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53岁时,疾病缠身,人瘦得像木乃伊。医生们向他宣告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个。这时他开始才领悟到,是贪婪的恶魔控制了他的身心。
为什么家徒四壁的贫穷者比腰缠万贯的富豪更轻松、更自在?为什么炙手可热的人物还不如平民百姓满足、快活?
人类70%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一个挖水沟的人也能做到这一点,也许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金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生活。钱的作用当然是不用置疑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有谁能够离得开钱呢?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被金钱迷住了双眼,他们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哲学,选择了“做金钱的奴隶”这一生存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钱带来的只是虚幻的快乐。许多人把自己置身于无处不在的金钱枷锁之中,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真理。其实,如果你的精神世界一片暗淡的话,那么金钱对于你只是一堆让人鄙视的废纸。对此,我们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钱财。
金钱和物质是一种财富,知识和经验也是一种财富,而贫穷和苦难更是一种蕴含丰富的精神财富。财富一般都是可以经营的,所以,贫穷也是可以经营的,关键是要看我们怎样去经营。贫穷不是拒绝成功和快乐的理由,贫穷让我们拥有无价的财富、善良的品质和刚毅的性格。
因此,处在贫穷里的人,不要为自己的贫穷而痛苦、悲伤。因为贫穷不是—种悲哀,梁启超说过:“患难困苦,是磨练人生的最高学校。”处在贫穷中的你要振作起来,笑对贫穷,因为贫穷不是悲哀。
在贫困中奋起
没有人愿意贫穷,然而,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等程度,贫穷者总是要有的。如果我们就是那个身无分文,但还要继续活下去的人,那我们该怎么办?任何理由的消极颓废和自甘堕落,都只能使我们的命运走向更加悲惨的深渊。在贫困中立志,在贫困中奋起,是贫穷者最明智的选择,在一无所有中崛起才是真正的英雄。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20世纪80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但又非常愚蠢的人。
听说养鸡能赚钱,他向亲戚借了500元钱,养起了鸡。但是一场洪水后,鸡得了鸡瘟,几天内全部死光。5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一个只靠三亩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就如天文数字。他的母亲受不了这个刺激,竟然忧郁而死。
他后来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赚到钱。
35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即使是离异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为他只有一间土屋,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后倒塌。在农村,娶不上老婆的男人,是没有人看得起的。但他还想搏一搏,就四处借钱买一辆手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他断了一条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机,被人捞起来,已经支离破碎,他只能拆开它,当作废铁卖,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了。但是,后来他却成了这个城市里的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有两亿元的资产。