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的处世之道
49007800000023

第23章 思变:只要有眼光,任何地方都有机会(1)

准备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去等待和创造每一个生意机会

商人一定要不断寻找新的或者未经开发的市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和地方,都盼望能买到外国货,精明的商人要向国外市场动脑筋。很多人抱怨环境不好,实际上是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去找机会。中国有太多的机会,到处是金矿。中国企业家应该好好抓住这些机会。

—李嘉诚

没有商机令许多创业者感到苦恼,他们觉得好的机会都被别人抢先一步夺走了,自己蓄满了力量,就是无法得到发展事业的机会。这样的想法是被动的,生意不是等来的,而是要靠敏锐目光去发现的。大街上漫步的人很多,大多是在散漫地消磨时光,真正用心寻找商机的不多。如果一个人用心观察的话,就会大致记得街头的店铺、人流等情况,也会在观察之后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

想要经营好一家企业,一定要多思考,多问些“为什么”,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在追问“为什么”的过程中找到事情的本质规律,才能在看似渺茫的茫茫社会中,一眼发现做绝佳生意的机会。

李嘉诚于1950年创办长江塑胶厂时,香港的塑胶厂已有三百多家,长江塑胶厂不过是其中之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竞争力。李嘉诚不甘心仅仅维持一个小厂的状态,尤其是在经营了几年之后,塑胶厂遭遇了比较大的经营危机,李嘉诚更加意识到要突破瓶颈,他一直在经营过程中寻求发展。

七年后,李嘉诚开始将视野由香港市场向世界范围延伸。他搜集很多有关塑料产业的资料,有一天在《塑料杂志》上遇到一个让他心动的信息:意大利的一个企业率先生产出塑料花,并大规模投入生产,准备挺进欧美市场。这家企业的眼光和雄心让李嘉诚也预感到塑料花这个行业将迎来春天,后来经过进一步地分析,确实证明了他的预感的准确性。因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更加强烈,对于工作忙碌而无暇种养娇贵的鲜花的上班族来说塑料花不失是一个比较好的替代品。李嘉诚由此判断,塑料花的市场需求很大,所以,抢占这个商机将带来丰厚利润。

1957年春天,李嘉诚火速办好了奔赴意大利的旅游签证,亲自前往意大利考察塑料花的生产技术和流程。为了能够更加直接地接触到塑料花的生产过程,李嘉诚以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的待遇被招聘进了这家公司打工。李嘉诚在公司做的是勤杂工的工作,在清理废品时,李嘉诚将塑料花的生产流程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每天工作结束回去后,李嘉诚就将每日观察心得记录到本子上。不但如此,他还接近某一工序的技术员,和那位技术员搞好关系,探听该工序的技术要领。当李嘉诚做好了准备,要离开意大利的时候,塑料花已经开始推向市场。李嘉诚买了各种塑料花做样品,回到香港后,李嘉诚是想到做到,他不动声色地将长江塑料厂的发展方向改为制作塑料花,并全力开拓欧美市场。

这时,一位欧洲的代理商看到了长江塑料厂生产的产品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嘉诚以最快的速度和代理商妥善达成交易。这样,长江塑料厂的产品顺利地摆在了欧美很多家商店的柜台里。1958年,对于李嘉诚来说是个丰收年,一年内的纯利润高达一百多万港元。从此,塑料花和李嘉诚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被人们称为“塑料花大王”。

如果李嘉诚目光没有打开,只盯着眼前的那一点点微薄利润的生意,那他就不可能发展成日后的华人首富。李嘉诚从创业开始,就一直在认真细致地寻找机会,然后将发掘到的每一个商机都经营到最好。

比知识重要的是思维,比思维重要的是悟性。万物有法,需要用心去悟才能真正得法。经营之道也在于悟,在于对市场的灵动的悟性。敏锐的悟性来源于较高的素养。如果说市场是一辆疾驰的火车,商人是乘客,若想在准点的时刻赶上火车,乘客需要之前做足上车的准备。所以,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交易之前的准备往往比达成一项交易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不要主观改变其原貌,这样才能真的由现象看到本质。想要发现商机,一定不要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要学会思考。比如,你去咖啡店消费,不会思考的人,只会觉得“味道不错”。而懂得思考的人,会继续深究下去,询问咖啡好喝的原因。这店的咖啡不同于别的店,其中的原因在哪儿,他们咖啡豆的选择具有什么特点,是用什么煮的,煮的手法如何,如果可以的话,不妨直接和老板聊聊,学习一些煮咖啡的诀窍,然后从中琢磨出自己对咖啡的理解,加以延伸和利用。

