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进步一点点
49036000000005

第5章 爱即是职责

亚瑟王和女巫

失去了自由即使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不过是囚笼里的金丝雀,永远得不到快乐。

亚瑟王年轻的时候曾被邻国的君主所俘虏。这位君主本想杀了亚瑟王,但被亚瑟王的年轻和高尚所打动。于是,君主打算释放他,但前提是他必须答对一个很难的问题。亚瑟王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一年后,他仍没有答案,那么他将被君主处死。

这个问题是:什么才是女人真正想要的?像这样的问题即使是知识渊博的智者都会感到迷惑不解,所以对年轻的亚瑟王来说,找到问题的答案似乎更是不可能的。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接受了君主的提议,答应在年末给出问题的答案。

亚瑟王回到自己的王国后开始进行调查,无论是王妃、牧师、智者,还是宫廷的官员,他问了每一个人,但没有一个人能给他满意的答案。这时,有人建议他去一个老巫婆那里寻找答案,因为老巫婆在整个王国都很有名气,她索要的报酬也非常高。

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即将到来了,亚瑟王别无选择,只好向老巫婆求助。她同意给出问题的答案,但亚瑟王必须首先满足她的要求。老巫婆的要求是要嫁给兰斯洛特,他是亚瑟王的圆桌骑士中的第一位勇士,也是亚瑟王最好的朋友!这让亚瑟王十分震惊。老巫婆不但弯腰驼背,容貌也奇丑无比,满嘴只有一颗牙齿,浑身还带着臭味,并且时常发出猥亵、恐怖的声音……在亚瑟王一生中从来没有见过像老巫婆这样令人厌恶的人。

亚瑟王拒绝了这个要求,他决不会强迫他的好朋友娶这个老巫婆,背负如此沉重的负担。但当兰斯洛特知道老巫婆的要求后,便来找亚瑟王商量。他说与亚瑟王的生命相比,这不算什么牺牲。

因此,亚瑟王在宣布了兰斯洛特和老巫婆的婚礼后,老巫婆回答了亚瑟王的问题:“什么才是女人真正想要的?答案是……能掌管自己的生活!”亚瑟王的性命终于保住了。兰斯洛特和巫婆也举行了婚礼。

到了入洞房的时候,兰斯洛特带着一种恐惧的心理,身体僵硬地走进了卧室。然而,等待他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啊——躺在床上的是一位他所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惊讶的兰斯洛特问这是怎么回事。

这位漂亮的女人回答说,当她是丑陋的老巫婆时,兰斯洛特也没有嫌弃她,所以从此以后的每一天,她有一半时间还是原来丑陋的老巫婆,另一半时间就会变成漂亮的女人。接着她又问兰斯洛特喜欢哪一种,是选择她在白天变成漂亮的女人还是选择在夜晚?

这可让兰斯洛特感到为难了。经过一番考虑,高尚的兰斯洛特对她说,允许她自己做出选择。听到这样的话后,女人便宣布,从今以后,她一直都会变成漂亮的样子,因为兰斯洛特足够尊敬她,让她自己掌管自己的生活。

有谁不向往天马行空、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失去了自由即使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不过是囚笼里的金丝雀,永远得不到快乐。

人性的瞬间

用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别人,只会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中伤。

那年夏天,我在河南省劳改十支队当“以干代警”的管教,就在济源山区的王屋山。犯人是从省内六个监狱转来的,严打大抓人满为患,这山里备战年代建造的“兵工仓库”就成了临时监狱,一个仓库就是一个监舍,打地铺,关押300多名犯人,算一个中队。我是从新安县财政局调来的,财政干部管理五毒俱全的犯人,经验全无,胆战心惊。

我被现场培训了五天便出任第5中队的管教,也就是一个仓库。有高墙但还没有电网,共六名干警,五名是以干代警,工作就是看管犯人们在院内吃饭,在仓库里学习和睡觉,轮流值班,也都是刚学会打枪。这是形势所迫的一种危险期,犯人天天大批送来,正规干警太少,防范设施几乎没有。我上任的第三天就有两名以干代警的同事被吓跑了,剩下了四人。我除了每天值12个小时69班之外,就是把犯人中十几个大小组长叫来,让他们发挥作用,并及时给他们记功报减刑。

那天凌晨四时左右,狂风暴雨中,围墙轰然倒塌。我和另一名同事从半山上的住处赶到时,都惊呆了,围墙倒塌了二三十米,连同铁门和值班岗楼也倒塌了,两名值班的同事被埋在里面。我听见仓库里犯人的厮打和吼叫声,并在砸窗撬门,分明是多数犯人看到了逃狱的时机,组长们是拦不住了,情况万分危急。我让同事去住处打电话给附近中队求助,我扑倒在地扒救两名被埋在砖堆下面的同事。

就在这时,仓库门被打开了,犯人呼啦便拥了出来。我犯了一个错误,从住处跑来时竟忘记了拿枪!本就缺少应急经验的我,心里惊慌,就没有站起来。我知道我已无法阻止这些犯人的暴动,唯一的希望就是救援的干警尽快赶来。也许是绝望所致,我埋头继续扒救我的同事,疯了一般狂扒不止。这时我听见一声怒吼:“都先回来!”

我抬头一看,又是一惊,怒吼的犯人名叫王强,最凶狠的牢头狱霸,最难管的反改造分子,连大组长也都怕他,这次暴动也一定是他挑的头。不少犯人已跑出塌墙以外,他一吼,都站住了,不想回头,也一时不敢再跑,王强想追谁杀谁谁也跑不了。我站起来了,我以为王强是要在逃之前干掉我,我曾让组长们联手整治过他多次,还关过他几次禁闭。这时的我就不能再怕了,至少不能太给管教这个名称蒙羞,我瞪着他吼:“王强你想干什么?”

王强不理我,跑过来扑倒在地,哭吼着拼命扒了起来。他在救人!

那一瞬间,我泪如雨下!

那一瞬间,我理解了王强哭吼的原因:他很想跑,他还有15年刑期,但他一瞬间又觉得不能见死不救,他在恨自己坏得不彻底,三进宫的犯人竟要救人,他为此而自恨哭吼!那一瞬间,他可以率众逃狱,一瞬间,他又偏向了救人这边,一瞬间的惊天动地!

那一瞬间,墙外犹豫着的犯人低下了头,大雨泼身,如一种洗礼!

那一瞬间,尚在墙内的犯人争先恐后地加入救人的行列!

那一瞬间,暴动变成了爱心营救!

