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一定要知道的沟通艺术
49062400000021

第21章 把握契机,运用技巧--领导成功沟通要掌握的策略(4)

8.要努力表达出理解

在与人交谈时,要努力弄清楚对方的感觉如何,他到底想说什么。如果你能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讲话,不仅表明你理解他的情感,而且有助于你准确地理解对方的信息。

9.要倾听自己讲话

倾听自己讲话对于培养倾听他人讲话的能力。倾听自己讲话可以让你了解自己,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是很难真正地了解别人的。倾听自己对别人讲些什么,是了解自己、改变和改善自己倾听的习惯与态度的一种手段。如果你不倾听自己如何对别人讲话,你也就不知道别人应如何对你讲话,当然你也就无法改变和改善自己倾听的习惯与态度。

10.要以相应的行动回答对方的要求

要记住,对方与你交谈的目的往往是想得到某种可感觉到的信息,或者使你改变观点,或者迫使你做某件事情等。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行动就是对对方最好的回答。

除此以外,在倾听中还要注意如下一些细节:

(1)为自己创造有利的倾听环境。在倾听时尽量选择安静、平和的环境,使传递者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

(2)倾听时要做出有兴趣的样子。倾听时要端详对方的脸、嘴和眼睛,特别要注视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传递者的外表。这样有助于你聆听,同时,这是让对方相信你在聆听的最好方式。

(3)尽量把自己讲话时间缩到最短。轮到你讲话时,你便不能聆听别人的良言,所以,你在讲话时,最好不要长篇大论,而是在把话讲明白的基础上,越短越好。

(4)倾听时要拥有平和的心态。由于倾听者是只针对信息而不是传递信息的人,所以,你在倾听时要诚实面对、承认自己的偏见,并能够容忍对方的偏见。

(5)保持耐性,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抑制争论的念头。在倾听对方说话时,要注意你们只是在交流信息,而非辩论赛,争论对沟通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带给你们的结果就是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抑制自己争论的冲动,放松心情。

(6)在倾听时不要过早做出结论或判断。在倾听过程中,如果你心中对某事已做出判断,就不会再倾听他人的意见了,这时沟通也就会被迫中止。

(7)在倾听时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在沟通中,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才能够仔细倾听。由于很多人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很少注意别人,这容易造成倾听过程中的混乱和矛盾。

(8)在倾听时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做笔记不但有助于聆听,而且能集中话题,并使对方觉得受到重视。倾听是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不断地思考、接收、理解,并做出必要的反馈。要用心、用眼睛、用耳朵去听。正如中医中常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倾听中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步骤,才能实现有效倾听。

沟通中要掌握的提问技巧

沟通管理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也是沟通管理的有效形式。正因为如此,大凡成功的企业、精明的领导无不十分重视与员工的沟通,特别是领导与他人的对话沟通。美国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沃尔顿曾说过:“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沃尔玛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每周花费大部分时间飞往各地的商店,通报公司所有业务情况,让所有员工共同掌握企业的业务指标。在任何一个商店里,都定时公布该店的利润、进货、销售和减价情况,并且不只是向经理及其助理们公布,也向每个员工、计时工和兼职雇员公布各种信息,鼓励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沃尔玛公司每次召开股东大会都尽可能让更多的商店经理和员工参加,让他们看到公司全貌,做到心中有数。

不仅如此,萨姆·沃尔顿和妻子还邀请所有与会员工到家里举办野餐会,通过向员工提问来讨论公司的现在和未来。

除此以外,员工在工作上若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向公司高层反映,与他们直接沟通。随着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新政策、新规定、新举措、新情况层出不穷,员工的思想非常活跃,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很可能导致思想混乱,情绪不顺,队伍不稳,甚至问题迭出。所以,如何顺气鼓劲,化解矛盾,增强员工的归宿感和忠诚度,使企业形成统一意志、观念和行动,进而达到默契的程度,成为摆在各级领导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开展对话沟通,真可谓一举多得。

