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贪婪的结果,我知道。贪婪是源于不满足,不满足推动着我们用尽心思去装饰和充实着我们的生命,赋予它各种各样的目标和意义。我们穷尽一生的光阴为这些所谓的目标和意义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去进取,——可是我忽然又想,在这样一个过程里我们又远离了多少生命里最纯真的那份快乐和可爱?又抛弃了灵魂里多少最纯洁的情趣和享受?就像那碗面一样,也许,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只是面本身,葱花儿、姜末儿、鸡蛋、香肠、老抽、香醋、味精、香油,这些东西和面其实都没有什么根本的关系,是我们的贪婪把这些东西和面联系在了一起,就像把职称的高低、房子的面积、衣服的品牌、薪水的厚薄、名声的大小、事业的成败和我们的生命及幸福联系在了一起。于是,我们常感饥饿,我们少有欢颜,我们让这些名目繁多的附属品喧宾夺主,隔断了我们原本纯净广阔的视线。我们忘记了天的湛蓝、云的飘逸、月的光华、星的神秘,忘记了那么多原本与我们血肉交融的美好与诗意,共同拥挤在一条狭隘的河道里,还为自己的异变津津乐道,沾沾自喜。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我们的智慧被欲望蒙蔽,阻碍了我们的双眼。于是我们可笑地醉心于自己手中的涂鸦之作,却无视着身外绝妙的山水。
我们趋之若鹜的,是杂草丛生之地。而在我们最初站着的地方,遗落的是我们亲手丢弃的颗颗宝石。
坚持完美的代价
◎文/佚名
最初要坚守完美,后来却成残缺而失去吗?
认识他是在医院里。虽然穿着蓝白相间的病服,依然挡不住他的年轻和英俊。
发现骨癌,是两个月前,他正办理出国手续,去澳洲,他相恋多年的女友在那里,他们约好这个冬天一起去滑雪。拿到签证的时候,他高兴地飞奔,去给女友打长途电话,路上他摔倒了。右腿软软的,抬不起来。去医院检查,是骨癌。医生让他立刻住院动手术,截去右腿,这是保住生命的惟一方式。但是,他拒绝了。
家人、朋友、医生、病友们反复劝他:“还是动手术吧!毕竟,还是命要紧!”
他却坚定地摇着头:“不,对我来说,腿和生命同样重要!我宁可失去生命,也不会截断这条腿!”
没有他的签字,手术无法进行。医院和家人只能尊重他的选择,为他做药物治疗。因为化疗,不到两个月,一头黑发都掉光了!而这两个月里,他想要保住腿的强烈愿望和想要活命的强烈愿望每一刻都在交织争斗着,相互妥协着。最后,终于还是想要活命的愿望占了上风,他改变了最初的决定,同意做手术,截去患病的右腿!
他在手术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最后一次凝视了一眼自己的右腿,就被推进手术室了。手术整整进行了4个小时,他一直在昏睡中,他一会儿梦见自己和女友手拉手在白茫茫的雪山上滑雪、驰骋;一会儿听见金属锯在骨头上的摩擦声。等他再一次醒来的时候,只感到右下侧剧烈的疼痛,他慢慢把视线转过去,那里已经空荡荡的。他的眼泪顷刻间流了下来,他感到心在剧烈的疼痛,比身体的疼痛剧烈100倍!但是,事情的结果是最坏的那种。因为错过了做手术的最佳时间,他的病情急剧恶化,癌细胞已经扩散了。他的这条腿白白被锯掉,他将要带着仅剩一条腿的残缺身体走向生命的尽头!
知道这个消息时,我们所有的人都哭了,为他和他那条被截断的腿。
“后悔吗?”当他拄着拐杖,重新走进我们的病房时,我们所有的人都沉默地看着他,虽然什么也没说,但目光中的疑问他已经看出来了。“后悔。但不是后悔做手术晚了,而是后悔根本不该做这个手术!”
我望着他,那一刻,我一遍一遍不停地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我会如何选择?”
最后的答案是:我也会和他一样,在开始的时候,选择第一个方案,保住腿;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加重,再改成第二个,保住命。然后两个都失去,然后再后悔。许多时候,我们不都是这样,最初要坚守完美,后来却成残缺而失去吗?