那一瞬间,我为人性的底色大同而哭了。

我发现,犯人们救人也是不要命的,一双双手鲜血淋漓。犯人们争抢着救人也是凶狠的,为了抢时间,强壮者将占着位子却效果不大的弱小者揪起来甩到一边,怒吼着疯刨。

很快,两个同事被扒出来了,还活着。

干警们赶来了,接着更远处的武警部队也赶来了,三挺机枪架了起来。但,他们首先看到的是,犯人们在给我的两名同事做急救,我正提着刑捧看一个又一个犯人血淋淋的手,其余犯人手拉手站成一排,站在塌墙的里面,面朝仓库——他们在那一瞬间得到了人性的净化与升华,他们自己站成了阻挡自己邪恶之念的高墙电网!

分外甜美的葡萄

感恩的葡萄,分外甜美。

一天,修道院的大门被叫开,看门人巴拉甘惊喜地看到,旁边果园的一个果农给他送来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果农对他说:“我送给你这串葡萄,感谢你在我每次来修道院时对我的关照。”看门人对如此情意浓厚的礼物表示感谢,并对果农说修道院的人会很高兴享用这串葡萄。

果农满意地离开修道院之后,看门人把葡萄洗净,得意地望着它。忽然,他想起修道院里的一个病人最近得病什么也不想吃,便决定把这好吃的葡萄送给他,让他开开胃:“他多么需要营养啊!”

于是,看门人把葡萄送到虚弱的病人床前,病人睁开双眼惊喜地看着葡萄。看门人对他说:“马蒂亚斯,有人送给我这串葡萄,但是我知道你什么都不想吃,也许它能带给你食欲。”马蒂亚斯从心里感激他,对他说他将永远记住他,就是有一天他死了,也会在天堂里感谢他。

看门人拿来一个大盆子,把葡萄放在上面,让病人享用。然后,他又回去继续工作了。病人拿起葡萄,又想起应该把它送给对自己倾注了大量心血,整日整夜地为他操劳的护士,以慰藉自己的灵魂。

病人喊护士,护士以为病人出了什么问题,就迅速赶到他的床前。病人对护士说:“埃斯特万,看门人惦记着我的病,送给我这串葡萄,让我品尝。由于我什么都没有吃,现在我吃了它可能伤胃,我想还是让你吃,你对我一直很不错。”护士坚持让病人吃,但是越坚持,病人越是拒绝。护士感谢病人送给他如此诱人的礼物,不得已便把葡萄带走。护士边走边想,这串葡萄应送给兢兢业业为大家服务的厨师。于是,护士来到厨房,找到了厨师埃纳文图拉,对他说:“你的心就像这串美丽的葡萄一样高尚,这串葡萄送给你吧。”厨师谢绝了护士的好意,最后把葡萄送给了为大家操劳的修道院院长。

就这样,这串葡萄在整个修道院里传来传去,最后重新回到了看门人手中。看门人惊奇得不知所措,他觉得不能再让葡萄兜圈子了。于是他不再犹豫,开始吃起葡萄来。这时,他觉得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甜美的葡萄。

(佚名)

信念的力量

相信你自己,只要你不失去信心,就一定能成功。

“你们班今天来了位新生。”校长边说边匆忙地向楼上走去,“哦,对了,她的名字叫玛丽。关于这个学生我得找时间和你谈谈。待会儿到我办公室去一趟吧。”

我点了点头,看了看自己拎着的各色彩纸、几瓶胶水,还有几盒小剪刀,又补充了一句:“好啊,我刚从材料室出来,我今天要教学生怎样做情人节信封,新同学应该很快就能够适应新环境的。”

我已经连续3年带四年级的学生了,所以我非常清楚学生们多么喜爱情人节(还有一周就要过节了),如果我把这些做情人节信封的材料放在每个学生的书桌上,孩子们见了该会多么开心啊!玛丽也一定会加入的,说不定她还会和新朋友开心地聊天呢!我一边想着一边向楼下走去。刚进教室时,我并没有看到玛丽,后来才发现她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她把两只手放在膝间,将头深深地埋在胸前,样子略显忧郁,浅褐色的头发柔顺地垂在面颊两侧。

“玛丽,欢迎你来到我们班。今天,你将和大家一起学做情人节信封,这样,情人节那天你就可以带着它参加我们的聚会了。”她没有回答。难道她没听到我说的话吗?叫着她的名字,我又清清楚楚地把话重复了一遍。她慢慢地抬起了头,盯着我的双眼。刹那间,我脸上的笑容凝固了,我感到一股寒意涌遍全身。玛丽的眼神中充满了淡漠——从前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眼神,那眼神来自于一个精神病患者。当我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曾在精神病院见到过她。当时,她觉得生活令她无法忍受。她的医生对我说:“她想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她真的这样做了,在患上精神病后,她竟然无情地杀害了自己的丈夫,而后又离家出走了。

可是这个孩子——要不是她那双淡漠的眼睛,她看上去就像我可爱的小侄女。我的上帝啊,在她身上到底发生过怎样可怕的事情啊?我本想上前去拥抱她,让她的痛苦从此消逝。但我并没有那样做,而是从她身后的书架上取下几本书,把它们放在她的膝上。“你会用到这些书的。喜欢它们吗?”听了我的话,她机械地翻了翻书,又把它们合上。这时,上课铃响了,学生们从冰天雪地的操场上一窝蜂似的涌进了教室,与此同时也带进一股寒气。当他们发现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一些彩纸和工具的时候,都显得异常兴奋。我来不及多想,便把玛丽叫到讲台前,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一下自我介绍。可玛丽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甚至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孩子们看了,都感到十分迷惑。为了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开始讲起情人节信封的制作要领来。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制作信封的材料,告诉他们如何才能做好,装饰好它们。同样,我也把一些彩纸和工具放在玛丽桌上,并让她的同桌为她提供些帮助。当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制作情人节信封的时候,我悄悄地来到了办公室。“请坐,”校长说道,“我会告诉你关于这个孩子的一切。”

她继续说道:“这个孩子和她的母亲相处得非常好,她们母女二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底特律郊区。几周前的一个晚上,一个歹徒闯入她家,并当着玛丽的面将她的母亲杀害了。玛丽大喊着跑到邻居家。从她母亲出事后,她再没哭过,也再没提起过她的妈妈。”

校长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当地负责人把她送到她唯一的亲属——她已婚的姐姐家中。她姐姐今天早上把她带到这儿来的。看样子,她姐姐过得也不是很好。她已经离婚了,还有3个年幼的孩子要抚养。而玛丽则成了她的新负担。”

