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
48957400000028

第28章 附录 作者论著目录

一、著作

1.天玄地黄——中国上古文化溯源.成都:巴蜀书社,1990

2.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北京:三联书店,1992

3.中国古代史(上册),主编、参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先秦民俗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乱世称雄——春秋五霸.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0

7.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9.中国民俗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二、论文

1.关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史研究,1978(5)

2.秦始皇击匈奴筑长城始于何时.北方论丛,1979(2)

3.“杯弓蛇影”考.中国语文通讯,1979(4)

4.《史记·商君列传》的一个句读问题.北方论丛,1979(5)

5.关于“胆如斗大”——读《三国志》札记.学术研究,1980(1)

6.论农民战争的思想武器.江汉论坛,1980(2)

7.我国奴隶社会始于何时.学习与探索,1980(2)

8.《史记·陈涉世家》的若干问题辨析(一).群众论丛,1980(2)

9.《史记·陈涉世家》的若干问题辨析(二).群众论丛,1980(3)

10.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江汉论坛,1980(3)

11.再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北方论丛,1980(6)

12.“南郡备警”说质疑.江汉论坛,1980(6)

13.“黄鸟”与人殉.社会科学辑刊,1981(1)

14.关于“馌彼南亩”.社会科学辑刊,1981(1)

15.“时日曷丧”考.群众论丛,1981(1)

16.如何评价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学习与探索,1981(2)

17.司马迁与《陈涉世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3)

18.项羽与分封.史学评林,1981(3)

19.释封.史学评林,1981(3)

20.“骏发尔私”新解.见:中国古代史论丛,第3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21.华不注考.中华文史论丛,1982(1)

22.关于“发闾左谪戍”.江汉论坛,1982(6)

23.“匹马束丝”新释——读《曶鼎》铭文札记.中华文史论丛,1982(3)

24.从大小的含义看《史记·商君列传》的一个句读问题.史学评林,1982(3)

25.司马迁论韩非之死.史学评林,1982(5/6)

26.史学的魅力.光明日报,1983 01 26

27.关于苍头军.见:中国古代史论丛,第7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28.《商颂》难句试释(一).学术研究,1984(4)

29.《商颂》难句试释(二).学术研究,1984(4)

30.《商颂》难句试释.学术研究,1984(6)

31.试论殷代王权与神权.社会科学战线,1984(4)

32.从方国联盟的发展看殷都屡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1)

33.说“帝乙归妹”.中华文史论丛,1986(1)

34.甲骨文考释两篇.见: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5.殷墟卜辞中的商王名号与商代王权.历史研究,1986(5)

36.焚书坑儒原因再议.天津社会科学,1987(1)

37.如何分析我国远古的神话与历史.史学情报,1987(3)

38.甲骨文“中”字说.殷都学刊,1987(3)

39.试论方志的起源及其分期.史志文萃,1988(3)

40.试谈商周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88(4)

41.《墙盘》断代再议.中原文物,1989(1)

42.从盘庚迁殷说到《尚书·盘庚》三篇的次序问题.中国史研究,1989(1)

43.谈中国史研究与社会发展史的关系.光明日报,19890614

44.关于殷墟卜辞中的“示”和“宗”的探讨——兼论宗法制的若干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9(3)

45.禹——站在文明门槛的伟人.文史知识,1989(9)

46.论周初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5)

47.试论商族的起源及其在汉民族形成中的作用.见:汉民族研究,第1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48.试论宋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史学月刊,1989(6)

49.殷墟骨臼刻辞“示屯”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殷都学刊,1990(2)

50.殷代贡赋制度述论.见:中国古代财政史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51.论殷代神权.中国社会科学,1990(1)

52.论图腾.学习与探索,1990(3)

53.论早周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增刊《文史论考》专号

54.甲骨学与殷商史研究的新进展.考古与文物,1991(2)

55.殷商制度的若干问题试探——兼释甲骨文封、饩、衰等字.见:史学论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6.论春秋霸主.史学月刊,1991(5)

57.论平王东迁.历史研究,1991(6)

58.试论共和行政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史研究,1992(1)

59.试论东迁以后的周王朝.宝鸡师范学院学报,1992(1)

60.“共和行政”与西周后期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3)

61.论郑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南都学坛,1992(3)

62.试论春秋时期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见:史学论衡,第2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3.从甲骨卜辞看姬周族的国号及其相关诸问题.古文字研究,第18辑

64.试论西周分封制的若干问题.见:西周史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5.论周代卿权.中国社会科学,1993(6)

