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心灵的哲理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49065600000009

第9章 鸟鸣心中(8)

没多会儿,盖蒂下定了决心,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脱下衣服换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几分钟就进入了梦乡。

从此以后,保罗·盖蒂再也没有拿过香烟,当然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世界顶尖富豪之一。

黄金分割

◎文/刘勇强

要学会分割目标,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

西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期间,他从一架受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落在缅印边境的一片丛林中。当地人告诉他,这儿距印度最近的市镇也有140英里。对于习惯于以车代步的西华·莱德来说,这几乎是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路程。为了活命,西华·莱德拖着落地时扭伤的双脚一瘸一拐地走下去。不过战前研究过心理学的西华·莱德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轻装上阵,他努力地控制自己不去想那个让人备感沉重的数字。奇迹发生了,西华·菜德回到了印度。

这段插曲公之于世后,在他的家乡肯德郡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年轻人把“走完下一英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这恰恰是西华·莱德在途中的惟一念头。

二战结束后,西华·莱德接了一个每天写一个广告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跟他签订合同,也没明确一共要写多少个广告。心无旁骛的西华·莱德就这样不停地写下去,结果连续写完了2000个广告。他在事后很有感慨地说:“如果当时签的是一张写2000个广告的合同,我一定会被这个数目吓倒,甚至把它推掉。”至于原因,一个叫山田本一的日本人用另一种方式做了解答。

在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选手出入意料地两度摘冠,从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种议论、猜测,山田本一听之任之,不做任何解释。直到十年后,他才在自传中揭开谜底:“每次比赛之前,我都先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是否专门研究过西华·莱德,世人不得而知,但二人异曲同工的行事方式,却似乎昭示着同一个道理:对于正在跋山涉水的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不是忧虑目标有多远,而要学会分割目标,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每走一小步,是不需要多大勇气的。

站着做人

◎文/佚名

重要的是站的时候腿不会发抖,跪的时候脸也不会发红。

宾馆里,服务生不小心把咖啡溅到顾客的皮鞋上,他站着一个劲地向顾客道歉,但腿却在不停地发抖。老板见状停了下来,没有指责更没有辩白,而是掏出自己的手绢跪下去替顾客擦拭。那神情就像是在为他自己或者家人服务一样随意安详,既没有让顾客感到受宠若惊,更没有让失手的服务生感到难堪。

后来,这个名叫伍迪·艾伦的服务生自己也当上了宾馆的老板。他说,就是那一刻,老板影响并成就了他的一生。而且每次说这话的时候,他都能够很清晰地记起老板跪下去的身影……

只知道站着的人是老爷,只知道跪着的人是奴隶。无论是把顾客当上帝,还是当傻瓜,都是不恰当的。一个真正的人不但知道什么时候应当跪,什么时候应当站,更重要的是站的时候腿不会发抖,跪的时候脸也不会发红。

父亲接我回家

◎文/易水寒

一个只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父亲来接自己放学的儿子……

他常年在外面拍电影,有时在本地,有时在外国,有时则是在飞机上度过。有一天,他因病在家里躺了一天,傍晚的时候,妻子高兴地拿着一个大花瓶走到他面前,对他说:“我要给你颁发奖杯!”他问为什么,妻子神秘地一笑,说:“因为你今天全天都没有出门!”

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忙碌到什么程度的人;可想而知,他的儿子跟他见面的机会能有多少。但是,那时儿子毕竟还是个孩子,有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虚荣心。一天,他的助手向他转达了儿子的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父亲能亲自开车去接他放学。”

这天,风尘仆仆地下了飞机以后,他看看手表,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于是开着车直奔学校,连脸都没来得及洗一下。他想给儿子一个惊喜。他打电话告诉孩子的司机:“今天你在家里歇着吧,我现在正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放学铃声响了。他热切地打量着从门口走出的每一个学生。但直到所有的人都走光了,他也没有见到孩子的身影。终于,司机给他打来电话:“先生,你的儿子正在学校门口等你呢,怎么你还没有到?”他说:“我也在学校门口。”司机问:“你在哪个学校门口?”他说出某某小学的名字。司机说:“先生,你的孩子已经读中学了!”

等他赶到那所中学的时候,孩子已经要步行回家了。他把儿子叫上车,儿子好半天都没有理睬他。他默默地开着车,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快到家的时候,儿子带着哭腔说:“爸爸,我的同学都走光了!你来接我还有什么用!”