“我能做些什么呢?”我结结巴巴地说道,“我以前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开始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只要付出你的爱,”校长说道,“把你所有的爱都给她,越多越好。她身上失去的爱实在是太多了。你必须有信心,这样你才能够让她慢慢恢复正常。要相信你自己,只要你不失去信心,就一定能成功。”

当我重新回到教室的时候,发现孩子们都不愿与这个“奇怪”的孩子交朋友。不过玛丽对此并不在意。甚至连一向友善的克里斯汀也愤愤地说:“我一句话也不想和她说了。”我在写给校长的便条中写道:“希望可以让玛丽暂时离开我们班一会儿。我必须在班里的孩子们把她当成一个‘怪人’之前,让他们了解真相,并向玛丽伸出友谊之手。”

“玛丽曾经受到过很深的伤害,”我温和地对学生们说道,“她之所以会如此孤僻,就是因为她害怕再次受到伤害。你们知道吗?她的妈妈刚刚过世,她身边已经没有可以呵护她的亲人了。你们应该对她多份耐心、多份理解。也许我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她的笑容,才能让她和大家融洽相处,但是你们可以尽力去帮助她。”

当这些孩子知道一切后,非常同情玛丽,他们决心要帮助她。情人节那天,玛丽收到的卡片最多,但她只是把每张卡片看了看,然后便把它们全部放进了自己的信封。她并没有把这些卡片带回家去,但至少她亲自看了。玛丽每天都穿着单薄的衣服,根本不能抵御这样寒冷的天气。她的手也被冻裂了——她根本不戴手套,有些地方已经渗出血来了。她好像被手上的伤和这寒冷的天气伤到了。我帮她缝好衣服上的扣子,孩子们则从家里给她带来帽子、丝巾、毛线衫,还有手套等等。克里斯汀就像个小妈妈,在玛丽出教室前总会帮她把衣服扣好,让她暖暖和和的,并且还坚持每天和玛丽一起上下学。

虽然我们大家一直在努力,但我们却始终没能打开玛丽的心扉,她仍旧像此时三月份的天气一样,寒冷而沉闷。我快要失去信心了。我的心在隐隐作痛,我是多么希望玛丽可以再次变得活泼起来,重新回到这美丽而又充满未知、快乐的世界啊!是的,我一定要做到,哪怕此刻我会有些心痛。

上帝啊,请让小小的奇迹降临在我们身边吧。我们多么渴望在她身上会有奇迹发生啊。我默默地祈祷着。一转眼,时间到了3月末,一个小男孩儿高兴地告诉我,他在校园里看到知更鸟了。听了他的话,大家都涌到窗边向操场上看。“春天来了!”孩子们高兴地叫道,“我们给教室添些花儿吧!大家一起编花篮!”

为什么不呢?只要能够让我们的情绪更好些,这绝对值得一试。这一次,我们选择了一些漂亮的蜡光纸——用褐色的纸带编成花篮。我开始教孩子们如何编花篮,如何把迎接春天的花儿做出来。想到情人节那天发生的一切,这一回,我对玛丽并没抱有多大希望,即便如此,我还是把一些漂亮的蜡光纸放在她桌上,并鼓励她和大家一起试一试。然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做,之后的半个小时里我一直忙于捡拾孩子们扔在地上的纸屑。

就在这时,克里斯汀匆忙跑了过来对我说:“快过来看看玛丽的花篮吧!太漂亮了,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玛丽身边,玛丽编织的花篮果真可爱极了。不止是花篮,还有那些美丽的风信子花儿、像一只只高脚杯的水仙、被精心装扮起来的番红花,还有紫罗兰——谁也不会想到,如此杰作竟会出自一个小孩子的手中。

“玛丽,”我激动地说道,“好漂亮呀!你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会儿,我分明从她的眼中找到了其他孩子眼中所具有的那种光芒。

“我妈妈喜欢花儿,我家的花园里曾种过这些花儿。”她开心地回答道。

我在心中默默地说着:“感谢您,我的上帝。您果真送给我们一个奇迹。”我跪在地上抱住了玛丽。原本噙在她眼中的泪水也慢慢地从她脸上滑落下来,不一会儿,她便伏在我的肩上抽泣起来。其他的孩子也都忍不住哭了,可是他们和我一样,流下的是幸福的泪水。我们把玛丽做的花篮挂在了教室最前面。直到6月份,本学期已经结束的时候,那个花篮仍挂在那里。离校的那天,玛丽小心地把花篮取了下来,拎着它向外走去。突然,她又飞奔了回来,从花篮里取下一枝番红花递给了我。“这是我送给你的花儿。”她说完又给了我一个深深的吻。那年夏天,玛丽离开了我们的学校;我从此便与她失去了联系。但是我却永远也不会将她忘记。直到现在,我仍然珍藏着那枝番红花——它会让我想起玛丽,想起爱与信念的力量。

无私的树

自私会使人变得孤僻、冷酷、令人生厌,并逐渐失去快乐。

很久以前,有一个骄傲的国王,决定为自己建造一个庞大的宫殿,于是召来了他的大臣。

“去到森林里找一棵最高大的树,我要用来建造我的宫殿。”

大臣们在森林深处找到了一棵这样的树,它非常高大,周围生长着许多矮小的树木。当天夜里,他们就向国王报告这个好消息。

“陛下,我们已经找到了您需要的树。明天我们就回到森林里去把它砍下来。”

国王非常高兴。那天夜里,他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住在一棵大树上的精灵出现在他的面前。

“哦,国王!”精灵说,“请不要砍倒我的家。如果你这样做了,每砍一下,都会使我受到严重的伤害,我会因此而丧命的。”

国王回答说:“你的家是森林中所有的树中最好的一棵,我一定要用它来建造我的宫殿。”

精灵不断地恳求,但国王坚持要把树砍倒。

最后,树的精灵对他说:“那好吧,你可以把树砍倒,但请按我的要求来做。不要从根部把它砍倒,就像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而是要让你的人爬到树的顶部,一点一点地往下砍。让他们先砍掉一段,然后再砍一段,直到砍下整棵树。”。

国王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便说道:“可是如果让我的人像你说的那样,分成多次把树砍下,那与从根部一次把树砍倒相比,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痛苦啊。”

精灵回答说:“是的,的确如此。但如果你按我说的做,对森林里的其他动物会更好。你知道,我的树非常高大,如果它整棵被砍倒的话,会压到周围其他矮小的树上,会使许多小动物丧生的。许多鸟儿和昆虫会失去自己的家,许多小树也会被毁。可如果你一段一段地把树砍下的话,就不会造成如此多的伤害了。”

