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37

第37章 醉落魄

离京口作

[北宋]苏轼

轻云微月。

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

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②

词牌故事

《醉落魄》又名《一斛珠》。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时候,正所谓万千宠爱在一身,冷落了后宫里的其他女人。梅妃曾经与唐玄宗感情很深,唐玄宗一次念及梅妃,派人秘密地带了一斛珍珠给她。梅妃拒绝了珍珠,写下一首诗答复玄宗:“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玄宗见诗之后心情抑郁,命令乐府创作新的曲调来配这首诗,《一斛珠》之曲便由此而来。

注讲

京口:今江苏镇江。苏轼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在王安石当政的时候被屡屡外放,此时在杭州已经任满三年。按宋代规矩,地方官三年一任,期满调任。苏轼在杭州任满三年,要转任密州太守,在离开京口的时候做了这首《醉落魄》,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思乡是苏轼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从二十二岁中了进士,直到六十四岁去世,除了两次奔丧守孝之外,没有回过故乡。不但如此,苏轼还在全国各地被调来调去、贬来贬去,走遍了大江南北。在苏轼的全部词作中,《醉落魄》这个词牌非常罕见,但在这熙宁七年一年之中,就有三首怀归主题的《醉落魄》。词牌的字面意义与词作的主题映衬得如此合拍,更增添了几分凄凉萧索的意思。本书所选的《醉落魄》(轻云微月)是三首《醉落魄》中艺术水平最高的一首。

②词中写月色朦胧,云彩轻柔。在二更时分,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发现自己正在一只刚刚出发的小船上。从船舱中向来路望去,只见一座孤城笼罩在烟雾迷蒙之中,似梦如幻,歌宴的场景仍在目前。如今醉了,头巾歪在一边,扇子掉在船板上,藤床湿腻,仿佛连人也要滚落下去了,真是醉了。忽然记起来,刚才做了个梦。想把梦境说给人听,身边却无人可说。一叶小舟载着自己在迷蒙的江面上漂荡,不知道漂到何时才能止歇。自己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像这只小船一样,飘飘荡荡,身不由己。何时才能安稳下来呢?何时才能够回到四川老家呢?苏缨评论说,上片最后两句“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呼应下片最后的“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修辞魅力。“歌”与“归”构成一对矛盾,象征着仕进与隐逸;“西南”与“东南”也构成了一对矛盾。这既是写实—因为苏轼是蜀人而游宦江南,故有此语;这也是象征—西南家乡象征归隐,东南游宦象征仕进。四句话,充满了矛盾对立,也含有了表层与深层的多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