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49102800000057

第57章 中老年四季养生保健(4)

人丹浴:一盆浴水,成人放30粒,小孩减半,充分搅拌溶化。入浴后,皮肤沁凉,神态舒畅,有助消暑提神。

大蒜浴:大蒜有抗癌、抗菌、消炎的作用,用大蒜煮汤洗澡,不仅可防蚊叮虫咬,防止皮肤疾病,还有治皮肤神经痛及风湿痛的作用。

艾叶浴:艾叶有理气血,逐塞湿、止血、安眠、温经等功效。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汁浴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疗效。

23.夏季游泳应留心什么?

炎热的夏天,酷热难忍,如能在碧水清波中畅游一番,不仅使人暑热顿消,而且能锻炼身体,增添生活情趣。游泳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中对身体各部位的锻炼最为全面的运动。坚持游泳,能够增强机体对外界的反应能力,提高耐寒及抗病能力,使人体肌肉富有弹性,体型健美,故游泳是中老年人夏季最喜爱且极为有益的一种运动方式。但要获得好的锻炼效果,还需留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游泳场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污染已成为社会问题。在受到污染的水中游泳,会给人体带来很多伤害。因此,必须挑选水质较好的游泳场所。通常来说,清澈见底或呈浅蓝色的水是比较干净的。倘若水呈棕黄色、黑色或褐色,则其中大多含有有害物质,不能游泳。此外,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应当选择没有礁石、淤泥、漩涡以及没有水草的地方游泳。对一些水域情况不太熟悉的人来说,最好到海滨浴场或游泳池去,那儿比较安全。严禁在有钉螺活动的水中游泳,以免感染血吸虫病。水流湍急和水上交通频繁的地方都比较危险,容易发生事故,也不宜游泳。

做好下水前的准备活动我们经常能够见到有些人匆匆跳进水中,不一会儿就出现手足抽筋的现象,这通常是因为下水前没有做充分准备活动的缘故。为了避免出现不良的后果,下水前应做一些伸臂、弯腰、压腿、转身等简单的体操动作,使全身的关节、肌肉、内脏器官以及神经系统都进入活跃状态。入水前先用水擦洗头面、胸腹、四肢等部位,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然后再进入水中游泳。

留心游泳卫生患有肝炎、皮肤病、眼病等的人不宜进入公共游泳场所,以防污染水质。同时,还应留心个人卫生。游泳池中的水往往经过漂白粉消毒,会对皮肤和牙齿表面的釉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游泳后,一定要用温水洗澡,并用清洁水漱口刷牙。游泳时,眼睛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水,容易患各种眼疾,如结膜炎、沙眼、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等。可在游泳后用0.25%的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加以预防。如在游泳时耳朵进水,可采用单脚侧跳的办法,将水震晃出来,以免因水长时间留在耳中而引发中耳炎。此外,体弱多病的老人及饱餐或饥饿时不宜游泳。

24.如何预防老人中暑?

中暑是夏令季节常见性内科急病。尤以年老体弱及多病老人更易发生。

中暑按病性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三种情况。先兆中暑通常表现为:疲乏、头昏、眼花、耳鸣、口渴、恶心、留心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此时如能让病人立即离开闷热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并松开衣服,让其喝点含盐饮料或冷开水,通常即可很快复原,倘若病人不便转动,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或用电扇吹风,并给予清凉饮料或人丹、风油精等解暑药物,也可终止中暑的发展。

轻症中暑除有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以下症状: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心悸胸闷、体温升高(37.5℃以上)、大量出汗、脉搏加快等。此外,除需将病人立即搬离闷热环境外,还要脱去衣服,让其平卧,用冷水毛巾湿敷头部或包裹四肢和躯干,一边用电扇吹风,让病人体温尽快下降。对面色苍白、伴有呕吐和大量出汗者,应及时喂以含盐饮料(盐汽水或盐冷开水均可)。重症中暑除有上述现象外,还伴有昏迷、抽筋、高烧、休克等症状。这时就需要紧急抢救了。

为预防老人中暑,应留心下列几点:

(1)盛夏炎热季节,家中老人最好有人陪伴,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家中要备足清凉饮料。

(2)留心膳食调理。夏季老人饮食应尽量清淡一些,多吃些西红柿、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3)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中午最好有1~2小时的午睡,家人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

(4)度夏前应请医生检查一次身体,及时治疗原发性和并发性疾症。平时要留心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中暑的可能性。

25.夏季养生为什么夜间要避风?

养生保健,一年中最难调理的是夏天,夏天调理的重要问题是夜间避风。

盛夏,天气炎热,机体发生的热量高,周身热烘烘的。这时,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状态,进入睡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机体抵抗力更加虚弱,基本上处于“无设防”状态,风邪便可“长驱直人”地侵入人体,导致热伤风、面瘫、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腹痛、腹泻等疾病,还可使气管炎、胃病等发作或加重。

那么,夏夜应该如何避“风”呢?一是,天气再热,纳凉也须有节有度,切忌在室外露宿。二是,哪怕在室内睡眠,亦忌睡在通风的夹道上,头顶风、脚底风危害最大。三是,哪怕睡在室内避风处,亦忌敞胸露背,应穿件背心,护住前胸与后背,腹部还需盖条毛巾被,防备入睡着凉。四是,用电风扇,不可直接对吹;用空调,不要将温度调得过低,以免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而罹患“空调病”。五是,不宜铺一张凉席睡在水泥地上,或睡前用凉水擦席,这样痛快一时,久必生病。

26.哪些病适合冬病夏防?