国王想:精灵宁愿让自己被砍一百次,也不愿森林里的小动物受到伤害,多么勇敢与仁慈啊!而我却为了自己的享乐与虚荣,要把树砍倒,我是多么自私啊。我不会把树砍倒,反而要向它致敬!这个梦使我懂得,我也应该对别人善良与温和。

第二天,国王去森林对那棵树进行了授勋。从那天起,国王成为了一个仁慈、公正的统治者。

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而活,人生将毫无意义。如果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抱着一颗博爱的心,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世界将变成理想中的天堂。

希望之花

每一次我看到这些花,我都感觉它们把自己的生命力给了我,我想象着我的祈祷被带去给了上帝。

我的母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印第安裔美国人,在我小的时候她教会我各种各样的祈祷方式。最特别的一个是祭花祈祷,那是她根据她的族人——伊洛魁人塞内卡部族的传统改编的。

当我情绪低落或很想为自己减压时,她就教我这个祈祷。后来。我学会了在快乐的或者有特别的要求想要向上帝请求时也使用它。

当我被一些事情所困扰,母亲会对我说:“好了,乔,我想你是时候出去寻找献祭的花了。是时候将你心中的负担举起并交给上帝了。”

于是,我便出去采花。有时候,母亲会和我一起出去帮着采,并听我谈论让我烦恼的事情?当她自己的心上也存在重压时,她便自己出去找献祭的花。

所选的花应该是特别一些的,因为它们对于我来说有很大的意义。因为是女孩子,所以我会采蒲公英、蜀葵和雏菊,通常每样采一枝。而且,妈妈告诉我一定要仔细地挑选,因为花是为一个神圣的愿望而准备的。我非常小心地把花捧在手里,这样就不会弄坏它们了。

回到家,我按照妈妈的指导,告诉花我想释放的压力。花是如何帮助我的呢?别忘了,这是用来献祭的花,即将凋零的花。当这些花失去生命的时候,它们就会把我的祈祷带去给上帝。

当然,那就意味着花不能放在水里。我的卧室里有一个架子,我喜欢用它盛放我用来献祭的花,因为它是属于我私人的,而且进出的时候我可以看到它。

每一次我看到这些花,我都感觉它们把自己的生命力给了我,我想象着我的祈祷被带去给了上帝。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会想到这些花。或者说,我强烈希望我的祈祷被上帝听到。我和我的花仿佛是一体的。

有时,这些花凋谢需要几天,或者需要两个星期。当花最终枯萎的时候,我会把它们带到外面,和它们告别,感谢它们把生命给了我,并帮我传递着祈祷。然后我便会把它们埋葬,这样它们又有了重新生长的机会,我也总是希望它们再回来时能变得更加漂亮。

每天都做一点点

如果我们能够选准目标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总有一天,奇迹也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诞生。

天色灰暗,几名游客驱车行驶在山中一条铺满松针的小路上。越往前去,山中的景色愈加荒凉。突然,在转过一个弯后,人们一下子震惊得喘不过气来。

眼前,沟壑与灌木间,有好大一片水仙花。各色各样的水仙花怒放着,像一块地毯,一块燃烧着的地毯。

是不是太阳不小心跌倒了?如小溪般将金子撒在山坡上?在这令人迷醉的黄色正中,是一片紫色的风信子,如瀑布倾泻其中;一条小径穿越花海,小径两旁是成排的珊瑚色郁金香;仿佛这一切还不够美丽似的,倏地有一两只蓝鸟掠过花丛,它们的红色胸脯和宝蓝色的羽翼就像闪动着的宝石。

是谁造就了这么美丽的景色?是谁建造了这样一座完美的花园?无数的问号在游客的脑海里跳跃,他们下车走入园中。

在花园的中心有一栋小木屋,上面有一行字:我知道您要问什么,这是给您的回答。第一个答案是:一位妇人和一点看法;第二个答案是:一点点时间;第三个答案是:开始于1958年。

面对简洁的文字,游客们默默无语。一位平凡的妇人,凭借四十年间不停的努力,竟然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奇迹。

在我们心中,成功是一个了不起的字眼儿,就如同远方那一座雄伟的山峰,可望而难以企及。然而,当我们面对这座美丽的花园时,我们就会明白,成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每天都做一点点,每天坚持不懈,就像那位平凡的妇人最终创造出一座美丽的花园一样。

“我只写了几个音符”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过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

这是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举行最后一场预奏。尽管天气寒冷,还是有那么多的人赶来,音乐是迷人的,大家很快就陶醉了。突然,有人发现怎么演员和乐队老合不到一块儿?一会儿唱得快,拉得慢;一会儿又拉得快,唱得慢,台上的演员怒目圆睁,可乐队确实是按指挥棒在进行。“见鬼!重来。”乐队停下重新开始,仍然是一片混乱。“天哪!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人们议论纷纷。

这时,担任指挥的贝多芬呆呆地站在指挥台上,莫名其妙地看着骚动的乐队,想从那一张张神情不安的脸上猜出症结所在,可大家都不做声,谁忍心对这位可怜的指挥说:“走开吧,你这个聋子!”然而贝多芬还是明白了。他突然扔掉指挥棒,一口气跑回家中,倒在椅子上,沉默了很久很久。这是1822年11月的一天,也是他一生中最可怕的一天,他那饱经创伤的心灵又被狠狠戳上了一刀……

在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中,大概没有一个人的命运比贝多芬更坏的了。这不仅在于他泪水浸泡的童年,屡遭挫折的爱情,贫困孤独的一生,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耳聋了!

他的耳聋始于28岁时。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退。头几年他还瞒着别人,躲避一切交际,甚至最心爱的人。到1801年,他在戏院里已必须坐在第一排才能听见演员的歌声。翌年,他去野外散步,便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以后的生活,全部就是对聋疾的苦战了。

贝多芬头大身短,头发多而黑,但从不梳理;脸色发黄且多痘疮疤;他常用棉花蘸黄色药水塞在耳中,外缠纱布;脸部表情常是冷酷而苦闷的。伴随着耳聋而来的,便是他对于人情世故的疏忽、专横、怒暴。遗憾的是,在这个世界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作曲时,他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觉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举世闻名的九大交响曲中的后七部,都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病态中完成的。

《费德里奥》预奏指挥失败两年后,即1824年5月7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次上演,这是贝多芬全部生涯中最辉煌的作品,仍然由他亲自担任指挥。演奏结束时,观众的掌声、欢呼声久久回荡在剧场上空,无数的帽子、手帕飞向这位耳聋的音乐大师,也不知有多少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在讲究礼节的维也纳,对皇族的出场,习惯也只用三次鼓掌礼,可这晚贝多芬却受到观众五次鼓掌欢迎,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然而,贝多芬丝毫没听见观众的喝彩声,直到女歌手温葛尔从乐队里走出来,把他的身子拉向观众时,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终场后他感动得晕了过去……谁也没想到,这竟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过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而临终时,他口中仍这样感叹:“唉,我只写了几个音符!”

