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98

第98章 临江仙

[五代]冯延巳

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

画楼帘幕卷轻寒。

酒余人散后,独自倚阑干。②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

徘徊飞尽碧天云。

凤城何处是,明月照黄昏。③

词牌故事

《临江仙》这个词牌的来历已经无法详考,但推测起来,很可能最早是用来吟咏江妃二女的。据《列仙传》记载,江妃二女,不知道是什么人,经常出游于江汉水滨。郑交甫先生有一次遇到了她们,一见钟情,但还不知道她们是神仙。郑交甫对仆人说:“我想把她们的玉佩讨来。”仆人说:“这一带的人都很善于辞令,您那些花言巧语未必管用。”但郑交甫神魂颠倒之下不听劝阻,径直向那两位女子去攀谈了。几番话说出来,两位女子真的把玉佩解下来给了他。郑交甫把玉佩揣在怀里,得意得很。双方就此别过,郑交甫才走了几十步,想再看看玉佩,却突然发现怀里空无一物,回过头去,那两位女子也全然没了踪迹。《诗经》里说“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说的就是这件事呀。汉代儒学家用这个故事来注释《诗经·汉广》,说“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说的就是郑交甫遇到江妃二女的故事。

注讲

这两句是说桃花乱飘了,天凉了,人的兴头减下来了。青春:春天。

②这几句是说画楼上的宴会结束了,桌子上还剩着一些酒,但人都走光了。只有主人公还没有走,一个人倚着阑干,漫无目的地看些什么。下片就要开始描写词人的眼中所见了。

③下片开始处描写词人登楼凭栏时的所见,方才还是画楼里的小景、近景,况且人都散了,应该更冷落了才对,而主人公百无聊赖地这一倚阑,却陡然间视野远大,直至无垠。单是在视野上这个迅速的切换、高度的反差,已经足以在读者的心中掀起波澜了。从芳草萋萋想到远行的不归客,视野仍在开阔。但再开阔的视野也望不到心中的目标,于是这一句“徘徊飞尽碧天云。凤城何处是,明月照黄昏。”虽然字面上不带任何情绪,却让人感到那一刹那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种透骨的悲凉迅速弥漫全身。凡是有理想而看不到出路的人,应该对这首词有最强烈的认同感。

“王孙”一词是沿用周代的说法。周代分封建国,周天子之子称王子,之孙称王孙,诸侯之子称公子,之孙称公孙,都是贵族子弟。后人以王孙一词泛指士人或知识分子。

“凤城”一般代指京城,于是“凤城何处是,明月照黄昏”也就让读者感到了一丝隐隐的政治隐喻,表达得颇为含蓄,若有若无,无法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