活中,各种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诚实与欺骗同在,真理与流言共生。种种骗局,数不胜数。而且社会文明越发展,社会情况亦越复杂,很多事情也就防不胜防。

秋天到了,有只小鸟正在飞往南方过冬的途中,因为天气太冷被冻僵了,从天上掉下来,跌在一大片农田里。它趴在田里飞不起来了。这时候一只母牛走了过来,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冻僵的小鸟趴在牛屎堆里,发觉牛粪真是太温暖了。

牛粪让它慢慢缓过劲儿来了!它又有了力气,又暖和,又开心,不久就开始高兴地唱起歌来了。

一只路过的猫听到了小鸟的歌声,顺着声音,猫发现了趴在牛粪中的小鸟,迅速地把它刨了出来,一口吃掉了!

身在危险的江湖,防不胜防,怎么样可以明哲保身呢?只要掌握了以下识别坏蛋的方法,不管他们出什么花招,都可以一眼识出破绽,保证你“不挨刀”。

①骗术里掺进几分真情,就容易让人轻信;骗局里夹带几分实在,就容易让人上当。一些人正是利用人们这种心理特征,采取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手法,让对手摸不清底细,产生判断和行为失误。

②经常会乘人不备把看好的货物暗中调换,以假代真,让他人在不知不觉中受骗。

③在日常的经商活动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人巧施手段,让你见到有诱惑力的实物或信息,让你对他说的信以为真,或者暂时让你获得一点实惠,吊高你的胃口,让你觉得后面有大利可图,而亦步亦趋地走入他设的圈套。

④暗中使绊子。在双方对峙的时候,故意另外树立假目标,明示企图,吸引对方注意,而暗地里却积极进行另一个计划。这种伎俩,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

⑤浑水摸鱼。鱼在深水中看不清它的去向,人在混乱局面中难辨其真伪。《三十六计》中的“浑水摸鱼”之计,就是利用对手混乱迷惘而从中渔利的计谋。商务活动中,用此计谋者不乏其人。

⑥黄鼠狼给鸡拜年。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是最容易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好感的。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人打着“助人为乐”、“行侠仗义”的幌子,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⑦四两拨千斤。有些人手中并没有什么筹码,单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信口雌黄,胡编乱造故事,就能达到蒙骗别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