懂得留意商机的人就能够通过品一杯咖啡,开出自己的咖啡馆;而不懂得留意商机的人,就算喝一百杯咖啡,也是白喝。在这个小例子中,我们会发现懂得问“为什么”的人喝一次咖啡就获得了很多知识,其中就蕴含着商机。

在生意场中,懂得问“为什么”的人和不懂问“为什么”的人有着很大的差异。你对问题的深究会更容易抓住问题的主要原因,容易捕捉公司中存在的潜在危机,也会在与员工的相处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让自己处于主动的位置,从而掌握生意上的主动权。

商业意识渗透进一举手一投足

商人必须亲理业务,不能指望他的雇员能像他一样,又能做又能思考。如果他们能,他们就不会是雇员了。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情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

—李嘉诚

机会来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看到的,能抓住机会的人就更少了。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并不是天生就对机会有敏锐的觉察力,他们也是在人生不断历练中,磨炼中,打造出了一双“慧眼”。李嘉诚之所以能够在商场如鱼得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总是时刻不忘关注市场的大环境,他在埋头工作的同时,也总是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观察入微。

李嘉诚靠着塑胶业发家后,并没有一直在塑胶业发展,而是不断开发新的出路。在李嘉诚看来,世间万物都有盛衰的定律,商场自然也不会例外。只有不断看到市场变化发展的大趋势,然后随着趋势改变自己,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一次,李嘉诚独自开车去郊外兜风,他看到农民在耕种,建筑工人在施工盖房子,忽然之间,出来散心的李嘉诚心中涌起了一个念头,在未来的香港,房地产业也许会是一个热门行业。回去之后,李嘉诚便迅速投入调查之中,通过进一步的考察,李嘉诚更加认定了自己的这个看法。1951年,香港的人口不到200万,但是到了1960年,香港总人口数量就接近300万。这样快速的人口增长,自然为住宅提供大大的需求量。除了住宅的需求,再加上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写字楼、商铺也是需求量很大的。

那段时间,香港总是在闹房荒,房屋的增加量跟不上需求量。在经过了充足的调查和准备之后,李嘉诚决定做一名地产商人,挺进地产业。就这样,于1958年,李嘉诚在十分繁华的工业区北角购地,兴建了一栋12层的工业大厦,就这样正式揭开了进军房地产的序幕。到了1960年,李嘉诚又在新兴工业区柴湾兴建了工业大厦,这两栋大厦的总面积一共有12万平方英尺,通过兴建这两栋大厦,李嘉诚进军地产业的事业正式开始了。

李嘉诚在地产业的生意随后做得风生水起,如果没有当初的远见卓识,那李嘉诚自然也无法在地产业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了。怀有一颗强烈进取心的李嘉诚,看到了香港工商业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对房产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他没有错失机会,迅速将投资重心转移到了房地产上。

没有商机是许多创业者感到苦恼的事情,他们觉得好的机会都被别人抢先一步夺走了,自己蓄满了力量,就是无法得到发展事业的机会。这样的想法是被动的,因为生意不是等来的,而是要靠敏锐目光去发现的。李嘉诚曾说过:“一个人能够成功,有时要看他对事物的感受能力。随时留意身边有没有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把握升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罗曼?罗兰说:“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有到来,而是因为等待机会者没有看见机会到来,而且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就抓住它。”正如李嘉诚曾说的那样:“很多人抱怨环境不好,实际上是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去找机会。中国有太多的机会,到处是金矿。中国企业家应该好好抓住这些机会。”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想要经营好一家企业,一定要多思考,多问些“为什么”。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在追问“为什么”的过程中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才能在看似渺茫的茫茫社会中,一眼发现做绝佳生意的机会。