他叫成龙,一个出色的电影人,一个能为儿子提供优裕物质生活的人。而他的儿子是个普通的儿子,一个只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父亲来接自己放学的儿子……

改变人生的一句话

◎文/孙海玉

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儿。

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儿,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儿,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儿。”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儿,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生死罗布泊

◎文/佚名

现在10个保护机构在罗布泊周边已经建立起来了。

这是在大漠深处隐藏了5年之久的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包括联合国官员在内的10名科考队员陷入沙漠,而对死亡,他们对每个人进行死亡排列,让活人吃死人,以保证有人能活下来,把考察成果带给人们。

野骆驼,是世界上仅有的几种活化石之一。因此联合国不惜一切代价要保护这一珍贵物种。为此,1997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了一支考察队,深入到罗布泊腹地,对野骆驼的生活习性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

1997年5月,中国的赵子远、英国的江古尔博士、肯尼亚的联合国官员、两名木工以及其他的科考人员一行10人,牵着18峰骆驼带着18天的食物向罗布泊腹地进发了。

到了第15天,考察组完全深入到了罗布泊腹地。这一天,天气特别燥热,气温高达50摄氏度。傍晚时分,18峰骆驼突然不走了,顺势跪了下来,卧在了滚烫的沙地上,大风暴要来了。队员们立即选择了一个较为避风的地方安扎好帐篷,捆扎好物资装备,解开拴着骆驼的绳索。这时天空突然阴暗了下来,阵阵如雷般的声音向这边滚来,沙尘暴来了,队员们赶忙钻进了帐篷。突然间,风暴卷着沙尘将帐篷吹倒了,帐篷内的所有人全都匍匐在地上,谁也不敢拾起头来,更别说直起腰了,谁敢直腰谁准会被风暴卷向天边。风整整刮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8时左右,风势才渐渐地缓了下来。人们从被沙子掩埋了一半的帐篷中爬了出来,清点物资和骆驼。最糟糕的结果出现了,除了一部分物资装备被大风吹走了外,18峰骆驼踪影全无。队员们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赖以生存的所有物资都得靠骆驼运输。考察队员带了18天的干粮和淡水,而此时已是第16天了,全队只剩下两三天的食品。如果不能找到骆驼,而又等不及外援,队员们将饿死、渴死在罗布泊,整个考察小组将全军覆没。骆驼既然逃跑,方向必是有水源的地方,考察队派了两个身强力壮分管骆驼的木工去有泉水的地方找寻骆驼。

两个木工走了4天,应该是归来的时候了,可他们没有回来!死亡的气息越来越浓,但考察组的队员们仍然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继续对考察的一些成果进行讨论,进行分析,该记录的记录;该测样品的测样品;了解野骆驼在沙漠中生存要吃哪些植物;分析这里的山川地貌;找准野骆驼的迁徙规律等等。

就在第4天夜里,无望的队员们开始考虑后事了。他们排了一个死亡顺序表:年龄最大的69岁的肯尼亚联合国官员汤姆博士将自己排在死亡的最前列;66岁的英国的江古尔博士将自己排在了第二位;而62岁的赵老将自己排在了第三位……他们就这么依次排列着,并约定如果谁先死去,大家就先去吃谁的肉,只要有一个人能够生存下来,就一定要把大家的考察资料带回去,请人类历史记住,这是生命换来的珍贵资料,这是生命向人类社会作出的环保宣言!

另一方面,两名木工一路上顶着烈日,睁着涩涩的双眼寻找着骆驼留下的蹄印。到了有泉水的地方,他们终于看到了他们要寻找的骆驼,18峰一峰也不少。两个木工迅速地骑着骆驼带着驼队连夜往驻地赶。

驼队回来了,考察也即将圆满结束,而此时的考察队却已是弹尽粮绝了,粮食和水全部断了。为了保人,考察队决定不顾骆驼的疲乏,立即动身向大本营返回。经过7天的生与死的考验,终于在第7天考察队与一支救援队会合了。

联合国经过考察以后,在美国对野骆驼的各种样品进行了基因分析,并对考察成果非常满意,他们终于认定了新疆的野骆驼是活化石,是以前驼类的祖先。联合国拨了78万美元建立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保护区,对野骆驼进行保护。现在10个保护机构在罗布泊周边已经建立起来了。

制度的神奇作用

◎文/晓青

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人死亡。

这是历史上一个制度建设的著名例证。18世纪的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

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由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入,使得船上条件更加恶劣。一旦船只离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是否能远涉重洋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3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中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花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

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犯人的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但是,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下来,有的船上的监督官员和医生竟然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原来一些船主为了贪图暴利,便贿赂官员,如果官员不同流合污就把他们扔到大洋里喂鱼了,政府支出了监督费用,却照常死人。

政府又采取了新办法。把船主都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教育他们要珍惜生命,不能把金钱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位英国议员认为是那些私人船主钻了制度的空子。而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给船主的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他提出从改变制度开始: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了澳洲上岸的时候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

问题迎刃而解。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达澳洲。因为在船上死掉一个人就意味着减少了一份收入。

自从实行上岸计数的办法以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人死亡。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