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49106500000029

第29章 智慧创新:有积极动脑的责任感,创新就没有难度(1)

思考,能使我们的工作从无效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使我们的勤奋与付出不白费。

因此,千万不能拿忙碌作为不思考的借口。越是忙碌,越需要放下手中的事情,安静地思考。善于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够有所创新与突破。

◎ 只要肯想,办法肯定有 ◎

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并非一定不可能,只要敢想,积极动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实现的。

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敢想、敢干、充满闯劲的一群人。然而,不少员工却怀着谨慎小心、安于现状的心态,害怕承担责任和失误,不敢相信自己能有所成就,结果一辈子庸庸碌碌。其实,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并非一定不可能,只要敢想,积极地去思考,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实现的。

在工作中,一定不要想有什么事情是你不能做的,只要你相信自己可以就一定可以。困难是每个人在做每件事的时候一定会遇到的东西,总是一直相伴一生。很多人遇到挫折的时候就认定自己过不去那道坎儿,甚至都不尝试着努力看看,他们总是说“我一定不行”、“他都不行,我当然更不可能了”,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把自己否定了。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呢?包拯说世界上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当然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冷静下来,认真地将问题解开来分析一下,解决的办法马上就会出来。

有一个公司现场招聘员工,面试的人很多,公司主管当场给面试者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以一周为期,卖得多者将被录用。试题一出立即就有很多人大呼不可能,甚至有人当面骂公司的人,认为他们在耍人,然而这其中也有三位敢想敢做的面试者,他们带着梳子去了寺庙。

一周以后,三个人一起来到公司,主管问第一个面试者卖了多少梳子,他说:“1把。”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了自己卖梳子的经过:寺院里的和尚一听说是去卖梳子的,二话不说拿起棍子就把他打了一顿并且赶出了寺庙,浑身是伤的面试者委屈地坐在庙外,这时候有个脏兮兮的小和尚一边挠头一边走过来,面试者趁机卖了一把梳子给小和尚挠痒痒。第二个面试者卖了10把梳子:他去的是一个名山古寺,游客很多,但是风也很大,很多游客的头发被风吹乱了,这时候面试者找到住持,说可以把梳子给游客梳头,成功卖掉10把梳子。主管问第三个面试者卖了多少梳子,他回答道:“1000把!”主管大吃一惊,问他怎么卖的。第三个面试者说他到的也是一个久负盛名的宝刹,朝拜者络绎不绝,他找到住持说:“香客都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而来,宝刹应该有所回赠,住持可以在梳子上写上‘积善梳’,回赠给香客。”住持听后大喜,立刻买了1000把梳子。

就这样,第三个面试者成功被录用。

有头脑的员工是每个公司都想要的。带着思想工作的人能够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如果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幅被毁坏的画轴,他依然能云淡风轻地在画中加入自己的东西,完成一方绝美的风景。成功者绝对不会等到时机成熟、万无一失时再开始工作,只有那些在既定的环境中能从“不可能”中看到希望,并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1921年6月2日,《纽约时报》为纪念电报诞生25周年,发表了一篇评论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现在人们每年接收的信息是25年前的25倍。

在很多读者眼里,这只是一条信息而已,一句很普通的话,很多人看过之后便忘记了。但是,还有一些喜欢思考的人抓住了话中隐藏的极具商业价值的信息。美国至少就有16个人对这条信息做出了反应,他们准备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他们先后到银行存了500美元,并且办好了营业执照。

但是,当他们到邮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的时候被告知,由于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文摘性刊物暂时不能办理,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禁。听到这样的话,15个人立刻递交了暂缓执行的申请。但是有一个人根本不理会邮政部门说的那些话,他按照计划租了一间地下室,并且和未婚妻一起糊了2000个信封,并装上征订单寄了出去,然后,《读者文摘》诞生了。

统计显示,到20世纪末,《读者文摘》拥有19种文字和48个版本,畅销127个国家和地区,年收入5亿美元,并且在美国期刊排行榜上稳坐第一把交椅。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名字叫德威特·华莱士。他用实际行动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如果员工在工作中都能像华莱士一样换一种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一味消极地去想事情,能够看到事情好的一面,那么不但能提高公司的效益,对自己而言,也是很有意义的思维转变。如果华莱士也像其他人一样认为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今天真的就不可能看到著名的《读者文摘》了,他本人也不可能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敢于思考、向困难挑战的员工,在这个人才短缺的市场,始终供不应求。敢想才能激发活力。也许有人会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成功和冒险是并存的,只有那种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有魄力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很多成功人士并不一定比你会做,只是他们有敢想敢干的冲劲。

◎ 化繁为简,有效解决问题 ◎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思维能够简单,事情自然就会简单一些。

工作的时候总是有很多问题纠结在一起,不但使人头脑混乱,而且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业绩的提升。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得到老板的肯定,精英们一定要懂得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同时有两个方案出现的时候,能准确地选择相对简单的那个。

美国威斯门豪斯电器公司董事长唐纳德·伯纳姆在《时间管理》一书中提出: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可以问问自己:“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把它与别的事情合并起来做?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来取代它?”当企业员工遇到很多问题一起出现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三个问题问问自己,不要被复杂事物的表面所蒙蔽。当我们条理清晰地将问题解剖开来,抓住问题的本质,弄清楚我们面对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而现在所遇到的阻碍又是什么。问题明朗化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它其实只是一个很小、很简单的问题。

小孙是一名保险推销员,但他不想再干这一行了。因为他的工资水平不但是最低的,而且老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受到客户的辱骂。当他把辞职信交给人事部的时候,人事部主任问他辞职的原因,小孙说自己胜任不了。

人事部主任什么挽留的话都没说,只是给了他一份资料说:“这是我们这一区最难搞定的客户,我给你一个星期时间,如果你能成功拿下单子我就让你辞职,并且毫无条件地发放你的全部工资。但是,如果你现在就拒绝我,或者一个星期以后你没做到,那你自己回去收拾东西离开,并且一分钱也拿不到!”

