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99

第99章 山花子

[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②

细雨梦回鸡塞远,③

小楼吹彻玉笙寒。④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⑤

词人小传

李璟(916年-961年),字伯玉,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君主,因此也被称为中主(古文“中”与“仲”通,中主是指第二任国主,并不是指位于帝系中间的国主;再如“中兴”即“仲兴”,指复兴、第二个高峰期,并不是说兴盛的时间恰恰处在一个朝代的中间段)。

李璟颇有政治抱负,在位期间开疆拓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内政不佳,民生日渐凋敝。而北方的后周出现了英主柴荣,扫荡北方,无人可以与之争锋。继而后周攻打南唐,李璟在不支之下只好向柴荣称臣,去帝号而自称唐国主—李璟之所以被称作南唐中主,李煜之所以被称作南唐后主,根源便在这里。

李璟的文化素养很高,工书法,擅诗词,使南唐首都金陵(今南京)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词在南唐得以繁荣,与李璟确有莫大的关系。

词牌故事

《摊破浣溪沙》是《浣溪沙》的别体,只是分别在浣溪沙上、下片的最末一句添了三个字而已,并且把韵脚换在了三字句的句末。所谓“摊破”,“摊”即摊开,表示字数有所增加;“破”即破裂,表示将一句破成两句。

注讲

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②韶光:春光。

③鸡塞:鸡鹿塞的简称,这里泛指边塞。这一句是描写女子思念戍守边疆的丈夫,她在细雨的天气里又梦到驻守边塞的爱人,梦回之时,更觉得边塞遥不可及。

④玉笙寒:笙是一种靠簧发音的乐器,簧是用高丽铜特制的。如果天气冷,簧就会走音,所以在吹奏之前要先把它烘暖才行。如果“玉笙寒”,音乐自然走调了。吹笙直到吹彻,直到笙簧又冷了下来、吹不成调了,可见时间之长,吹笙人之寂寞。这一句是描写思妇在梦回之后相思难耐,失眠而登楼吹笙。

⑤这一句描写思妇在梦回之后倍添惆怅,吹笙直到吹不成调,只有不住地流泪,倚着阑干。“倚阑干”是诗词里极常见的一个意象,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用这个特定的姿态描绘女子的曲线美,比如李白《清平调》写杨玉环“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二是表达一个人的惆怅,重重心事无人能解,比如裴夷直的《临水》诗有“江亭独倚阑干处,人亦无言水自流”。在第二种含义上,如果情绪更浓郁,就变“倚”为“拍”,如辛弃疾“把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名句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②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轶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两句早在李璟在世的时候就被传为名句了。当时冯延巳词中有一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戏问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关你什么事?”冯回答说,“我这句词哪比得上陛下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呢。”李璟闻言大悦。陆游《南唐书》记载了这段故事,还有一番议论,说当时南唐败于北周,国几乎亡了,只好向敌人俯首称臣,奉北周正朔以苟延残喘,可南唐君臣还有这番闲情逸致!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挑这两句来称赞,曾和《人间词话》齐名的《白雨斋词话》就更欣赏“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说这一句沉郁之至,就算擅长抒情的李后主也不能写得更好。而王国维以为,这首词里最耀眼的句子并不是“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而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因为后者“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也就是说,这两句词超出了字面上的思妇主题,有了《离骚》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