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也害怕贫穷,怕别人因贫穷瞧不起你,而恰恰是你无形中因贫穷显露出来的低人一等,才使别人瞧不起你。昂起头来,贫穷不是劣势,贫穷说明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贫与富同住在一个小镇里,还是邻居。他们几乎每天碰面,可富总是看不起贫。一天,贫与富又碰面了。虽然,贫知道富看不起自己,但每次都会主动跟富打招呼。而富呢?都只是冷漠地“嗯”一声,有时候还装作没听见,大摇大摆地闯过去。没想到,这次,富开口跟贫说了话:“噢,贫老弟,真巧哦!你又瘦了。怎么样?这几天,有没有饭吃啊?要是没得吃,就到我家去。我想,我家那条狗不会介意把它的饭让一点招待你的!”贫听了,像往常一样笑了笑,正要离去,可被富叫住了:“贫老弟,明天,我家要大扫除,你就去帮点忙吧,我会给你工钱的!”贫答应了。
第二天,贫来到富家里。富的房子十分华丽。贫和富家里的几个佣人清洗起屋子来,富却在大厅里边喝酒边欣赏自家的舞队翩翩起舞,还不时过来对贫吆三喝四,贫忍气吞声;富故意不给贫任何去污品,却要贫洗干净门窗上的油腻,贫就回家拿来自醋代用,将门窗洗干净。富看了,哼了一声,说:“贫老弟,这样的房子,恐怕你这辈子就只能见这么一次了。喂,你可得小心点儿,别弄花了,你赔不起的!哈……哈……”贫在一旁,只是一个劲地擦呀,刷呀,一声也不吭……
就这样,贫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几年后,用自己的积蓄开了家饭店,生意还很不错;又过了几年,贫又开起了金铺,赚好多钱,成了富翁。而富呢?整天吃喝玩乐,最后终于落了个倾家荡产,沦为乞丐。
一个人贫穷,不是口袋贫穷,而是脑袋贫穷。面对贫穷,你要先有富有的想法,就能过富有的生活。因此,在21世纪来临之际,有智慧的人会先改变他的思想,突破过去一成不变的生活框框;当机会来临时,不但能抓住机会,而且能创造机会。一个人贫穷,主要是脑袋贫穷。
贫穷不是过错,没有谁愿意贫穷,假如你以家贫为耻,假如你以拮据为羞,那么你得到的将是物质与心灵的双重贫困。不要习惯去鄙夷那些贫穷的人,因为在超越贫穷的日子里,许多人痛苦并快乐着,许多人也因此比其他人做得更好,飞得更高、更远。
不要甘心做乞丐
在一个美丽的乡村,一天来了一个乞丐,这个乞丐看上去只有30多岁,长得很结实。乞丐每天端着一个破碗到村民家中讨饭,他的要求不高,无论是稀饭还是馒头他从不嫌弃。日子稍稍长了,便有人看中他的身材与力气,想让他去帮着打打零工,并许以若干工钱。岂料此等好事,该乞丐竞一口回绝。说:“给人打工挣点钱多苦,远不如讨饭来得省力省心。”
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故事中的乞丐,可以摆脱贫穷,但是,他没有那样做,他甘心做乞丐。哲学家普罗斯特曾说过: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世界,而是用新视野看世界。世局瞬息万变,现代人面对未来的挑战,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更不能一成不变、裹足不前。要以新思想、新观念、新视野来迎接新的挑战。由此可见,一个人想过富有的生活,首先要有富有的思想;脑袋富有,口袋就能富有,只有拥有富有的思想,才能突破贫穷。
真正的财富不是口袋里有多少钱,而是脑袋里有多少东西。思想决定你的一生,一个人脑袋富有后,自然就能赚进许多财富,口袋也变得鼓鼓的。
一位大学导师在一次毕业生就业指导会上讲了他的一个学生的故事。这个学生刚刚从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薪水不是很高,但在他同学的眼里,他已经是一个吃皇粮的人了。有一天,他突然跑到导师那里,导师看他心情有些沮丧,就顺便问了一些他现在的情况。
这一问,好像是引发了他一肚子的委屈,他说:“其实,我对现在做的工作一点都不喜欢,与我学的专业也不对口,整天无所事事,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事让我做,另外工资也很低,我一个研究生就给这么点儿钱,在北京怎么生活啊?”
导师不解地问:“你的工资低,你怎么还无所事事呢?”
“那我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嘛,我又能怎么样呢?”他的话明显有些着急。
导师告诉他:“其实并没有人把你束缚住,你只是被你自己贫穷的思想束缚住了,你明明知道自己不适合现在的位置,那么,为什么不去再多利用工作的机会,再学习其他的知识,积累知识,找机会自己跳出去呢?”