66.周太史儋谶语考.史学月刊,1993(6)

67.张仪史事辨.江海学刊,1994(3)

68.宋太丘社考.学术月刊,1994(6)

69.商鞅变法史事考.人文杂志,1994(4)

70.春秋时期礼的发展与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5)

71.战国史事考.见:王玉哲先生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72.商鞅史事考.中国史研究,1994(3)

73.试释甲骨文“堂”字并论商代祭祀制度的若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1)

74.试论春秋时期的社神与社祭.齐鲁学刊,1995(2)

75.甲骨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中国文物报,1995 05 21

76.试论春秋时期的祖先崇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2)

77.西周易卦与筮法初探.周易研究,1995(3)

78.写教材也要“通古今之变”.史学史研究,1995(3)

79.春秋时期的梦与占梦.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5(3)

80.春秋时期的“诅”及其社会影响.史学月刊,1995(5)

81.春秋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历史研究,1995(5)

82.西周时期的史学发展和特征.史学史研究,1995(4)

83.五国攻秦与修鱼之战考.安徽史学,1996(1)

84.垂沙之役考.江汉论坛,1996(3)

85.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化及其社会影响.江海学刊,1996(4)

86.原始时期的人生礼俗初探.民俗研究,1996(3)

87.我国文明时代初期的社会发展道路及夏代社会性质研究.史学理论研究,1996(3)

88.商代的巫与巫术.学术月刊,1996(10)

89.试论春秋时期的奴隶制的若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6)

90.夏代社会结构的若干问题.见:夏文化研究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6

91.先秦时期爵制的起源及其初步发展.河北学刊,1997(2)

92.孟尝君考.学习与探索,1997(3)

93.商代易卦筮法初探.考古与文物,1997(4)

94.论战国相权.中国社会科学,1998(4)

95.夏商社会性质论纲.光明日报,1998 05 22

96.雍氏之役考析.江汉论坛,1998(6)

97.战国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中国史研究,1998(2)

98.周代社会结构与“乡遂制度说”.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历史学卷(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99.商代社会性质研究.史学理论,1999(1)

100.试论宗法制的几个问题.学习与探索,1999(4)

101.论前疑古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传统学术方法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2)

102.试论战国时期宗法制的发展及衍变.史学史研究,1999(1)

103.读《周礼》札记.文史,1999(1)

104.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与“委质为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3)

105.战国授田制简论.中国历史文物,1999(1)

106.试论战国相权的若干问题.史学月刊,1999(5)

107.孔子倡导“愚民政策”吗?.东方,1999(10)

108.论“初税亩”.文史哲,1999(6)

109.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若干新认识.孔子研究,1999(4)

110.论封建.社会科学战线,2000(2)

111.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理论.历史研究,2000(2)

112.试论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见:中国思想史论集,第1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3.论周代国人与庶民社会身份的变化.人文杂志,2000(1)

114.先秦民俗中的几个问题.民俗研究,2000(2)

115.逢泽之会考.文史,2000(1)

116.中国早期国家问题论纲.光明日报,2000 12 01

117.试论赵简子卒年与相关问题.河北学刊,2001(1)

118.上古历史文献的宝库——《尚书》.光明日报,20010213

119.论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应用长时段理论的一个考察.历史研究,2001(1)

120.瑰丽的史诗——《诗经》.光明日报,2001 03 20

121.论孔子的“述而不作”及其与《论语》成书的关系.见:庆祝何兹全先生九十岁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2.论荀子的“天人之分”说.管子学刊,2001(2)

123.读《庄子·外物》札记.齐鲁学刊,2001(5)

124.读《庄子·寓言》篇札记.云南社会科学,2001(5)

125.读《庄子·寓言》札记.学术界,2001(6)

126.定州汉简《文子·道德》篇臆测.中国历史文物,2000(2)

127.补释甲骨文“众”字并论其社会身份的变化.中国史研究,2001(4)

128.读《庄子·徐无鬼》札记.北方论丛,2001(6)

129.伯和父诸器与“共和行政”.古文字研究,第21辑

130.论老子思想的历史发展.孔子研究,2002(1)

131.子华子考析.史学月刊,2002(1)

132.《楚竹书·孔子诗论》“讼平德”释义.光明日报,2002 02 19

133.战国时期隐士生活状况及隐逸理念考析——《庄子·让王》篇发微.中华文化论坛,2002(1)

134.读《庄子·寓言》札记.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春之卷

135.读《庄子·让王》——并论“越人三世弑君”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02(2)

