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12

第12章 山亭柳

赠歌者

[北宋]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②

花柳上,斗尖新。③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④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⑥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⑦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⑧

注讲

赠歌者:这是词牌之下的词题。填词原本不需要词题,但词在发展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私人化了,所以在词牌之下另拟词题的举动也就应运而生了。再往后展下去,除了词题之外,作者还会写一篇序言,以说明写作这首词的背景和经过,词也就变得和诗越来越相似了。这里所谓赠歌者,是说晏殊在一次宴席上写下这首词赠给在场的某位歌伎。

②西秦:今陕西一带。赌博艺随身:这里的“赌”和“博”要断开来读,“赌”是赌赛、竞争的意思,“博艺随身”是说身负很多技艺。这首词是以歌女的口吻自述,一开头自道身世,说自己身怀绝艺,无惧于与其他歌女赌赛争胜。

③尖新:难度高且新颖别致。

④念奴:唐代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遏(è):阻断。高遏行云:《列子·汤问》记载有一位叫做秦青的古代歌唱家,“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⑤蜀锦缠头:蜀地的锦缎是当时极其名贵之物,歌女们喜欢以蜀锦缠头,所以人们把送给歌女的礼物通称为缠头。

⑥咸京:原指秦代都城咸阳,后人用以代指长安。漫:胡乱,徒然。词的上片是歌女回忆自己的鼎盛时期,下片转折,歌女开始诉说寂寞。

⑦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能有知音欣赏我,我愿意把阳春白雪对他唱一个遍。阳春:一种极高雅的古曲,这里代指曲高和寡的音乐。

⑧当筵:在宴席当场。

轶事

民间流传有一则“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说宋真宗的两个妃子李妃和刘妃同时怀孕,李妃生了一个儿子,刘妃生的是女儿,而且才一降生便夭折。古代社会母以子贵,只有儿子继任帝王之位才能确保母亲后半生的荣华富贵。于是,心机深重的刘妃想出了一条毒计,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掉了李妃的儿子,把李妃之子当做自己的儿子,并诬陷李妃生下的是妖孽。

李妃被屈含冤,被驱逐出宫,流落民间,受尽了万千苦楚。李妃的儿子则在刘妃的养育下长大成人,并且做了皇帝,这就是宋仁宗。宋仁宗对自己的身世茫然无知,一直以为刘妃就是自己的生母。后来包拯陈州放粮,李妃才找到机会向包拯申冤,并在包拯和三侠五义一众英雄的帮助下为自己讨还了公道。故事的最后是仁宗认母,亲情感人。

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刘妃和李妃确有其人,但身份并非相当。刘妃是宋真宗的爱妃,李妃原来却是刘妃的侍女。宋真宗宠爱刘妃,想立她当皇后,无奈刘妃的出身不够高贵,又没给皇帝生下儿子,若将她立为皇后实在难以服众。于是两人想了一个“借腹生子”的办法,让当时还是刘妃侍女的李妃侍寝。李妃果然怀孕,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还是小孩子的宋仁宗被刘妃抚养,大家都当他是刘妃的孩子。李妃后来又生过一个女儿,但不幸夭折。到宋仁宗即位之后,已经升为皇太后的刘妃晋封李妃为顺容,安排她出宫为真宗守陵。也许是为了报答或补偿李妃,刘太后又派人寻访到李妃失散多年的弟弟,安排他在朝中做官。

在宋仁宗从孩提到成人这段岁月里,后宫还算安然无事。李妃从不曾以仁宗的生母自居,也从不曾为此抱怨过什么。而刘妃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歹毒,她不但没有加害过李妃,还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善意。

又过了一段日子,李妃生了重病。刘太后派了太医前去探望,还加封李妃为宸妃。而李妃就在受封的当日便不治而死,享年四十六岁。宋仁宗到这个时候也不知道去世的这位普通宫人其实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又过了一年,刘太后也因病去世了,尘封多年的秘密这才渐渐浮出水面。阴谋论悄然出现,有人甚至指称李妃之死是刘太后下毒所致。宋仁宗的惊骇是可以想见的,他派出了李妃的弟弟去李妃的陵寝查看,不但没有发现下毒的迹象,还看到李妃是以皇后的标准被隆重安葬的。

晏殊之所以被牵连到这桩公案里来,是因为当初李妃去世之时是晏殊为她撰写的墓志铭。当时刘太后尚在,晏殊无论如何也不敢在墓志铭上写出李妃就是当今天子的生母。但等到刘太后一死,晏殊便因此而受到攻讦。雪上加霜的是,又有人举报说晏殊动用官军为自己兴建官舍。这件事就和墓志铭事件一样,既冤枉也不冤枉,因为役使官军兴建官舍这在宋代官场上是很普遍的事情,大家早都习以为常了。以这种罪名给人治罪,显而易见这背后不是整顿吏治的善意,而是政治斗争的祸心。

所以,晏殊的此番获罪在同僚当中颇受同情,晏殊自己也很不服气。但无论如何,宰相是再也做不成了,晏殊被外放为地方官,迁来迁去,漂泊不定。到了六十岁的时候,晏殊坐镇陕西,心里仍然郁郁不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陕西任上,已经年过花甲的晏殊写下了这首《山亭柳》,借一名歌女的口吻倾诉自己心头的愤懑不平。这首词的风格比较激越,在晏殊的词集里算是相当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