(文彦)

人生犹如一条长街

人生犹如一条长街,用心欣赏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位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

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4岁。没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再无什么指望。她想到了死。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衬着棕色桌面上糨糊的嘎巴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这时有一位拿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抬起头来,眼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她突然不再去想死和写诀别的信。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需要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她甚至觉出方才她那“绝望的尽情”里有一种做作的矫情。

她纫了针,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了自己的家。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整了绽裂的邮包。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常常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想着这话,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踩得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老路旧街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铁凝)

不可缺少的自信心

爱不能单独存在,它的本身并无意义。爱必须付诸行动,行动才能使爱发挥功能。

利克曼先生是一位心理学的老师,他布置的作业和其他老师不太一样,他不会要大家读1000页的课文,不会要大家回答每一章的课后问题,也不会要大家从47页开始做练习题一直做到856页。他的作业都比较有创意。

利克曼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星期四的功课。他说人的行为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表现。“行动胜于空言’这句话绝对有它的用意,”他告诉大家,“通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知道那个人心里的感受。”

老师停顿了一分钟,让大家想一想今天学过的课程,然后给大家布置作业。“现在我要看你们是否能帮一个人建立自信心,或者帮他增加自信。我们观察的标准在于那个人行为是否有所改变。下个星期,我要你们在课堂上做报告。”

那天下午回家,克格·希尔一进门,就看得出妈妈很难过。她的头发乱七八糟,声音沙哑,一边做晚餐,一边不停地叹气。克格进门时,她甚至没和克格打招呼。既然她没和克格打招呼,克格也就没和她说话。

整顿晚餐吃起来令人很不舒服。克格和妈妈都没说什么话,爸爸也不像往常一样滔滔不绝。后来,克格决定做心理学的作业。“妈,你知不知道今天晚上我们大学的戏剧团社有场公演,你和爸爸一起去看嘛!听说演得很不错。”

“今天晚上不行,”爸爸说,“我有个重要的会要开。”

“没错。”妈妈接着说。克格那时候知道妈妈心里在烦什么了。

“嗯……那和我一起去好了。”克格说。但是,克格当时真希望自己收回那句话。你能想象吗?一个中学生和他妈妈一起走在外面?要是给人看到的话,那还得了?

不管怎么说,邀请都已经发出了。妈妈兴奋地说:“真的吗?克格?”

克格吞了好几次口水,然后说:“当然没问题!”

“但是你们不是都不带妈妈出门的吗?”她的声音比刚才好听多了。她一边说,一边把那些垂下来的头发都拨到脑后。

“没有人规定不可以啊!”我说,“你去准备一下,我们待会儿就出发。”

妈妈听了之后,立刻去厨房洗碗碟。她健步如飞,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克格和我会洗的!”爸爸对妈妈说。妈妈一听,立刻给爸爸一个微笑。

妈妈离开厨房后,爸爸对我说:“你做得很好!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

听完爸爸的话,克格真的很感谢心理学老师。

妈妈换好衣服,回到厨房,看起来比一个小时前年轻了5岁。“你确定你和别的女生没有约会吗?”她问克格。她好像无法相信这些是真的。

还好,那天晚上不是很糟糕。朋友都在忙些更有趣的事,根本没时间去看那出戏。有些同学看到克格的妈妈,一点也不惊讶,克格觉得很快乐。克格不仅在心理学这门课中得了一个“甲”的好成绩,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增强别人的自信心。

史密斯的咖啡壶

心灵的安宁,比眼前金光闪闪的美元更让人舒心而坦然。

在里兰老街上,有一个叫史密斯的老铁匠,他在这里已经生活了数十年,在这个不大的城市里也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开了一个铁匠铺,打了—辈子铁。后来,因为年纪渐渐大了,他已经抡不动大铁锤了,便转行开了个铁器店,专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等杂货。

史密斯保持着非常传统的经营方式:他自己端把椅子坐在门口,货物在门外一字排开。他也不像别的商贩那样大声吆喝以吸引别人的注意,有人来买东西时他也不和顾客讨价还价,不过一般来讲,他的价钱还算公道。而且他的小店二十四小时营业,从不关门。所以,无论你何时路过这儿,都可以看到他捧着一台小收音机,悠闲地躺在竹椅上;闭着眼睛听歌剧。在他的身边,放着一把咖啡壶,从这壶的模样来看,不比老史密斯年纪小。

史密斯每日的收入并不丰厚,因为他没有儿女,这些钱也勉强能维持他的温饱和喝咖啡的费用。不过,他年纪大了,看上去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而且他也很知足,人们从没看到他为生活发愁,常年一副陶醉的样子。

一天,一位古董商从这儿路过,不经意地看到了史密斯身边的咖啡壶,便顺手拿过来端详起来。只见它紫黑如墨,古朴雅致,似出自制壶大师之手。当他看到壶嘴处的印章时,更是惊喜不已——这正是制壶大师杨格的作品。杨格在世界上素有“捏泥成金”的美誉,据说,他现存的作品只有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英国博物馆里,另外一件,在泰裔美侨的手里。

古董商决定花10万美元把咖啡壶买下来。史密斯听到他的报价,先是惊讶,但马上又拒绝了。这把咖啡壶是他的祖父留下来的,他们祖孙三代在打铁时喝的可都是这壶里的咖啡,这把壶和他们的血汗息息相关。

古董商遗憾地走了。咖啡壶虽没卖,但那天晚上,史密斯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他一直以为这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咖啡壶,用了将近六十年,现在居然有人要出高价来购买它,这让他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

以前,史密斯躺在竹椅上,总是微闭着眼睛,把咖啡壶放在身边的小桌子上;现在他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坐起来看上几眼,这让他感觉很不安。更让他感到头痛的是,人们得知他有一把珍贵的咖啡壶后,纷纷过来询问,有的问他还有没有其他的收藏;有的甚至开口向他借钱;更有甚者竟然在晚上推他的门……史密斯平静的生活被彻底破坏了。他抚摩着那把咖啡壶,真的不知怎样处置它才好。

