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手册——学习篇
48965600000006

第6章 环境因素与脑效率

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其脑效率并不相同。环境因素对脑效率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人在良好的环境因素下,从事科研、创作、书画、工作、学习,其脑效率可提高15%~35%。在恶劣的环境因素下,则头昏脑涨,萎靡不振,事倍功半。哪些环境因素能影响脑效率呢?

音响:在紧张的伏案工作之余,抽点时间欣赏轻松愉快的歌曲或轻音乐,大脑疲劳会悄然消失,人会感到精力充沛,脑效率明显提高;但是当人们处于80分贝以上的音响环境里,乐音成噪音,会使人感到头晕力乏,思维、记忆力、理解力下降,脑效率明显降低。

光线:人处于正常的自然光下,视力、情绪、脑效率增高、办事效率高,处理问题迅速,效果也好。若处于过强的光线下,脑细胞受到强光刺激,人烦躁易怒、不愿学习、不愿用脑,脑效率非常低。而当人处在光线太弱的环境中,大脑兴奋性程度减弱、头晕力乏,脑效率也会降低。

颜色:当脑力劳动者感到疲劳时,看看绿色的田野,望望蓝蓝的天空,可使人心平气和,头脑清醒,大脑疲劳很快消除,有助于再次用脑;若此时见到的是深红色或深黄色,大脑虽然可以出现暂时的兴奋,但随后则趋向抑制,疲劳加深。

温度:据研究,脑环境温度最佳在20℃左右,此时大脑处理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强;当气温低于10℃时,人的头脑虽然清醒,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当温度达35℃以上,脑内能量消耗明显增加,人的疲劳度也增加,人易烦躁,易怒。

空气:个人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长期用脑,其脑效率较低。这是因为大脑的活动需要营养和氧气,若空气不流通,氧气不足时,人体能量代谢减低,脑部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脑功能自然也就被削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