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贫穷我奋斗我成功(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49082000000023

第23章 贫穷并不可怕(6)

他真是个可随意指挥的员工,后来他又去业务部。参与直销的工作,此外,连取稿、跑印刷厂、邮寄……只要开口要求,他都乐意帮忙!

“反正吃亏就是占便宜嘛!”他这么说。

二年过后,小杨离开了那家出版社,自己成立了一家图书公司,做得还真不错。

原来他是在“吃亏”的时候,把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发行、直销等工作都摸熟了,他真的是占了“便宜”啊!

现在他仍然抱着这种态度做事,对作者,他用“吃亏”来换取作者的信任;对员工,他用“吃亏”来换取他们的向心;对印刷厂,他用“吃亏”来换取品质……

现在的小杨,比我和当年的同事都风光!

“吃亏就是占便宜”,不是没有道理哦!

所以建议大家,用“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态度来做事,保证你受益无穷。

“吃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的吃亏,一种是被动的吃亏。

“主动的吃亏”指的是主动去争取“吃亏”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指没有人愿意做的事、困难的事、报酬少的事;这种事因为无便宜町占,因此大部分的人不是拒绝就是不情愿,你主动争取,老板当然对你感激有加,一份情绝对会记在心上,日后无论是升迁或是自行创业,他都有可能帮助你;这是对人际关系的帮助。最重要的是。你什么事都做,正可以磨炼你的做事能力和耐力,不但懂得比别人多,也进步得比别人快,这是你的无形资产,绝不是用钱买得到的。

“被动的吃亏”是指在未被告知的情形下,突然被分派了一个你并不十分愿意做的工作,或是工作量突然增加。碰到这种情形,除非健康因素或家庭因素,否则就应接下来;如果冷眼旁观周围环境,发现也没有你抗拒的余地,那更应该“愉快”地接下来。也许你不太情愿,但形势比人强,也只好用“吃亏就是占便宜”来自我宽慰,要不然怎么办呢?至于有没有“便宜”可占。那是很难说的,因为那些“亏”有可能是对你的考验,考验你的心志和能力,是为了重用你啊!姑且不论是否“重用”你,在“吃亏”的状态下,磨炼出了你的耐性,这对你日后做事绝对是有帮助的。此外,你的“吃亏”也会让人对你无话可说。不得不尊重你哩!

做事“吃亏就是占便宜”,做人呢?

做人比做事难,但如果也有“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心态。那么做人其实也不难;因为人都喜欢占人便宜,你吃一点亏,让人占一点便宜,那么你就不会得罪人,人人当你是好朋友!何况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今天占你一点便宜,心里多少也会过意不去,只好在恰当时候回报你啦,这就是你“吃亏”之后所占到的“便宜”!

自我减压调节

压力总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穷人与富人比较,面对的压力就更大了,因此,如何摆脱压力,从容地面对生活是穷人迫在眉睫的问题。

没有压力,因为我们的命运是和人、技术、处理过程和产品的改革和谐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工作中改进、变革的间隔时间越来越小,我们必须响应它们,实现它们,学会管理它们。然而,任何形成改革的基本观念,通常是充满压力的,并充满着陷阱。

我们若无法对付和处理这种压力,可能导致技术上的失误和管理上的错误。比如,心理压力可能源于在使用一种新技术中的疑问。

过分的压力也能削弱管理工作,导致软弱的决定,造成没有做到所委派的职责和不履行正常的处理问题的手续。

心理分析学家指出:一切心理疾病与惧怕有关,它形成压力的风暴,破坏心理防卫机能而造成精神崩溃,精神崩溃虽然可以治疗,但能否彻底治愈,要视其严重程度和治疗是否充分而定。因此最根本的方法是预防它发生,克服压力,就得先了解压力的来源。