这个学生又向他的导师抱怨说:“我的运气不好,什么样的好运都不会降到我头上的。”
导师叹了口气:“你很聪明,学习能力很强,但却是天天在梦想好运,而你却不知道好的机遇都被那些勤奋和跑在最前面的人抢走了,你永远只是躲在贫穷思想的阴影里走不出来,哪里还会有什么好运。”
听完之后,这个学生沉默不语。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些只把时间用在发泄和发牢骚上,却根本没有想到过去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境况,就像以上两则故事的人物一样,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与处境。如果一个人安于贫困,视贫困为正常状态,不想努力挣脱贫困的状态,那么在身体中潜伏着的力量就会失去它的效能,无论他的出身是不是贫穷者,他终究会变成真正的贫穷者,他的一生永远不能脱离贫困的境地。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正是贫穷的思想,以及认为自己命定贫穷、必老死于贫穷的错误观念。一旦处于贫穷的境地,就认为自己命定贫困,这实在是个绝大的谬误。要出人头地,就得有出人头地的态度,我们必须想到富有,必须在思想中感到富有,必须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幸福和财富。
有这样两个故事,第一个是:每天傍晚,某居民新村都会有一个老人到垃圾箱里捡垃圾。老人是个驼背,这使得他原本就矮小的身材愈发显得矮小,老人每次从垃圾箱里拾垃圾都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战斗。为了拾到垃圾,他必须将脸紧紧地靠在垃圾箱的口子上,否则他的手就不足以够到里面的“宝贝”,而那个口子正是整个垃圾箱最脏的地方。
老人每次拾完垃圾都像打了一场胜仗,他完全不会顾及别人脸上的那种鄙夷。看着那些可以换钱的“战利品”,走在新村的小路上,他总是显得格外高兴。
另一个故事是:曾有一位记者到一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女工家“送温暖”。这位女工的男人早几年病逝,欠下了好多钱,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有残疾。女工微薄的薪水养三个人,还要还债。但记者见到她,却发现她脸上的笑容就像她的房间一样明亮:漂亮的门帘是自己用纸做的,灶间的调味品尽管只有油盐两种,但油瓶和盐罐却擦得干干净净。记者进门时女工递给她的拖鞋,鞋底竟是用旧解放鞋的鞋底做的,再用旧毛线织出带有美丽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暖和。
女工说,家里的冰箱洗衣机都是邻居淘汰下来送给她的,用用蛮好;孩子很懂事,做完功课还帮她干活。
有人说:同样是贫穷,一种是不思进取的懒惰,一种是直面生活的勤勉;一种是人格的湮灭,一种是不屈的抗争。两种境遇确实让人唏嘘。
同样是贫穷,有的人会贫穷潦倒,有的人却心在梦在。难怪有人断言,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如果你正在受此煎熬,如果你是贫困的牺牲品,如果你觉得目前自己前途无望,觉得周围一切都很黑暗惨淡,那么你应当立即转过身回过头,走向另一面,朝着希望和期待的阳光前进,而将黑暗的阴影尽数抛弃。迅速地斩除一切贫困的思想、怀疑的思想,忘却脑海中一切暗淡、忧郁的印象,而带着光明的、有希望的和快乐的印象去伟大的世界里。“造物主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定会打开一扇窗”。只要努力,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满的结局,坚持不懈地努力向前,最终定会脱离贫困的境地。
自信不可缺
俗话说:“人穷志不穷。”只要自己努力了,总有一天会翻身的,所以,要敢于面对现状。要相信自己现在贫穷,并不代表以后仍旧贫穷,怨天尤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样下去,你的后代也会成为贫穷者。只有你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处境,你的后代起点才会更高,生活得更好。
所以说,穷困并不可怕,只要人有志气,有自信,那么在贫困中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克服的困难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只有穷苦的人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因为穷,所以必须劳作,去克服许多困难,这个过程中会比别人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要为自己的贫穷而自豪,但是,如果你只是满足于现状,不去努力奋斗,你将失去自豪的资本。
从前,河北省某县的一个农村姑娘想当作家,可是家里很穷。十九岁高中毕业后就做起了她的作家梦,好多人都不理解她,笑她:“你凭什么当作家?”但她不怕别人嘲笑,依然自信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15年以后,她真正成了作家,1996年《广州日报》发表了她的长篇小说《保姆离亲记》,并且加了编者按,引起了当时社会上很多青年,包括一些中年人的强烈反应。大家渐渐地为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的艰苦创业精神所打动。在平常人看来,一个替别人打工的保姆居然成了作家,简直不可思议。但是,也正是从这不可思议当中,人们才看到了一个贫穷女孩儿的自信。她积极投入社会,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自己的追求,执着奋勇拼搏。现在她已经出名了,她叫英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