小孙觉得又气又委屈,但是为了几个月的工资,他只好拿起资料走了回去。他认真地研究了那份资料,发现那的确是个难以搞定的客户。于是,他制订了一份很复杂的计划,这份计划甚至包括了对方如果不在家怎么办,对方如果骂人怎么办,甚至他还想好了对方放狗咬他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直到最后一天,小孙都还是待在家里完善自己的那份计划,其中包含的内容五花八门,估计任何人看了都会头痛。但计划做得再周密,终究还是要行动的。小孙想自己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直接去找客户谈;要么收拾东西,工资想都不要想。但是那几个月的工资小孙不愿意那么白白地不要了,最后一咬牙,他决定还是去看看,大不了被臭骂一顿,或者被狗咬一口。

事情发展的结果,完全出乎小孙的意料,他假想的每一种情况都没有出现,对方反而是很客气地接待了自己,只是询问了一些必要的问题之后就很爽快地签了合同。小孙糊里糊涂地拿下了自己的第一张单子。回去的时候小孙去找人事部主任,然而不再是辞职了,他要拿回那封辞职信。小孙意识到,以前都是因为自己把简单的事情想得过于复杂,才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不仅使自己没有完成本职工作,更差点否定了自己。

很多人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事实上这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工作中追求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老板注重的也只是员工给他带来的最终效益。所以,不管任何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化繁为简的做法总是不会错的。

对老板而言,他要的不是一个有一大堆知识,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又不能提出切实可行方案的纸上谈兵式的员工,他们更倾向于一个能把问题简单化并快速有效地解决的人。提高工作效率就是提高公司的效益,每位员工和公司的利益都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公司愿意供养一个什么事都不会却大话连篇的人,因为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那些知识并不能起到作用。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问题难以解决,并不是因为缺少信息,往往是因为信息太多,使我们看不到问题的本质,才造成解决不了的困境。

有一家企业,每个月要寄发的订购单,加起来大概超过一万张,光是寄出订购单就花很多时间,也花费很多金钱。尽管如此,在发订购单的过程中还很容易出错,很多供应商收不到,或者是延期了或者是半路丢失了。有时候,补寄了对方还是没有收到,再补寄还收不到。因为没收到订购单,货就没进来。企业想了很多方法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耽误了很多事情,造成了不少经济损失。

后来请了一个专家帮他们解决问题。专家跟他讲,你为什么要用邮寄,而不直接用传真?公司说有的供应厂商不愿买传真机,专家就说十几年前一台传真机十几万,厂商可能心疼这笔钱,现在一台传真机五六千元。如果他还是不买,你就自己掏钱买给他,这笔钱以后从货款中扣回。

这家企业按照专家的方法去做了,很快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每次订购单都能及时被对方接收到。

企业需要效率,那么员工就一定要高效率地工作,因为只有效率才能体现出工作的价值,没有效率的工作就是在浪费时间和浪费生命,而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就是提高效率的最好途径。事情能够简单,就尽量简单一些。

◎ 突破常规思维,你就是赢家 ◎

在工作中经常能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此时一定要打破常规的思考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

很多员工都有从小到大形成的某种思维模式,它或根据自己的体验得出,或从课本上学到,或者是别人的经验,总之,很多人都在这样的处世方法中生活。但是,世界在一天一天地变化着,我们应该突破思维定式,不要做了经验的奴隶。

在工作中经常能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时候一定要打破常规的思考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也许很多人都知道突破思维定式的重要意义,但是就是没有胆量去改变,似乎改变就意味着对以前的否定。事实上,改变过去并不是否定过去,而是使自己更加完善。换一家餐馆吃饭不仅同样能让你吃饱,还能让人尝试更多新鲜的食物。长期地循规蹈矩会使人思想僵化,就像一部生了锈的机器,无法继续向前,跨出那一步,就是为生命增加新的血液。

皮尔·卡丹是著名的服装品牌,然而谁能想到皮尔·卡丹创始人年轻的时候一贫如洗,甚至自己都没有一件像样的时装呢?

在进军巴黎“世界时装之都”前,皮尔·卡丹只是一个小小的学徒。但是他醉心于时装,在当学徒的时候不仅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虚心向前辈请教,从不满足于现状。他喜欢把学到的知识融进自己对时装的热爱里,年轻人的大胆、对未来的冲劲使他在脑子里迸发出一系列创新的点子。他不断翻新自己服装的花样,很快就小有名气,甚至一些达官贵人家的太太、小姐指名让这个年轻的学徒给她们做衣服。

创建自己独立公司的时候,皮尔·卡丹才28岁。在竞争激烈的时装之都,皮尔·卡丹的公司简直可以算是富豪区的贫民窟,除了满脑子的不同于人的思想,皮尔·卡丹几乎一无所有。然而,他天生就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越是不可能的任务越是要做,而且还要做好,他从来不相信有别人能做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皮尔·卡丹大胆的设计风格、独特而价格适中的女性服装,很快就有了一个很大的市场。之后皮尔·卡丹的目光又指向了男性服装,并且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