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好,陌生人
49064200000011

第11章 完美收场:印象深刻让交往持续(1)

与陌生人沟通,除了要有一个勇敢的开场,当然也要有一个漂亮的收场。否则,精心巧妙的沟通就会失分。维持好已然建立起来的联系,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加持续交往的可能性,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一个完美的“收尾”

把握合适的时机,结束交谈。

关于写文章有一个“三段论”的说法,即“凤头、猪肚、豹尾”,而我们与陌生人结交的过程和写文章一样,也需要有个“引子”、“正文”和“收尾”。

与人初次见面,先说问候的话,引出话题,就是“引子”,真诚而自然地交谈就是“正文”,适时结束交谈,向对方告别就是“收尾”了。只有把这三个部分处理得恰到好处,才能使第一次交谈有个满意的结果。前面的“引子”、“正文”我们都进行得很顺利,那么,我们最后需要做的就是要有一个完美的“收尾”。

小王代表公司参加了一个展销会,还认识了一位很漂亮的女士。通过交谈,小王知道对方与自己是同行,因此,他们就自然地聊起了双方所熟悉的话题。那位女士十分健谈,小王虽然话不多,但在关键时刻能说出让人感到舒服的话,有时开导她一下,有时称赞她一下,这样一来,对方谈兴大增,很有与小王相见恨晚的意味。

聊了一会儿,小王就有些坐立不安了,因为老总曾交代他,展销会结束后,尽快把情况向公司汇报。小王几次想打断她,但都不太好意思。毕竟对方是个女士,又聊兴正浓,这样打断对方显得很不礼貌。

又聊了一会儿,小王心想不能再继续说下去了,得想个办法让她住嘴。突然,小王有了主意。只见他一会儿四处张望,一会儿又看看手表,脸上还显露出很焦急的样子。很快,那位女士注意到了小王神态的不对,就问小王怎么了。小王也没隐瞒,如实向她说明了原因。那位女士笑了,埋怨小王为什么不早说。然后就催小王赶快办正事,还对小王说以后常联系。

幸亏上述这位女士是一个爽快的人,而且观察能力还很强,看出了小王有急事的样子,否则,小王还真要为结束交谈而费一番脑筋呢。其实,小王的这种做法是不太妥当的。如果对方是个爽快人,可能会询问他是不是有急事,如果对方是一个较敏感的人,很可能会误会他的做法。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与陌生人不管相谈如何甚欢,都有说再见的时候。假若是对方先提出结束交谈,我们就可以礼貌地与之说道别的话;假若对方没有要结束的意思,我们就应该找准时机,巧妙地向对方提出结束交谈。具体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从时间上进行把握

比如,聚会快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适时提出结束交谈;时间快到中午、晚上,或者是晚上时间很晚了,这时我们就可以以“时间不早了”为借口,向对方提出结束交谈。

2. 从双方的交谈内容中找出结束的时机

假若双方就某一个话题谈得很投机,而此话题所涉及的内容又很广,一时半会儿好像又结束不了,就可以跟对方说另找时间再谈。或者,当转移话题的时候双方都没有什么话可说,这时我们就可以选择结束交谈。

3. 以突发事件结束交谈

比如,聚会时有主持人要讲话,或者有人、有电话找对方(自己)时,是最好的结束交谈的时机。

另外,假若需要见面交谈,我们最好到对方家里“登门拜访”,而不要约他“光临寒舍”,这样我们就可以掌握结束交际的主动权。假若对方来自己家做客,我们不必为了显示热情而拼命挽留对方。否则,假若对方不好意思立即告辞,那么再开始的交谈只能是纯粹的应酬了,很难涉及实质性的问题。

再默契愉快的交谈也会有结束的一刻,把握好结束的时机才能为下一次见面埋下伏笔。一些人不善于观察,在对方谈兴正浓时结束话题,难免会让对方感到遗憾,给人一种不懂事、没有礼貌的感觉。学会适时结束交谈才能抓住下一次交谈的机会。

道别的方式

道别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越到最后越为关键,不能轻视,更不能忽略。

同作为口语活动的演说相比,与陌生人交谈的结束语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地去追求“艺术效果”,也不需要讲究诸如“楔子”、“噱头”、“幽默”、“出人意料”或“戛然而止”之类的形式和“技巧”。然而,交谈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交往活动,我们不但期待与对方进行友好的沟通,更希望借此机会让对方成为我们的朋友,以便今后能经常联络。所以,懂得结束交谈的礼仪、会说道别的话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

公司派李东去拜访一个客户,之前他们彼此并没有来往过,互相并不熟悉。李东只是听同事说对方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为此,李东特意书写了一篇大字,以备交谈的时候能够用上。

对方对李东表现得很客气,双方就工作上的事进行了一番交谈,又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时间到了下午6点,是吃晚饭的时候了,该结束拜访了,但李东感觉对方与自己的距离还是很大,这对以后工作的开展很是不利。在起身的时候,他顺手拿出了自己书写的大字,说:“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也该告辞了,谢谢您的合作!我还有件事想向您请教一下,我知道您是书法专家,我也很喜欢书法,但不知道怎样提高自己的水平。”说着,李东拿出了自己写的大字。

客户听完李东的话,眼睛一亮,拿着大字端详了一下,说:“不要说我是专家,我也只是爱好而已。你写得不错。这样吧,这个周末我有时间,你来我家,咱们再好好研究一下。”