临床医学表明,某些冬季常发特别严重的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只是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气温过高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在体内,一旦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时便会发作或转为严重。由此看来,在夏季必须处处留心与这些致病因素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以收到防病的目的。

各类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消失。因此,在夏季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禁止睡地板,最好不穿短衣裤与裙子,以免风寒湿气伏积于经络之中。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这类病人中有冬发夏止的,有冬天厉害、夏季缓解的。在夏季应留心风寒,还须少食甚至禁食冷饮。

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慢性腹泻,如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常受寒后腹痛腹泻,冬天尤其严重。

胃痛与各种腹痛胃痛与各种腹痛患者中也有很多属虚寒型的。往往夏季病情稳定,深秋后发作,故夏季除留心上述禁忌外,还须忌过量食各类瓜果及冷饮冷食,免伤脾胃之阳气。

头痛头痛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头风病”,每感风寒就头痛难忍。因此,在夏季应忌用冷水洗头,洗头后应吹干头发,此外还须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冷风长时间吹。

逢冬怕冷逢冬怕冷不论属何种原因导致,在夏季除留心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贪凉,还须留心不出大汗,以免伤阳气。

27.家庭中夏季应备哪些中成药?

中老年在夏季养生时,除常备通常药品外,还应准备以下中成药品:

仁丹主治头晕脑涨,晕车晕船,消化不良。成人每次2~5粒吞服或1~2粒含于舌下即可。

清凉油内含樟脑、薄荷油、桉叶油和桂皮等。在印堂、太阳穴涂抹可治头痛、头晕。遇有皮肤瘙痒、蚊叮虫咬或轻度烫伤时,可将清凉油涂抹患处,能活血消胀、镇痛止痒。

风油精主要成分为薄荷脑、丁香酚、桉叶油、叶绿素、香精油、樟脑等。洒数滴于手帕掩鼻吸入可提神醒脑、解暑,外搽内服可治疗和预防伤风感冒、头痛、牙痛、风湿骨痛、小儿肚痛、晕舟车及蚊虫叮咬。内服成人4~6滴,小儿2~3滴。外用于穴位部位涂搽效果更好。

痱子粉主要防治痱子。小儿、成人均可于洗澡后擦干皮肤,将该粉撤扑在颈部前后、腋下等处。但六个月以下婴儿不能用,以免刺激皮肤发生皮疹。

十滴水又名急救水,是由樟脑、大黄、薄荷油、辣椒、桂皮、小茴香、姜和70%酒精配制而成。主治夏季气候闷热所致头痛、头晕、胸闷、恶心、腹胀、胃肠不适和轻度中暑,成人每次服10~40滴,小儿10~20滴,原因不明的腹痛不能用,此药对子宫有刺激作用,能导致流产或早产,孕妇禁用。

藿香正气水有芳香化湿和胃的功能,凡夏季受暑湿四肢酸懒、全身无力、胸闷、心烦、恶心、呕吐、肠鸣腹泻时都可服用。

28.家庭常备药夏季如何存放?

密闭维生素C、鱼肝油滴剂等长期接触空气会被氧化,氨茶碱、苯巴比妥钠等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作用,硼砂、硫酸镁、奎尼丁等置空气中易风化,所以对这些药物应密闭保存。

冷藏胰岛素、丙种球蛋白及各种生物制剂、利福平眼药水、卡他林眼药水等受热易变质,各种肛门栓、阴道栓受热易变形。因温度过高会变质或变形的药品应放在2℃~10℃的低温环境中保存。

防潮阿司匹林、胃蛋白酶、酵母片、复方甘草片、葡萄糖酸钙以及一些含糖多的糖衣片、冲剂、中药丸剂、浸膏剂、胶囊等都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出现溶化、发霉、发酵、粘连等现象而影响药效。因此应尽量放在密闭的小瓶内保存,并置于干燥处。

避光维生素C、硝酸甘油及各种针剂、液体制剂在光线作用下会变质,应放置在棕色瓶中置暗处保存。

29.秋季养生有哪些原则?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很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因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必须留心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起居调养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秋燥,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缩增多,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大便亦易干结。这时应留心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当多吃水果和补充水分。秋令气温多变,哪怕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2)饮食摄养秋属肺金,主收。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

秋燥津液易伤,导致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留心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饮食自信,肠胃及伤”。

(3)精神养生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发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4)运动护养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秋天气候多变,天气渐冷,此时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

(5)保健防病秋季是肠炎、痢疾、乙型脑炎等病的多发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留心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秋季燥邪易伤人,除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外,对于确有阴伤之象,表现为口燥咽干、干咳痰少的人,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30.秋季养生为什么养肺为要?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秋与肺同属金,且秋季气候干燥,燥邪易伤肺,因此,秋季养肺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