当那位古董商带着20万美元再次登门的时候,史密斯再也不能容忍了。他招来了附近店铺的人和前后的邻居,然后当众把那把咖啡壶砸成了碎片。

如今,史密斯还在开着他的铁器店,还在卖着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铁链子,还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今年他已经102岁了。

他像个标准的老人一样,在如此悠闲自得的烟火中,过着属于自己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当突如其来的幸运降临,他宁可舍弃从天而降的财富而保留那份不可多得的宁静——于是,经过思想斗争,他砸碎了咖啡壶。

薯片的启示

你可能不知道,这种薄薄的食品其实是一个名叫乔治的厨师无意中发明的,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当时乔治是在纽约郊外的一个名叫卡瑞月的度假村工作,这个度假村环境幽雅,空气清新,依山傍水,还有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很多有钱人都喜欢到这里度周末,享受一下难得的轻松。

一天,正当乔治像往常一样忙碌时,一个服务生端着盘薯片,走进来告诉他,有位客人抱怨他做的“油炸马铃薯”切片太厚,要求切薄点儿。

乔治觉得挺奇怪,他看了看那薯片,觉得跟他以前做的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在此之前他从没听到过有客人对他提出类似的批评。但是乔治没有说什么,他受到的职业教育要求他尽可能满足顾客的一切需求。他从服务生手中接过薯片,把它们切得薄了些,再放到油锅里重新炸了炸,然后捞出来让服务生给那位客人送去。

不一会儿,服务生又回来了,手里仍然端着盛薯片的盘子,他生气地对乔治说:“我想那位客人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跑到这里来挑三拣四,来拿我们出气。他向我抱怨了一通,说薯片仍然太厚,要求把薯片切得再薄些。”

乔治也很生气,他已经忙了一天了,被油烟熏得头昏脑涨,这位客人却还如此挑剔。他忍住了气没有发作,冷静一下之后,他拿起薯片,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切得很薄很薄,然后放到油锅里把它们炸得金黄,一股油炸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口角生津;因为切得很薄,薯片的边缘微微卷曲,样子很好看。把薯片装盘之后,乔治再往上面洒一点儿盐和胡椒粉,然后让服务生再送去。

过了一会儿,服务生跑进来了,手里的盘子空空如也。他高兴地告诉乔治:“那位客人非常满意,说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薯片。其他桌的客人都闻到了薯片的香气,都想让你照样给他们来一份。”乔治大受鼓舞,他急忙动手,精心地做出了十几份同样的薯片,亲自送到顾客们的餐桌上。客人们第一次吃到如此香甜薄脆的薯片,纷纷对乔治竖起了大拇指。

这薄薄的薯片从此成为乔治的金字招牌,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了亲口尝尝乔治炸出来的薯片。慢慢地,这种食品的名声传扬开来,而且,经过乔治的改进,薯片有了各种各样的味道,适合各种口味的人。直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们都喜爱的食品。

自我磨炼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民主主义革命者乔·富兰克林年轻时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到了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编辑。那位编辑叫弗恩。能在弗恩的指导下工作,对年轻的富兰克林来说,是很让他庆幸的一件事情。他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位编辑的大名,一直以一种敬畏和崇拜的心情仰望着他,心想,在如此博学敬业的编辑的指导下,他肯定会进步很快,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为以后成就一番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想到这一点,他就激情澎湃。

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富兰克林每次交稿时,这位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规定富兰克林每天得写一篇文章放在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富兰克林的文章一天一个样,按照弗恩的严格要求磨炼自己,后来终于在写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

后来,弗恩去世了,富兰克林很是悲痛,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恩师而感到惋惜,在整理弗恩的遗稿时,他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我并不懂写作,每个单词都得查字典,一篇稿子要看上几十遍。我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权威的形象。你让我教你,我尽量去做,其实多数时候是你的自我磨炼。你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靠的完全是你自己。”“自我磨炼?”富兰克林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指导自己写作的权威竟然近似于写作盲!自己的写作才能竟然就是自己在一天一篇的积累中打磨出来的!老编辑只不过是让他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自己!富兰克林再读他的其他遗稿时,才相信他的话句句是实——那些手稿幼稚得令一个作家心碎!

最佳路径

艺术的成功在于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联络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施工部打电报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大师,请他赶快定稿,以期按计划竣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更加焦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了地中海滨。他想清理一下思绪,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定下来。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儿是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漫山遍野,到处是当地居民的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无数的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然而很少有停车的。

可是,当他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满了车。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了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公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上草种,提前开放。

施工部按他的要求在乐园撒下了草种。没多久,小草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茵所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径,这些踩出的路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美的不同展现

别人给予我爱,我当把这爱,也给予别人。

美德好比宝石,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会显得更加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优雅且具有高尚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这与所谓的外表美毫无关系。

美貌的人并不见得在其他才能上也会显得出众,就仿佛天地在创造万事万物之时,只求无过,不求完美一样。因此,许多容貌出众的人却往往一无所有。他们所追求的不过是外在的东西,喜欢对物质的占有,渴望住豪宅、开名车、穿品牌、吃佳肴;他们从不追求高尚的品德,从不思考如何使自己的头脑变得聪明睿智,如何让自己的心胸变得豁达开朗。当然,这种观点也并不完全是对的,比如罗马的奥古斯塔斯·恺撒、菲斯帕斯,法国俊美的菲利普,英王爱德华四世,雅典的阿尔西巴底斯,波斯王伊梅尔等,他们不但是品德高尚的人,还是不同时期远近闻名的美男子。这是上帝刻意创造出来的为数不多的完美典型,目的是让人们去学习和瞻仰。

就美而言,形体之美要胜于容貌之美,而端庄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境界的美是无法用图画表现出来的,也无法在生活中一眼看透。每种绝妙之美都有其独特之处。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阿佩利斯与艾伯特·杜勒二人谁更玩世不恭,他们一个是按照几何比例描绘人像,另一个则通过观察不同人身上的最佳部位创造出最完美的画像。这些画坛名人画出来的画恐怕只会取悦他们自身,而其他人是不会喜欢的。我并非认为画家无法画出一张更加美丽的脸,只是觉得他们应该用一种更加巧妙的绘画方式来做到这一点(就如同音乐家创作出一曲优美的歌一样),而不是只凭借呆板的公式。事实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面孔——如果只是从局部加以观察,是找不到什么优点的,但作为一个整体却非常美丽。这是因为它们放在一起达到了一个和谐的效果。还有另一种截然相反的事实,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面孔的许多部位都很精致,但是放在一起反而变得平凡,或者突显了局部而忽略了整体。很显然,整体美丽的效果要大于局部美丽的效果。

