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日常生活14宜
1.心态宜平衡
当人处于心态失衡状态时,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内分泌失调,交感神经高度紧张和兴奋。机体为调节各种刺激,在大脑的调控下,肾上腺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激素释放入血液中,以满足大脑的调度兴奋和肌肉的能量需要。此外,这些激素还可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以提高血中葡萄糖的含量来满足机体应付紧急状态的需要。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时期存在,很容易引起胰岛B细胞出现功能障碍,从而使胰岛素分泌不足成为一种定势,进而导致糖尿病。
2.宜保持健康的情绪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由于其不可治愈性和疾病本身所带给患者的不方便和影响,往往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按照情绪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属正常组,即病人情绪稳定,思想开朗;第二种属亚神经症组,即病人情绪不太稳定,思想顾虑较多;第三种属神经症组,即病人情绪极不稳定,过度焦虑,脾气暴躁。进一步研究发现,第一组病人病情最轻,很少有眼底病变者,即使出现病变也比较轻,且进展缓慢;第三组病人病情较重,大多并发眼底病变;第二组病人的情况则介于第一组和第三组之间。
一般来说,人的身心是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统一体,健康的情绪能加速消除疲劳,而消极的情绪则只能让人身心疲惫。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心理因素影响糖尿病的物质基础是肾上腺素。过度焦虑、脾气暴躁的患者,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较高,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同时也使血小板功能亢进,造成小血管栓塞,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
同时,情绪波动能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并进入血液,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学会控制情绪,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加强心理治疗。
3.宜适量饮水
糖尿病患者常有口渴、喝水多的表现,但有人认为患糖尿病后应该控制喝水,这是大错特错的。喝水多是体内缺水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患糖尿病后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使糖尿病更加严重,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是非常危险的。适量的饮水对糖尿病是有好处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泄;喝水有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作用,酮症酸中毒时更应大量饮水;喝水可改善血液循环,对老年患者可预防脑血栓的发生;严重肾功能障碍尿少、水肿时,要适当控制饮水。
4.宜灵活加餐
灵活加餐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对防止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十分重要,尤其是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适当而科学地加餐能使病情得到稳定或减少药物的用量,从而有效防止血糖出现大幅度的回落。
临床上经常见到一些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晚上睡觉前尿糖阴性,早晨起床时空腹尿糖反而呈阳性。进一步观察发现,他们中除少数患者属黎明现象外,多数属夜间低血糖引起的晨起高血糖。对于这种现象,患者可以在晚间加食一些品种丰富的食物,除了主食之外,最好配备一些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虾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转变成葡萄糖的速度较其他食物中的缓慢而持久,这样一来,患者的清晨空腹尿糖就可以转阴。
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病情极不稳定,常有心悸、手颤、多汗、饥饿等低血糖反应,当出现这些反应时应立即吃1块糖或50克馒头,以缓解病情发作。同时,发作前如能少量加餐,常可使血糖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另外加餐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单纯进食肉类蛋类食品,应适当进食些碳水化合物,若碳水化合物摄取过少会引起饥饿性酮症。
(2)加餐不要超过总热量的需要,因为热量过高会引起肥胖,肥胖使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因而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多,病情难以控制。
5.饮食宜讲究卫生
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所以,患者在饮食方面一定要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代谢功能进一步的损害,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在日常膳食中,应注意以下饮食卫生要求:
(1)夏季从市场上购买的熟肉制品很容易变质,特别是被苍蝇爬叮及灰尘污染后,各种肠道细菌极易在里面生长繁殖,直接食用有可能致病。因此,夏季买回的熟肉制品一定要经过加热消毒后再食用。
(2)生菜、生肉、生鱼等常带有大量细菌,甚至有致病菌、寄生虫卵等,只有经过烤熟煮透,细菌才会基本上被消灭。
(3)生姜是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腐烂的生姜能产生一种叫黄樟素的毒性很强的有机物,该物质能使人体的肝细胞变性。糖尿病患者如果食用烂姜,容易并发肝功能疾病。
(4)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冷冻食品,如鸡、鸭、肉、蛋、速冻蔬菜等,一经解冻要尽快食用,不宜长期存放,否则蛋白质会很快分解,易引起变质和营养损失。
(5)有很多人特别喜食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但臭豆腐含有大量挥发性盐基氮和硫化氢,这两种物质均为蛋白质所分解的腐败物质,对机体有害。此外,臭豆腐常受细菌污染而含致病菌。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差,所以不宜吃臭豆腐。
(6)各种罐头食品的营养价值均不及新鲜食品,糖尿病患者食用时应注意适当搭配和调剂。罐头食品最好连包装一起蒸煮,一方面可高温消毒,另一方面也可保留食品的原味。不过糖尿病患者最好常食新鲜食物,少食罐头食品。
(7)火锅涮肉片不能太嫩,否则易发生旋毛虫等感染。
(8)饮用豆浆应充分煮沸,因为生黄豆中含有皂素,对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还含有破坏红细胞的溶血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白细胞凝集素和脲酶等多种有毒成分。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饮用未煮沸的豆浆,短时间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
(9)糖尿病患者适当喝茶是有益的,但有焦味和发生霉变的茶叶不能饮用。因为有焦味的茶叶含有较多的致癌物;霉变的茶叶有大量真菌滋生。如果饮用了这类茶叶,易引起腹痛。
6.宜饮茶水
喝茶有提神、健脑、利尿、降压、降脂等多种功效。但睡前最好不要喝过多的茶,以免影响睡眠。
冷开水泡茶可以治糖尿病,这一最新科研成果是由日本高山大学药学研究系森田教授经过长达3年的反复试验而研究出来的。这种方法对糖尿病特别有用,甚至能使血糖恢复正常。
