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好,陌生人
49064200000012

第12章 完美收场:印象深刻让交往持续(2)

听说皇帝驾临,李夫人立刻用被子将自己的脸蒙了起来,说:“我已病得太久了,容貌憔悴不堪,不能再见皇上。我死后,希望您能替我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们。”汉武帝说:“你已病成这样了,我这次来也许是见你最后一面,你当面托付后事,不是更好?”李夫人答道:“不整理仪容,不得见君父。我不敢有违圣人的教诲。”汉武帝急忙说道:“只要你肯再让我见你一面,我就赐你千金,封你兄弟为高官。”李夫人拒绝道:“封不封官全凭皇上您的心意,并不在于见不见这一面。”她越是不愿见,汉武帝就越想见,可是不管他怎样好说歹说,李夫人就是不见,而是无声地哭了起来。

放眼天下,恐怕汉武帝还从来没有想过,世上会有哪个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敢违抗自己的圣旨,不想见自己的面——而且是自己好言相求之下仍然不见的。他十分恼火,起身就走。

入宫陪侍李夫人的李家姐妹们都被武帝气愤的模样吓坏了,汉武帝一走,她们就七嘴八舌地责备李夫人:“你为什么就是不肯见皇帝一面嘱托兄弟、儿子呢!难道你怨恨他如今才来看你吗?”李夫人叹息道:“我之所以不肯见皇上,正是为了要他更好地托付兄弟、儿子。我因为生得美貌,才能由卑贱中得到皇帝的宠爱。世上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驰,爱驰则恩绝情断。皇帝喜欢我,完全是因为我的容貌。我重病之后,从前的美色也一并消逝,如果真被皇帝看见我如今这个样子,他只会厌恶唾弃我,就连从前留给他的好印象也会一扫而光,他哪里还会顾念旧情、照顾我的孩子和兄弟呢!”

就在汉武帝这一次探病之后不久,李夫人便仙逝了。汉武帝对她却念念不忘。

在与对方告别时,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告别方式。

1. 如果是在对方家中,离开时要主动告别我们离开时,要向主人致意。出门后,要请主人留步并道谢,如说声“谢谢您的热情款待”、“请留步”等,一定不可把主人甩在后头,头也不回地大踏步离去。

2. 如果是对方来做客,当客人告辞时,我们应真诚挽留不管是朋友来访,还是业务上的往来,当对方离开时,作为东道主,一定要热情相送,不要一出门,对方说“请留步”,就不再送了。否则,当客人走几步再回头致意时,发现主人不在,心里会感到很不舒服。同时,送客回屋后,应将房门轻轻关上,不要使其发出声响,那种等客人刚出门就把门“砰”地关上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并且很有可能会因此而葬送在客人来访时你精心培植起来的所有感情。

对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要事先为他买好车票、船票,临走时送客至车站、码头,并等车、船开动消失在视野之中后再返回。送客时尤其不要表现得心神不宁或频频看表,以免客人误解成我们催其快快离开。

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友好热情,临别时,别忘了告诉客人代表我们向他们家人问好,我们可以这样说:“请代我向令尊令堂大人问好!”“请代我向其他亲友问好!”必要时我们还应赠送客人一份土特产或纪念品,请客人带回去。

3. 如果是第三场合,可以与对方握手后再挥手道别挥手道别的正确做法一般是:(1)身体站直,不要前后左右地摇晃摆动。(2)眼睛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眼望别处。(3)一般用右手,也可双手并用,但不要只用左手挥动。(4)手臂尽量向上前伸,不要伸得太低或过分弯曲。(5)掌心向外,指尖朝上,手臂左右挥动;用双手道别,两手同时由外侧向内侧挥动,千万不可上下摇动或举而不动。

假若是商务会谈,要尤其重视告别时的握手。告别时,我们要真诚地看着对方。如果我们的握手持续3秒到5秒,那么我们的眼光也要停留3秒到5秒,并诚恳地说:“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很高兴认识(或再次见到)您!”如果气氛融洽,此时把你们约定的事情再强调一遍则会更好。如果你是接待方,那么你一定记得先等客人起身后再起身,否则就有下“逐客令”的嫌疑了。送别的言行一定要表现出诚恳和从容。如果送到大门、电梯门、汽车门时,最好目送对方直到离开为止。

礼节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也反映了一个人对对方的重视程度。如果整个谈话都是愉快的,在相送礼节上的失宜就会让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学会相送的礼节,才能为整个交谈锦上添花。

为下次见面创造机会

一场交谈结束,要为下一次见面创造机会。

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同样,在与陌生人进行了真诚而友好的交流之后,我们应把结束当成开始那样重视,把握好结束交谈的时机,选择恰当得体的语句与对方道别,使对方加深对我们的印象,期待能够再次与我们进行交谈。

送别一般是在来宾离去之际,出于礼貌,而陪着对方行走一段路程,或者特意前往来宾返程之处,与之告别,并目送对方离去。常见的送别形式有道别、话别、饯别、送行等。

道别时,有两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是道别的言辞要说得热情洋溢,满含真诚;二是道别时的举止,要及时、得体、到位。

按照常规,道别应当由来客主动提出来,如果主人先与来客道别,难免会给人一种厌客、逐客的感觉,所以一般是不应这样的。在道别时,客人往往会说:“就此告辞”、“后会有期”等客套话。而此刻主人则一般会说:“一路顺风”、“旅途平安”等。有时,宾主双方可能还会向对方互道“再见”,叮嘱对方“多保重”,或者委托对方代问其同事、家人安好。