正是多种形式的沟通使沃尔玛的事业不断走向辉煌。全球最大的电器和电子公司西门子,在与员工沟通上有着非常健全的对话机制,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要与上司有一次非常系统的对话,特别是表现突出的重点、核心员工。通过对话,公司了解员工的想法,并针对其提出的问题制定解决之策。

赵东升刚做记者时,曾采访过一名华裔英国女运动员,由于了解到她的老家在北京,所以在采访时赵东升连续问道:“您父亲是北京人吗?”“您这次打算去北京吗?”“您准备去看望在北京的亲戚吗?”面对记者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运动员只简单地回答了“Yes”或“No”。为了能了解更多的信息,他不得不转换了提问方式,问道:“您准备怎样把北京亲戚的问候带到英国呢?”

面对这个问题,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赵东升这才如愿地了解到了她的很多想法,对这名运动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次采访也因后一种恰当的提问方式而获得了成功。

由此可见,“提问”是沟通中的一门学问,问得好,可以让沟通更加有效,问得不好,就会造成沟通障碍,甚至使沟通中断。下面则是一个精彩提问的案例。通过提问,林肯成功地引导证人回答,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理解对方的谈话,需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下面就提供几种提问的技巧:

1.要理解对方的谈话

提问的前提肯定是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内容,并且理解它。不但要理解对方的谈话内容,还要理解对方传达出的情感,有时甚至需要准确把握对方的言外之意。只有做到了这些,你的提问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2.思考需要提出的问题

当你在倾听对方的谈话时,依据谈话内容和其他信息,肯定会有一些疑问或者需要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就需要你把这些疑问或者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得到对方的解答或者确认。

3.提问要把握好恰当的时机

当你理解了对方的谈话内容,正确把握了对方的情感,明确了你要提出的问题时,一定不要着急,等对方充分表达清楚后,再提出来。这样可以表示出你对对方的尊重,同时也避免打断对方谈话的思路。提问的时机也不可太迟,如果某个话题已经说过很长时间了,你再反过来提问,对方的思路会被重新打断,认为你没有认真倾听,并且也会延长沟通的时间,势必对你的沟通产生不好的影响。

4.提问要注意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事情就会变质。提问也不例外,如果你的提问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不但容易使对方产生反感,而且还会影响到你的沟通效果,所以在提问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5.提问的内容要适度

提问需要结合对方的谈话内容,来提出相关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紧紧围绕谈话的主题,如果你提出的问题和对方的谈话内容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对方会认为你没有认真倾听,从而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或者某种误解,对双方的有效沟通和人际关系也会有负面影响。即使对方不介意这些,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也会大大延长沟通时间,且毫无沟通效果。

6.提问的数量要适度

提问的数量不可过多,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没完没了,肯定会使对方厌烦;与此同时,问题也不可太少,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对方因得不到相关的信息反馈,同样会对你的倾听效果和态度产生疑问。因此,提问时如果疑问过多,可以依据问题的相关内容和逻辑关系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如果没有疑问,为了配合对方,也可以把自己理解的意思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得到对方的确认。

7.提问的速度要适度

提问的速度也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如果速度过快,对方很可能听不清你的问题,来不及对问题做出及时反应,还会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如果速度过慢,会让对方觉得不耐烦,失去和你沟通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提问的速度既要保证能让对方听清楚你提出的问题,又必须依据沟通的场所和特定的情境及提问的对象来确定速度的快慢。

8.提问的语气要适度

说话的语气也能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提问时语气的合适与否同样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语气的轻重缓急能表达出你当时的心情与感受,无形中传递给对方更多的信息,所以提问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想要表达的感情相吻合,这样会使提问更加有效。

9.提问的方式要适度

提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放式提问,另一种是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给对方回答的空间比较大,能得到比较多的信息,但回答所需的时间也比较长;明显不同的是,封闭式提问只用简单的“是”与“否”就能回答,得到的答案比较明确,回答的时间也比较短。因此,提问时要依据具体需要和时间安排来确定哪一种是你最需要的提问方式,也可以将两种提问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两种提问方式的独特优势,来分别弥补各自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