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一种既能促进胰岛素合成又能去除血液中多余糖分的叫作“茶多糖类”的物质。这种茶多糖类物质在白茶中含量最高,而绿茶次之,红茶最少。
试验还证实,如果用沸水或温水泡茶,则使这种物质受到严重破坏而降低疗效。反之,用冷开水浸泡茶叶,这种多糖类物质才会被溶解并保留下来。
7.宜多食杂粮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饮食结构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以多糖淀粉类为主,常食用粗制米、面和杂粮,尽量减少精米和精面。五谷杂粮进食后能在胃肠道缓慢释放葡萄糖,有利于控制血糖。同时,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五谷杂粮的药性既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又经济实用,且没有副作用。近年来许多国家在保健食品的营养素中加入植物粗纤维治疗糖尿病,取得了一定效果。植物粗纤维不但能果腹以减轻饥饿感,还能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浓度,尤其是降低餐后血糖上升的幅度。
8.生活宜有规律
糖尿病患者平时要注意生活规律,有规律的生活对长期稳定控制血糖及防治并发症有很重要的关系。反之生活无规律,不注意饮食控制、适当活动及控制体重,将会产生可怕的后果,主要是血糖不能很好的控制,并发症不知不觉地进展,如视网膜病变最终可导致失明;神经病变可致肢体麻木、疼痛;肾脏损害可致尿毒症;严重的肢端坏疽,需手术截肢等。因为糖尿病的预后决定于并发症,为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应首先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每天的吃饭时间、每次进食量及进餐次数大体相同;每天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及工作量大体相同;每天体育活动和练气功时间及活动量应大体相同;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的作息时间应大体相同;保持标准或接近标准体重,肥胖者应有计划的减肥;若特殊情况如外出开会、旅游等难以做到生活规律时,应对药物、饮食、活动三方面灵活调整。
9.宜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膳食纤维是由多糖分子组合而成的一种碳水化合物。由于这种碳水化合物既不能供给能量,也不被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故曾被误认为“无效碳水化合物”。虽然膳食纤维不能被利用,但它是膳食中的重要成分,为人体健康所必需,已被营养学者列为“第七大营养素”。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酸、木质素、树胶、藻胶等。
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
(1)降低胆固醇作用:据报道,燕麦麸、荚豆类和蔬菜类等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摄人人体后,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的5%~10%,有的甚至可降低25%。它们可促进胆固醇在肠道中排出,使胆酸盐和脂类在吸收中减少,因而减少了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如纤维素、木质素、玉米麸和小麦麸),很少能改变血浆胆固醇水平;
(2)降低血糖作用:进食某些水溶性膳食纤维,由于延缓了胃排空速率、延缓了淀粉在小肠内的吸收或减慢了葡萄糖在小肠内的吸收,而使餐后葡萄糖水平上升缓慢。膳食纤维亦能通过减少肠激素如胃肽或胰升糖素分泌,减少对B细胞的刺激,减少胰岛素释放与增加周围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谢增强。高纤维饮食可使I型糖尿病人的单核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加,从而节省胰岛素需要量;
(3)改善大肠功能:膳食纤维通过消化道,可吸收水分使体积变大,促进肠道蠕动,使肠内容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缩短,有促进排便的作用,从而能防治便秘;
(4)减肥健美:进食高膳食纤维,可使消化道被充满,其食欲得到了满足;此外,粗纤维膳食还对食物中的脂肪的消化吸收有很大的影响,使脂肪的吸收减少,即减少了机体能量的摄入,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这对维持机体的健美具有重要的作用。
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粗粮、根茎类、豆类等。营养学专家认为,老年人膳食纤维的需要量为25~30克/日,糖尿病患者应给予20~25克/日。
10.宜适量吃海鱼
鱼肉中含有的欧米伽一3脂肪酸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降低血黏度,而且还可以减少心律不齐和动脉硬化的危险。鱼油可以减轻关节疼痛,并有健脑功效。法国的研究人员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调查了246位年龄在63~74岁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结果发现那些经常食用含有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类的人记忆力减退程度明显比不食用它的人低。鉴于鱼肉对人体的巨大好处,英国营养基金会建议人们每周食用鱼肉两次,而且至少食用一次深海鱼。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海鱼时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如果尿酸过多,就会沉积在关节处或软组织中,从而引起关节和软组织发炎,甚至还会引发肾结石和尿毒症。
另外,深海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与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水果同食,就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水果的某些化学成分容易与海鲜中的钙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会刺激胃肠道,从而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海鲜与这些水果同吃,应至少间隔2个小时。
11.宜适当爬山
爬山运动可以提高腰、腿部的力量以及行进的速度、耐力、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等,并且可以加强心、肺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在爬山过程中,腿部大肌群参与较规律的运动,且有一定的负荷,这样就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更多的毛细血管张开,加强氧交换,增强新陈代谢功能,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爬山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但也应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突然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其次要适可而止;另外最好在爬山前少吃一些食物或在饭后1小时开始爬山。如属微血管病变、大动脉硬化病变、血糖不稳定以及在用胰岛素后药物发挥作用时,还有身体较虚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做一些轻微的运动。
12.运动强度宜适当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公式,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也适用于这个公式。运动量过小,达不到运动疗法的效果,然而运动量过大则会使血糖大幅度波动,导致病情恶化。当然运动强度的确定是关键因素之一,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运动强度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运动后的心率、能量消耗情况、耐受能力、病人的反应等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