如果美的主体的确存在于端庄的举止之间,那么有些人在年老的时候反而会显得更加可爱就不足为奇了。人们常说:“美丽的人,即便是到了暮年也是美丽的。”美就像盛夏里的果实,很难保持长久。它通常会使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在年老的时候却悔恨不已。不过,毫无疑问,如果美能恰如其分地展现,那么就会使人们身上的美德昭然,恶行羞隐。

爱,有许多种。人类的血缘之爱是天赋的。陌路人的爱没有血缘性,体现了人对同类的关心,和人之为人——这样一个大家族的亲密和温暖。这就是一种博爱,一种比血缘感情更深刻的东西,它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把人类团结在一起。

周末在广九大酒店的“卡拉OK”房里听歌,看到一个20岁的女孩走上台去唱。也许心理准备得不够充分,旋律响起后,她才唱了开头一句:“雨潇潇……”

这个女孩跟不上旋律,非常尴尬;正不知所措,再也唱不下去了。

有一个大胆的男孩,从座位上站起,快步走到台上,拿起另一只麦克风,站在女孩的身旁,待乐曲重又过渡到开头的时候,跟女孩齐声唱:“雨潇潇,恩爱断姻缘……”。唱了这开头的一句后,他放下麦克风,大方跑回到自己的坐席上。那个女孩在他的“启动”下,有了信心,拉开了嗓子,大声唱到完。

当时我的心不觉涌出了一种感动。

那一年冬天,我独自走在广州的街上。经过公园前的马路,我正想着心事,忽然听到一声响亮的“喂!”接着被一个小伙子拉了一把。一辆红色“的士”飞快地从我面前擦身而过。我被吓了一大跳。当我定下神来想说声“谢谢你”的时候,那小伙子早已跨上自行车无影无踪了。

后来独自逛街过马路,我总会想起这位面影都未曾记着的陌路人。

从前有一个不快活的老头儿,他常来看我。他的老伴几年前过世了,唯一的女儿也嫁到了美国。他不习惯那边的日子,不愿意去住。他说:“我已是快入土的人了,还企望什么呢?”

这位孤独的老头儿没有任何企望,非常的节俭,不喝酒也不抽烟,但唯一喜欢喝咖啡。当我把一块白色方糖投入他的杯盏中,用一只小汤匙不断地搅动的时候,他竟感动得流出眼泪来。

偶然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触发了他的伤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呵!以后每每他来看我,我都细心地为他煮咖啡,并且把一块白色方糖放进他的杯中。为他慢慢、慢慢地搅动。我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在这淡淡的苦味的杯盏中,他是否能获得一点儿甜意和安慰、一丝儿温暖?

世上每一个人都需要爱,需要温情,需要帮助。

一张录取通知书

善良是人间大学的通行证。

一个住在小镇上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晨练的时候捡到了一个信封。漫不经心地打开一看,里面竟是“王东”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看看日期,已过了报到日期一天了。

老人站在晨风中焦急地思索。他想,既然是当年毕业,一定是县中的学生了。他急忙回家打电话给做教师的女儿。

女儿的同事说,毕业班确实是有个叫王东的,家住在30公里外的山村,不知道有没有电话。不过凭他的学习成绩,考上大学是不可能的,学校并没有收到他被录取的通知,也许弄错了。

老人想,这份通知书就在手里,怎么会错呢。他一点儿也没耽误,就到汽车站去了。开往那个村的上午的汽车已经开走了,下午很晚的时候才有第二趟。

不能再拖了!这已经是到学校报到的第二天了。老人租了一辆三轮,是行驶起来晃晃悠悠的那种。他努力地把他的一把老骨头放到了车上,在接下来的近两个小时里,他一直在硬硬的座位上颠簸。老人在那个偏僻的山村并没有见到王东,但是见到了他伤心欲绝的母亲。他把那份宝贵的录取通知书递了过去,说:“赶快让孩子报到去吧。”他没有时间解释,因为三轮车主在门外直按喇叭:他觉得也没必要解释,他已经完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他走得如此匆忙,以致没有注意到王东母亲脸上呈现的是惊讶而非喜悦。

两年过去了。一天我正在备课,一个人来找我,他说自己叫王东。

他说,两年前是他第三次高考,成绩仍像往年一样不尽如人意。他家听说某大学有特招生,就东挪西借了一万多块钱,终于拿到了一份录取通知书。当那一天他满怀希望地前去报到的时候,却被告知:他手里拿的是一张毫无意义的废纸!他头脑空空地踏上了回乡的路,归途中,他把那个装着通知书的信封随手扔出了车窗外。到了县城后他买了一瓶酒,径直走进了网吧。他无法忍受被人欺骗的伤悲和羞辱,也不知道如何面对乡亲和母亲询问的目光。他觉得自己除了堕落之外别无出路!天亮的时候他还是坐上了回家的车,把事情告诉了目瞪口呆的母亲后他睡成了一滩泥。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母亲给他讲了一个老人的故事,她手里拿的,正是被他丢弃的录取通知书!

他后来到省城找了一份工作,他勤奋又努力。同时,他多方打听到那位老人。他要告诉老人,当时,他已经开始绝望、堕落了,但是当他把一个老人费尽周折送来的假的录取通知书重新拿在手中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落榜,他被人间正道大学正式录取了!

我看着王东的脸,英俊、刚毅、自信又真诚。我说,老人曾说过,能把一个自以为没有前途的学生送进大学,是他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事。只是,我们什么也无法再告诉他了,因为,那位老人,我的爸爸,几个月以前,已经去世了。

(于小渔)

天使

宽恕,是一种人类美德。

洁的世界彻底地崩溃了。

她从精神病医院下班回家,就得知了独生儿子猝死的消息。

洁突然感觉自己整个身体都渐渐地朝一个昏暗混沌的空间陷落下去。儿子死得很蹊跷,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个陌生人用铁棒无故地活活砸死。

洁怎么也不敢相信,她那个活泼可爱、聪明可人的儿子将永远地不复存在了。

前天儿子曾撒娇地央求她:“妈,我过10岁生日时,您去学校接我一回好吗?”洁心里酸酸的。洁从来不接送儿子,突遇下雨,儿子也从不指望她送伞,时常落汤鸡似的跑步回家。她总是很忙,作为一名护士长,她心里满载着那些疯疯癫癫、不能自理的精神病患者。

想到再过三个月就是儿子10岁生日,洁失声痛哭:“都怪我呀,我要是去接他就不会出事了啊!”

