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81

第81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⑦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⑧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

注讲

这首词的背景比较复杂。辛弃疾自从南归之后,屡遭保守主和派的打压,一直不被重用,终于退居江西乡间,投闲置散长达十年之久。时局变幻,蒙古部落渐渐崛起于金朝的后方。金朝政权渐渐儒家化了,也渐渐柔弱、腐败,与靖康年间的战斗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个时候,南宋的主战派终于占了上风。主战派领袖韩侂(tuō)胄急于建功,准备大规模北伐金朝,收复北方失地。南宋朝廷终于有了战意,群情不免为之激奋,曾经被罢黜、贬谪的主战派名人纷纷被召回了朝廷。辛弃疾也在召回之列,任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其时是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

翌年,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镇江临近前线,辛弃疾积极备战,并且断言金朝必亡。但他很快发现,韩侂胄是把擅权的私利置于北伐大业之上,对备战工作并不上心。忧心忡忡的辛弃疾连忙向宋宁宗和韩侂胄进言,劝他们慎加备战,多用元老重臣。没想到这些进言反而招致了韩侂胄的猜忌,辛弃疾被借故降职,随即又被调离镇江,疏离于北伐备战工作之外。此时此刻,辛弃疾南归已有四十三年,复国壮志眼见得终于要有实现之机,却再一次空叹奈何。不仅如此,令辛弃疾更加担心的是韩侂胄等人的轻率北伐很可能会招致惨败,而自己虽然有所预见,却无力阻止,悲愤之情不免溢于言表。在一次登上镇江北固亭的时候,他登高感怀,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京口:镇江。北固亭:镇江北固山上的登高之所在,初建于晋朝。

②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说三国时候的英雄人物孙权如今已经无处寻觅。镇江距离建业(今南京)很近,是孙权时的军事要地。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北方的曹操。南宋此时也要面对北方的军队,故而辛弃疾在镇江登高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古人就是孙权。孙仲谋:孙权,字仲谋。

③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说孙权的风流余韵今已不存。榭(xiè):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人们说南朝的英雄人物宋武帝刘裕在未发迹之前就住在这里某个寻常的巷子里。寄奴:刘裕的小名。

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当年讨伐桓玄叛乱就是在京口这里起兵的,当时军威赫赫,立下了不世的功业。

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元嘉是宋武帝刘裕的儿子宋文帝的年号。宋文帝听信了王玄谟的大话,决心对北魏进行北伐,并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所谓“封狼居胥”,是说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时一路大胜,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典。封:一般为帝王之礼,即打了胜仗之后筑土坛以祭天。草草:草率。宋文帝草率北伐,结果大败而归,写诗说:“北顾涕交流。”

此即“赢得仓皇北顾”的出处。果然韩侂胄后来兵败被诛,正中了辛弃疾的预言。

⑦四十三年:辛弃疾写这首词时,南渡已经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是说当此刻登高远眺之时,依然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在北方起义,与金兵作战的情景。路:道路。宋代以“路”为行政区划名,但不曾设有“扬州路”。扬州属于淮南东路,所以词中的“路”应当是道路之“路”。

⑧佛(bì)狸祠: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原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行宫。拓跋焘小字佛狸,鲜卑人。宋文帝北伐被拓跋焘击败,拓跋焘乘胜追击,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这就是后来的佛狸祠。神鸦:祭祀之日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神的鼓声。

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之后流亡魏国,后来赵王想起用他,派使者前去探访。廉颇也很想回国,于是特意在使者面前吃了一斗饭、十斤肉,披甲上马,以示自己虽然年老但身体无恙,还能打仗。但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便回报赵王说:“廉颇将军虽然年老,但饭量不减,只是在和我进餐的时间里一连去大便了三次。”赵王于是以为廉颇已经不能再带兵打仗,便打消了请他回国的念头。辛弃疾这里是以廉颇自比,感叹自己虽然年老但依然可以作战,只可惜也像廉颇一般受谗而不被皇帝所用。

名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