在道别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应当对客人加以挽留;二是应当让客人先起身;三是应当让客人先伸手;四是应当送客人一程。

话别,亦叫临行话别。与客人话别之际,一要讲究主随客便,二要注意预先相告。最佳的话别地点,是客人的临时下榻之处。在接待方的会客室、贵宾室里,或是在为来宾饯行而专门举行的宴会上,亦可与来宾话别。参加话别的主要人员,应为宾主双方身份、职位大致相当者,或对口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待人员等。话别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一是表达惜别之意;二是听取客人的意见或建议;三是了解客人有无需要帮忙代劳的事情;四是向客人赠送纪念性礼品。

饯别,又称饯行。它指的是,在客人离别之前,东道主一方专门为对方举行一次宴会,以便郑重其事地为对方送行。为饯别而举行的专门宴会,一般称作饯别宴会。在客人离别之前,专门为对方举行一次饯别宴会,不仅在形式上显得热烈隆重,而且往往还会使对方有备受重视之感,并因而加深宾主之间的相互了解。

送行,一般是指主人在异地来访的重要客人离开本地的时候,特地委派专人或亲自前往来宾的返程之处,与客人亲切告别,并目送对方远去。在接待工作中需要安排送行的对象主要有:正式来访的外国贵宾、远道而来的重要客人、关系密切的协作单位负责人、重要的合作单位的相关人员、年老体弱的来访者、携带行李较多的人士,等等,当客人要求主人送行时,一般应当满足对方的请求。

在考虑为客人送行的具体时间这一问题时,重要的是要同时兼顾如下两点:一是千万不可耽误客人的行程;二是千万不可打乱客人的计划。为客人正式送行的常规地点,一般应当是来宾的返程之处,像机场、码头、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倘若客人返程时将直接乘坐专门的交通工具,从自己的临时下榻之处返程,也可把来宾的临时下榻之处作为送行的地点,像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等。

如果还要举行送行仪式的话,送行的地点往往要选择适合举行仪式的广场、大厅等。为客人送行的时候,对于送行人员在礼节上也有着一些具体的要求:一是要与客人亲切交谈;二是要与客人握手告别;三是要向客人挥手致意;四是要等对方走后,自己再离去。

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我们就创造出了与对方再次见面的机会。

交往的维持

如果想要与对方继续保持联系,留下联系方式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当我们向对方要姓名和联系方式时,对方通常会不愿直接把电话号码给我们。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先问对方有没有电子邮箱、MSN或QQ等,对方一般都会乐意给我们的,因为这通常不会牵扯到隐私和骚扰的问题。

一个想要和我们取得继续联系的人,即使我们只有他的电子邮箱,只要我们写信给他,他通常都会回信给我们的。一个不想要和我们继续联系的人,就算把电话号码给了我们,也有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号码。所以,想要与别人继续交往,特别是成为男女朋友,最安全、最保险的办法是留下网络联系方式,像MSN、QQ、Blog,等等,以后通过网络继续联系,经常性地问候对方,循序渐进地培养彼此之间的友谊或感情。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我们的人际关系很可能会在广度与密度上得以提升与增加。所说的广度来自网络社区、博客、聊天室等,从这些渠道中我们可以认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密度,则因为现代人大多会很频繁地使用计算机。也许正因为是躲在网络及文字之后的安全感,使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卸下心理防线,建立深刻的情谊。这种自在又深入的交谈方式,如果我们用得好,就能很快拉近我们和刚认识的人之间的距离。

很多时候,人们的心里话并不愿意对身边的人讲,却很可能在网络上对一个还不怎么熟悉的人敞开心扉,这是人类情绪生活中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与谁说话都是有选择的,说什么样的话也是有选择的。比如我们跟上司说话不能随随便便,跟同学在一起就可以打打闹闹。而有一些话既不能对上司说,也不能跟同学说,和家人说也不合适,这时候就需要找到倾诉的对象,网络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空间。

有人很喜欢吹嘘,所以在火车上跟所有的人夸夸其谈,把自己一下子吹得特别高大,这是因为他心目中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伟大的人物,但是当他在身边的人中间做同样的表述就会显得十分渺小,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现在只要一提到网络交友,似乎就跟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绝对的。

任何人类的发明,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发明,都会有两面性,就像原子弹一样,很好地利用它可以为人类造福,但是把它造成炸弹扔到某个地方,就会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技术的两面性是历来存在的,关键是我们要运用得当。

我们中可能会有人对通过网络与人联系有一点儿抵触情绪,认为网络上的东西不可信,可能会上当、被欺骗。其实,对于网络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它积极的一面,而避免它消极的一面。有时候某“网友”在虚拟的空间中把话讲得很好听,我们可以相信他,但是这个相信是有限度的,必须从理性、从我们的知识逻辑去判断,这个相信是值得还是不值得。所以,它对人们的知识和理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整个社会日益走向成熟,因为我们在对待和应用网络上还是缺乏足够的知识和准备的。

那么,最理想的网上交友状态应当是什么样的呢?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对于如何与人交往,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行为处世准则。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不要把网络想象成面对面的交流。即便是面对面的交流,我们也有被欺骗的时候,也有被伤害的时候,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所需要的是通过善待他人和别人善待自己获得生活中应该有的养分,或者来发展我们自己的人格,或者来丰富我们的生活。这是网络交往中应该抱持的一个态度。

对于网络交友,我们必须持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不要把网络看成是我们可以做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的事情的通道,我们能在网上做的,在现实生活中同样能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的,在网络上同样也可以做。我们需要清楚的一点就是,网络把我们干事情的时间和空间作了无限的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