136.读《庄子·外物》札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2)

137.《庄子·让王》篇性质探论.学习与探索,2002(2)

138.从《盗跖》篇看庄子后学的“无为”思想.山东社会科学,2002(2)

139.读《庄子·外物》札记.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2)

140.试析庄子的“情性”观.中州学刊,2002(3)

141.郭店简《缁衣》与《尚书·吕刑》.史学史研究,2002(2)

142.从楚简“(?)(?)为上”看老子的战争观.东岳论丛,2002(3)

143.谈先秦时期的民与俗.民俗研究,2002(1)

144.《上博简·孔子诗论》“樛木之时”释义——兼论《诗·樛木》的若干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3)

145.读《庄子·外物》札记.中华文史论丛,2001(4)

146.读《庄子·让王》篇札记.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2(2)

147.《庄子·盗跖》篇释滞.江西社会科学,2002(7)

148.读《庄子》札记.文史,第59辑

149.从庄子的仁义观看儒道两家关系——《庄子·让王》篇索隐.人文杂志,2002(5)

150.上博简《诗论》与《诗经·黄鸟》探论.江海学刊,2002(5)

151.上博简《诗论》“《小旻》多疑”释义.郑州大学学报,2002(5)

152.《九店楚简》补释——小议战国时期楚国田亩制度.中原文物,2002(5)

153.从王权观念的变化看上博简《诗论》的作者及时代.中国社会科学,2002(6)

154.上博简《诗论》“以人益”与《诗·菁菁者莪》考论.齐鲁学刊,2002(6)

155.论庄子后学的悲剧意识——《庄子·让王》篇探索.河北学刊,2003(1)

156.上博简《诗论》与《诗·杕杜》探析——兼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松动及其影响.学术月刊,2003(1)

157.读《庄子·寓言》札记.河南社会科学,2003(1)

158.《诗》、史互证:上博简《诗论》钩沉.史学月刊,2003(3)

159.上博简《诗论》“《汉广》之智”探论——并论儒家情爱观的若干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2)

160.上博简《诗论》“《浴(谷)风》(?)”释义——兼论先秦儒家婚姻观的若干问题.中华文化论坛,2003(2)

161.上博简孔子《诗论》“仲氏”与《诗·仲氏》篇探论——兼论“共和行政”的若干问题.孔子研究,2003(3)

162.言、意之辨——《庄子·寓言》篇发微.见:北京大学哲学系主编.哲学门,第3卷第1册.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63.试说转型期的社会形态与社会思潮——先秦史研究的一个视角.河南大学学报,2003(4)

164.试谈历史认识论的一个问题.史学理论研究,2003(3)

165.上博简《甘棠》之论与召公奭史事探析——附论《尚书·召诰》的性质.南都学坛,2003(5)

166.上博简《诗论》之“雀”与《诗·何人斯》探论.文史,2003(3)

167.《诗·燕燕》与儒家“慎独”思想考析.浙江学刊,2004(1)

168.孟子“浩然之气”说探论.文史哲,2004(2)

169.试谈《诗·小宛》主旨及上博简《诗论》第八号简的释读——附论周代的“为人后”问题.中国史研究,2004(2)

170.从上博简《仲弓》篇看孔子的“为政”思想.齐鲁学刊,2004(6)

171.试论先秦道家“无为”思想的历史发展——从关于郭店楚简的一个争论谈起.江汉论坛,2004(11)

172.谈上博简《诗论》与《诗·郑风·将仲子》的几个问题.南都学坛,2004(6)

173.从士山盘看周代“服”制.中国历史文物,2004(6)

174.从上博简《诗论》第19号简看《诗·黍离》的“溺志”.中州学刊,2005(1)

175.从上博简《诗论》对于《木瓜》篇的评析看《诗经》编纂问题.史学史研究,2005(1)

176.周公为政及其历史功绩.文史知识,2005(4)

177.从甲骨卜辞说到中国古代的“祲”“晕”观念.殷都学刊,2005(1)

178.梁惠王“后元”年数考.史学月刊,2005(5)

179.谈上博简《诗论》第17简与《扬之水》篇的几个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

180.从精神考古看文明起源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5(3)

181.上博简《仲弓》疏证.孔子研究,2005(2)

182.谈上博简《诗论》第17简与《诗·采葛》篇的若干问题.学术月刊,2005(6)

183.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05(4)

184.从上博简《诗论》第21简看孔子的情爱观.文史哲,2005(2)