人生的一课
◎文/蔡良
望着他的白发和微驼的背,我的眼睛有点湿。
一次,我为培训中心代课,只来了四个学生,我认认真真地上了两个半小时。回家天黑路滑,跌了一身泥。事后,有个朋友好心地劝我:干吗要这样认真,出两个思考题糊弄一下不就行了?我说:“我不能辜负那四位顶着风雨来上课的学生。”他似乎很不理解。其实,我还有段心事没有说出来。
在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个周末下午,有堂选修辅导课,教师是从另一所大学请来的。当时开学不久,再加上是周末,学校组织了好几个活动,班里的同学都忙得不亦乐乎,谁也没心思去上什么课了。我正准备参加一场年级足球赛,成天忙着在球场上训练,当然也不准备去听课,尤其是这种辅导课。
跑到球场,才发现没带足球鞋,只好又转身回教室。当我一头冲进教室,脚步却不由自主地停住了:教室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位埋头擦汗的白发老人坐在前排。我不觉一愣,才想起今天下午有课。不知为什么,心里有些紧张,便把脚步放轻放慢向座位走去。“来上课的?”
一个沉着的声音在教室前排响起,我感到有一种深邃的目光在望着自己。
我没敢吭声,坐在座位上套好足球鞋,就在我刚想站起来的时候,他突然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对我说:“一个人我这课也要上,不能辜负你。”
这句话就如同一枚钉子,把我钉在凳子上。他走上讲台,背影有些苍老,但脚步却很坚定。
我看见他打开厚厚的一叠教案,然后转身,一丝不苟地写下一行板书,他的声音依然沉着,而且洪亮,空空荡荡的教室里响起一种震撼人心的回声。我悄悄地把那双足球鞋脱了,又悄悄地拿出课本,仔细地放好,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去捕捉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
后来有很多球场上的同学都回来了,和我一样,端坐在课桌前,听这位白发的老人给我们上课。事后我才知道,他们在操场上等我,老不见人,便来找我。却在窗外看到教室里的情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后门悄悄溜进了教室。这堂课时间过得真快,我真希望时间能过得慢点,好让更多的同学来听他的课,好像只有这样才不辜负他的一片心。
下课了,他拍拍身上的粉笔灰,向我点了点头,夹起讲义走出教室。望着他的白发和微驼的背,我的眼睛有点湿。
以后,我没有再遇到这位教师,可他说的那句话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真的,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也许只有这样,真诚地对待生活,回首往事时,我们才不会有什么愧疚和遗憾。
向往
◎文/包作军
谁若能使自己像少年那样跳跃一下,他愿意将整幢别墅送给他!
城市郊外,有一幢乳白色的豪华别墅,别墅的草坪上洒满了暖烘烘的阳光。别墅房间的那扇紫藤框架的窗户,面对草坪方向敞开着。一个半身不遂的老人微微闭着双眼,斜靠在一张软绵绵的皮躺椅上,偶尔朝窗外看上一眼。
这是一个初冬的下午,刚下过雨,天气有些发冷。一个少年从附近的垃圾堆上捡了一袋垃圾,此时正坐在别墅门口的一块石头上小憩,寒冷使他不停地站起来跺跺脚。少年望了一眼面前这幢豪华别墅,十分羡慕:如果能在这样的别墅里生活一天,不,哪怕睡上一个小时,死也值了……
窗前躺椅上的老人看见别墅门口有一个少年,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芒,乌黑的头发在风中飘扬,仿佛一面鲜艳的旗帜。少年充满活力地蹦跳着……
这些,让老人嫉妒极了,心想:谁若能使自己像少年那样跳跃一下,他愿意将整幢别墅送给他!