上述故事中的李东在与人道别的关口用技巧性的问题拉近了与对方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不只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也有着不同个性、不同气质、不同人格魅力的人,而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与认同。这一点在与陌生人沟通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故事中的李东就是利用了这点,在结束拜访的时候,提起了对方感兴趣的事,不仅争取到了再次见面的机会,还为双方的进一步结交作了良好的铺垫。

与陌生人结束交谈,如何说道别话,这也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聊得好,双方欢喜,感情加深;聊得不好,双方难堪,拉大彼此间的距离。一般来说,我们与人道别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 道谢式

这在交谈艺术中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它的基本特征是用讲“客气话”作为交谈的结束语。道谢话适用的场景和对象是最为广泛的,不管是上下级间、同事间,还是左邻右舍之间都是适用的。比如,“如果不是听了您的话,我真不知道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哪天我能再向您求教呢?”“你对我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心,使我十分感激……”“今天真是太感谢您了,改天我一定去拜访您……”

2. 关照式

当我们与对方谈了我们的思想、意见、看法或随口流露了某些内心意向之后,觉得谈话中的有些话或问题是带有范围性、对象性、保密性和重点性的,不宜张扬开去。当交谈即将结束时,我们就要告诉对方不要将其中的某些话,或某些问题向外说出去。例如,“刚才我讲的一些话,只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不必让他人知道的时候,请你保密,好吗……”“我说的全是心里话,有关某某的事你千万别向外人说啊,不然会惹出麻烦的。”

这种关照性的道别,有一种提醒注意、防患于未然和强调重点的作用,能增强对方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 征询式

所谓征询式道别,是指当一次交谈行将完成时,我们可根据自己的“谈话使命”综合“交谈情况”——即目的与交谈后的吻合情况,说出向对方征求意见、看法、说明、要求,或建设性的建议、忠告、劝诫等。例如,“您对我还有其他意见和看法吗?如果一时想不起来,日后您尽管提出来,我这个人是非常乐于接受批评的……”“您觉得我还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做能够更好呢?”“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不知道我们下次什么时候会再见面?”无疑,这样的话让对方听着有种备感亲切、心心相印的感觉,从而促使双方关系融洽,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结交。

4. 邀请式

邀请式即我们运用社交手段向对方发出礼节性邀请或正式邀请。礼节性邀请的效用体现了“套式”所需的礼仪,正式邀请是一种友谊富有生命力的表示。如正式邀请:“今天跟您的交谈十分愉快。您哪天赏光到我家来吃顿便饭,那时我们再作长谈……”“您对我们这里的风俗这么感兴趣,不如这个周末我带您到处去参观一下……”

正式邀请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友好和友谊的表示。运用这种结束语,无疑是最符合我们结交朋友的愿望的。

总之,道别话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够驾驭情境,选择得当的结束语,不仅会使我们的交谈得体、有趣,可能还会迅速达到我们在交谈中所要达到的效果。

相送的礼节,锦上添花

如何让对方记住我们?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至关重要。

经相关研究发现,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以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相貌体态、气质风度、仪表神情、言谈举止等外部特征给别人留下特定的印象。而在与人交往的不同阶段,给人留下的不同印象又会产生不一样的效应。

与人初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印象称作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对日后他人对我们形成的总体印象有着极大的决定力和影响力。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在别人的头脑中所烙下的印记是十分深刻的,因而也很难改变。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首因效应。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管是知觉者还是被知觉者,都十分重视第一印象。

与人最后一次接触所形成的印象称作最后印象。最后印象往往具有对先前印象的修正与改进作用,以及对总体印象的定格作用。也就是说,最后印象往往会将先前的印象覆盖住,因此它具有长久的、稳定的影响力。

由此看来,如何给对方一个良好的最后印象,就是我们能否让对方记住我们并继续交往的关键所在了。

还记得我们在中学学过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赠汪伦》吗?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汪伦是怎样送别李白的。

汪伦曾一度做过县令,卸任后把家迁到了桃花潭,做了一个寄情于山水的普通人。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为名,邀请李白来家中做客。

李白欣然应邀,并很快前往。李白到后,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对李白说:“十里桃花是指十里外的潭水名,万家酒店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于是在汪伦那里连住了数日。

几天后,李白告诉汪伦他将要乘舟去庐山,汪伦感到依依难舍。虽然与李白相识才几天,但是,他已经把李白当成了一生的朋友。然而,汪伦知道李白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此次一别,他还会记得我这个乡下人吗?不如用一个特殊的送别方式,希望他能永远记住曾经还有我这样一个朋友。”

这一天,李白上了船,但不见汪伦相送。待船快要开的时候,李白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歌声,这才发现,汪伦穿着盛装,一边跳着当地特有的送别舞蹈,一边唱着古老的《踏歌》。舞蹈节奏明快,歌声慷慨激昂。李白看到这里,十分感动,顿时文思泉涌,大笔一挥作了一首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也的确是把汪伦当成了知己,不仅仅是在于汪伦的热情款待,更在于临行时汪伦特有的告别方式。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社交应酬中应当像汪伦学习,学习他的热情待客,更要学习他在送别上花的心思。

我们再来看一个关于古人的例子:

李夫人是汉武帝最为宠爱的妃子。李夫人生病后,汉武帝刚开始并没有把她的病当一回事,然而没有想到李夫人的病情很快就加重了,汉武帝终于有些担心了,亲自前去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