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49106600000037

第37章 不攀不比做自我

【原文】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逍遥游》

【译文】

彭祖到现在还是以其长寿而闻名于世间,人们与他进行攀比,岂不是很可悲吗?

【解读】

庄子认为,事物间相比就失去了事物原本存在的意义,所以世上万物是不能相比。比如说与清晨的菌类相比,寒蝉是长寿的;与寒蝉相比,大龟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是长寿的;与大龟相比,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是更长寿的。菌类、寒蝉与大龟、古树比较起来都是短命的,但菌类、寒蝉依然活得滋润,活出了“自我”。

所以,庄子认为正确的态度,是不攀不比做自己,不浓不烈自然散发清香,他人夏日怒放的时候我独睡,他人秋日无踪之际我独香。

不攀不比,这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个问题,《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夔对炫说:“我用一只脚跳着行走,没有谁能比我更简便了。现在你使用上万只脚行走,结果还不是一样?我哪里会比你差呢?”

炫说:“我只是启动我天生的机能而行走,不过我也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炫对蛇说:“我用很多的脚行走反倒不如你没有脚走得快,这是什么原因呢?”

蛇说:“我只是依靠天生的机能而行动,我怎么用得着脚呢!”

蛇对风说:“我运动我的脊柱和腰肋而行走,还是像有脚行走的样子。如今你呼呼地从北海掀起,又呼呼地驾临南海,却没有留下有足行的形迹,这是为什么呢?”

风说:“是呀,我呼呼地从北海刮到南海。可是人们用手来阻挡我,或者用腿脚来踢踏我而我也无能为力。但是,折断大树、掀翻高大的房屋,却是我的拿手好戏,而这就是在细小的方面不求胜利而求获得大的胜利。获取大的胜利,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做到自己,就是这最大的胜利。夔羡慕炫,炫又羡慕蛇,蛇又羡慕风,风羡慕眼睛,眼睛羡慕心灵,这些都是不对的。没有必要羡慕他人,我们自身是最好的。人比人,气死人。不必攀比,我们自己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无以伦比独一无二的。

如果要比,就自己与自己相比。用现在的我比昨天的我,用今天的大我比昨天的小我,用开心的我比不开心的我,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进步了,现在的我真的是最好的。

“明天会更好”这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但是现在才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虚荣心”和深刻的“自我”意识。在这些因素的引导下,一些人追求“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结果将自己推向了一种相互攀比的风气中。一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别人的老公(老婆)怎么好,再看看自己家的这位,那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久而久之,好脾气变成了坏脾气,性情温柔、善解人意的人也将变得暴躁、苛刻。

归咎罪恶的根源就在于“攀比”,而“攀比”与竞争之间似乎有着某种联系,但它是一种不正常的竞争心态,必须加以克制。消费上的攀比会导致奢侈浪费,名声上的攀比能让我们心浮气躁,财富上的攀比使我们失去人生方向。为此,我们要明辨攀比,培养自己不不攀比的心态。

第一,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东西。有些人,他们在攀比的过程中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境地,是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明确自己需要什么,结果只能迷失自我。

第二,利用好攀比心态,使它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事实上,人人都有一定的攀比心理,我们要善于引导,比如在学习上比成绩,在工作中比业绩,都是很好的选择。

第三,当面对明显的对比反差时,请勿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应从大局出发,有效地用理智控制感情,平和心态,这样有助于避免不良心态的滋生和蔓延。在明显不公的情况下,只要胸怀大局,个人待遇上的一些差别就会显得微不足道,心态就会恢复平和,在言行上就能做出得体的选择。

第四,如果非要比,就向下比较。有人说,你这是在教我们学阿Q。是的,但把人生幸福和阿Q混在一起,可以使你获得一个更好的心情。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不想当船长的水手不是一个好水手。但很遗憾,只有一个人能当船长,你要想当船长只有把别人都扔到海里去。大家都这样想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船上只剩下一个人,但可能还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