三只兔子不可追
◎文/查一路
看脚下,看前方。
儿时,我家住在一个乡村学校。我们姐弟三人跟着乡村里的孩子捕鱼捞虾,父亲端起我们捞的一盆鱼虾,全掀翻在河沟里;我们跟着其他孩子上山打柴,父亲一把火,将那堆柴火化为浓烟和灰烬。其实,那时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这样做之后,总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将军路上不追兔!对父亲乖张的行为,我们大惑不解,大姐翻着白眼:“我们没有追兔子呀?”二姐挠挠头:“何况我们又不是将军!”我们都不理解父亲这句话的意思。
闲下来,父亲常给我们讲故事:春秋时期,楚王请养叔教他射箭,楚王练成之后便决定牛刀小试。狩猎的现场,一只兔子从草丛中蹿出,楚王弯弓搭箭,正要射时,忽然从他的左边跳出一只山羊,于是把箭头对准了山羊。正在此时,右边又跳出一只梅花鹿。楚王又重新掉转箭头对准了梅花鹿。忽然从树梢飞出了一只苍鹰。楚王最终选择了苍鹰,待要瞄准,苍鹰已迅速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远遁而去。待到楚王回心转意,前面的目标早已无迹可寻。楚王拿着箭比画了半天,结果一无所获。
听懂了故事,才明白父亲此前说的话。自此,姐弟三人心无旁骛,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大学时代,一位学术成就很高的老师,深有感触地现身说法:人生有三只兔子不可追。少儿时代,教室之外嬉戏玩耍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荒废的一生;青年时代,校园之外名利富贵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虚荣的一生;中年时代,社会上的灯红酒绿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堕落的一生。老师学贯中西、名满天下,他对我们说,你们别羡慕我,在人生之秋收获丰硕的成果,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要抵挡诱惑,不去追那三只兔子,往往水到渠成。
西方谚语说,与其挖许多浅井,不如挖一口最深的井。放弃多个目标是为了突出放大一个目标。何况,没有一只兔子在正道上奔跑。所以,当你要赶路时,不要被草丛中蹿来蹿去的兔子弄得眼花缭乱、偏离了方向,记着自己是在赶路,唯一要干的是:看脚下,看前方。
捕鱼
◎文/张小失
人们对于周密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缺损。
村东头的大河每到春夏两季就会有大量的鱼虾出没,爷爷常去布网,在河中拦截水鲜,从未落过空。
一天下午,我和两个表弟心血来潮,趁爷爷不在,抱着、拖着捕鱼的家什儿,到大河里布阵。从东岸到西岸,我们拉开一道网,将河流拦腰切断,不留一个缺口。心中算计着,这样会有多大的收获。
傍晚,爷爷回来了,看见我们布的网,笑笑,没说什么,回家了。晚上,大家吃过饭早早就休息了,准备明天收网。
可是,第二天我们惊讶地发现:网被上游冲下来的水草、木头等杂物挤垮了,倒伏在水中,鱼儿、虾子只要稍稍跃身,即可顺利通过“天堑”。
爷爷这时才告诉我们:我就知道你们逮不着鱼,想一网打尽,整个河道都拦住了,就算水草、木头挤不垮网,那些鱼虾也会冲垮它!我布网从来都是分片、分段的,哪能那么“周密”?
前几天,我邻居家孩子的学校组织春游,他的父母忙前忙后,购买诸多食品、饮料、用具,生怕少了一样,整整装了一大包,让孩子带着。
第二天傍晚,孩子春游归来,疲惫不堪,埋怨东西带得太多,在身上背负一整天,玩也没玩好,吃也没吃好,春游变成了“春耕”。
有时,人们对于周密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缺损。
永远不会有人独自成功
◎文/李建文
当你看见这幅动人的作品时,请多花一秒钟看一看。
15世纪,在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一家之主、当金匠的父亲丢勒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8个小时——或者在他的作坊,或者替他的邻居打零工。
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但丢勒家年长的两兄弟都梦想当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父亲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纽伦堡的艺术学院去学习。
经过夜晚床头无数次的私议之后,他们最后议定掷硬币——输者要到附近的矿井下矿四年,用他的收入供给到纽伦堡上学的兄弟;而胜者则在纽伦堡就学四年,然后用他出卖的作品收入支持他的兄弟上学,如果必要的话,也得下矿挣钱。
在一个星期天做完礼拜后,他们掷了钱币。阿尔勃累喜特·丢勒赢了,于是他离家到纽伦堡上学,而艾伯特则下到危险的矿井,以便在今后四年资助他的兄弟。阿尔勃累喜特在学院很快引起人们的关注,他的铜版画、木刻、油画远远超过了他的教授的成就。到毕业的时候,他的收入已经相当可观。
当年轻的画家回到他的村子时,全家人在草坪上祝贺他衣锦还乡。音乐和笑声伴随着这顿长长的值得纪念的会餐。吃完饭,阿尔勃累喜特从桌首荣誉席上起身向他亲爱的兄弟敬酒,因为他多年来的牺牲使自己得以实现理想。“现在,艾伯特,我受到祝福的兄弟,应该倒过来了。你可以去纽伦堡实现你的梦,而我应该照顾你了。”阿尔勃累喜特以这句话结束他的祝酒词。
大家都把期盼的目光转向餐桌的另一端,艾伯特坐在那里,泪水从他苍白的脸颊流下,他连连摇着低下去的头,呜咽着再三重复:“不……不……不……”
最后,艾伯特起身擦干脸上的泪水,低头瞥了瞥长桌前那些他挚爱的面孔,把手举到额前,柔声地说:“不,兄弟。我不能去纽伦堡了。这对我来说已经太迟了。看……看一看四年的矿工生活使我的手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每根指骨都至少遭到一次骨折,而且近来我的右手被关节炎折磨得甚至不能握住酒杯来回敬你的祝词,更不要说用笔、用画刷在羊皮纸或者画布上画出精致的线条。不,兄弟……对我来讲这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