洁陷入深深的自责,她多么希望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儿子的复生。

一周之后,经历了巨大的心灵创痛的洁平静地回到病房里。

她一如既往地穿上整齐的白大褂,对每一个患者报以真诚的微笑,她认真而细致地向护士询问患者的病情,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好像什么事都不曾发生过一样。

只是回到家里,洁会强烈地感觉满屋子里晃动着儿子那活泼的音容笑貌!洁常常不知不觉地呆望远方,那望眼欲穿的神态俨然慈母在静候游子归来的足音。

院长和一位法官将洁请到办公室。

法官沉重地说:“陈护士长,杀害你儿子的凶手已经被抓获,可是……”法官欲言又止,“经司法鉴定,此人患精神分裂症,无行为责任能力,现已收入你们医院治疗。”

洁的泪水决堤而出!儿子,我的儿子!洁在心里无望地呼唤着儿子的乳名,她跌跌撞撞地挪向病房。

“儿子啊,你怎么得了这种病啊,你怎么杀了人啊,我可怜的儿子啊……”

洁猛地一怔!她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在哀哀地哭泣,止不住的泪水沿着她那张饱经风霜的皱脸滚落而下。

她一把抓住洁的手:“护士长,我儿子能治好吗?能治好吗?”她一个劲儿地向洁诉说孤儿寡母的艰辛,诉说着和儿子相依为命的亲情。

洁极力克制住自己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水,朝她肯定地点了点头:“您放心吧。”

此刻,洁走向的是一个特殊的患者,一个需要同情需要帮助的弱者,也是一个令她肝肠寸断的沾染着儿子鲜血的凶手!

洁轻声地对他说;“阿强,你今天感觉不错吧,我们到院子里去晒晒太阳,好吗?”

阿强瞪直双眼,仿佛侧耳在听天外来声,忽而将手臂猛地高高扬起:“我手执钢鞭将你打!”随即一溜烟儿地跑进厕所,掏起粪便涂满全身,口中大叫:“啊哈!你们想害我,我身上有蛇,你们敢上来吗?啊哈!”几名年轻的护士闻声而来,见此情景束手无策。洁拨开人群,毫不犹豫地走近散发着刺鼻臭味的阿强,牵着他的手说:“阿强,你不是最喜欢舞鞭么,阿姨想向你学了去锻炼身体,你洗完澡后教我好吗?”

阿强愣了一会儿,乖乖地随着洁出了厕所。

洁为他擦洗身体,换上干净的衣裤。他睡着之后,洁又将他长长的指甲一一修剪整齐。洁从容不迫地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情,一边做,一边轻轻拭去腮边晶晶亮亮的泪水……

阿强出院的那天,他朝洁深深地鞠了一躬。

洁永远忘不了这天正好是儿子的10岁生日!

(李亚琼)

我的妈妈很美丽

因为爱,所以美丽。

常言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可新河中学的马小花同学却偏偏讨厌她妈妈长得丑。也难怪,她妈妈脸庞上有大块大块的像被火灼了似的乌黑印记。大凡见过她妈妈的同学,都被她妈妈脸庞上的印记吓得再也不敢多看一眼。

这天,班主任李老师偶尔听到同学们正在小声议论马小花,说她母亲的形象如何如何丑陋,李老师立刻引起了重视。为了配合学校正在兴起的素质教育,上课的时候,李老师着重讲解了“母亲”一词的分量,并临时将课堂作文的题目改为《我的妈妈很美丽》,要求用真情实感写出母亲内心世界的伟大和美丽,不要在外表上做文章。

李老师布置完作业,同学们就全都埋头书写起来。同学们交作文的时候,李老师有意识地检查马小花的作文。没料到,李老师读着读着,竟然被马小花的作文感动得抽泣起来。原来马小花的母亲是在一场大火中,为了抢救国家财产而被烧伤的。面容被毁坏之后,小花的父亲竟然抛弃她们母女,另寻新欢去了。她们母女俩人相依为命,生活得非常艰难……

李老师马上叫起马小花,要她在讲台上朗诵这篇作文。同学们在下面听着听着,眼泪就不自觉地簌簌掉落下来。

第二天,李老师和同学们买了鲜花,一起来到了马小花的家,都想看看这位英雄的母亲。马小花的家非常简陋。李老师和同学们到她家的时候,她妈妈不在家。过了一会儿,她妈妈才背着一大捆破烂回家了。见到家里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她妈妈吓得瞪大眼睛问:“出了什么事?出了什么事?”

李老师忙说:“没有什么事,我们只是想来看看您!”

她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没事看我干什么?”

李老师又说:“我们今天才知道,您脸上的疤痕是为了抢救国家财产而留下的。并且……”

马小花的妈妈突然拉长了脸,问:“这是谁说的?”

“这是马小花同学的作文里写到的。”

“唉!”她妈妈长叹一声粗气,说,“我知道小花嫌我长得丑,害得她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

“不,您不要这样说。您这是为了抢救……”

“老师,您不要说了,我这脸上疤痕是先天性的。根本不是什么为了抢救国家财产留下的!”

“什么?”李老师呆住了,同学们也呆住了,马小花却悄悄低下了头。片刻,李老师又细声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马小花的妈妈轻轻擦了眼角的泪痕,接着说:“我一直不知道我的亲生父母是谁。我听我的养母说,我也是她在垃圾筒旁边捡到的。由于我脸上的疤痕太让人害怕,所以不管我走到哪里,人家都像看怪物似的盯着我。我找不到工作,也没有哪个人愿意要我。养母去世后,我一直都靠捡破烂为生。”

李老师不解地问:“那马小花……”

“记得那天夜里,我很晚才回来,刚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忽然听到路边有个小孩嘶哑的哭声,我赶紧跑过去把她抱了起来。那孩子瘦得皮包骨,并且还发着高烧,我急忙又把她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她患了急性肺炎,需住院治疗。我手上哪里有钱,只好偷偷跑到血站卖血……”

马小花听到这里,忙扑向妈妈的怀抱,轻声说:“妈妈,是我不对。”妈妈摸着她的头说:“当初我只是想把你的病治好后,就把你送给一户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去做女儿,让你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今后还能上一流的大学。可娘俩在一起时间长了,妈妈对你有了感情,妈妈舍不得把你送给别人。小花,妈妈对不住你,让你吃了好多的苦!妈妈我……”

马小花急忙抬起手,要为妈妈擦去喷涌而出的泪水,边擦边哭泣着说:“妈妈!是我不好,我哪儿也不去,你永远是我最好的妈妈!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美丽的亲妈!”妈妈把她抱得更紧,控制不住自己,索性放开嗓子大哭起来……

李老师哭了,同学们也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