你一旦觉察到压力来临,就比较有心理准备,它就不容易压垮你。人可以透过对压力的预期心理的调适,从而降低它的威胁和负面影响。

有一位中学生,平时学习优秀,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得睡不着觉。这是因为她预料到自己无法入眠,而又急于期待自己睡着。在这种矛盾压力下,使她陷入困境。升学考试前几天,她母亲故意不让女儿早睡,特意陪她聊天,尽聊些她没兴趣的古典文学之类,使她听着听着,觉得厌烦很快就打起了瞌睡,上床后,也很快进入了梦乡。此后,她考前失眠的坏毛病改掉了。

在自由的社会里,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法律的约束下,赋予你做决定的权利。凡事都必须自己来做决定,来做选择。在人的心理活动系统中,做出抉择不易。

我们必须面对方方面面的矛盾和冲突,有各种各样的因素要顾及,所以自由不轻松,自由表示给个人加重了责任,它在心理上自然构成压力。

就心理疾病的病理而言,人如果不肯面对压力,而想找借口逃避,就会形成心理症状。

在高节奏的工作过程中,不免有许多压力干扰我们,如果不知道调适,日积月累,对于精神生活当然影响惨重。

穷人一定要学会缓解压力,否则就等于天天在自己的心灵世界堆积垃圾,制造污染,破坏环境。

如何预防精神困顿,保持心情愉快?请试着按下面的方法去做:

首先,以面对事实的态度和有条理的方法来对付挫折。把事情的原委看清楚,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努力去实践。如此一来,每遇到一次失败或挫折,就有多次经验的改造和自我能力的提升。

事实上,压力困扰的程度视自我能力与工作负担的比值而言,自我能力超出工作难度,承受的心理压力就小;自我能力低于工作难度,承受的心理压力就大。

其次,要放得下。事实与情绪本是两回事,遭遇失败是事实,但演化为愤怒与不安,就变成情绪困扰,使思想僵化,钻牛角尖,造成心理压力,以至于彻夜难眠,万念俱灰。这时,一定要记得把它放下。拿得起,放得下,这是中国人处世的信条,也是成功的秘诀。

人要超越现实,首先要超越周围一块块束缚自己的巨石,即使不在肉体上也要在精神上摆脱万物的牵挂。精神上无依无恃,物质上便不再患得患失,人的品性不知不觉得到了升华。

最后,站在高处,扩大视野去看挫折。遇到困扰,如果把它看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当作自己全部生活的挫折,心理生活空间便随之缩小,自己就陷入悲愁的天罗地网,再也逃脱不出来。

俗话说,越想越生气。走入了死胡同,人便置身于悲郁的牢笼。这时,寻求解脱之道就是扩大视野、提醒自己除了失意这件失意的事之外,亲情、友谊以及许多值得去做的工作都值得珍惜。

只有把自己放进广袤的空间与时间里,结合周围的人、事、物,对自己全面的把握,才能知道自己存在和努力的方向,心中才会产生踏实的感觉。视野扩大了心灵提升了。失意渐渐随风飘逝。

投其所好

识人是一种本领。通过了解对方的性格、身份、地位及兴趣,投其所好地办事,往往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富人办事前,往往会先了解对方的性格、身份、地位和兴趣,然后投其所好,避其所忌,攻其虚,得其实,这样办起事来才能措置自如,成功有望。穷人则做不到这一点,往往会出师不利、逢事受挫,一招错后满盘输,致使本应能办成的事也办砸了。

1.了解对方的性格好办事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有的人喜欢听奉承话,给他戴上几顶“高帽”,他就会使出浑身力气帮你办事;有的人则不然,你一给他戴“高帽”,反而引起了他敏感性的警惕,以为你是不怀好意;有的人剐愎自用,你用激将法,才能使他把事办好;有的人脾气暴躁,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跟他说话办事就不宜拐弯抹角。

所以,与人办事,一定要弄清这个人的性格,依据他的性格,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恶才会对办事有好处。

春秋时期,齐国有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勇士,很得国王齐景公宠爱。三人结义为兄弟,自称“齐国三杰”。他们挟功恃宠,横行霸道,目中无人,甚至在齐王面前也“你我”相称。乱臣陈无宇、梁邱据等乘机收买了他们,阴谋夺取政权。

