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手册——学习篇
48965600000008

第8章 静坐健脑的几种方法

学习的心理障碍是紧张。紧张使人愚钝,而放松则使人聪慧。中医理论认为,很多疾病就是因为血脉不通造成的,紧则僵,松利通。体育比赛、艺术教育都注重心理放松训练。健脑学习法要求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怎样使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启示我们,可以训练实施健脑静坐。

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健脑静坐的方法:

1.自然端坐,闭上双眼,做一次舒畅的深呼吸。徐缓、平静地呼气时对自己说放松,并想象着一切杂念随之从指尖和脚掌流了出去。呼气时想象自己全身毛孔开放,清凉的空气从毛孔吸入体内。如此反复进行十余次,使自己完全放松和入静。

2.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丹田,想象丹田中有一股气,由腹部下降到会阴,然后沿背脊梁上升至头顶,再由头顶经双眉之间和胸部返回丹田,这样一升一降,周而复始地进行,渐渐地会使自己进入一种似睡非睡、飘然欲仙的境界。

3.当准备结束静坐时,意念使身体内的气流停止运行,注入下丹田,并深呼吸三次、搓双手、擦面,活动全身。此时会感到头脑清醒、耳聪目明、精力充沛、心平气和。

一代学者,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诗歌、戏剧、历史、古文字、书法等诸多领域都卓有成就。他生前非常注重“静坐养身”。年轻时,他在日本留学,因用脑过度,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心悸、头痛、失眠,每夜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记忆力很差,苦恼中几乎自杀。后来他开始习练静坐,早晚半小时,不久奇迹出现了,他的超人记忆力又回来了。

为什么静坐可以养身、健脑?为什么“定能生慧”?这就需要了解大脑活动的规律。脑电波测试表明,人处于松弛状态下,脑电波稳定而有节律,学习效率高。在脑力活动前与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诱发这样的脑电波,自然能够提高用脑效率。人的活动可分为三种状态:清醒状态、睡眠状态、入静状态。这好比清醒状态有如微波荡漾的湖面,睡眠状态好像结成薄冰的湖面,入静状态似平静的湖面。入静状态是临界状态,许多事物的临界状态都是微妙的,蕴藏着潜能。人脑的活动,不外乎对信息的存贮和加工。“平静的湖面”呈现高灵敏度,适于对信息的捕捉、存贮、运用、加工,优于“微波荡漾的湖面”,即入静状态优于清醒状态。因此,中国古人提倡“定能生慧”。定就是入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得”中的“止、定、静、安、虑、得”指的就是开慧过程。

以“松、静、自然”为法则,习练静坐的学生普遍感到精力充沛,身心愉快,睡眠好。同学们说:“每天早晨静坐之后,都有一种头脑清醒冷静的感觉,上课精力比以前集中。”“最突出的感觉是精力充沛,每天晚上做功课,再也不犯困了。”“静坐后,感觉心情舒畅,脾气也似乎比平时好多了。”“遇到问题不急躁,烦恼少多了。考试前的紧张情绪也有所减轻,解题时头脑灵活。”实验表明,静坐能有效健脑。

静坐应超前进行:上课前、做作业前、睡觉前、考试前。在脑力活动前,通过静坐,诱发大脑进入最佳状态。睡觉前静坐,有安神作用,有助于睡眠。静坐时间可长可短,短可三五分钟,长以半小时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