185.孔子何以赞美《齐风·猗嗟》——从上博简《诗论》看春秋前期齐鲁关系的一桩公案.东岳论丛,2005(5)

186.从上博简《诗论》看《诗经·葛覃》所反映的周代礼俗.学习与探索,2005(5)

187.宗法礼俗——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学习与探索,2005(5)

188.从上博简《诗论》第20号简看孔子的“民性”观.河北学刊,2005(4)

189.从上博简《诗论》看《诗·齐风·东方未明》的“利辞”.见: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史学新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190.孔子与《宛丘》——兼论周代巫觋地位的变化与巫女不嫁之俗.甘肃社会科学,2006(1)

191.试论先秦时期的“神道设教”.江汉论坛,2006(2)

192.从上博简《诗论》简看文王“受命”及孔子的天道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2)

193.说殷卜辞中的“虹”——殷商社会观念之一例.殷都学刊,2006(1)

194.从先秦历史观念的变化看中国古代人类精神的觉醒.河北学刊,2006(3)

195.神之源:中国原始时代社会观念的萌生与发展.大连大学学报,2006(3)

196.文明起源研究三题.天津社会科学,2006(3)

197.孔子何以颂“葛”——试析上博简《诗论》第16简的一个问题.史学集刊,2006(4)

198.荀子《天论》的思想光芒.光明日报,2006 08 07

199.试论上博简《诗论》第23简对《诗·桑柔》的评析——附论“共和行政”的若干问题.史学月刊,2006(10)

200.孔子与《鸤鸠》——读上博简《诗论》札记.见:饶宗颐主编.华学,第8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

201.从上博简《诗论》第25简看孔子天命观——附论《诗》之成书的一个问题.学术月刊,2006(12)

202.中国文明起源若干理论问题新探.河南社会科学,2006(6)

203.人类精神觉醒研究三题.史学史研究,2007(1)

204.中国原始时代社会观念的萌生与初步发展.见:清华历史讲堂初编.北京:三联书店,2007

205.从精神考古看文明起源研究问题.见:古代文明,第5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06.从上博简《诗论》对于《诗·兔爰》的评析看孔子的天命观.孔子研究,2007(3)

207.周代宗法制问题研究展望.历史教学问题,2007(3)

208.补释甲骨文并论商代与之相关的社会观念.中华文史论丛,2007(2)。

209.从上博简《诗论》第23号简看孔子的诗乐思想.中国文化研究,2007(3)

210.试析上博简《诗论》的“知言”与“不知言”——附论《诗论》简所反映的孔子语言观.齐鲁学刊,2007(5)

211.试析上古时期的历史记忆与历史记载.安徽史学,2007(6)

212.略论古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历史进程.天津社会科学,2007(5)

213.澄明之思:文明起源研究的一个视角.史学月刊,2008(1)

214.说“变则通”——试谈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构建与创新.史学集刊,2008(1)

215.先秦儒家“诗言志”理论的再探讨.江汉论坛,2008(1)

216.从上博简《诗论》看孔子的君子观.社会科学战线,2008(3)

217.金文“蔑曆”与西周勉励制度.历史研究,2008(1)

218.从上博简《诗论》“诗亡(无)志”看孔子的诗歌理论.孔子研究,2008(2)

219.从上博简《诗论》看《关雎》的主旨.中国文化研究,2008(1)

220.论先秦儒家理论视域中的“同”.文史哲,2008(5)

221.《诗经》学史的一段公案:兼论消隐在历史记忆中的邶、鄘两国.见:历史文献研究,第27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22.“浑厚”之境:论上博简《诗论》对《诗·小明》的评析.学习与探索,2008(6)

三、其他

1.评《甲骨文合集》.中国史研究,1985(2)

2.评介《小屯南地甲骨》.考古,1986(10)

3.读《商周政体研究》.社会科学辑刊,1988(2)

4.走出传统模式——评王和著《从邦国到帝国的先秦政治》.史学月刊,2004(2)

5.周代社会辨析.见:仓修良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第5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6.史学研究的大美境界——读《何兹全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3)

7.简明的中国古史通论——蒙文通的《古史甄微》.见: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史学学术生涯的结晶——《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见: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宗法制度研究综述.文史知识,1986(6)

10.总结与创新——张广志教授著《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回顾与反思》序.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2)

11.《尚书》、经学和史学——访刘起釪先生.史学史研究,1993(4)

12.对于先秦历史文化问题的艰辛探索(与邹兆臣合写).历史教学问题,2006(5)

13.学报与学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5)