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49106600000078

第78章 留有口德,脚下的路才会更宽

【原文】

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庄子·人间世》

【译文】

说话温和不过分,才可以保全自己。

【解读】

庄子认为以诚待人,不说一些过分的言语,才可以保全自己。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嘴茬子不要太扎人,否则只会招来彼此的不快。正所谓,只有嘴上留情,脚下才会有路。

要做到嘴上留情,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揭短

俗话说的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揭人疮疤,除了让人勾起一段不愉快的回忆外,于事无补。这不仅会叫被揭疮疤的人寒心,旁人一定也不大舒服。因为疮疤人人都有,只是大小不同。见到亲人或同事浓血淋漓的疮疤,只要不是那种喜欢幸灾乐祸的人,都会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感觉。

(2)指责他人之过,切忌露骨直言

《呻吟语》中说:“指责他人之过,需要稍作保留。不要直接地攻击,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譬喻,使对方自然地领悟,切忌露骨直言。”与人争辩时也一样,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也未必非将对方批驳得体无完肤才行。因为这样做不但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你善意的批评不但得不到对方的认可,有时还会为自己增加一个敌人。

(3)君子绝交,不出恶声

所谓“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与人亲密地交往时,需诚意待人。纵使交恶断绝往来,也不可口出恶言,数落对方的不是。这样你才能不伤害他人又可以保全自己。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说过,“人和人天天密切地接触,是要互相付出代价的。要仅仅欣赏对方的优点,而不刺痛对方的缺点,也不被对方刺痛缺点,双方都需要有多方面的生活经验、理智和适当的距离。”

(4)不旧事重提

许多人常因一件小事而生气,当说不出新的道理的时候,就喜欢翻旧账、揭老底,于是更加怒火中烧。夫妻吵架越来越激烈的原因,往往也是互揭对方的疮疤,例如一方口无遮拦地脱口说出“你过去做了……”此话一出口,情况一定会发展为无法收拾了。

其实不只是夫妇之间,一般人也不喜欢旧事重提。事过境迁之后,总认为自己已得到对方的宽恕,相信对方必然将过去的事忘了,并从此信任对方。所以当对方重提旧事时,内心自然愤怒至极,认为原来他只是装作忘记,事实上他仍记挂在心!如此一来,被揭老底的人不但不会再相信对方,而且可能造成双方形同陌路之人。

一般说来,生来就喜欢揭人老底的人是少数。只有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暴怒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揭老底。尤其是好朋友,因为接触较多,对别人的过去知道得一清二楚,怒从心头起难免出口不逊,说些类似“你不要忘了你过去曾经怎样怎样”之类的话。

引用过去的事例对于解决今天的问题毫无帮助。只有当过去的例子可以作为追究事理方面原因的资料时,才可以把它拿出来。如果牵扯到人的那么别人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都已经过去的事情了,还抓住不放,实在是太过分了。”

只有知晓利害,学会自我控制,养成及时处理同题的习惯才能杜绝揭老底的习惯。不要把事情搁置起来,每个同题都适时解决,有了结论,以后也就不要再旧事重提,再翻老账。没有“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把现在的事拖到将来,那么在将来的日子里,你就得不停地翻旧账。这是恶性循环,办事越拖,旧账越多;旧账越多,办事越拖。

(5)不逞口舌之快

有的人天生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这样的人在生活或工作中和别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说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这种人不管自己有理无理,他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他有本事抓住你语言上的漏洞,四处攻击,让你毫无招架之力;虽然理在你这一边,但你就是拿他没办法。

如果是参加辩论会,或者进行商务谈判,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他们常会因“所向无敌”而忽略收敛的重要,因而把逞口舌之快当成一种快乐,这是这种人最大的悲哀。

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会议场和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你辩赢了前者,并不表示你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辩赢了后者,只凸显你只是个好辩之徒罢了。这两方面都不能说明道理就在你手里。

碰到这种情况,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对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你。如果你得理还不饶人,把对方“斩尽杀绝”,让他没有台阶下,那么你已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你绝对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