相国晏婴眼见这股恶势力逐渐扩大,危害国政,暗暗担忧。他明白奸党的主力在于武力,三勇士就是王牌,屡次想把三人干掉,但他们正得宠,如果直接行动,齐王肯定不依从,反而会弄巧成拙。

有一天,邻邦的国王鲁昭公带了司礼的臣子叔孙来访问,谒见齐景公。景公立即设宴款待,也叫相国晏婴司礼;文武官员全体列席,以壮威仪;三勇士也奉陪,威武十足,摆出不可一世的骄态。

酒过三巡,晏婴上前奏请,说:“眼下御园里的金桃熟了,难得有此盛会,可否摘来宴客?”

景公即派掌园官去摘取,晏婴却说:“金桃是难得的仙果,必须我亲自去监摘,这才显得庄重。”

金桃摘回,装在盘子里,每个有碗口般大,香浓红艳,清芳可人。景公问:“只有这么几个吗?”

晏婴答:“树上还有三四个未成熟,只可摘6个!”

两位大王各拿一个吃,佳美可口,互相赞赏。景公乘兴对叔孙说:“这仙桃是难得之物,叔孙大夫贤名远播,有功于邦交,赏你一个吧!”

叔孙跪下答:“我哪里及得上贵国晏相国呢,仙桃应该给他才对!”

景公便说:“既然你们相让,就各赏一个!”

盘里只剩下两个金桃,晏婴复请示景公,传谕两旁文武官员,让各人自报功绩,功高者得食此桃。

勇士公孙捷挺身而出说:“从前我跟主公在桐山打猎,亲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解主公之围,这功劳大不大呢?”

晏婴说:“擎天保驾之功,应该受赐!”

公孙捷很快把金桃咽下肚里去,傲眼横扫左右。古冶子不服,站起来说:“虎有什么了不起,我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浮沉九里,斩骄龟之头,救主公性命,你看这功劳怎样?”

景公说:“真是难得,若非将军,一船人都要溺死!”把金桃和酒赐给他。可是,另一位勇士田开疆却说:“本人曾奉命去攻打徐国,俘虏500多人,逼徐国投降,威震邻邦,使他们上表朝贡,为国家奠定盟主地位。这算不算功劳?该不该赏赐?”

晏婴立刻回奏景公说:“田将军的功劳,确比公孙捷和古冶子两位将军大10倍,但可惜金桃已赐完了,可否先赐一杯酒,待金桃熟时再补?”

景公安慰田开疆说:“田将军!你的功劳最大,可惜你说得太迟。”

田开疆再也听不下去,按剑大嚷:“斩龟打虎,有什么了不起?我为国家跋涉千里,血战功成,反受冷落,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为人耻笑。还有什么颜面立于朝廷上?”拔剑自刎而死。

公孙捷大吃一惊,亦拔剑而出,说:“我们功小而得到赏赐,田将军功大,反而吃不着金桃,于情于理,绝对说不过去!”手起剑落,也自杀了。古冶子跳出来,激动得几乎发狂地说:“我们三人是结拜兄弟,誓同生死,今两人已亡,我又岂可独生?”

话剐说完,人头已经落地,景公想制止也来不及了。齐国三位武士,无论打虎斩龟,还是攻城掠地,确实称得上勇敢,但只是匹夫之勇。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晏婴就是抓住了他们不能忍耐自己骄悍之勇的性格,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方的性格,是我们与其办事的最佳突破口。投其所好,便可与其产生共鸣,拉近距离;投其所恶,便可激怒他,使其行为按我们的意愿进行。无论跟什么样的人办事,我们都应首先摸透他的性格,依据其性格“对症下药”,就很容易“药到病除”,办事成功。

2.了解对方身份地位办事

无论在哪个国度、哪个年代,地位等级观念都是很强的,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异。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大无小、无尊无贱。对方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会认为你这样做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他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您的忙,或者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阻碍了你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一波三折。

宋朝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中的。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因为他身为宰相,关系到天下的兴衰,理应学问更多些。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所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汉书·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言讫而别。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谏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是啊,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和大将军的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寇准读了《汉书·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感到从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