对于一个目光敏锐的人来说,处处都是商机。一个贫瘠的村子里,农民们大多靠种地为生,其中一个农民头脑灵活,他认为每天种一些玉米、土豆并不能满足自己挣钱的欲望,他便开始寻找其他的商机。有一年,政府给每条村都修通了公路,这个农民灵光一闪,他开始在山上承包了一块荒地种苹果树。村里的人都笑话他,觉得他是瞎折腾,可是没想到一年过后,这个农民的苹果大丰收,他把苹果卖给了城里的果商,自己大赚了一笔。

看到种苹果可以挣钱,村里的其他农民也纷纷种果树,但那个农民却不再种果树,而是在村里修建工厂。到来年大家的果树都结出果实,他便收购了大家的苹果,放进他的工厂里加工成了各种以苹果为原料的食品。

由此可见,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心,总会看到商机的存在。但是比知识重要的是思维,比思维重要的是悟性。万物有法,需要用心去悟才能真正得法。经营之道也在于悟,在于对市场的灵动的悟性。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不要主观改变其原貌,这样才能真的由现象看到本质。想要发现商机,一定不要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要学会思考。

如果李嘉诚的目光没有打开,只盯着眼前的那一点点微薄利润的生意,那他就不可能发展成日后的华人首富。李嘉诚从创业开始,就一直在认真细致地寻找机会,然后将发掘到的每一个商机都经营到最好。

有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无处不在

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李嘉诚

李嘉诚不局限于做一种生意,他只要嗅到可以盈利的商机,就会接手去做。从创业开始到现在,李嘉诚是典型的“跨业大王”,他由制造业到地产业,再到港口业、电信业,最后又做零售业,涉及的行业种类繁多。虽然在每一个行业中,李嘉诚都不算是领头者,但他总能适时地超越对手,最终成为每一个行业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区别就在于你是不是有眼光去发现这个机会,可以说有商业头脑、浑身充满了商业细胞的商人,对他们来说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的,他们随时随地都能发现商机。李嘉诚就是这样的商人,他总是善于发现机会,他的眼光非常灵活,总能随处赚到钱。

20世纪70年代末期,李嘉诚敏感地预见到旅游业将会成为香港的热门行业,旅游业热起来,宾馆行业也会随着热起来。好的宾馆一定会有很高的出租率,李嘉诚认为这个行业大有可为,他考虑清楚之后,便迅速行动起来,以非常迅速的态势收买了拥有美国资本的永高有限公司56%的股权,紧接着又收买了其他股东的股权,这家公司的主要产业是位于香港中区的有800个房间的希尔顿大酒店。

李嘉诚当时估计全香港的酒店在未来两三年内的租金会大幅度涨价,所以,他现在买下希尔顿的资产十分值得。让这家公司握在自己手里,便能从容应对未来的变化了。果然不出李嘉诚所料,香港的旅游业开始大热特热,李嘉诚赶上了香港旅游业有史以来最热的黄金时期。李嘉诚提前买下的希尔顿大酒店的股权,也让李嘉诚大赚了一笔。

人们常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很多经商者认为做生意一定要选对行业,如果选错了行业那么不但不可能发财,还有可能赔本。所以很多人想要做生意,但却在选择做哪行的生意时犹豫不决,最终什么也做不成。李嘉诚不认为在这个世上有什么生意是绝对挣钱的,也不认为有什么生意是绝对赔钱的。他认为只要善于学习和调整经营的策略,看准行业的特点,无论做哪一行都能成功。

20世纪80年代,一个17岁的少年不再上学,想要去社会上独自闯一闯,他带着父亲给他的五元钱从老家来到了长沙的姑姑家,姑姑家也不是很富裕,少年不能一直寄居在姑姑家,他必须赶紧想办法自己挣钱独立起来。少年看到长沙的夏天非常热,便想到了去卖冰棍挣钱,他从姑姑手里借了一台冰箱去卖冰棍,但生意并不如他想的那样好做,每天的收入很微薄。

就在少年觉得前途渺茫之际,他无意间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垃圾堆里不停地翻捡垃圾,少年觉得捡垃圾也是一条挣钱的道路,他便也想试一试。于是,决心去捡垃圾的少年离开了姑姑家,搬到了长沙的郊区,在捡垃圾的过程中,这个少年发现了一些门道,他认为单纯地捡垃圾,然后卖给垃圾收购者赚不了什么钱,如果能够直接和工厂打交道,那么自己的收益就能增加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