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49106600000077

第77章 生命是一种缘分的际遇

【原文】

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不得之类,圣人之道。

——《庄子·庚桑楚》

【译文】

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得到宁静,思想要想明彻就得顺应心意。即使有所作为也须天然而成,事事顺应于不得已。类似于不得已的做法,才是人们所说的圣人之道。

【解读】

庄子说:“贵、富、显、严、名、利,这六者都会扰乱人们的意志。容、动、色、理、气、意六者,都是束缚心灵的结果。憎恶、欲念、欣喜、愤怒、悲哀、欢乐六者,都是牵累道德的结果。离、靠、贪、施、智、技六者,都是堵塞大道的结果。以上的六种情况没有放在心上,人的内心就会平正,内心平正则宁静,宁静结果明澈,明澈结果虚空,虚空则能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为。‘道’,乃自然的敬仰;‘命’,乃盛德的光华;‘性’,乃生命的本根。合乎本性的行动,称之为率真;受伪情驱使而行动,称之为失却本性。人有知识,是因为和外界事物的接触;人有智慧,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思量。自己的行为是出于不得已叫做德,自己的行为不是为了自我叫做治。追求名声则不一样,只有合乎自然才会事事顺应。”(原文见《庄子·庚桑楚》)

庄子认为,在人的一生之中有很多的不得已,如果是顺应了这种不得已,就会事事顺应。一切都有其自然的规律,人生只能顺着“自然”而行。

自然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然”可以是一种缘。

缘不是所求,不是奉献,更不是宗教的东西,缘就是缘。不需许下誓言,也不必要求承诺。可以拥有时,不必山盟海誓,依然可以真诚相拥;而无法拥有时,就算是强求也求不来一份聚首的缘。看那静谧的星空群星闪烁,而守望了千万年的牛郎织女星,依旧相对无言,守候着一年一度七夕聚首的缘。“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却造就了一个永恒的传说。其实天上人间,阻碍人们的不得已,有一些也许是人们无法逾越的障碍,而另一些却是人们并不想摆脱的束缚。一切只是因为有缘注定,无须强求。

缘有多种,能够相识相知,是一种令人珍惜、令人难忘的缘。一见钟情是一种缘,高山流水是一种缘,怦然心动是另一种缘。这个缘,令人难解。卓文君为了司马相如,别豪门赴街市,当垆卖酒,不言贫富;温莎公爵不惜放弃王位,舍弃江山,终于携得美人归,皆因有缘。而钟子期与俞伯牙,不需任何介绍与表白,只一曲高山流水,弦响天地间,空前绝后,震撼心灵之中,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眸中读懂了彼此,这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知音遇知音的相惜,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但生命中更多的是人潮中的擦肩而过,落雨的屋檐下同时避雨,昏暗的路灯下等候同一班车的夜归人,他们也都是有缘人。甚至于蓝天下两只飞鸟,能够在空中相遇飞过,也是因为有缘。

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缘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抓住缘。或者有缘,然而源头水尾难以相见;或者无缘,行色匆匆,远隔天涯。人生有太多的不可知,一个念头,一次决定,往往便可能拥有或错过一份缘。选择了爱是因为缘;而选择了放弃,也是由于一种缘。生命如此,生活亦如此。

张爱玲在她的作品里写过这样的语句:“于千百人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百年中,在时间的无垠的荒野中,有两个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就这样相逢了,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有轻轻地道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哦,原来相逢即是缘。

而诗人徐志摩的观点却是,人们苦苦追寻的缘是不可强求的。是双溪上的小舟载不动的,是无法带上前路的。“在茫茫人海中,我欲寻一知己,可遇而不可求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种对于缘分的淡然令人叹服。

希望在缘分的天空下,我们能够守候着真诚与善良,选择期待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